《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炩解释道:“世叔,是这样的,象是一种体型非常巨大的牲畜。它生活于交州之南的极南之地,成年大象身高约摸**尺,身长差不多有两丈,重量一般在万斤以上。”
    蔡邕道:“世间竟有如此庞然大物?!”
    曾炩笑道:“这还只算是大地上的,要是在那广阔无垠的大海中,比这体型更大的比比皆是。”
    蔡邕感叹道:“大千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蔡琰也感叹道:“曾大哥,你的见识真是广博!琰儿好佩服你啊!”
    曾炩心想,丫头,要是你和我一样,是从后世重生来的,你肯定也和我一样了。
    曾炩说道:“琰妹妹谬赞了,曾炩惭愧!”
    蔡琰笑呵呵的说道:“曾大哥,要是你都觉得惭愧了,那琰儿我岂不是不用活了?”
    曾炩苦笑不语。
    蔡邕说道:“贤侄,刚才你做的诗,是不是可以把它编成曲来唱啊?”
    曾炩一愣,这牛人就是牛人啊!一眼就看出来了。
    曾炩说道:“不瞒世叔,这的确可以改编成曲子来唱。”
    蔡邕道:“既然贤侄已经让我们见识了你的文采,是不是也让世叔见识一下你的其他才华呢?”
    曾炩心道:“幸好前世的时候学过一些琴,再加上这次重生以后也学过,不然今天真的得出丑了。毕竟,现在大家都是觉得琴棋书画基本上是一个才子所必须会的,既然诗词不错,那没有道理琴弹得不行。
    曾炩笑道:“世叔想听听,小侄自是愿意一试。不好之处,还请世叔指点。曾炩知道,世叔是这方面的大师,呵呵。”
    蔡邕道:“好说,好说!”
    蔡邕亲自取出了一把琴,曾炩看见此琴琴尾有明显的焦痕,知道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名琴之一的“焦尾琴”了。
    要不是曾炩对历史有所了解,恐怕还不会知道这琴的可贵。因为从表面看去,这把“焦尾琴”实在是太平凡,太直白无华了,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曾炩激动地接过琴,像是抚摸情人一般,轻抚着焦尾琴。
    蔡邕很是不解,说道:“贤侄,这只是我前些年在吴地之时偶然得到的一段将要烧毁的梧桐木制成,除了琴音尚可外,别无称道之处。贤侄若是喜欢,世叔就把它送给贤侄吧!”
    曾炩说道:“世叔,小侄虽是喜欢此琴,但是也知道它是世叔喜爱之物,小侄不敢夺长辈所爱。”
    蔡邕道:“这琴虽对我有一些纪念意义,但是我平常却是很少用到它。我看贤侄很是喜欢,我想贤侄绝对不会让它蒙尘的,贤侄就不用推辞了。”
    曾炩道:“那小侄就谢谢世叔的馈赠了!”
    蔡邕道:“贤侄只要用此琴弹出一曲绝美之音就是对世叔的最好的感谢了。”
    曾炩笑了笑,席地坐下,试了试音,便开始弹起了自己的曲子。
    高亢,激昂的琴声和曾炩充满激情的歌声在蔡府的客厅想起。
    院子里,仆人们争论起来了。
    一仆人道:“老爷又开始弹琴了,真好听!”
    另一个仆人道:“听琴音,不像是老爷在弹奏,倒像是小姐。”
    第三个仆人说道:“你这话不对,这明显是一个男儿在弹奏,怎么可能是小姐在弹奏呢!还有,这弹琴和唱歌的应该是一个人。”
    第一个仆人道:“我觉得应该是老爷在弹琴,除了老爷,谁能谈得这么好?”
    第二个仆人说道:“小姐弹得就不必老爷差。”
    一众仆人争的面红耳赤,却是不能得出什么结论。
    客厅里,蔡琰与蔡邕如痴如醉。
    琴声终于落下了。
    蔡邕道:“贤侄谈得好啊!我想,此琴在贤侄的手里,必定会有非同一般的未来。世叔很高兴,我终于给它找了一个好主人!”
    曾炩笑呵呵的道:“谢谢世叔夸奖,小侄必不使其蒙尘就是!”
    蔡琰说道:“曾大哥,你弹得真好!除了父亲,琰儿还从未听到过有谁能弹得这么好的!”
    曾炩笑呵呵的道:“琰妹妹喜欢就好!不过,小兄也是借了这把好琴的东风,方才有如此好的发挥,不然,小兄是这么也弹不出这样好听的琴曲来。”
    蔡琰笑吟吟的道:“曾大哥,小妹想和大哥合奏一曲,不知大哥能答应小妹吗?”
    曾炩是知道蔡琰也非常擅长弹琴的,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蔡琰道:“请大哥稍等一下,小妹马上就回。”
    曾炩知道,蔡琰这是去拿琴具去了。
    很快的,蔡琰回来了。
    曾炩一见蔡琰拿出的东西,顿时呆了,同样的呆住了的还有蔡邕。
    蔡琰拿出来的,居然是有五十弦的琴具,它有一个名字,叫做瑟!
    《诗·周南·关雎》有言:窈窕涉女;琴瑟友之;《诗·小雅·常棣》也说道: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蔡邕和曾炩两人都是博学之人,自然知道这是意味着什么。
    蔡邕问蔡琰道:“琰儿,你这是……”
    蔡琰打住了蔡邕的话,说道:“爹,琰儿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蔡琰又向曾炩问道:“大哥,可愿意与小妹共奏一曲?”
    曾炩还是晕晕乎乎的,不大清醒。这幸福来的太快,快的曾炩都措手不及。
    不过,佳人问起,曾炩自然不能拂了佳人美意。
    曾炩道:“琰儿不嫌弃曾炩粗鄙,曾炩自是不敢有负琰儿美意。琰儿,你先请!”
    见曾炩这样说,蔡琰与蔡邕都松了一口气。特别是蔡琰,曾炩这后一句话可是让她很是欣喜。
    蔡琰道:“小妹不敢僭越,还是大哥先请。”
    曾炩道:“琰儿,我知道你的意思,所以,也请你理解我的意识,好吗?”
    蔡琰眼圈一红,语带抽泣的说道:“琰儿谢谢大哥厚爱!”
    蔡琰起了调子,却是一个低调。
    曾炩很高兴,多么好的一个女孩儿啊!
    琴瑟的一曲合奏再次响起。
    蔡邕还没有回过神来,却是又再一次在美好的音乐中再次迷失了。
    一曲完了,几人都没有说话。
    最终,还是蔡邕打破了沉寂的局面,说道:“琰儿,炩儿,我很高兴。”
    曾炩非常的不好意思,就这样就将人家的女儿给拐走了,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曾炩尴尬的说道:“世叔……”
    蔡邕打断了曾炩的话,说道:“贤婿,怎么还不改称呼?”
    曾炩老脸一红,这角色变换的太快,实在是让人难以适应啊!
    曾炩在心中感叹道:这就是知识分子的洒脱?也实在太快了吧?这到底是世界变化太快,还是我本就不明白?
    曾炩却是不知道,因为他的缘故,焦尾琴的传奇,又多了一份内容。
    
    

第二十五章 巧遇贾诩
    曾炩如同做梦一样,晕晕乎乎的离开了蔡府。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这一次简单的拜访,却是让他成了蔡府的女婿。这样的好事就像是从天而降的馅饼一样,把他给砸的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曾炩打发跟随他的无极卫先回无极商会了,他要慢慢的一个人静静,消化一下这突如其来的惊喜。
    飘雪的洛阳城里,很是静寂。
    风雪中,曾炩一个人慢慢的走着。他在回想这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这时候,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在空旷的街道上响起:“小兄弟,可是有什么疑惑不得解决?”
    曾炩顺着声音看去,对方是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人,一身儒士打扮,显得很文雅。他脸庞白皙,用“面如冠玉”这个词语来形容倒是恰如其分。那高高挺立的鼻梁让这中年人显出刚毅的气质;他漆黑色的眼睛犹如一汪湖水,它们是如此深邃,令人难以捉摸,闪动着智慧的光芒,却又在不经意间牵动着你的心,更为这个中年人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光彩。
    曾炩知道,眼前的这个中年人不会是一般人,绝对是一个智谋过人的谋士型的人才。
    曾炩迅速的将汉末三国著名的谋士与其一一对照,诸葛亮?绝对不是,此时诸葛亮还是刚刚出生的婴儿呢!那么,像是周瑜、郭嘉等人就可以一样去掉了。这样算下来,倒是只有两三个人与其相符了,一个就是人称“毒士”的贾诩贾文和,另一个就是程昱程仲德,最后一个有可能的则是“谋主”荀攸。不过,在仔细一对照,面前的人名却是已经跃然纸上:毒士贾诩!
    中年男人很是奇怪,眼前的年轻人给人的感觉太奇怪了,他明明在那里,可是自己感觉他却是不在这里;他虽然身高八尺有余,很单薄的身体,可是却给人一种如同面对大山一般的感觉。
    中年男人很郁闷,这个古怪的年轻人居然不回答他的话,只是盯着他看。
    而之后发生的事情,中年男人却是有惊心动魄的感觉。而那年轻人只是问了一句话:“你可是贾诩贾文和?”
    中年男人,不,应该叫贾诩,完全的惊呆了。很明显,自己跟眼前的年轻人并不认识,而自己也并不是出名之人,更是初次来到洛阳,怎么可能会有人认识自己?而且对方似乎很年轻,绝对不超过二十岁。~~~~
    在后来贾诩的回忆录中的《千年一遇》中,他记述了当时的情形:“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他于风雪中漫步于洛阳城的街道上,似乎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很是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年轻人会有如此表现。所以,我上前问他是否是有什么疑惑,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盯着我看了大约十息时间,嗯,拿现在的计量单位应该叫半分钟或者是三十秒,然后问出了让我震惊无比的问题:‘你可是贾诩贾文和?’……于是,我和主公就这样认识了。而后来我得知,当时主公是因为意外得到文妃娘娘的爱情,想一个人安静的走走,消化一下这份惊喜。”
    看见对面那个中年男人的表情,曾炩知道,他猜对了。
    贾诩也是一个心志坚定的人,很快就平息下了心中的惊涛骇浪。贾诩平静的问道:“小兄弟,你如何得知在下叫贾诩的?请问小兄弟认识在下吗?”
    曾炩笑道:“素昧平生。”
    见到贾诩,曾炩的心思又开始活动起来。现在他的手下,虽然已经有了田丰和沮授这样的一流谋士,可是还是没有像贾诩这样的超一流谋士的。要知道,贾诩可是三国的时候,可是聊聊的几个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物。在曾炩的心里面,诸葛亮、庞统、司马懿、周瑜和郭嘉几人,可称得上是超一流的谋士,而其他的都相对他们差了一筹。现在,自己遇到了贾诩,那么要是让他从自己的手里溜掉了,自己可是会后悔死的。虽然曾炩很自信,但是要是让贾诩这样的人才落到别人的手里,自己绝对会做噩梦的。贾诩这样的人,要是落到别人的手里,比诸葛亮落到别人手里都要可怕。这从他那“毒士”的绰号就可见一斑。
    曾炩道:“先生,相逢就是缘,可否和小子同去喝一杯?”曾炩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座酒楼。
    贾诩道:“在下也正有此意,小兄弟,请!”
    两人一起朝酒楼走去。
    在酒楼里面找了一个雅座,叫了一壶无极劲酒和几个小菜,曾炩就开始和贾诩聊了起来。
    贾诩问道:“请问小兄弟乃是何方人氏?”
    曾炩说道:“我乃中山毋极人氏,姓曾,名炩,字凌风。”
    贾诩道:“小兄弟应该与中山的毋极商会关系匪浅吧?”
    曾炩笑道:“那正是在下家里的产业。”
    贾诩道:“原来如此。”
    曾炩问道:“不知先生为何来洛阳?”
    贾诩道:“贾某赋闲在家,如今看这大汉江山又是乱之将起,不想再蹉跎岁月,想来洛阳,看能不能谋到一官半职,也好为我大汉尽一份心力。”
    曾炩道:“不知先生如何得出如此结论?”
    贾诩道:“小兄弟是想考较贾某吧!不瞒小兄弟,贾某听闻这些年,北面的鲜卑乌丸以及西边的羌人连年寇边,而我大汉这几年也是天灾**不断。如此天灾**、内忧外患,必是大乱将起的征兆啊!不知,如此说来,可能解答小兄弟的疑惑?”
    曾炩道:“先生高论,小子拜服!”
    贾诩道:“小兄弟过谦了,恐怕小兄弟是早就发现了这一征兆吧?”
    曾炩笑了笑,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曾炩问道:“那不知先生是否已经有了好去处?”
    贾诩叹了口气,说道:“我来洛阳已经差不多半年了,可惜,贾某家中贫穷,没有上进的资财啊。再加上贾某在京中并无熟人,这半年来,又是在蹉跎时光。眼见京中无望上进,又听说董卓董大人在西凉招揽人才,我正打算回乡去看看情况。”
    曾炩一惊,暗自为自己庆幸,这差那么一点点就和这个奇才失之交臂了。
    贾诩问道:“不知小兄弟来此何为?”
    曾炩道:“小子来此,也不是因为正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