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他早就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
    在听到陈群和蔡邕的话之后,曾炩觉得,他写下来的那个策略,应该会被二人认可。而蔡邕在北疆也有着很高的威望,争取更多的认可应该不难。
    曾炩想了想,决定将自己的那些打算让他们看看。
    
    

第六十章 改制(三)
    要想一次性的废除所有的旧制度,且建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这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从这时的情况来看,曾炩出兵平定鲜卑和辽东之后,他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曾炩的军事才能,已经得到了全天下的承认!不仅仅鲜卑人打不过曾炩,匈奴人,辽东各族全部都败在了曾炩的手里,虽说诸侯另立了天子,那也只能说明他们震慑于曾炩,害怕曾炩那他们开刀!
    曾炩建立的军功可以提升他的政治威望,可却绝对无法完全顶替他的政治作为!当时,蔡邕等大臣虽然对曾炩忠心不二,特别是在曾炩将汉献帝迎来无极城、重组朝廷之后,蔡邕等老臣对曾炩更是感恩戴德,没有丝毫二心!不过,蔡邕终究无法立即接受曾炩提出的所有新政策,毕竟蔡邕也有自己的思想,他知道,叛乱的根源是在曾炩的新政,如果曾炩再次大刀阔斧的推广新政,难免会有下次的机会,甚至是北疆都有可能爆发叛乱!
    在这种情况下,曾炩除了尽力说服蔡邕等人之外,他能做的,只是向自己身边一些影响不那么大的旧制开刀,而他首先对准的就是内宫制度!
    自古,皇帝的内宫制度就是国家的一个重要制度,很多皇帝甚至在这方面都要听命于大臣。说白了,这些全都是皇帝内宫的事情,是皇帝的家事!可皇帝即是内宫的主人,也是天下的主人,其行为是天下的表率,其行为自然要受到大臣的约束了!
    “炩儿,这万万不可啊!”蔡邕虽然知道无法改变曾炩的决定,可他仍然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为何不可?”曾炩并没有生气,他正是喜欢蔡邕这一点,别的大臣都怕得罪曾炩,而蔡邕是有什么说什么,绝不怕得罪了曾炩。这里面有曾炩身为他蔡邕女婿的缘故,但是主要原因还是蔡邕本身就极为刚直的原因。
    “天子乃金玉之躯,怎么能这么委屈他呢?即使要实行这些措施,也得经过天子的首肯吧?”
    “岳父大人,你的意思是,天子不委屈自己,就只能委屈他人了?”曾炩笑了起来,“那么,岳父大人请告诉炩儿,**的那些太监,宫女,侍卫又与天子有何不同,他们难道都不是人吗?”
    “炩儿此言差矣。 虽然中官,宫女,侍卫都是人,可他们是臣子,天子乃大汉皇帝,大汉天子,怎么能与他人相提并论!”
    “一派胡言!”曾炩猛的站了起来,“岳父大人,你这话的意思就是,天子与大汉所有的百姓都不同了?那么,我问你,弘农王也曾为天子,那他现在还是天子吗?如果不是董卓,那现在的天子是皇帝,还是平民?如果我们不能战胜诸侯联盟,那么天子还会是天子吗?”
    “这……”
    “恐怕,那时候,协儿连平民都不如!岳父大人可是很清楚弘农王的结局的。”曾炩坐了下来,“皇帝与平民有何差别?都是从娘胎里出来的,我们都是人,只是天子身为大汉的皇帝,是大汉的最高统帅,我们是他的属下而已。在本质上,我们都是人!我身为当今天子的老师,我替他决定了,从今往后,内宫不再招收宦官,宫女一律释放,如无家可归,我出钱聘请他们。另外,按照新的规定,天子身边只留五百侍卫,其他人等,全都编入别的军队。”
    “炩儿!”蔡邕也很是苦恼,这个女婿是想到什么做什么,很多事情根本就没有一点理由,可别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听!
    曾炩横了蔡邕一眼,然后就撒手走了出去,留下蔡邕一个人傻愣在那里。
    曾炩玩了这一手之后,蔡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让大汉百姓知道他做的这些事情,那今后天子在百姓眼里还有威望吗?要是大汉百姓知道这些事情是曾炩决定的,那么,大汉百姓会怎么想?
    曾炩决定了的事情确实没有人能够改变,加上天子是曾炩的弟子,对曾炩很是依恋,完全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而蔡邕等人虽然反对,却不敢违背他的命令。朝野上下,再也没有人能够挡住曾炩的改革步伐了!
    不过,曾炩最终还是作出了让步,宫里面保留了五百宫女。但是,对宫女的服务年限加以限制。从此以后,一遴选的宫女一般在十到十二岁,培训两年后,开始到皇宫服务。服务年满五年后,可以申请回家。也就是说,在宫女十七岁到十九岁的样子就可以申请回家了。当然,宫女也可以多待几年,但是到了宫女年满二十五岁的时候,必须得离开皇宫嫁人。不过,要是在服务期间,得到天子的宠幸,可以一直留在宫中,甚至征得天子的同意后,可以被册封为妃嫔。
    曾炩的这一决定,让刘萧等三个公主很是赞同,也得到了天子刘协的赞同。刘协虽然在十二岁,但是这些年的经历,让他成熟了不少,也能理解民间疾苦。曾炩这样人性化的规定,他自然不会不同意了。
    百官们在曾炩做出让步之后,也是一致同意了。这些来到无极城的百官,都算是比较开明的官员。其实,即使曾炩最终不作出让步,他们也不可能真的和曾炩顶牛,毕竟,此时的北疆,只有曾炩的话是不可违抗的。
    曾炩的改革,不仅仅是对内宫实行改革,对朝政也实行了改革。
    改组朝政的难度非常大,在此之前,曾炩做了很多小手脚,比如先改变内宫制度,首次降低了皇帝的地位。还有,在很久之前他就大举投资商业,逐步放宽了对商人的限制,现在他让蔡邕等大臣商议制定了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以此来约束商人的行为。同样的,曾炩也放开了很多原本应该由国家管制的产业,比如铁矿,冶炼,兵器制造等等。这一来是为了给新政造势,二来是为了给新政打下基础,三来就是为了让蔡邕他们逐渐认识到新政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能够接受新政!
    在决定组建新的中央政府之前,曾炩让蔡邕了一个临时政府,这个政府,其实就是后世的三省六部制度。
    一个月之后,也就是大汉国初平三年十月的时候,重新组建朝廷的大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曾炩的打算,是最终实行君主立宪制,这样,才能让他的理想得以实现。
    看着眼前的蔡邕,曾炩笑道:“岳父,当时,我曾向你保证,一年之后,就会让你看到新政的效果。现在,虽然时间仅仅过去了一个月,但是你也应该看出新政的效果了吧?”
    蔡邕一愣,顿时沉默了下来。新政的效果是很明显的,新政仅仅施行了一个月,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这一个月以来,商人在北疆的发展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以往,任何一次大的内部叛乱,无不是一个朝代走向衰落的开始,前秦末年的战乱,西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前些年的黄巾之乱,这些都是因为国家内部问题造成国家由盛变衰,甚至是最终灭亡!如果换着以往,这次的诸侯另立天子发动叛乱足以毁掉大汉基业,即使最终大汉能够苟延残喘,也必然国力受挫,国威不振,大汉也就必然由此走想衰落了!
    蔡邕看得很清楚,诸侯叛乱之后,大汉不但没有走向衰弱,在曾炩放开了对商人的限制之后,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叛乱造成的伤痕就已经见不到了。而且,在无极城,乃至整个北疆的老百姓心里,帝国并没有被削弱,而且增强了!
    这些,都是新政带来的好处,也是新政产生的效果。虽然,蔡邕等人从没有放弃过对曾炩推行的这一套惊世骇俗的新政的怀疑,不过,现在他也开始接受新政了!正如同曾炩当时所说,一月之后,新政的好处就已经展现了出来,并且证明了,这将是引导大汉走向强大的唯一途径!
    “岳父,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许,新政破坏了旧的礼制,也许,新政打破了太多的陈规旧矩。不过,你是个务实的人,我也是个注重实际的人。新政到底个大汉带来了什么呢?叛乱?对,我承认,新政正是诸侯叛乱的根源,不过,这能够说新政本身错了吗?当初,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进行削番,最终引发了诸侯王叛乱。不过,没有汉景帝采纳新政,有后面汉武帝中兴大汉吗?而最终,也正是汉武帝采纳了儒家学说,废除了黄老学说,也才有汉唐盛世!”
    “炩儿,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新政并不适合现在推广……”
    “为什么不适合,是新政无法让大汉强大起来,还是新政没有给大汉百姓带来更好的生活?”曾炩冷笑了一下,“这些都不是,问题本身不在新政,而是在我们的朝廷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政了!当初,反对新政最厉害的人是谁?难道,你还没有认识到问题到底在哪吗?”
    “炩儿……”蔡邕身体一颤,“你的意思是,改组朝政?”
    “对,要推广新政,要让我大汉强大起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改组朝政!”
    
    

第六十一章 改制(四)
    蔡邕沉默了,曾炩的话是有道理的。》
    “岳父大人,除了朝廷本身的问题之外,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也是个关键!从本质上来讲,新政是要削弱皇权的,皇权本身也是新政的威胁!”
    “这……这……”这下,蔡邕的脑袋全糊涂了,在他的认识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而曾炩竟然想彻底的消除皇帝的存在,那么,没有皇帝,又由谁来顶替皇帝呢?
    “岳父大人,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曾炩站了起来,“其实,皇帝也是人,虽然臣子都高呼万岁,可哪个皇帝活了一万年?连活到八十岁的皇帝都是少之又少!高祖皇帝活了多少岁?文皇帝,景皇帝,武皇帝他们又都活了多少岁?皇帝也是普通人,而且大汉天下是属于百姓的,而不是属于姓刘一家人的。当初高祖皇帝起兵反秦,也正是得到了天下百姓的支持,如果没有百姓支持,高祖皇帝能当上皇帝吗?因此,百姓才是大汉的主人,最终,大汉是要交给百姓的!在我看来,皇帝只是一个过渡而已!”
    “炩儿,我虽然无法认同你的这番看法,不过臣认为,改组朝政确实有必要,从推广新政的角度来讲,改组朝政很有必要!”蔡邕说道。在蔡邕的认识里,曾炩的这些话简直是大逆不道,这已经颠覆了他的一向的认知。
    “对,那我们就事论事,暂且不去说以后的发展,现在,我们必须要改组朝政,以往大汉的制度已经不适用了,就是前面实现的六部制也已经不适用了,这将直接导致大臣手里的权力过大,对新政构成威胁!”
    “炩儿,你的意思是,分散六部权力?”
    曾炩点了点头,从书桌上拿了一份草拟好的提纲,递给了蔡邕。“这是我的大概想法,今后,朝廷将以内阁为重,而内阁成员将扩大。另外,六部分为十五部,每部的正副部长都将是内阁成员。内阁设总理大臣一名,总管各部事务,直接向天子负责!”
    蔡邕大概看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这个办法确实能够分散大臣手里的权力,为新政扫平道路。
    “当然,选择各部政府部长暂时由我来决定,不过,今后我们要有一套更完善的制度来监管朝廷大臣。…====…因此,我决定组成最高法院。今后,朝廷大臣只负责行政,执法机构单独设置,且,依次向下级延伸,分散各地官员手里的权力!”
    蔡邕一惊,自古行政与执法两大权力就是结合在一起的,现在曾炩要把这分开管理,那不是要彻底的分散官员的权力吗?不过,蔡邕还是太小看了曾炩,曾炩要做的,远比这多得多!
    曾炩开始为自己倡议的新政府忙碌了起来!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组建新朝廷,也不是改组司法机构,而是建立议会,而他首先建立的就是象征性的,或者说具有过渡性质的上议院。
    上议院是贵族议院,后面几百年,除了部分战乱时期之外,都没有变过,而这也是当时曾炩立下的规矩!第一界上议院额定议员人数为一百零一人,其中皇族,包括北疆各地番王五十人,另外,再从公卿列侯大士族中选出五十一人组成。说白了,这是曾炩给那些被削去了权利的番王,以及准备要对付的列侯士族的一份礼物,也算是稳住他们的一种办法吧!
    当时,上议院的职权还是很大的,这相当于前面过渡政府的内阁(当然,不是新组建的内阁)。上议院有权要求核查政府预算,支出。并且有权调查官员,提出对官员进行弹劾,如果得到大多数议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