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铭军马队两营,芦台之武毅两营,皆填扎后路,以备畿铺游击策应之师。至绿营兵丁,疲弱已久,自前督臣曾国藩及臣创办练军较收实用。无如直隶地面辽阔,与东、奉、晋、豫接壤,北界多伦、围场,皆盗贼出没之区,经年扼要巡防,备多力分,断难抽调远役……”

在道出这一番话时,李鸿章显得有些无奈,不是他无能,实在是双方实力差距太大。而双方实力差距这么大,完全是这些年朝廷裁撤的结果,若是淮军还有当年十万之勇,又岂会有今天兵力不足之困?

“现下,唐逆以十万久操精锐之师,进袭我分散各地之兵,自然所向披靡,而今天经奉天三战之后,朝廷可战可用之兵已折损过半,今臣虽榆关聚兵两万,虽有关防为凭,然亦恐难挡唐逆大军强攻……”

“知道了……”

对李鸿章说的这些,慈禧太后自然清楚,这表面上大清国有百万之兵,单就是直接驻扎在北京的八旗“禁旗”。编为十四营,总员额为十二万五千九百人。再加上驻扎在畿辅的驻防旗营,包括驻扎于直隶省内及长城各口,分小九处、山海关副都统管辖的五处、密云副都统管辖的六处、张家口都统管辖的三处,计二十三处。还要再加上热河的两处,共二十五处,以及驻扎于察哈尔、蒙古八旗,还有畿辅直隶的绿营兵。

瞧着这兵是不少,足有二十多万,可问题是这些兵,全不顶用,当年不能挡长毛,现在更不能挡唐浩然的西法精锐之师,也正因如此,她虽说怒着,可却又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这正是朝廷需要李鸿章的原因——除了李鸿章,别的谁都指往不上,当年先帝还有北狩热河的机会,可若是他们丢了京城,这疆臣离心之下,又能“狩往何处”。

“那李鸿章,你告诉我,难不成咱们就得由他夺了这大清国的江山不成?”

“战,到不是没有办法,其不过只有兵师十万,纵是夺了京城,只要天下臣工一心,这江山自然是丢不得,短则两三年,多则五六年,待各省新练新军结齐之时,即是唐逆覆灭之日。”

“哦?”

慈禧太后看了一眼李鸿章,他这话里的意思说的到是再清楚不过,打,是守不住京城了,若是打的话,那就得依着两三年,甚至五六年的功夫去打,这还是往好了说,当年平发匪用了多少年?那可是十几年的功夫。

十几年,到时候这天下会变成什么模样?尤其是这些个汉臣?若是用上十几年的时间,他们还能如当年一般忠心耿耿?

这会慈禧反倒是犹豫起来了,在她看来,忘恩负义的唐浩然固然可恨,可如李鸿章这样的白眼狼,也是可恨的很,那唐浩然不过只是提了句“八督议政”,他们倒是好,直接借些向朝廷要起了权来,还拿着唐浩然作起威胁来。

他李鸿章左一句敌逆不可挡,右一句兵力不足,再来一句什么“天下臣工一心”,其实无非就是在向朝廷要权,无非就是想要那“议政大臣”的位子。

这京城能离开吗?那自然是万万不能离开,那旗营纵是再不顶用,可毕竟还是自家人,这些个人想作乱,也得看看这京旗的十几万兵马,可若是离了这京城,到时候这皇家的生死,还不任他们这些个汉臣揉捏。

“李鸿章,你辛苦了,这天下的事儿,还是得靠你,对了,今上有人上了个折子,说要仿当年的议政王会议建什么议政会,这地方上总督与朝廷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毕竟李鸿章像您这样的疆臣,更了解地方不是……”

慈禧的语气瞧着是没什么变化,可实际上,她的心里却压着一团火,当初从世祖皇帝那为什么要不断的把亲王、贝勒以至于大臣委为议政大臣,就是为了去除议政大臣对皇上的牵绊,现如今到好,当真个越活越回去了。

那今个上的折子,其实不过是八督授意罢了,至于他李鸿章,若是朝廷同意了,他自然就是领议政大臣。虽说心里恼着,可慈禧这会却不能不有所松口。

“臣惶恐!”

李鸿章并没有接腔,而是急忙谢起罪来,有些话稍点即可,不需要他去出头,有了唐浩然去出那个头,再有旁人引着火,这剩下的就看朝廷怎么接了,至于他,他只需要告诉朝廷该知道的事情就成了。

“其实吧,这理,倒也是这个理儿,皇上少不更事,我又是一个妇道人家的,又不便插手朝政,这议政便议去吧!”

就在慈禧瞧着似松口的功夫,只听她把眼一瞪,话腔一厉。

“可李鸿章……”

(新的一月,新的开始,虽说今天只有两更,却都是4000字以上的大章,希望大家能够满意,弱弱的求一下定阅和,无论您看的是不是正版!)

第197章心思(第二更,求月票)

停了半日的雨又一次下了下来,雨下的并不大,不过只是点毛毛细雨,细雨汇成的雨滴顺着屋檐往下滴;沉闷而凄凉。在寝房内;一盏盏蜡闪闪的燃着,殿内难免存着些许烛烟,这恰是慈禧现在不住宁寿宫的原因——没有电灯。

无论是西苑的仪銮殿亦或是颐和园都已经通上了电灯,四年前北洋大臣李鸿章将发电设备和电灯作为贡品献给慈禧太后,由此之后,那电灯便进了皇家,不过却只局限于仪銮殿以及颐和园,至于这紫禁城……嗯,有祖宗的规矩在这。

祖宗的规矩摆在这,自然没有人敢提什么往宫里的装电灯的事儿,所以这宫里头依然点着蜡烛,燃着油灯。

此时,在这燃着蜡烛的殿内,却是静的连掉根针都能听着,奕訢的心里憋着团火气,以至于就连同看着慈禧的时候,那目中都带着不满,这是怎么了?太后怎么能就那么许了他,就这样对他李鸿章让了步。

“太后,难道,祖宗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这么丢给汉人吗?”

难怪奕訢会这般的恼怒,太后竟然许了开“议政会”,应了“八督议政”的事儿,自此之后,这皇上、朝廷可不就成了摆设,可不等于拱手将江南让给了汉人。用汉臣保江山是一回事,可与汉臣共享江山那又是一回事,这祖宗可有祖训传下来——“汉臣可用不可信”,更何况现在那些汉臣都生出离心来了。

太后倒好,非但把那离心视而不见,反倒是主动让出权来,拿出与“汉臣共治天下”的风范来,纵是当年圣祖爷说这句话的时候,那不过也就是哄汉人玩的戏言罢了,也就是当今迫于无奈才会用那些汉臣。

“若是让汉人夺了江山,那唐逆又据着关东,到时候这天下可没有咱们满人容身的地方!”

这正是奕訢担心的地方,或许说是横在每一个满洲人心头的刺儿,在他们的眼中,于中国他们永远都是外人,自然担心那些中国人把江山夺走之后,自家的容身之地。

“六爷……”

长叹口气,慈禧瞧着似有不解的奕訢,随后将一份折子递给太监。

“你先看看荣禄的这份折子再说吧,”

慈禧口中的荣禄是西安将军,就在昨日慈禧与恭王、醇王商议不下时,荣禄的折子却在会后到了宫里,也就是这份折子让慈禧看到了希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让她看到了一丝希望。

“荣禄……”

对于荣禄,奕訢并不陌生,于是便先看着其密折,看着折子上的内容,他的脸色不由一变。

“说起来,这荣禄也算有些才能,就像他说的那样,说一千道一万,这归根到底,还是咱们满人自己个不争气,若是当年平发剿捻的时候,咱们把八旗的兵练起来,又焉能有今天汉臣尾大不掉的局面。”

慈禧一边说,一边感叹着,这密折非但直接指出汉臣疆吏的不臣之心,亦道出了“外重内轻”的本质,本质就是满人自己不争气。

“这几百年下来,咱们旗人生下来便有那落地银子,衣食无忧的成日里就知道提个鸟笼子、逛个戏园子,那还有一丝刀马娴熟的模样,骑射尽废如此,这汉臣自然也就有了野心,当年世祖、圣祖皇帝那会,那汉臣有几个敢生异心的,自己不争气,就怪不得旁人。”

“我也觉得他的话,不免过分,可是也有说得有理的。”

在荣禄的折子里,将八旗子弟抨击的无以复加,就是连奕訢瞧着也忍不住想为旗人说上一句话来,可却又不得不承认,这人说的是实话。

“道理倒也是这个道理!”

思索片刻,奕訢说道:

“若是能点选八旗精锐,以西法操练,考选旗中子弟入武备学堂,以西法育之,如此一来,不出数年,想来亦能练出一支精兵来。”

尽管对“八督议政”仍然极为抵触,但奕訢却不得不承认,荣禄的折子里提的法子无疑是当下最好的办法了,不过他瞧着荣禄奏折上的“皇族掌兵”、“练新军”、“固江山”,好一会才想起来,这厮的这一套法子,完全是套用的唐浩然的法子,只不过过去是用汉臣练兵,现在却是用自家人去练兵。

可这自家人能靠得住吗?

自然的奕訢想到了八旗洋枪队,习惯了养尊处优的旗人,对洋操不感兴趣,对洋枪同样也不感兴趣,这么些年不仅洋操操练不起来,连洋枪也懒得拿。大抵只对增加的粮饷更热心,八旗洋枪队连洋枪都懒得摸,平日洋枪都锁在柜子里,不见天日。

到了最后,甚至到了上级来点校的时候,这些旗兵也不露面,临时雇些人来替他们扛枪站队,好在旗老爷的风范,全国上下都一样,这旗人毕竟是自己人,得宽容一二,可这一宽容便宽出了事儿来。上级即使看出名堂,也无可奈何,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甚至就连朝廷自己早都不指望八旗打仗了,这样的人能指往的上吗?这些人宁可缩在军营里抱残守缺,啃着铁杆庄稼得过且过,指往他们练兵……虽说心里明白,可他却知道,对朝廷来说,已经没有了旁的法了,至少,至少这京外三营风气还算不错,还有关外的旗人到也可一用。

“可这练兵是要练……”

恭王垂首低声的问道:

“可若是这国家的军事大事,都由议政大臣们决定了,这朝廷可不就成了摆设,到时候,他们若是不同意咱们旗人练兵,又怎么办?”

八督沆瀣一气,这才是最让人担心的地方,而奕訢的话却让慈禧冷笑了一声,

“我还就不信了,这八个总督都能一个鼻孔里出自,这从古至今,什么样的朝廷里也就只能容一个权臣,若是有个两三个,那皇家自然也就轻松了,他们八个人里头,张之洞又焉能服他李鸿章,从他刘坤一,卞宝第又岂会从之李瀚章?”

至于其它几位总督,慈禧倒是没有说,可听她这么说,奕訢焉能不知她的意思,无非就是借这八个总督互相牵制,如此一来,这朝廷自然也就能腾出手来,而且还能借着机会挑动八督间的抗衡。

想了想,点点头,心知已经没有更好法子的奕訢又说道:

“让他们互相牵绊着倒也是个法子,不过若是要练八旗新军,非得在这八督之前,臣以为咱们现在应该趁着唐浩然兵逼京师的机会,在八督之前,就把这练八旗新军的事儿定下来,这样将来,纵是那些个乱臣贼子想要拦,怕也拦不住。”

这几句话已到口边,发觉不妥,这“乱臣贼子”的话,还是不能乱说。现在朝廷比过去还需要这些“忠臣”,有了这些“忠臣”互相牵绊,这朝廷便能享几年平安,便能练上几年的兵,到时候,这大清国便还有得救。

“还是六爷您想的周全,就这么着吧!”

慈禧连连点头,最后又看着奕訢说道。

“说到底,还是自家人靠得住,六叔,您也瞧着了,这些个自许忠义的汉臣,现如今都干了些什么,这祖宗的江山传到咱们这,可不能在咱们手里丢掉了,六叔,您在一旁可得多帮衬些……六爷!”

到最后,慈禧太后遂即吩咐门道:

“你就传话给军机拟旨吧!这个掌兵的人选得弄好了,”

当宁寿宫里头的叔嫂两在那里商议着的时候,出了宫的李鸿章这会却已经回到贤良寺,一路上李经方几度欲开口询问,可李鸿章却是没有说一句和衣而卧,只是皱着眉头,待径自来到西跨院后,等到那茶水上来之后,眉头紧皱的李鸿章这会才看着李经方说道。

“太后同意设议政会了!”

啊!

这是好事啊!这,这可不就意味着,意味着自此之后,这李家可不就……就在李经方心生浮想的时候,李鸿章却忍不住长叹一声。

“这旗人一族的灵慧全落到太后身上去了,这议政会瞧着是开了,只怕自此之后,事物不断了!”

其实,从慈禧断然同意设议政会那一瞬间起,李鸿章方才真正意识到慈禧的手段老辣之处,原本得他可是存着与朝廷扯上几日,甚至心存着必要时放唐浩然进关的念头,可却未偿想到太后竟然如此果断,直接让出权来,

现在这权是让出来了,可若是接下来的话……皱着眉,李鸿章看着面带喜色的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