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朝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朝阳- 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子然,这场雨下的正是时候,也正是加把力气的时候!”

李光泽依然摇着他的纸扇,望着外面的暴雨,他暗自在心里佩服起唐浩然的连环套,借其财力窘迫,步步为营加以算计,以统监府影响朝鲜国政,再假地方事务厅之手,全面插手地方,从而形成对中枢以及地方的全面干预。

“这只是第一步,你说,如若咱们真的征召十几二十万朝鲜民夫服路役,朝鲜这边当真不会激起反弹?”

“路役”,这是平壤事务厅的建议,说起来倒也简单——征召朝鲜民夫修建铁路,朝鲜百姓服官役,素来都是工具、粮食自带,全如奴隶一般任由官府驱使,既然朝鲜官府能够驱使,为何事务厅不能驱使?

站在走廊下的唐浩然有些疑惑的问道,或许是因为受后世“韩国思密达”的影响,对这些高丽棒子,他从来没有多少好感,甚至对其“事大”之心,亦持以怀疑态度,不过就是一群有奶就是娘的东西罢了,自然也就谈不上信任了。虽说表面上他在那里鼓吹着“事大致诚”,但内心深处他却又对其加以提防,正是这种提防使得他担心征召民夫会不会引起什么乱子,从而影响自己于朝鲜的大业。

“这……!”

略作沉吟,李光泽回答道。

“咱们不是每天发五十文钱给他们吗?朝鲜官府征役皆是无偿,可府中征役却给以报酬,相信百姓那边只会感念府中之恩!”

李光泽口中的付酬,实际上是借机将铜元推行于朝鲜地方,进而取代朝鲜旧钱,再收旧钱融铸新钱销往内地。

“不要大意了,这事,还是要谨慎一些的好,这步棋走的有点险啊!”

唐浩然的话声一落,那边便有人传报。

“大人,领相金大人求见!”

“走,和我一起见见这位领相大人。”

穿着一袭朝鲜官袍的金弘集刚走过来,见着唐浩然便连忙行礼。

“下国小臣见过大人!”

“敬能,快快请起!”

说着,唐浩然便亲自将扶起,然后请其坐下,又请仆人上茶。初时两人谈的自己是公事,而所谓的公事,也就是朝鲜借款一事,多年来朝鲜的财政全赖借款支持,而唐浩然自然也是反复思索良久还是拒绝了。

“……现在,朝廷用度依然极为紧张,再者,历年朝鲜借款已达千百万两之巨,再行借款恐朝廷不许……”

拒绝的理由自然是再简单不过了,朝鲜借款甚多且未加偿还则是最好的理由,不过在拒绝之时,唐浩然却又继续说道。

“敬能,现在府中除于仁川设特区之外,欲与大同江沿岸探采煤铁等矿,若一切顺利,矿场顺利出矿,每年仅此一项,朝鲜即可得税银数十万两,以当朝李大人所请开平矿,每年解税达十数万两,若采矿一事顺利,财力之窘,当即可解!”

端着茶杯,唐浩然依如当年李鸿章劝说朝鲜人开港一般,委婉说服诱导对方,而金弘集则连连连点头称是。

“这,小人自是知晓,自是知晓,只是朝中用度不足,且府中天商已于大同江沿岸探采矿藏,出煤尚需解税,尚需时日,又岂能解当前之急?”

金弘集急急的看着唐浩然,他这个领相虽说靠山是统监府,可总归还需要为朝鲜办一些事情——比如这朝中借款一事,就需要统监府帮助,如此才能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相比于其它事情,在他看来借款一事,甚至关系到他这个领相能否继续当下去。

若是借款不成,待到岁末时朝中无钱度日,届时自然会有人弹劾他,没准大院君亦在等着他人的弹劾,毕竟对于大院君而言,用自己为领相不过只是为安唐大人之心罢了。

“大人,若是借款一事不顺,只恐小臣届时必将为他人所弹,届时……”

不待金弘集把话说完,唐浩然的眉头微微一皱,盯着金弘集问道。

“那大院君那边是什么态度?”

陈树棠的心底冷笑一声,这金弘集说的到也干脆,不过也确实,至少就眼下而言,没有比其更合适的“狗”了,历史上几年后,日本人控制朝鲜后,所用的不也是如金弘集等这些事大党吗?

“回大人话,户部当下存银不过万两,此次暴雨之后,秋税亦很难指往得上,不过,大院君倒是觉得,若是借款无着,可否由北洋实业公司暂借50万两,以充抵他日地租税款,便,便……”

话说着,金弘集便没了底气,原本的,按照府中的特批,北洋实业公司创办矿场可是享有十年减免税权的,可没有充抵税款一说。

“嗯!”

眉头猛然一挑,唐浩然看着金弘集,面上尽是不满之色,就待要发作时,一旁站着的李光泽却插口说道。

“这银子,不是不能借!”

什么?唐浩然瞧着李光泽却是一愣,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就不知道府中或者所谓的北洋实业公司,现在银钱窘迫到什么地步?自己都愁银子不够用,还想在朝鲜人身上压榨点,怎么到了他这,一张口就是可以借钱。

“领相,大人对您是看重的,自然不会让您落口实于他人之手!”

向唐浩然使了个眼色,李光泽又继续说道。

“不过,这银钱由北洋实业借,倒也不合适,毕竟这实业公司只是于府中农工商部注册的公司而已,借款之事恐怕难成……”

他这是什么意思?李光泽的自作主张让唐浩然心底微浮现些许疑色,但他知道平常他可不是个自作主张的人,于是便等他继续说下去。

“大人于小臣厚爱,小臣焉能不知,只是这如若不从实业公司借款,又能从何处借款?”

在金弘集的疑惑中,李光泽笑说道。

“这汉城不是还有家新晋刚成立的朝鲜银行嘛!既然是贷款,倒不如往银行贷款,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光泽的笑言听在唐浩然的耳中,让他顿时明白了其的想法,朝鲜银行!没错,这是借银行掌握朝鲜财政的机会。

“这……大人,银行那边……”

金弘集抬头看到唐浩然,刚刚成立的银行,有那么多银子吗?如若所料不错的话,这银行可是与实业公司一样,都是靠着统监府出资办下来的,相比于实业公司,银行还有所不足——完全是靠府中出钱,这统监府的日子可不比朝鲜强多少。

“银行那边,我会打招呼的!你就放心吧!”

“大人,这,这……”

思索片刻,金弘集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似的,看着唐浩然说道。

“既然如此,那小臣这几日便去于银行拜访!另外小臣还有一事与大人相商。”

(再次求,无语的更新应该还算努力吧,求票票!帝国的朝阳读者交流群:150536833)

第38章路忧(第二更,求月票)

转眼到了初秋,地处朝鲜半岛中部的仁川一带令人难耐的酷暑已经过去,早晚凉风习习,正午时光也不很热了,在海岸沿岸的一片田野间,几名穿着白色衬衫的西洋人,正在对土地进行测量,而在不远处,几名朝鲜民夫则神情各异的看着那些忙碌的西洋人。

比于田间的气氛的诡异,在江畔边却显得很是热闹,数百名讲着山东话的苦力,正将江边将木桩夯入江中,一条伸入江中数十米木制的栈桥以及木制浮码头,已经初显雏形,在码头后方,十几栋简易的木制西式房层坐落在土路边,而位于江边那座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渔村,这会却只剩下遍地断垣残壁。

这里便是仁川,准确的来说是仁川特区,尽管早在三个月前,占地6000亩的特区即于完成堪界,并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完成租地工作,但特区建设不过仅仅只是刚刚开始,十几名来自上海、香港甚至欧洲的建筑师,根据仁川的地势地貌进行区域划分,并借鉴参考法国、德国等先进的城市建筑设计,初步确定了华租界规划方针。

在江畔的两条土路交汇处,也就是规划中的“特区公署”坐落着一栋简易的木板房,在这间房屋内,站在一副简易规划地图前,望着地图上的特区,沈德耀呼吸显得有些急促,尽管现在仅只有六千亩,但各国建筑师却规划了数十平方公里的城市,从地图上特区规划背对汉江,与各国租界紧密相连,面对永宗岛,港内水流平缓,全不受海潮的影响,港内水深超过九米,水面宽达三公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航行条件远超过上海的黄埔江。

“至圣广场啊!”

瞧一眼沿江规划的长达两公里,纵深不过数百米的租界,再瞧着地图上那个规划了多座广场,又以至圣广场为中心的城市,沈德耀不由只觉一阵可惜。

“在杰里森的规划中,整个特区最具代表性意义的也就是商业区中心的至圣广场了,是兼具交通疏导和标志性建筑两种功能的广场,直径200米,这个广场被规划为整个城区的中心,未来的公署大楼、工部局大楼、法院、图书馆,都在这地方,可现在……”

长叹口气的同时,沈德耀又是一阵摇头,现在的特区受限于土地,还没有“奢侈”到弄那样的广场,而“至圣广场”,自然是因为孔子在国人以及朝鲜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才会把“至圣广场”摆到建设日程,作为整个“城市”的中心。

可现在,为了这座城市,

“只要把港口建活了,特区自然也就活了!”

宽慰沈德耀一句,吴焕荣便在一旁笑说道。作为特区电报局局长的他,现在正在筹办“朝鲜电报电话公司”,虽说现在朝鲜电报局还在统监府的控制下,可待特区电电公司投入运营后,其即会逐步接管朝鲜电报局。

“特区的活与兴全不在于城市的框架……”

作为半路出家的建筑工程师沈德耀,反倒在城市规划上与统监府意见相左。

“而在于路矿,目前对于特区来说,最重要的无外铁路与煤矿!”

沈德耀掀开一张地图,指着地图上与汉城相连的路线继续说道。

“三十六公里的仁汉线重要,可更重的却是通往平壤的铁路,这260公里铁路才是最重要的,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南浦煤炭港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都处于冰封期,而冬天又是各地需煤旺季,平壤的无烟煤又关系到特区的未来,如果不尽快修建这条铁路,只恐怕……”

眉头猛然一锁,同样也是一名铁路工程师的沈德耀,比其它人更能认识到汉平铁路的重要性,对于仁川而言这条铁路等同于生命线,不仅仅只是将煤炭运往仁川以满足仁川需求,更重要是对于平壤而言,仁川是其冬季煤炭输出港。

但问题却是——没钱!

别说是260公里的汉平线,甚至就连同即将勘探完成的不过只有36公里的汉仁铁路,亦没有充足的资金,因为都是同学、朋友的关系,对于“铁道部”的情况,沈德耀也有一定的了解,铁道部仅只得到了20万元经费,按每公里六万元计,缺口尚有近两百万。

“如果铁路无法筑通,到时候,既便是的煤矿出煤,到了冬天难道就要停工吗?”

沈德耀反问一声,瞧着窗外正在大兴土木的城市,有些无奈的说道。

“以我看来,现在公司应该停止在仁川大兴土地,甚至应该停下工厂的建设,把资金全部投入到铁路和港口的建设上……”

人还未进“公署”,詹天佑便听到从房间内传出的话声,听着沈德耀的话,他只是微微一笑,连忙接了下来。

“即便是全停下来,也不够修铁路的!”

门边的话声如一把铁锤般地锤在沈德耀脑袋上;顺着声音看去,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惊喜;也充满了疑惑。

“达朝!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看着进屋的詹天佑,沈德耀能看出他与月前的不同,不单面色黝黑甚至就连同身上那套卡其色的英式猎装,也显得有些破旧,甚至就连同膝盖处也带着些许补丁。

“刚从汉城回来,仁汉铁路的路线和大桥选址已完成的差不多了,这次我和岳生回来呆不了几天,补充了设备,就往平壤去,争取先用几个月的时间把路线规划好。”

许是有些口渴的关系,詹天佑一进屋便径直倒了一杯茶,喝完茶后看着沈德耀说道。

“260公里汉平线,每公里5万,需要一千三百万,若是包括机车,没有千五百万根本就办不成!所以,纵使统监府把所有的钱都砸进去,统监府有多少钱?满打满算不过两百万!”

詹天佑的话让沈德耀的脸色微微一变,确实正如其所言,统监府没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果不是从朝鲜那边要来了五十万的维持费,估计单是日常经费统监府现在都维持不下去,更何况原本筑路就是一件耗费极巨的事情。

“所以呢?唐大人准备怎么办?若是铁路不建,那这仁川特区怎么能活起来?单靠着纱厂、火柴厂,至少在短期内这特区不见得能取得大发展吧!”

沈德耀反问一声,这恰恰是他最担心的地方,和同学们一样,来到这里已经两个月的他,却发喜欢上这个地方,在这里不需要像过去于衙门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