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家的小娇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秀才家的小娇娘-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大家便开始采摘棉花了。
  摘棉花也是一个辛苦活儿,因为地里的棉花不一定都全可以摘了,所以大家会先摘一部分后摘一部分,所以要来来回回的折腾很多回。
  有些人家因为家中人手不够,就请来了其他县的亲戚们帮忙,大家互惠互助,等做完了活儿,可以拿两三斤棉花当做酬劳。
  当棉花摘完后,宋新桐便让大家将棉花上的棉籽给取下来,等明年才有种子再次种植,然后将棉花晒在干净的席子上,在烈日下晒上四五日便可以分装好售卖了。
  不过因为百姓们并不能提供出席子,所以也只能寻一块干净的土地来晒了,若是混进了脏物和石头,那也只能等晒干的时候挑拣一番了。
  等晒好后,便按等级区分好,到时候等收棉花的人来了再按不同的等级售卖。
  因为沙河县这边不怎么穿棉衣盖棉被等,所以沙河县这里没有弹棉花的匠人,也没有会纺织的女工,所以百姓们即便手里有干净暖和的棉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所有便有人求到了宋新桐这里,“夫人,您能不能教教我们怎么做棉衣棉被?您看我们做的,怎么全部挤到一堆去了?”
  宋新桐看着众人买来了粗麻布制作的棉衣,因为棉花没有固定住,全部堆积在了衣角下面,看起来十分难看。
  宋新桐虽不懂弹棉花纺织等技术,但是做简单的棉衣还是会的,所以寻了个下午,将沙河县的百姓们全部召集到新街的小广场上面,然后给大家师范怎么做棉衣和棉被。
  教大家固定好棉花做好棉衣棉被后,宋新桐擦了擦头上的汗,“若是此处有会弹棉花的匠人就好了,你们可以拿了棉花去请他帮忙加工一下,就不必这么缝来缝去了。”
  有人道:“那可不可以请一个来做?做了我们家的又给你们家做。”
  “这能上哪里去请?”
  “你们莫要着急,现在咱们这里的棉花已经交给商客们卖出去了,要不了多久……”宋新桐顿了顿,“最晚明年便会有弹棉花的匠人来到这里,为大家弹棉花的。”
  “那得花多少银钱啊?”
  “你们自己有棉花的话要不了多少银钱的。”
  又有人问道:“夫人,我听人说这些棉花还可以做衣服是不是?”
  宋新桐点头:“的确如此。”
  沙河县之前因为贫穷落后,又以放牧为生,从外边运来的最粗糙的麻布都要不少银钱,更何况是棉布绸缎等布料了。因此整个沙河县唯一的一间杂货铺,兼卖一些粗麻布以外,便在县城里寻不到棉布的踪影,若是想买还得去新州府城,所以大家都没有见过棉布长什么样子。
  宋新桐指着大丫身上的衣服,“这便是细软的棉布制作的衣服,穿着吸汗又舒适,而且极为柔软,大家可以凑近了看一看。”
  妇人们都凑近了,纷纷说:“这衣服做得真好,你看这针脚,你看这边上还绣着花呢,真是好看。”
  又有人道:“这棉衣摸着真是舒服,比杂货铺里买的麻布好。”
  “这要花不少银子吧?”
  “真好看,我也想给我闺女阿香买一件,再过两月她就要出嫁了……”
  “大家若是想买的话可以去新州,若是不愿去那么远的地方便再等一等,过不了多久应该会有商人过来运送货物,应当会带来不少布匹。”宋新桐已经收到了许家的来信,要给她送一批牧草种子过来,等了许久才等来了种子啊。
  许家做的商行生意,自然是走一路赚一路了,所以肯定会送来不少商行的东西,到时候可以叫许家在新街上做几日的生意,想来也能满足商客和百姓们的日常需求的。


  ☆、第四百四十九章 番外日常33

  春去秋来,又过了一年。
  宋新桐站在河边上,看着漫天的黄土里逐渐显露出绿荫,心中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她带着暖暖和双胞胎来沙河县已经五年了,再过些时日他们就要回京城了。
  五年的时间虽然眨眼即逝,但这五年所做过的事情都在这片荒凉之地上留下了永久的痕迹,放眼望去的青绿之色,便是陆云开在边关六年的政绩。
  地里的土豆、葡萄、西瓜、棉花原本只是在沙河县附近几个小县城种植,后来因为产量不错,所以逐年往其他区荒凉小县扩展,虽然没有宋新桐她们调研过的徒弟产量多,但却足够改善他们的生活了。
  宋新桐看着自己的枣树林和苹果树,经过几年的成长,树木都已经长大,也已经开始挂果了,随着秋日的到来,树上的果子逐渐泛红。
  宋新桐踮起脚摘了一个青色枣子,在手绢上擦拭了一番,然后吃了一小口,味道微酸涩,但也有青枣的独特清香。
  “尝尝。 宋新桐将就着自己吃的半颗青枣喂给陪自己出来闲逛的陆云开,“酸不酸?”
  陆云开尝了一点,微微的酸涩里又带着些许甜味,“不酸,再过些日应当就能摘了。”
  “嗯,等到调令下来的时候,这些枣子应当就都能摘了。”宋新桐看着这片硕果累累的枣林,心里很是欢喜。既高兴今年又能大丰收,又高兴陆云开可以升官回京了。
  这几年间,陆云开将边关小城变成了一片丰饶之地,圣上对此极为满意,在朝中大肆赞扬了陆云开办事能力,同时还打算在陆云开任期满之时将他召回京城。
  之前陆云开便已经得到消息,只是诏令晚发两月,暂时还未送达沙河县。
  “这几年辛苦娘子陪伴在我身边。”陆云开握着宋新桐的手,十指交扣,“委屈你了。”
  “委屈什么,在这里我还更自在一些。”宋新桐向往京城的繁华与富贵,也喜欢这里的广袤和自由,两厢比较之下,她更喜欢这里的简单和自在。
  “但终归是不比京城。”陆云开望着远处的绿荫,“也多亏了你,若非你的提议,或许沙河县无法有现在之状。若是世间女子可为官,娘子你必定做得比我好。”
  “就算可以,我也不愿意担如此大责。”宋新桐自认没有足够的城府和心机,无法与那些老谋深算的人斗来斗去,她能活到现在全靠作者给予自己的女主光环撑着。
  陆云开知道妻子的性情,若是可以,她想一直懒着不动,语气宠溺的说道:“你呀。。。。。。”
  “嗯呀。”宋新桐回以一笑。
  夫妻十余年,深知彼此的一言一笑,陆云开握紧了宋新桐的手,牵着她慢慢走向前方。
  二人沿着逐渐清澈的沙河慢慢回了县城,进入城门后,便听到走街串巷的叫卖声,仔细看去还能看到不少身穿华服的外地商人。
  几年间,沙河县也从一个边关荒凉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县城,因为每年夏日商客们都会前来采购大量的土豆和葡萄棉花这些,为了站稳脚跟,许多商客都在县城里置办了一家商铺专门卖外面运来的货物。
  县城里也为了满足商客们的住宿和吃食,许多基础设施都跟了上来,酒馆食铺客栈杂货铺等等都出现在了街头,当然也不只是商客们去购买,附近县城的百姓都会来县城赶集采买需要的东西,基本上想要买的都能在这里买到。
  再加之沙河县离边界不远,又是近几年周围发展起来最为热闹的县城,所以便有别国边境的百姓和商人过来做买卖。当然发展边界生意必须由朝廷允许才可,要不然便是通敌叛国之罪!
  所以在一年前,圣上接受了别国使臣的提议,开放了边界几个小县城做通商试点,其中之一便有沙河县,所以沙河县时常都能看到有别国商人活动的身影。
  但要想进入大周境内通商也是有条件的,必须有朝廷颁发的通行证才行,进入彼此国家时必须由边关防守的士兵们检查之后才可放行,若是有人试图无证闯入,士兵可以直接击杀,总之是想要偷渡进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再因为沙河县如今比新州大多数地方都热闹了,附近驻军们也常常来沙河县采买,这也使得沙河县的治安也比较好,虽不说路不拾遗,但也不会有小偷小摸作奸犯科的事情发生。
  宋新桐和陆云开两人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回县衙,走在路上的时候,不少人都在和他们打招呼:“县令大人,夫人,你们又出城去散步了?”
  陆云开牵着宋新桐的手没有松开,笑着应下,“诸位今日生意如何?”
  “尚可。”
  “大人、夫人,今日刚买回一头大肥猪,这会儿正杀着,待会儿给大人你们送一些好肉和骨头过去。”以前只卖羊肉的卖肉郎现在已经兼卖猪肉和鸡鸭鱼了,因为现在随着不少大周商人的到来,带来不少大周南边的生活习惯,沙河县的百姓逐渐接收融合,也开始养鸡养猪这些了,鱼是从河里抓起来的,大家送到这里让卖肉郎售卖,商户们直接过来买,也方便许多。
  “好。”陆云开其实不管这些,但因为这些都是妻子帮忙弄出来的,百姓们心中感激,每次他经过闹市时,总有人唤住他说要送什么新鲜的菜肉。因为家中需要购买肉,所以便应下了,送上门再给银钱。
  卖肉郎道:“好的大人,那我待会儿挑着好的给你们送过去。”
  “夫人,我家阿瓦割了一些蜂巢回来,里面的蜂蜜可甜了,等一下我就送到县衙去。”又有人出来道。
  “不用不用,家中还有蜂蜜,你们留着自家吃或是拿去卖吧。”宋新桐说得也是实话,家中的确不缺这些。
  又有人出来道:“夫人您等一下,我们家正做一锅饼子,之前小少爷说我们家的饼子好吃,您也带一些回去吧。”
  “不给他们带,再吃就要变胖子了。”宋新桐婉拒了大家,拉着陆云开快些离开闹市,匆匆进了自家的酒楼里。
  是的,当年建好的院子在去年终于开成了酒楼,在京城风靡一时的各种吃食终于在这里摆上了桌,再加上价格不贵,这让许多嗜好吃辣的驻军们都爱上了这里,只要有空便过来打一回牙祭。
  因为这里有宋新桐的酒楼,旁边又有许家的商行,再加之有一个小广场,所以这里逐渐变成了沙河县的中心位置。
  二人进了酒楼,里面稀稀拉拉的有几桌客人,客人们见陆云开二人进来,又打起了招呼。
  有南北经商的商人消息通畅,知道陆云开的任期将满,便问道:“陆大人,您任期一满是不是要离开了?”
  陆云开与这个商人认识,当初他一口气买下了第一年一半产量的西瓜,这一场豪赌让他在那一年赚得金钵满盆,这让所有南北行商的商人艳羡不已。
  沙河县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变得如此热闹,也多亏了这位商人当初不遗余力的宣传。
  陆云开点头,“确有其事。”
  商人恭维道:“恭喜大人,大人在此地有如此成绩,必定能高升。”
  “借刘员外你的吉言。”陆云开拱了拱手,又说了几句,而后便与宋新桐去了酒楼的后方。
  双胞胎此刻正在酒楼的后院里看养殖的兔子和虾。
  是的,因为要维持酒楼的特色,所以只能将养殖场搬到了这里,因为本来后面就空着两三亩地,所以稍微规划一圈之后,就将兔子和龙虾养了进去。
  不过没有养多少,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吃这种辣味儿食物,所以喂养着也主要是供给爱吃的辣味的人,因为养得不多,所以每日也是限量供应。
  如今已有八岁的双胞胎已经长得很高了,两人每日做完了陆云开安排的功课后便会来酒楼看看,也会去城外骑马射箭,两人虽瞧着一副文弱秀气之态,骑射武艺却已算小有所成。
  “爹娘。”双胞胎正帮着厨子们捞虾,见二人进来,便洗了洗手起身走了过来:“娘,虾都抓好了,我们今晚也吃一些吧。”
  “好。”宋新桐给二人擦了擦汗,“功课做好了吗?”
  馒头点头:“做好了。”
  花卷道:“爹,我有一个疑问。”
  陆云开抬眼看向小儿子,“什么?”
  花卷道:“儿子今日看到历年的科举题目,其中有一: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齐桓专任管仲而霸,燕哙专任子之而败,事同而功异,何也?”
  “我们皆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独断专武乃是破灭之命,为何那一届状元状元以专断之法取胜?”
  陆云开知晓儿子说是谁,因为那状元行事风格和华丽言辞讨好了那时的圣上等人,那一年的状元不是考出来的,而是被推出来的。
  只是书中并无细说这些,双胞胎不知道也是正常,是以陆云开便细细与儿子们解说了起来。
  宋新桐知道陆云开和儿子们说课要花不少时间,便默默退到一旁,与新请的酒楼的掌柜交代事情,因为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要离开这里,所以需要交代的事情有很多。
  等到父子三人说完了功课,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