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翼鹰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翼鹰扬-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刚儿啊,你可回来了,不枉我每日里念佛不住,佛祖保佑……!”
    端上来的饭菜就是她年下的饭食。
    一些煮开了花的包谷豆,碗内红色的汤汁散出诱人的香味,一点点油炒的青辣椒,外回一盆滴了几滴麻油(香油)的萝卜丝就是她的全部。试想想,一年多儿子不在家,这日子能好吗!
    也是老李家的人大约都不忘本之人,全伏祠堂里拿事的李二爷,时常在本家交上的钱粮里拨些出来,养活老太太秦氏不会冻饿而死。
    看着自己母亲的年夜饭,李志成心里一阵难受。虽然他很明白,这已经是李家的人照顾的结果了,可看着憔悴的母亲就打心眼里难受的想哭。
    伸手从背包里掏出水果罐头来,麻利的打开,连刚一柄勺子一并塞进老娘的手里。
    “娘,您尝尝吧,这是我从法兰西带回来的!”
    一句话,李志成道出了自己的经历,也使周围所有的人的都深深吃了一惊。尤其是秦正英,他闯南走北的时候,正是中国倍受西洋人欺凌的年代,法兰西他听过。
    “法兰西,自刚贤侄,你说这一年多天气你去过法兰西?”
    安顿好老娘之后,李志成才端起自己的乘满了包谷豆稀饭的粗磁大碗。听到秦正英问起,一面把那些打小吃惯了的,煮得开了花的包谷豆拨进嘴里,一面伸筷子夹起一筷子的青辣椒来。
    他是真饿了,在飞机上连续不停的飞上将近十个小时,一刻也没有停歇,自然谈不上吃饭了。
    “是哪,就是西洋的法兰西,我昨天才不过刚刚座船到上海,今天就我坐飞机飞回来了。”
    “大上海?到沧州两千余里路?敢情……”
    “不到两千里路,直线的话大约有800多公里不到900公里的样子!”
    王大海父子看着、听着、想着,心里隐隐觉得不安,感觉什么似乎是要变了。
    等到李志成吃完了饭,再与他们谈起老秦家店的将来时,一个个才都听得目瞪口呆。他们哪里知道,这次李志成回来,不但是要让这里,甚至整个中国都要变上一变才行哩!
    
7章 新的生活

    晚饭之后,李志成做了一件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他在自己家里的院子里生了一堆大火,又开了几瓶自己带自法兰西的酒,当然对于李二爷及秦正英,秦李两家的族长自然是一人送了一瓶,当作新年的礼物。
    两家人也把他们准备过看的鸡蛋或者一些肉食送了过来,作为回礼。这样一来,老秦家店千百年来第一次不打擂,而改成篝火晚会了。
    由于四面院墙的作用,篝火的热量从墙上反射到人们身上,使人们感觉到温暖。或者是由于李志成用家里大大小小的碗盏分散开的法国烈酒,或者是由于人们心里看到了希望。
    “……到了法国,一切都由咱们公司照顾,咱们公司在法国可有名了,而且咱们公司里的全都是大名人……诺,蔡元培先生听过吧、李石曾先生听过吧、吴稚晖先生们听过吧……”
    或许这些人,在座的村里人没听过,可在沧州城里的王大海听过,这些人全都是有学问的人,常常在报纸上会写些文章。况且,现在李志成所说的勤工俭学,不但他们公司自己在招人,而且驻中国的英、美、法三国公使全都公开声音,以他们政府的名义来保证这件事的真实性。
    你还别说,这年头这三国公使虽然属于侵略者那一个方面,可他们说的话,比之袁大总统刚刚说完不当皇帝,又做皇帝梦的北京政府来说,要受到百姓的某种信任,这难道不能算是一个怪圈吗?
    就如同刚刚,李志成还担心,秦珂儿与王通武的所谓婚事,会阻挠这件事的进行。可使他没有料到的是,王大海居然第一个赞成他的安排。
    “好,自刚贤侄,我看这件事这么办好,让他们到外国去见识、见识,至于这门亲事,倒是暂时放下好些,将来看他们自己吧!”
    王大海的选择使李志成有了更多的信心,但这个信心并不是对于今夜,从这里开始,要把沧州城附近的青年们吸引去法国或者参战,或者打工的事情。他的信心是明天,就在明天他要飞向大同,这次的旧历新年,只怕是要在山西过呢!
    “去了我们公司,吃得饱自然不会有问题,每顿都是大米、白面还有肉菜,将来回来的时候,还能挣到一笔金钱。做工么不过是工厂里干活,将来回来的时候。有了技术。中国不是也有工厂么,那里挣得钱,可比咱们庄户人家挣得可多了去了。”
    秦珂儿也坐在大胆的姑娘家堆里,倒不是全村的姑娘们都来了。沧州地界里,虽然家里的功夫传男不传女,可是为着便利,缠脚的姑娘家要比别处少些。秦正英因为没有儿子,为了姑娘将来到了夫家不吃亏,自然也就学了几手功夫,比起别家的闺女胆子也就大了许多。
    李志成院里的火光,把姑娘丰润而标致的脸映得红红的。在李志成不在的日子里,因为她老子的家规,姑娘不敢明目张胆的去看李家老太太,可夜里谁也拦不住她去进上孝心。虽然这次她爹给他订了门新亲事。
    可她一点也不忧愁,知道从天上回来的李志成自然会解决这件事。
    “至于去做工之后,家里的人你们不必担心,这里西洋公使们自然会教这里不受刀兵之苦,另外,我们公司还会提供一部分粮食,使家里的人最少不至于有冻饿之虞,待得你们三四年后回来的时候,腰里有了法郎自然生活只会更好。”
    站在院子当中的,仿佛说书一般的李志成直讲了大半个晚上。最后,又掏出那些已经在麦克。普林斯。梅林军工集团工作的华工们,想要自己家人去法国留学的信来。
    “如果大家还不信,这不要紧,我这里有一些从法国带回来的信,都是我们的工人给家里人带的信件,原本该我自己送去。现下我可就央下了两家的族长,给各位兄弟安排一下,把这些信件送去。另外,送信的各位兄弟,也可以从这收到信的人家里听听,看看兄弟我说的话,真也不真!”
    话说到这儿,自然不必再详细说下去了。不但沧州,与此同时李志成的飞机从上海起飞之后,所有经过的主要城市里全都沸腾了起来,他们撒下的传单落在民众手中,相当数量的人,尤其是处于日本人占领下的山东省的百姓们,他们似乎看到了一些另外的人生。
    唯一要提的是,这里发生的事,已经传到打算当皇帝,正与护国军打仗的袁世凯耳中。当然,不是地方上的人报告的,他得到的消息来自于接受了本国“有力人士”电报的三国公使。
    “为了欧洲战争的顺利进行,为了美国企业的发展问题,我们三国会使联合发给您这份备忘录,在未来我们三国共同支持的麦克。普林斯。梅林军工集团将会在中国招募一定的员工,我们希望您,无论作为未来的中国皇帝还是中国责任的总统先生,能够对于这件事给予支持,尤其是这些人将在新的一年当中不再交纳您国家所规定的税收,而我们将会以一些战争需要的物资作为对您的补偿。
    另外,作为中立国,我们三国公使认为,您的作为必须使们想念,您不会够偏向于往德国一方就如同美国人所做的那样,所以我们希望这次公平的,招募华工的行为能够得到您的全力支持与帮助。”
    面对三国公使联名发来的这份消息袁世凯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三国公使说得很明白,这件事不能受到干扰,否则无论美、英、法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不那么满意。
    “这些该死的西方人打算做什么呢?”
    袁世凯想不明白,可是作为他主要政治顾问的有贺长雄却完全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作为协约国的一方,他不能不替协约国的利益考虑。所以,这件事不能阻止,最少不能在中国阻止它的发生。
    作为当时日本首相大隈重信的亲信,有贺长雄深知里面的事情,只不过向袁世凯说明的时候,他却从另外一个方面说起来。
    
8章 山西财主

    阎锡山很郁闷,大过年的总有人不在家好好呆着,不但从天上飞来,把他太原的百姓吓得惶惶不安,而且这个家伙还要见自己,真不知道要干些什么。
    只是私心之中,他感觉这个人还是有必要见的。毕竟现在的中国,能从天上飞来的人,绝对是奇人异士,绝对是值得与之打交道,甚至做生意的人。这一点,骨子里有晋商情节的阎锡山是完全明白的。
    这时的阎锡山,正大山西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军队。作为家乡,他对于山西的政事还是很放在心上。虽然这时,他在山西的政策还因为他在山西的势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整合,而无法推行下去。
    这时阎锡山被袁凯任命为同武将军,令其督理山西军务。大约出于“感恩戴德”故,他首先向筹安会提供经费银币二万元,接着又连电劝进,把辛亥革命贬低为“新旧弟嬗时代之权宜手续”,认为“以中国之情决不宜沿用共和制度”,“非厉行军国主义不足以图强,欲厉行军国主义非先走君主立宪”不可。
    并要求“废共和而行帝制,以帝制而行宪政”,恳求袁“以大有为之才,乘大有为之势,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而登基称帝。袁阅后喜不自胜,批复“颇有见地”。
    袁世凯称帝后,于12月21日封阎锡山为一等侯。
    所有这一切,成为后来把他归入反动派的原因,实际他反动不反动,却只有山西的百姓们说了才算。
    1924年,他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对内,阎以兴利除弊为施政大要,于1917年10月发表“六政宣言”,成立“六政考核处”,推行水利、蚕桑、植树与禁烟、天足、剪发(男人剪辫子),后来又增加种棉、造林、畜牧,合称“六政三事”。
    1918年4月以后,阎又推行积极发挥民众作用的“用民政治”,提倡发展民德、民智和民财。阎认为行政之本在村,又推行“村本政治”。
    他改编村制,以5户为邻设邻长,25户为闾设闾长,村设村长,代行警察职务,加强行政管理;颁布《人民须知》和《家庭须知》,宣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封建伦理道德;又整理村政,颁布《村禁约》,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会、人民会议等机构,对贩卖和吸食毒品、窝娼、聚赌、偷盗、斗殴、游手好闲、忤逆不孝等坏人进行感化教育和处罚;成立“保卫团”对青壮年进行军事训练。
    由于他的治理,山西暂时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生产有所发展的局面,河南、山东、河北等邻省的灾民大量涌入山西,寻求安居乐业之所。山西曾获得了“模范省”的称号,甚至当时山西的富裕程度,要比之建国之后初期的山西要好得多。
    所以,最少在内政之上,阎锡山绝对是比当时的军阀们要头脑清楚,而又聪明得多的这么一个人。尤其,这时他的年岁并不大。
    就是这么一个人,在袁世凯称帝风波正盛之时,对于云南的护国军部队大加鞭鞑,致电北京国务院,声称“滇黔等省竟以少数地方二三首领擅立政府,私举总统,实属破坏大局,不顾国家”。
    当袁世凯就护国军反对帝制征询各地大员意见时,阎指斥唐继尧等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恳请皇帝“褫革唐继尧、任可澄、蔡锷等官职荣典,宣示罪状”。
    基于这一切我们看到了什么?说真的如果抛开历史的成见不谈,那么我们将看到了一个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典型的晋商。
    至于称不称得成帝,关他屁事,归根结底,不过是一次投资,是否有足够收益的问题。当然,这也体现了年轻的时候,阎锡山对于政治脉搏把握、动向不那么成熟的一面。
    可由于唐云扬到来,他有了另外一番作为的可能,那么,请诸君猜猜,他会做吗?
    “嗯哪,请他进来吧!”
    “候爷,他可是带着武器呢!”
    阎锡山手下的军官向他悄声报告,虽然来的三人身上持着的武器不知是什么枪,但他们腿上那把“盒子炮”却是认识的
    大年初一,33岁的阎锡山,袁世凯的一等候决定接见李志成,不过在允不允许对方带武器这件事上他犯了难。
    “按说天上来的该见见,只是他们带着武器却又是何居心呢?”
    他知道天上飞来的东西名字叫飞机,虽然那已经使自己手下的部分官兵们害怕,那是他们没见识的缘故。
    阎锡山可是知道,当年冯如所驾驶的飞机就归于孙中山的帐下,虽然最后冯如坠机身亡,但这件事在阎锡山的脑海里,被今天飞来的飞机所唤醒。心目当中,误会来人是孙中山派来劝说他参预反袁的护国军方面的人。
    “嗯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