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个龟壳一样的盾阵。
    邓芝紧接着下令:“刀盾手,长矛手,准备!杀!”
    “杀!”手持刀盾和长矛、长戟的士卒们齐声怒吼,向冲杀过来的魏军迎了过去。双方在城门口不足二十步的地方展开了血腥的厮杀。魏军被挤在城门口,三面受敌,头顶还要防备箭阵、石头,损失惨重。
    魏霸看了一眼,暗自皱眉。魏军虽然被围,但是他们在胡遵的率领下,拼死抵抗。困兽犹斗,何况是上千的魏军精锐,要想全部消灭他们,至少要死相同数目的战士。今天白天恶战一场,已经损失了三百多,晚上又损失了两百多,如果再损失一千多人,那伤亡总数将达到两千人。
    这是他无法承受的结果。邓芝为了第一功可以不惜代价,他却要从整个战局的角度来考虑,珍惜每一个士卒。
    “来人,将那些热油、粪汁全给我倒下去,所有的石头,也都给我扔下去。”
    “喏!”将士们轰然应诺,搬起城头准备的石头就砸,抬起烧得滚热的油、粪汁就往下倒,紧接着就有人将烧油的柴木扔到了魏军的阵中。一时间热油飞溅,恶臭味弥漫,让人无法呼吸。油烧在魏军士卒的盾牌上、盔甲上,被火点着,燃起熊熊大火。他们再也顾不上厮杀,有的忙不迭的甩掉盾牌,脱掉着火的衣服,有的则在地上打滚,想把火压灭。
    魏军的阵型大乱,蜀汉军的弓箭趁机发威,射得魏军叫苦不迭,惨叫声声。胡遵见此情形,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挥起战刀,奋不顾身的向邓芝扑去。他接连砍倒两人,随即被长矛刺中大腿,他大叫一声,向后退了一步,挥起战刀,将那个欣喜若狂的长矛手斩杀,挥刀再战。他的亲卫们也不顾生死的冲了上来,护着他,做无望的冲击。
    这些亲卫身材高大,武技精湛,身上又穿着精甲,一旦拼了命,威力着实不可小觑。邓芝身边的亲身拥上前去,围着他们砍杀,急切之间居然抵挡不住他们的攻势,被逼得步步后退。
    城墙上,魏霸打量了一眼,知道胡遵拼命,作为没有经历过战阵的邓芝,面对这种情况,一时不会有太好的办法,便冲着敦武勾了勾手指。敦武会意,从旁边取过一枚石弹,比了比,抡圆了手臂,将石弹扔了出去。
    重约三十斤的石弹像一颗炮弹,带着风声,狠狠的砸在胡遵的背上。胡遵一个趔趄,腿一软,单腿跪倒在地,鲜血从口鼻中喷出。左手再也握不住盾牌,无力的垂了下来。
    “将军——”他的亲卫们大叫着,冲了上去,想将他扶起来,阵型一时大乱。邓芝大喜,立刻下令反击,他的亲卫冲了上去,大砍大杀,冲散胡遵的亲卫,将昏迷不醒的胡遵拖了过来。
    胡遵被擒,魏军将士士气顿时崩溃。随着一个士卒扔下武器,跪地投降,越来越多的人停止了抵抗,时间不长,冲进城的近千魏军缴械。
    城外,靳东流听到了城里的吼杀声,他心急如焚,正想命令士卒冲上城去,抢占城头,忽然听到身后有喊杀声。他转头一看,见无数火把从他原来的阵地东传来。他立刻明白了,武关就是一个圈套,关里有足够的守军,白天之所以守得那么狼狈,甚至连瓮城都被攻破,不过都是诱敌的诡计。不用说,眼下魏军攻城损失在先,中伏在后,连主将胡遵都不知生死,这仗没法打了。
    他立刻下令所有士卒撤退,与从后面包抄过来的蜀汉军恶战一声,突围而去。他的部下白天几乎没有参战,体力充足,反应又及时,面对数量差不多的蜀汉军,他们也没吃什么大亏,得以安全脱险。
    可是除他以外,前锋营近六成的士卒战死或被擒,成就了邓芝领兵作战的第一功。
    恶战一天,蜀汉军将士却没有任何疲惫的感觉,他们兴奋不已。在邓芝的指挥下,连夜奋战,将被魏军填起来的护城河重新挖开,扔到城下的擂石滚木重新搬上城墙,还要紧急修复被撞坏的城门,几千人一起动手,忙到凌晨才算把武关的城防恢复原样。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到武关血迹斑驳的城头时,邓芝终于完成了所有的工作,他的面色苍白,精神却有些亢奋。他站在城墙之上,看着远处被阳光镶上了一道金边的群山,心情舒畅的吐了一口气。
    魏霸拱拱手:“贺喜将军,这一次大败司马懿的前锋,生擒胡遵,称得是赫赫战功。”
    邓芝哈哈大笑,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笑了一阵,又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胡遵是你的,要不你身边的这个勇士一击,我还得多死几十个人。”他咂了咂嘴,“这个西北蛮子,还真是勇悍。”
    “西北蛮子?”
    “是啊,他是安定人,可不是西北蛮子。”
    魏霸无语。安定现在属雍州,之前属凉州。凉州战乱百年,给大汉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东汉末年,朝廷曾经多少有弃凉州之策,最后虽然没能如愿,但是凉州在大汉人,特别是关东人的眼里,那就是蛮荒之地,那里的人,也和野蛮人差不多。大汉最后一个战神皇甫嵩就是凉州人,曾经威镇边疆的凉州三明自然也是凉州人,不管他们有多少战功,在关东人的眼里,他们都不足称道的蛮子。邓芝是南阳大族,他看不起安定人胡遵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不过魏霸没有这种想法,他对凉州人有他自己的想法。
    “既然如此,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你想劝降他?”
    “既然他是安定人,安定现在又已经被我军收复,我想劝降他应该还是有可能的吧?”
    “不太容易。”邓芝摇摇头:“天下三分,魏国势大,虽说我军现在占据了关中,可是能占多久,恐怕还是个疑问。那些关中人的态度你也看到了,安定人只怕也不会好得太多,尤其是这些有人质留在洛阳的官宦。胡质既然是二千石的将军,他就不会轻易的投降。除非……”
    “除非我们能打得曹魏没脾气,牢牢的占住关中,鲸吞大河以西。”
    “嗯,可是要想做到这些,可不容易啊。”邓芝轻轻的叹息道:“丞相已经到了陇右两个多月,还没有任何捷报传来,如果我猜得不错,他大概是攻城乏术,顿兵坚城之下了。”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要守住关中,为丞相争取更多的时间。攻城难,围城却不难。耗尽了城里的粮食,郭淮再有本事,也只有投降的份。”
    邓芝再次长叹,无奈的点点头,表示同意魏霸的看法。
    (未完待续)


第182章 第二次交手
    纵观整个战争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在火炮这种对城池有显著破坏效果的利器出现之前,城池攻防战中,守城一方占据绝对优势那是毋庸置疑的。只要有足够的粮食和与城池大小相应的兵力,守城守上半年甚至一年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成功坚守超过一年的也并不罕见。
    攻城战中,攻守双方的伤亡比例通常是四比一到五比一,换句话说,只要兵力比例不超过十比一,攻方都不占绝对优势。事实上,如果没有有效的大型攻城器械,即使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也不足以攻克城池。
    诸葛亮在陇右有八万兵,郭淮有两万余,双方比例是四比一,如果野战,诸葛亮有足够的优势,可是在攻城战中,这点优势就不足倚仗了。两个月过去了,诸葛亮还没有捷报传来,甚至连全取陇右诸郡的消息都没有,那只有一个可能,他还没有攻克上邽,所以没有什么好消息值得通报全军的。
    这个结果虽说不太理想,却也不意外,毕竟郭淮也是有名号的魏军战将,诸葛亮率领的却有一半是新兵,急切之间拿不下上邽,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消息也未必就是坏事,至少谈不上坏,如果诸葛亮不是围城,而是强攻,那才是噩耗呢。
    在无法迅速突破城墙的情况下,依仗优势兵力,围城以待敌人断粮自乱,这是最保险的办法,也是诸葛亮目前能采取的最佳办法。所以魏霸和邓芝不约而同的想到了诸葛亮现在的状况应该是围城,待敌自溃,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问题是,邓芝要说的其实并不是攻城的问题,而是另有深意。
    邓芝答应魏霸上书诸葛亮,要求在关中征发士卒,并因此获是了镇守武关的领兵机会。他们只是暂时结盟,各取所需,却谈不上这关系有多牢固,邓芝更不可能因此而脱离诸葛亮的利益圈子,转而投入魏霸的利益圈。事实上,连魏霸现在也不敢挑明了说要与诸葛亮争权,他顶的还是丞相府参军的头衔,只不过是利用诸葛亮没有时间来插手关中的机会,抢先把实权抓到手中,抓紧时间培植自己的力量而已,远远谈不上和诸葛亮决裂。
    在这种情况下,邓芝关心诸葛亮的进展,担心诸葛亮的安危,也就是很正常的事了。而魏霸要提醒他的就是,我们守住关中,就是对丞相最大的帮助。
    邓芝无法对魏霸的这个说法提出异议,所以他只能默认魏霸不肯帮助诸葛亮用兵陇右的事实,因为在他看来,魏霸能守住关中,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目前根本没有余力帮助诸葛亮。
    一个心照不宣的决定,就在他们这么三言两语的感慨中做了出来。表面上云淡风轻,其实暗藏杀机。
    魏霸对这种说话方式很不适应,不过他也知道,官场上就是这么回事,任何事,都不可能说得那么明白,如果连这个都听不懂,就干脆不要在这个圈子里面混。
    好在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这些事情,司马懿的大军很快就赶到了武关。
    得知前锋惨败,连主将胡遵本人都失陷在城里,城府如司马懿也不禁大吃一惊。
    “邓芝?他是什么人?”
    靳东流无言以对,谁知道邓芝是谁啊,只知道他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朽,没有带过兵,应该是个文臣,天知道他怎么摇身一变,成了领兵的将军了,而且第一战就把胡遵以及四千多魏军精锐给坑了。
    这一点,和蜀汉的官制有关。蜀汉重武事,哪怕是文官也常常加以武衔,比曹魏和东吴都要严重许多。曹魏也有文官加武衔的情况,比如陈群从来不领兵,但是他就做过抚军大将军。不过那只是高层的荣誉头衔,远没有蜀汉这么严重。
    在蜀汉,很多文官都会担任将军、校尉一类的官职,这并不代表这些人真的会领兵打仗,只是一种政治口号而已,所以从曹魏的角度来说,他们只关注那些真正领军作战的将军,像邓芝这样虽有将军称号,实际上是作为文官出现的人,一般不进入关注范围。
    靳东流他们知道邓芝,只是因为邓芝出现在武关城,邓芝之前有哪些事迹,他们并不清楚,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以前应该没有带过兵,至少不是独领一军。
    司马师立刻找来了彭珩,他出入益州机会最多,应该了解邓芝这个人。
    彭珩的确知道邓芝这个人,不过他也不相信邓芝有这样的能力。他的本事再大,也不知道张裕曾经给邓芝相过面,说他七十岁以后会做大将军。
    这个疑问最后还是彭小玉解答的。对于邓芝,彭小玉了解也有限,但是她提供了一个信息,是靳东流不能提供的。
    彭小玉说:从各种迹象来看,魏霸应该已经到了武关。他甚至带来了更多的人马,一心要固守武关。否则以数量相差不多的兵力,邓芝未必敢冒这个险。要知道,魏军的步卒战斗力一直在蜀汉军之上。
    听了这句话,司马懿父子的脸色有些难看。
    这是他们第二次与魏霸对阵,距离第一次还不到一年。那一次,魏霸只是个无足轻重的丞相府参军,却引吴军入房陵,彻底结束了司马懿奇袭房陵的计划,让他的千里奔袭成了反面教材,还生擒了大将靳东流。这一次,他们又在武关对阵了,结果还没碰面,魏霸先吃掉他的四千前锋,连胡遵都捉了去。
    司马懿和司马师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苦笑。司马懿摇了摇头,神情间有些无奈,司马师却有些愤怒起来。彭小玉来了之后,关于夏侯徽被魏霸所擒的消息很自然的传到了司马师的耳朵里,他还从彭小玉那儿得知,魏霸喜欢漂亮姑娘。其他的话就不用说了,成了俘虏的夏侯徽肯定被魏霸糟蹋了。
    一想到这一点,司马师就很不舒服,像是吃了个苍蝇似的。他未必就一定要娶夏侯徽,可是自己未过门的妻子却被魏霸给占了,这让他无法心平气和的考虑问题。
    “魏霸亲自到武关,看来是想死守武关了?”
    司马懿琢磨了一会,摇摇头:“现在还很难说。他虽然打败了胡遵,但是面对我军主力,他没有守住武关的实力,最多只是争取一点时间罢了。当然了,不管他守不守,我们都必须猛攻武关,如果连这一关都不能全力以赴,陛下那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