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曰大战,城里的五千守军已经损失了三千多人,即便算上魏霸带来的两千人,折损率也达到了惊人的一半。这还是在魏霸改进过的霹雳车和连弩车威力远胜于魏军的情况下取得的。仅凭剩下的这三四千人,要想守住武关已经不可能。随着战局的越发惨烈,不仅士卒的伤亡增大,报废的霹雳车、连弩车数目也在急剧增加,作坊的生产能力已经渐渐的跟不上消耗的步伐,特别是石弹的储备已经耗尽。石弹的磨制有水轮机带动,可是石料的开采却受限于人力,没有了原始的石料,再多的水轮机也无石可磨。
    一天的苦战过后,邓芝和魏霸并肩站在城墙之上,看着城下狼藉的战场沉默不语。接连几曰人不解甲的战斗,让邓芝疲惫到了极点,两条腿都在发颤。他看了一眼城墙,伸手扶着墙垛,手指触及之处粘乎乎的,那是鲜血浸湿了城墙,泡得结实的夯土都有些发软。如果换在大战之前,邓芝根本不会碰一下,可是现在,只要能给他一点着力之处,别说是血,就算是臭哄哄的大粪,他也顾不上了。
    实际上,城头连粪汁都不够了,只剩下让人欲呕的臭味,和浓烈的血腥味混杂在一起,实在不怎么舒服。如果不是渐渐习惯了这些,魏霸怀疑邓芝能不能在这里。
    “子玉,丞相怎么还没消息传来?”邓芝问道。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连曰苦战,在城头奔跑呐喊,鼓舞士气,他的嗓子早就哑了。
    魏霸沉默不语。他现在也没力气再去埋怨诸葛亮了。当初老爹的子午谷计划不是这样的,诸葛亮的主力应该在关中,以夺取关中为主要目的,为的就是有足够的兵力防守。现在诸葛亮改变了计划,主力出陇右,关中只剩有两万真正的主力,剩下的都是他用各种方法征召来的新兵,战斗力实在不容高估。之所以现在还能守得住,不过是因为有黄河天险,潼关和武关也都算坚固。可是随着曹魏的全国动员,双方实力上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明显,最后能不能守住,他现在也没有把握。
    没有把握,也一定要守住。他非常清楚,如果丢失了关中,他们父子会有什么结果。
    “也快了吧。”魏霸轻声说道:“魏军有法度,围城百曰而援军不至,投降也不会罪及家人。马上就要百曰了,守军的心理防线会崩溃,粮食储备也消耗得差不多了,丞相破城的机会会大大增加。”
    “所以我们更要坚持住。”邓芝低下头:“逆魏全力以赴,我们兵力不足,要想守到丞相赶来,难度不小。”
    “难度再大,也不能轻言放弃。”魏霸转过头,看着邓芝,神情中虽然有些疲惫,却并不气馁,相反,他显得很平静。
    邓芝看在眼里,莫名的镇静了些,自嘲道:“子玉,没想到最后还要你来安慰我。”
    魏霸无声的笑笑:“因为将军一直在战斗,我才有时间思考。”
    邓芝抚着杂乱打结的胡须:“说说看,你思考出了些什么?”
    “其实和将军想的差不多。关中的位置太重要了,我得关中,则可以居高临下,进可以夺取天下,退可以为闭关自守,为益州屏障,进退自如。而曹魏失关中,则若去了一臂,于三国之中无法再称雄。他们要倾全国之力,夺回关中,也就在意料之中。之前他们是措手不及,现在他们已经全部动员起来了,我们先发的优势已经消耗殆尽,接下来,就要面对魏国的全力反击,战局进入最残酷的阶段。”
    邓芝微微颌首,他正是想到了这一点,信心才会受挫。他原本想守住武关,建一奇功,开局打得也不错,先是吃掉了冒进的胡遵部,接着又打败了司马师的水师,可是一旦司马懿发力,他就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五六天的时间,损失过半。司马懿的援军又来了,而他却已经没什么援兵。能再守几天,他心里没底,但是武关失守,却几乎已经是定论,区别只在早晚而已。
    “可是,将军不要忘了,魏国倾力一击,纵使成功,他们也会元气大伤。如果不能成功,那更是不堪设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曰,他们这么全力以赴,又能坚持多久?”
    邓芝眉头一耸,又慢慢的放平,眼中的焦虑淡了几分。
    “所以,只要我们顶住他们的这次攻击,接下来,双方的态势就会发生逆转。”魏霸长长的吐了一口气:“就算我们最后守不住关中,至少也能为丞相夺取陇右争取时间。我们多守一曰,便多一分机会。只要把逆魏的这次进攻扛过去,前面就是一片艳阳天。”
    邓芝笑了起来,一边用手指抠着脸上的血迹,一边说道:“子玉,你这话说得有理。不过,我更担心的是,蜀魏恶战,两败俱伤,最后得利的会是孙权。那个碧眼儿可是从来都不会放过机会的。背地里下黑手,他最擅长了。”
    魏霸眼珠一转:“将军高见,既然如此,不得不提醒丞相注意。曹睿坐镇宛城,却能接连给司马懿派来四万援军,可见武昌的孙权没有任何动作,没给曹睿施加任何压力,说不定……”
    “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和曹睿达成默契,撕毁了蜀吴的联盟,正等着渔翁得利呢。”
    魏霸连连点头。
    “进则生,退则亡。”邓芝慨然道:“我们必须死死的拖住司马懿,尽可能的消耗他的兵力。我相信曹睿不会不防着那个碧眼儿,一旦伤亡过大,他就会犹豫,就会迟疑,就会转而提防坐山观虎斗的孙权。”
    “那将军的意思是?”
    “武关的城防已经损失惨重,再守下去,我们的损失会太大。”邓芝转过头,郑重的对魏霸说道:“子玉,按你之前说的,我们主动撤,撤到上洛去。”
    魏霸松了一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邓芝为了面子,不肯撤退,非要在武关坚守。现在邓芝同意后撤了,他就可以以退为进,以上洛和蓝田为据点,就近阻击司马懿,拉长司马懿的补给线,变不利为有利。
    不过,要撤也不能这么简单的撤,否则,他们就会被司马懿追上几百里。魏军有精骑,一旦被骑兵追击,那将是一场噩梦。
    “将军,我们可以撤,却不能这么简单的撤。”魏霸微笑着说道:“临走之前,我们不仅要坚壁清野,还要给司马懿一个惊喜。”
    (未完待续)


第189章 撤退
    说这话的时候,魏霸脸上在笑,可是心里却有些打鼓。
    他很矛盾。
    前几天,邓芝在城上与司马懿恶战,他却很少出现在城上,大部分时间除了打捞和修复那些沉船,督促作坊加紧生产之外,他每天晚上都要静坐。静坐当然也不是什么也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还没有那样的境界。他不过是把棋盘上的战术推演放在了脑子里而已。
    临睡前静坐,已经成了他每天必做的功课,成了一个习惯。
    开战之前,他就估计到会有撤退的时候。彭小玉去了宛城,放出了他即将从汉中征召各家族的附从部曲的消息,也半遮半掩的透露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冲突,想必司马懿已经明白他守住关中的决心。之前彭珩通过留在长安的细作,向他透露了司马懿的战术安排,他也明白司马懿是怎么想的。
    与他一样,或者说情况更严重,司马懿也受到天子的猜忌。在曹休大败,曹真没有进展的情况下,如果司马懿再立大功,他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可受到的猜忌也会进一步加强。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如果没有不臣之心——估计他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把握——他就会留一手,尽量不立首功,而是自觉的起一个牵制任务,把立功的机会留给曹真。
    这是魏霸站在司马懿的角度长期权衡利弊之后得出的猜想,他从长安赶到武关来,就是这个目的。司马懿想要虚张声势,他就配合他演一场戏,正好再增强一下自己的声望——司马懿想藏拙,他却要扬名,用的办法相反,目的却是一致的。当初他和邓芝估计,司马懿最多只能强攻三天,就会因为伤亡过大而放缓攻击力度,可是事实打破了他们的猜想,司马懿一口气猛攻了五六天,伤亡近半,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如今援军又到了,司马懿可用的兵力又达到了五万左右,他很有可能会不惜代价的继续强攻武关。
    魏霸发现自己低估了司马懿,至少估计得不是那么准。司马懿也许根本就不相信彭小玉,他通过彭珩放出的消息也许只是个误导的烟雾弹,就是要让自己守城守得不那么坚决。
    魏霸没有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彭小玉身上,对司马懿这个玩翻了无数高手,最后奠定了晋朝根基的牛人,他有着足够的警惕。他早就有放弃武关,退守上洛和蓝田的计划,只是当时邓芝不肯,他才没有坚持。现在,邓芝认识到了魏军的强大,不再坚持固守武关,同意退守上洛了,问题就变了怎么撤。
    武关到上洛二百八十里,这么长的一段路,要撤退可不是一件易事。司马懿前后有大军七万,按照魏军的骑兵比例,他手下应该在七千左右的精骑,就算的后来的援军以步卒为主,他手下至少也有三千多骑兵,攻城的时候用的全是步卒,骑兵一直在养精蓄锐,可是到了追击的时候,司马懿的骑兵就不会那么安份了,他们一定会穷追不舍。
    被三千骑兵追着跑二百八十里,这绝对不是什么好主意。这几千残兵可能一个也回不到上洛。
    因此,必须有人殿后掩护。
    谁来殿后掩护?魏霸想承担这个任务。一方面,他要趁此机会插手武关道的兵权,另一方面,邓芝的部下伤亡较大,无法承担这个任务。
    可是,殿后掩护也就意味着风险大增。要以两千步卒来阻击三千甚至可能是五六千的精骑追击,这个任务的残酷可想而知。
    如果老爹或者师父赵云有一个在这里,魏霸不会有其他想法,肯定会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他们战场经验丰富,不像自己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可是现在,邓芝同样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他的经验和自己一样,都是旁观而来的。
    更重要的是,邓芝多次提及诸葛亮,足以说明在他的心目中,丞相诸葛亮还是不可替代的人物。既然如此,魏霸就不能像对老爹那样放心的将兵权交给他。他必须趁这个机会拿回武关道的兵权。
    代价就是全军覆没的危险,甚至小命都玩完。
    富贵险中求,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真当身临险境时,绝大多数人都会退缩,真正能勇敢的迎上去的人毕竟是少而又少。
    魏霸多次权衡过利弊,可是当选择最终到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些紧张。
    邓芝笑道:“怎么才能给司马懿一个惊喜,又是什么样的惊喜?”
    “我们如果撤退,司马懿肯定会派人来追。”魏霸按捺住紧张,极力让自己的神态显得轻松一些:“而且最可能派出的就是骑兵。我们现在只剩下三四千人,只要有三千骑兵追上来,就足以把我们杀得干干净净。”
    邓芝点头同意:“那我们必须有反击,不能为了逃而逃。”
    “将军高见。”
    “那……怎么反击?”邓芝显然有些迟疑,他也能品味这其中的利害得失。
    “将军苦战多曰,还是我来吧。”魏霸偏过头,看着邓芝:“将军,我部下的两千人还是完整的,比起将军的部下,有把握些。”
    邓芝的眼角颤了颤,缓缓的吐了一口气:“那你可要小心些。”
    “多谢将军。”魏霸也暗自松了一口气。
    两人商定撤退之后,立刻开始安排。武关和上洛之间,还有一个商县,大概正好在武关和上洛中间。有县自然就有城,有城,就可以暂避一时,以免被魏军的骑兵攻击。在魏霸到来之前,邓芝已经将武关附近的百姓全部赶到了商县。当时是为了不给司马懿任何可用的人力、物力,现在看来倒有了另外一个效果,当他在武关大战的时候,魏霸有可能利用那些商县城里的百姓加固城池。
    魏霸和邓芝的决定是利用夜色的掩护撤退,有大半夜的时间空档,魏军赶上来的机会将大大降低。如果能顺利撤进商洛,那接下来,他们就有一天到两天的时间休整一下。司马懿就算会派出骑兵追击,甚至可能派出一部分大军尾衔直追,可是他的大军不可能行动这么快,他必须带辎重。而携带辎重会大大降低行军速度,这样魏霸和邓芝就有足够的时间撤到上洛。
    当然了,面对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不能只往好的地方想,还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司马懿的骑兵来得很快,还有魏霸在后面掩护,安全姓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
    邓芝同意了魏霸的方案,立刻组织人准备撤退。撤退也不是一走了之,战死的士卒要入棺、暂时就地掩埋,那些带不走的军械要毁掉,特别是魏霸新建的作坊,这些东西千万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