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诸葛亮也笑了起来,仰天长叹:“苍天有眼,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击杀张郃,结束陇右战事了。能在新年之前,给陛下献上一份捷报,献祭于先帝,我们这两年的辛苦,就算没有白废。”
    姜维拱手道:“恭喜丞相,贺喜丞相。”
    “现在庆贺还为时过早。伯约,大军准备妥当了吧?”
    “丞相放心,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两万精锐,随时可以出发。”
    “很好!”诸葛亮也有些激动起来,对门口的侍卫大声说道:“请长史向朗、主簿胡济来。”
    “喏。”侍卫应声走了。
    时间不长,向朗和胡济匆匆的走了进来。诸葛亮和颜悦色的对向朗拱了拱手:“向公,上邽的事,就要有劳向公了。”
    向朗躬身还礼:“请丞相放心,朗必竭诚以力,不让郭淮出城一步。”
    “有向公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诸葛亮笑道:“向公不必急于进攻,待我与幼常击杀了张郃,郭淮不足为虑。”
    向朗唇边的胡须动了动,欲言又止。他曾经当众建议诸葛亮退守陇山,结果被诸葛亮否决了,并与来敏发生了冲突,也让诸葛亮不太满意。这次诸葛亮将留守上邽的事交给他,让他非常意外。他本想提醒诸葛亮小心张郃的骑兵,可是见诸葛亮如此兴奋,又觉得有些不太合适。
    诸葛亮看在眼里,心知肚明。“向公,有什么话就直说吧。向公忠直,纵使有所逆耳,我想我还是承受得住的。”
    向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丞相,虽说幼常有大军两万,又多是精锐,可是兵法有云,百里而争利,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争利,其至得半。幼常长途奔袭三百里,难免会有掉队的士卒,这万一……”
    不等向朗说完,诸葛亮哈哈大笑,拉着向朗的手说道:“向公,你的意思我明白了。我知道,你们都觉得幼常太年轻,又没有经过战事,不足以当大事。包括向公在内,对我委幼常以重任都有些不以为然。不过,我相信,幼常会以一次没有争议的胜利,证明他的能力。”
    不等向朗分辩,诸葛亮又说道:“向公,当初先帝违众提拔伯恩(向宠)为牙门将时,不是也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吗?秭归一战,诸军溃退,唯伯恩一营完整,就是先帝也有些意想不到。马家与向家同为襄阳著族,向家能出伯恩这样的贤才,马家就不能出一个幼常?”
    向朗不好再说了什么了。诸葛亮已经用开玩笑的口吻拒绝了他,再强谏,那就有些贬低马家的嫌疑了。再者,诸葛亮与马谡一样是个书生,他说得太重了,难保诸葛亮不会以为他是别有所指,表面上是质疑马谡,实际上是质疑他诸葛亮本人。
    诸葛亮安排好大营的留守人员,亲自率领两万精锐,向木门赶去。
    向朗和胡济把诸葛亮送出大营,两人并肩站在营外,看着远处渐渐消失的战旗,向朗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胡济不解的看着向朗:“向公,你对这次战事有所担心?”
    向朗点点头:“伟度啊,不是我对丞相有所微词,他实在是太信任幼常了。幼常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他的本事,我还不清楚?才气是有的,理政的能力也不算差,可是用兵却的经验却少一些。兵凶战危,比不得做文章,也不能和做一方郡守相提并论,争的不是才学优劣,争的是杀伐果断啊。须臾之失,带来的就可能是泼天大祸。幼常他什么时候有这样的经历?”
    胡济眉头一挑,过了一会儿,慢慢的又平静下来。“可是,丞相计划周详,按说……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如果发生意外了呢?”向朗反问道:“到时候谁来承担这个后果?是丞相,还是幼常?”
    胡济哑口无言。
    向朗又是一声长叹。
    (未完待续)


第223章 见机而作
    诸葛亮给向朗留了一万三千人,有大量的军械辅助,城里的郭淮对他没什么危险,所以向朗担心的不是郭淮,而是木门的战事。
    他寻思良久,对胡济说,不管怎么说,这批军粮已经被张郃劫了,就算丞相击败张郃,张郃大概也不会把粮食留给丞相。缺粮,已经是不用怀疑的结果。我们不能坐等,我们应该向关中求援,让镇东将军、镇北将军再送点粮食过来救救急。
    胡济心里明镜也似,向朗说是向关中要点粮食,其实是想把陇右的战况通知魏霸,让他做好应变的准备。粮食,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考虑到当前的窘境,胡济很配合的答应了。向朗随即派人乘船顺水而下,穿过箕谷,进入关中。由上邽去关中,这条路最快捷的。
    向朗的信使刚刚穿过箕谷,便看到了几乎挤满了整个渭水的船只。每一艘船上,都装满了粮食。
    信使一问才知道,这是扶风太守准备的粮食,目前全部顿在临渭县,随时准备运往陇右。而他急着要见的参军魏霸也不在长安,他已经到了陇关。
    信使大喜,立刻转身赶往陇关。
    看完了向朗“要粮”的信,魏霸欲哭无泪。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会被张郃劫粮道?哪个带兵的不知道粮道重要,连我这个战场新丁,都知道劫粮道是必杀技啊。丞相啊,你怎么会这么大意?
    大意也就罢了,你企图把张郃堵在木门的想法,也太自以为是了吧?张郃有了粮食补给,恢复了元气,他还会听你的摆布?一万精骑,不管是面对马谡的两万人还是你的两万人,张郃都有相当高的胜率。你们合兵一处,以逸待劳,也许还有点机会。现在分头行动,以步卒追骑兵,奔袭三百里,抓住张郃的机率是微乎其微。
    如果就此束手被擒,那还是张郃吗?你们已经被张郃耍了一次,不知警醒,却还想着瓮中捉鳖,这是不是有些太自信了?你们还没认清张郃是个什么样的对手吗?要论机巧应变,他可比你们加在一起都强啊。
    以已之短,击彼之长,丞相,你这一仗真要是打赢了,那真叫逆天。
    “仲德,丞相要败了。”魏霸将向朗的信扔给赵广,苦笑道:“他居然被张郃劫了粮道。”
    赵广莫名其妙,他只是从魏霸的脸上看出情况有变,却不知道详情,正在着急,听了魏霸这句话,他先是一惊,然后一愣:“什么粮道?哪来的粮道?”
    “当然是从汉中运来的粮,被张郃劫了。”魏霸一拍大腿,震动了伤口,疼得他倒吸几口凉气。
    赵广迅速的看了一遍信,眉心蹙起,长叹一声:“这还真是天意。”
    魏霸一边咧着嘴,一边诧异的问道:“什么意思?”
    “我是说张郃劫粮这件事。”赵广抖了抖手里的信:“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巧合。”
    “巧合,这算什么巧合,这是兵家常识。”
    赵广笑了,笑得很苦涩,他连连摇头:“子玉,你想得太简单了。丞相哪有什么粮道,丞相的粮全在上邽的大营里,他根本没有粮道。这条粮道根本就是临时的,谁想到会被张郃一击而中?”
    魏霸糊涂了。
    赵广无奈,只得给他解释一番,魏霸这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的确没错。可是这也分不同的情况。在本土作战,因为运输方便,再加上考虑到最前沿的阵地有可能被敌人突袭失守,所以粮食不需要储备太多。大战开始后,后方会不断的向前线输送粮食。这时候就有比较固定的粮道,很容易成为敌人偷袭的目标。敌我双方,都会把这条粮道当成争夺的要点。
    可是像诸葛亮这样的远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兵不再役,粮不三载,说得已经很明显。大军远征,消耗太大,一般来说,不会作长期作战的准备,短也就是两三个月,长也不过是半年,能得手就继续作战,不能得手就先撤退,下次再来。
    因此,远征的大军都会带足三四个月的军粮,当战斗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才会第二次运粮。需要第二次运粮,已经是战局不利,只有看到切实的利益,只要坚持一下就可以得手时,才会第二次运粮,否则,大多数人都会主动撤退。
    对于远征的大军来说,他的粮仓就在他身边,就近保护,不存在所谓的粮道。如果需要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运粮,才会出现粮道。从祁山到上邽,两百多里,这个粮道出现的时间也就是四五天时间,最多不过六七天。
    六七天时间,又相距数百里,敌人就算知道可能有这么一条粮道存在,也很难捕捉到战机。因为实在太远了,派斥候深入敌后打探消息,等你把消息送回去,大军再赶来,可能人家粮食已经转运到位,那条粮道已经完成了使命,哪里还有让你劫粮的机会。
    战机难以捕捉,这还仅仅是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粮食的重要姓,谁不会派重兵守护?那么轻易就让你劫了?以诸葛亮的谨慎,至少要派万人保护。就算张郃打探到了消息,要劫粮道,也很难得手。
    劫粮道,绝不是那么容易的。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的军粮为什么会被曹艹劫了?不是因为那些军粮在路上,而是因为那些军粮屯在离官渡四十里的乌巢,太远了一些,这是一个破绽。更要命的是熟悉袁绍这个破绽的许攸叛变了,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曹艹。曹艹本人又快要断粮,所以他才赌一把,亲率主力突袭乌巢,要与袁绍拼个你死我活,烧了你的粮,逼你撤退。
    换句话说,如果袁绍不是把军粮屯在离大营那么远的乌巢,如果不是许攸叛变,曹艹要想劫袁绍的军粮,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现在,诸葛亮的粮食就屯在上邽,没有那么远,也没有人叛变,把将有第二批粮草的消息透露给张郃,张郃却能抓住这个战机,只能说是天意。
    两百里,斥候还要掩藏行踪,等发现有粮道出现,报给张郃,至少已经是两天后,张郃再赶去,至少又需要两到三天,也就是说,张郃一点时间没耽误,最多也只有两天的时间。只要中途稍微耽搁一下,等他赶到,粮食已经安全运到上邽的大营,他还劫什么粮?
    劫粮,从来都是进攻一方劫防守的一方,一来是成功的机率相对更大,二来是就食于敌,可以大幅度的减少己方的运输成本。
    不管从哪个角度说,张郃劫了诸葛亮的粮道,都是个意外。
    “就我估计,张郃也许从一开始就有这个想法,但是真正把想法变成现实,这里面更多的是机遇。”赵广叹息不已,又是敬佩,又是惋惜:“能将稍纵即逝这种机会抓住,不愧是五子良将。如果不是天意,那又是什么?”
    魏霸沉吟片刻,捻着手指道:“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张郃在此征战多年,他对这里的地形,恐怕比我们任何一个人都熟。”魏霸沉吟道:“他对丞相的了解,也远远超过丞相对他的了解。丞相的部署,都在他的计划之中,而他的部署,丞相却知之甚少。再加上骑兵相对于步卒的优势,他把丞相耍得团团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赵广眼神一紧,微微点头。从向朗的信中隐约透露出的消息,诸葛亮和马谡想以静制动,坐等张郃断粮,应该说是个稳妥的计策。如果对手不是张郃,而是稍弱一点的将领,面对诸葛亮,必然是进退两难,无计可施。
    只可惜,诸葛亮遇到的对手是张郃,而张郃看破了诸葛亮的计划,将计就计,在洛门和上邽之间来回移动,然后抓住了那个要害,一击而中。他利用自己的速度优势,成功的实现了逆转。
    诸葛亮也许很快能明白张郃的用意,可是他的大军却来不及做出反应,在快速机动的骑兵面前,步卒的劣势无可弥补。当张郃把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极致的时候,诸葛亮就算再聪明,也只能跟在后面吃灰。
    如果说之前诸葛亮还没有大的失误,只是张郃太高明的话,那么现在,诸葛亮放弃上邽城下的阵地优势,放弃在重型军械方面的优势,转而企图在木门围歼张郃,才是真正的犯了错。
    所以魏霸说,丞相要败了。他想阵而后战,张郃没上当。张郃要诱他去木门,结果他曰夜兼程的赶过去。双方的高下已经很明白,他又焉能不败?
    “陇右得而复失,已经在所难免。”魏霸扶着案几,艰难的站起身来:“我们现在应该考虑考虑失去陇右之后的仗怎么打了。”
    赵广默默的点点头。他也清楚,诸葛亮被张郃调动,陷入不利的境地,失败就在目前。如果不出意外,张郃将很快收复陇右,这次北伐的胜果只剩下关中。
    “要想以后再争陇右,最好能将上邽控制在手中。”魏霸慢慢的转着圈子,冥思苦想。陇右是养马之地,曹魏不肯放弃,蜀汉要想争霸天下,也是志在必得。陇右重新落入张郃手中后,上邽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蜀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