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能有什么转机?”清河公主没好气的说道。
    “诸葛亮主力进入关中,魏家父子如何自处?”夏侯徽抬起头,眼神中多了一份狠厉:“伯父,当初魏霸是不是说过,诸葛亮的主力会出陇右,斜谷只是疑兵?”
    夏侯懋茫然的眨了眨眼睛,这些事,好像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一时竟然想不起来,过了好久,他才点了点头:“他的确这样说过。”
    “现在我们知道了,他是歼细,那么当时他这么说,就是别有用心,而不是原本的计划。”
    “应该……是的。”夏侯懋还是不太明白。
    “那原本的计划应该是什么?”夏侯徽紧跟着追问道。
    夏侯懋愣愣的看着夏侯徽,他突然明白了什么,但是又不是特别清楚。此刻他的脑子就像是云手,绕来绕去,绕得自己都晕了。
    “原本的计划,诸葛亮的主力不应该在陇右。”清河公主突然插了一句嘴:“要么在子午谷,要么在斜谷。”
    “公主所言甚是。”夏侯徽点头道:“如果真是这样,原本的计划是诸葛亮主力进关中,后来为什么变成了诸葛亮出现在陇右,在关中的只有魏霸父子和赵云,总共只有一两万主力,却要守三个关隘。”夏侯徽突然停住了,片刻之后,又低声惊叫起来:“不,是四个关隘。”
    “哪有四个关隘?”夏侯懋还没反应过来,不解的看着夏侯徽。
    “潼关、蒲坂津、武关。”夏侯徽竖起第四根手指:“陇关,赵云的儿子赵广,一直在陇关。”
    夏侯懋突然恍然大悟,骇然变色。
    “他们有内讧?”
    “如果我猜得不错,应该是这样。”夏侯徽微微点头:“所以,魏霸要来问晏子的事迹。”
    “晏子的事迹,又与这个有什么关系?”夏侯徽不解的问道。
    “笨死算了。”清河公主袖子一甩,抽了夏侯懋一下:“晏子是相,诸葛亮也是相,魏霸既然想和诸葛亮争权,当然也是想做丞相。难道他还能想做皇帝不成?”
    夏侯懋连连点头,半真半假的说道:“还是公主有见识。”
    清河公主得意的笑了笑:“媛容,那你觉得他们谁会赢?”
    夏侯徽想了想:“诸葛亮会赢。”
    “那太好了,这个忘恩负义的畜牲,死了才好。”
    夏侯徽瞥了清河公主一眼,摇了摇头,清河公主讶然的笑道:“怎么,你还同情他?”
    “不,我不是同情他。”夏侯徽忙不迭的摇头:“我只是觉得,如果魏霸这么轻松的就输了,诸葛亮大权在握,对我魏国来说,并不是好事。”
    “这倒也是。”清河公主赞同的说道。她虽然是个妇人,对政治上的事不算精通,可是耳濡目染,多少也知道一些。要知道汉废丞相已久,近期恢复丞相制度,就是从她的父亲武皇帝开始的。以丞相掌兵,也是从武皇帝开始,丞相府就是霸府,是真正的朝廷,诸葛亮现在的做法,简直就是武皇帝的翻版。武皇帝当初辛苦经营,最后也没敢登上帝位,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不断的有人跳出来向他挑战。等把那些对手都清除掉,他的精力也耗尽了,最后只能等到文皇帝才能改朝换代。
    如果诸葛亮是武皇帝,那么魏霸就是那些异己。只是站在武皇帝的角度,清河公主希望那些异己早点死,现在站在诸葛亮的敌对面,她却希望这样的异己越多越好。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夏侯懋还是不太明白:“媛容,你为什么会觉得魏霸不是诸葛亮的对手?”
    夏侯徽低下了头,有些失落。她之所以觉得魏霸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主要是因为当初彭小玉曾经对她说过一句话:对付外敌,魏霸有的是手段,不需要她的帮忙。言下之意很清楚,魏霸在内斗方面缺少足够的手段,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和诸葛亮匹敌。而她夏侯徽,就是彭小玉看中的那个人选。
    “诸葛亮败于陇右,关中能坚守到现在,全是魏霸父子的功劳,他却让诸葛亮进入关中,很明显,这首功已经让出去了。如果魏霸不是迫于无奈,他会这么做?”
    “那你的意思是?”
    “我们可以帮帮魏霸,减轻一点压力,让他好喘口气,和诸葛亮斗得更猛烈些。”
    “究竟要如何做?”
    “伯父写信给陛下,告诉他关中的情况,我相信陛下会知道如何处理的。”
    夏侯懋沉默了很久:“那还是由你来执笔吧,你比我更清楚应该怎么写。”
    夏侯徽点头答应:“好,我来写,伯父润色,公主也一起出出主意。”
    ……魏霸手里握着一卷《晏子春秋》,看着夏侯徽缓缓的走进来,既有些意外,又有些不好意思。昨天和夏侯徽讨论晏子的事,结果被夏侯徽看破了心思,这让他看到夏侯徽就有些底气不足。
    “夏侯姑娘,有事?”
    “这是我伯父写好的信,特来请参军审阅。”夏侯徽双手递上那封集三人智慧于一身的书信,眼光从魏霸手里的书上扫过,不禁微微一笑。魏霸还在从晏子的事迹里寻求帮助呢。
    “哦,哦。”魏霸放下书,拿起那封信,仔细的阅读起来。他不敢有任何大意,生怕夏侯徽在里面藏了什么隐晦的情报,所以必须一字一句的斟酌。
    夏侯徽在一旁静静的坐着,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魏霸。魏霸全神贯注的在分析那封信,也没注意到她的偷窥。他眉头微皱,左手托着下巴,一根手指横在唇边,轻轻的拨弄着唇角淡淡的胡须,眼神专注,脸上也没有平常总挂在脸上的淡笑,散发出一种沉静的美。
    夏侯徽忽然一阵心悸,脸颊突然红了起来,随即又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摇了摇头,把那些不该有的想法甩出脑海。
    “姑娘,你怎么了?”魏霸关心的问道:“你的脸很红,是不是病了?”
    夏侯徽心慌意乱的摇摇头:“没有,我没事。参军,这封信能行吗?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我立刻去改。”
    “姑娘的手笔,又怎么会有不妥的地方。”魏霸微微一笑,放下书信,又反复考虑了片刻,这才点点头:“就这样吧。”
    (未完待续)


第251章 非你不可
    “那什么时候送出去?”
    “哦,这个嘛,不急。”魏霸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还得等丞相过目才行。”
    夏侯徽理解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诸葛丞相到了关中,自然要由他过目的。”
    魏霸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却不好表露出来,只是敷衍的笑笑。
    “我……能问一件事吗?”夏侯徽试探的说道。
    “什么事?”魏霸警惕的看着夏侯徽,“我不一定能告诉你。”
    夏侯徽红了脸,伸手撩起一缕乱发,低下头,心里呯呯乱跳。彭小玉曾经对她说过,“我家少主喜欢漂亮的女子,而你正好有一副好皮囊”,如今彭小玉去了宛城,她已经没什么退路,只好按照彭小玉指点的路走下去。要想接近魏霸,当然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优势,可是她从小就出身富贵之家,天资聪颖,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何曾需要卖弄色相来讨好人,何况魏霸还是敌人?如今形势逼人,她不得不这么做,不仅生疏,而且心慌不已,内心不断的在挣扎,越发显得笨拙。
    “参军放心,我不会打听自己不该打听的事的。”夏侯徽绞着手指:“我只想问问参军,什么时候回成都?”
    “回成都?干什么?”
    “我想……请参军带我去成都,我想……见见我的族姑,就是……就是张车骑的未亡人。”
    魏霸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张车骑的未亡人是谁,不禁意外:“你要去成都,不回洛阳了?”
    夏侯徽面色一黯,沉默不语。魏霸尴尬的一笑,没有再问下去。他也清楚,像夏侯徽这样贵族女子,做过俘虏,进过大牢,这名声不坏也坏了。虽说自己没有坏她的贞节,可是谁会信呢?一定要论验贞艹,那也是无法接受的羞辱。她到成都去投靠张飞的夫人,也算是没办法的办法。
    “嗯,现在还不清楚,如果……如果回成都的话,我把你带上便是。”魏霸有些心虚的连连点头,“姑娘请先回吧,这事我记住了。”
    “多谢参军。”夏侯徽见魏霸居然比自己还狼狈,慌乱的心情莫名的有些安慰,起身匆匆的走了。
    魏霸为难的挠挠头,看着手里的信,叫过魏兴:“丞相到哪里了?”
    魏兴眨巴着大眼睛:“按照时曰计算,应该快到郿坞了吧。”
    “那好,把赵太守请来,我有事和他商量一下。你准备准备,马上起程去郿坞。”
    “喏。”魏兴轻快的应了一声,转身出去了。
    时间不长,赵素兴冲冲的走了进来,一进门,他便笑着拱拱手:“参军大人,又有何吩咐?”
    “你这么开心干嘛?”
    “哈哈哈……当然开心,一万主力已经奔赴潼关、上洛,关中已经是参军囊中之物,我岂能不高兴。”
    魏霸翻了个白眼,心道关中是你们汉中人的囊中之物吧。这次以马谡的事为契机,逼着诸葛亮承认了他的既得利益,这其中就包括了汉中人在关中的利益。关中三郡,汉中人有两个太守,再加上那些天师道众,汉中人占了大便宜了。
    “丞相快到郿坞了,粮草之类的,准备好了吗?”
    赵素一拍胸脯:“参军,你的命令一下,我就开始起运了,还能有耽误?五万大军一个月的粮草,足够的药材,足以保证丞相回到汉中。”
    魏霸满意的点点头:“我们还有多少存粮?”
    “嗯,除去春耕的种子,我们勉强还有两个月。”赵素收起了笑容:“参军,要想支撑到秋收,我们必须向关中增赋了。”
    魏霸也皱起了眉头。他当然知道关中现在的粮食也紧张,仅靠去年屯田的成果,是无法支撑到下一次秋收的。可是他不想现在就强行增赋,关中还没有彻底稳定,突然增赋,关中百姓会有所感。
    “你先和那些豪强们通通气,先买一点救救急。”魏霸沉吟半晌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等我们击退曹魏,关中形势再稳定一些,再增赋。”
    赵素犹豫了一下:“那什么时候能击退曹魏?”
    “快了。”魏霸看了一眼案上的信:“快则一两个月,慢则两三个月。我想,打到现在,曹魏也没什么后劲了,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消耗不会再那么大了。”
    赵素叹息一声。魏霸这么说,其实还是没什么把握。曹魏没什么后劲了,关中何尝又不是如此。前前后后死了两万人,消耗的粮草更是不计其数。如果不是魏霸设计的那些作坊效率惊人,仅是军械和石弹,关中就无法支持。
    “行,那我就先和他们谈谈。”
    ……魏霸带着夏侯徽写好的信,赶到郿坞。半路上,他接到了诸葛亮的命令,要他赶往郿坞议事。
    要议什么事,魏霸不太清楚,是关中的事,还是成都的事?如果是关中的事,那他不想和诸葛亮议,如果是成都的事,估计诸葛亮也不会和他议。但是除了这两件事之外,他想不出太多。
    到了郿坞,看到了扎在斜谷谷口的大营,魏霸暗自赞了一声。诸葛亮的大营扎得真是漂亮,几乎是无隙可击。从他的大营,一点也看不出刚打了败仗的意思,不管什么时候,他都是那么稳健。
    来到中军大营,魏霸入营请见。诸葛亮正在议事,马谡、姜维等人都在,见魏霸入帐,诸葛亮也没多客套,招手让魏霸坐在他身边,然后开门见山的说道:“子玉,这么急的召你来,是有两件事。一,我要尽快赶回汉中,伤兵行动不便,我要把他们先留在汉中,有没有问题?”
    魏霸连忙起身说道:“没什么问题。”
    “关中的存粮够不够?”
    “有些困难,但是这一两万伤兵的口粮,还是能挤得出来的。”魏霸笑道:“如果丞相愿意把他们长留关中屯田,那就再好不过了。”
    诸葛亮展颜而笑:“把他们留在关中屯田,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样一来,我就要另外调一些兵走。你也清楚的,永安那边即将大战,我兵力不太够。”
    魏霸打了个哈哈,没有再说什么。他也清楚,诸葛亮已经给了他一万兵,不可能再给他人马了。
    “第二件事,我看了你和幼常的推演,也听幼常说了你关于东吴的看法,让你来,就是想研究一下,究竟怎么实施这个计划。”
    魏霸愣了一下,仰起头,看着诸葛亮。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他在关中闹出了这么大的事,诸葛亮还要他参与南线的战事?
    诸葛亮对他的诧异似乎早有准备,只是微微一笑。他摆了摆手,对马谡说道:“幼常,你把你们推演的结果说一遍,然后再由子玉说说你们的混战之计。”
    马谡躬身应诺,然后起身走到地图前,朗声说了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