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4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正因为,他一旦独自领兵,就创造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辉煌。
    当然,也因为他超出常人的努力,也就没有人怀疑他的成功里面有前世记忆的作用,都以为他这就是浪子回头,苦学成才的典范。
    魏家成年的三兄弟中,魏霸的体能也许是最差的,但是用兵能力却无疑是最强的,在这一点,就连他们的父亲魏延此刻也只能说一句后生可畏。
    比魏延更强的是,魏霸更善于引导。
    第一次在房陵的时候,他就成功的引导过赵广、糜威进行战术推演;第二次在房陵的时候,他的身边更是聚集起了关兴、张绍这样的年轻人;在荆州和交州,他更是一个优秀的讲师,能把兵法讲解得通俗易懂,连那些字都不识的蛮子都听得连连点头。
    现在,魏风和傅兴成了他引导的对象。
    正如魏霸自己说的,这一次出师北伐,他根本就没打算立功。他立的功已经够多了,离老爹只差一步之遥。再立功,恐怕不仅是兄长魏风眼红,就连老爹都会觉得没面子。一路狂奔并不一定就好,有时候还要缓一缓,夯实基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他懂。
    不立功,不等于不作为,所以他把赵统推上前线,他把陈到拉拢到身边,他和兄长魏风、好兄弟傅兴同行,还不打自己的旗号,就是想扶持魏风和傅兴上位。如果一切顺利,他这次的收获不比他个人立功小。
    魏霸摊开地图,引导魏风和傅兴去开动思路,寻找攻克顺阳和南乡的办法。在敦武这个活地图在旁,经过分析地理条件,双方的兵力强弱,战力优劣等各种客观因素,帮魏风一步步的梳理思路,慢慢的把智取二字由指导思想变成了具体的战术方案。
    目前,毋丘俭驻顺阳,有兵三千,倚山而营,防守得非常严密,要以他们这一万人去强攻,损失必然惊人。一旦损失过大,他们就算攻下了顺阳,也无力再发动对南乡的进攻。而更大的可能姓是他们损失折将,却攻不下顺阳。
    南乡由燕王曹宇镇守,兵力大约和毋丘俭差不多。南乡县城在丹水南岸,背靠丹崖山,同样易守难攻,甚至比起顺阳来还要难,因为这一带是秦岭东麓,地势西高东氏,顺着丹水向西,高山峻岭更多。
    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毋丘俭守顺阳,而让曹宇守更安全的南乡。
    毋丘俭的安排没什么问题,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他疏忽了一点。与魏军更擅长平原作战不同,蜀汉军更擅长山地战,而魏风对这里的地形也要比他熟悉。因此,在毋丘俭看来南乡更安全,对于魏风来说却不尽然。
    一旦魏风放弃了不切实际的强攻思路,南乡虽然还没有大门洞开,却已经露出了一条门缝。
    魏霸随即安排了作战部署,他和傅兴正面迎敌,做好强攻的准备,吸引毋丘俭的注意力,而魏风则带着本部人马轻装简从,绕道攻击南乡。为了增强他的战斗力,魏霸让丁奉、敦武率一千亲卫营助阵。
    魏风随即出发。
    傅兴随即将战船逼近顺阳城,一直开到霹雳车和强弩的射程之外才停了下来,离顺阳城不到三百步,双方都能看到对方的旗帜,甚至能看到人影。
    毋丘俭非常谨慎,他在附近三十里都安排了斥候,所以魏霸他们一进入侦察范围,他就知道了。有一支大概五六千人的队伍离开丹水,他也一清二楚。因此,他对蜀汉军的分兵并不担心,反而有些鄙视。
    蜀汉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现在又一分为二,威胁更小。不论是顺阳还是南乡,就算是万人围城也未必能奏全功,更何况是只剩下一半。
    毋丘俭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个魏风虽然和魏霸一样,也是魏延的儿子,可是他和魏霸相比差得太远了。难怪魏霸做了镇南将军,他还只是一个荡寇将军,据说还是因为诸葛亮为了压制魏霸才超擢他的。就以他现在的用兵思路,这倒是一点也不冤枉他。
    毋丘俭虽然放松了一些,却没有掉以轻心,他派人给曹宇送去了消息:蜀汉军已经到了,其中一半人已经分兵,有可能去了南乡,请燕王做好准备,不要被敌人钻了空子。
    毋丘俭的谨慎没有错,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压力。
    压力来自于两方面。
    分兵之后,蜀汉军虽然只剩下了一半人,可是攻势却不容小觑。大小战船冒着魏军的箭雨,一直逼到城墙之下。楼船的护甲打开了一个个窗口,一枝枝利箭,一颗颗石弹从窗口里飞射出来,飞向城墙,打得城墙上的魏军士卒叫苦不迭。
    即使是作为敌人,毋丘俭对蜀汉水师的楼船也是艳羡不已。有装甲已经让人吃惊了,蜀汉将士在装甲下面,全凭望楼里的士卒口令指挥,调整射程和方向,也能打得这么准,实在令人佩服。难道襄阳水师与汉中水师的两次较量都全军覆没,双方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两艘楼船,十余艘中型战船,硬是和城墙上的两千多弓箭手拼了个旗鼓相当,杀伤力甚至还有过之。更让毋丘俭吃惊的是,蜀汉军的霹雳车打得又快又准,而且还能随时调整方向,仅仅是一天时间,他赶制的几十架霹雳车就被毁掉了一半,那些被他当成宝贝的连弩车也损失不小,艹作连弩车的士卒更是损失惨重。
    相比之下,蜀汉水师的损失却非常有限,只有两艘中型战船被霹雳车直接打沉,其他的只是受了程度不同的损伤而已,并没有沉没,只要经过修补,完全可以再战。
    刚刚一接战,双方在军械上的差距就表露无遗。
    这只是实打实的压力,还有看不见的压力。
    送回蜀汉军分兵的消息之后,毋丘俭安排在城外的斥候报回来的消息急剧减少。很快,他就知道了原因,蜀汉军派出了超乎寻常的精锐,漫山遍野的追杀魏军斥候。这些人熟悉地形,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而且武技高强,心狠手辣,对山地间的战斗非常精通,魏军斥候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死伤惨重。更有甚者,一些斥候被追得无路可逃,直接投降了。
    魏军的斥候由两类人组成。一类是由毋丘俭带来的州军斥候,这些人以南阳一带的士卒为主,他们的个人能力没话说,但是他们不熟悉南乡的地理,也不适应这种多山的地形。另一类是以南乡本地人为主,他们熟悉地理,也适应地形,但是忠诚堪忧。这是交界处百姓的通病,也许只要翻过一道山,跨过一道河,他们就成了敌人,谁会给你卖命?
    为了能完成任务,毋丘俭把这两类斥候混杂在一起使用,互相取长补短。他们之间当然不可能亲密无间,相反,他们之间有不少分歧,南阳来的觉得本地人个个都像是叛徒,本地人觉得南阳人都是自以为是的笨蛋,连走路都走不好,还偏偏喜欢发号司令。在军令的强行压制下,他们合作得还算顺利,可是一旦有了更大的外界压力,军令的压制作用被严重削弱之后,这两类人就像水和油一样分了开来。
    毋丘俭突然之间觉得自己盲了。他甚至不知道分出去的那些蜀汉军究竟是去了南乡,还是就在他身边潜伏着,等他露出破绽。
    毋丘俭感到了极大的压力,他不得不收起了轻视之心,重新审视对手,拿出更强大的意志来面对这场比他想象的要艰苦得多的战事。他就像一个第一次走上决斗场的新丁,一心盼望着一场痛快淋漓的胜利,不料一交手,却发现对手并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差,而自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一时间不免有些手忙脚乱。
    。
    。
    。(未完待续。)


第669章 国难思良将(第三更,求月票)
    毋丘俭紧张的同时,满宠也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
    镇守义阳的乐綝给他送了一个消息,继之前的三千多人之后,又从江夏方向来了一万多人,虽然打的旗号是吴军,可是那些战士明显不是吴军,因为他们的装备明显比吴军的装备好,士气也比吴军高昂。他们到达大别山之后,和之前的三千多人会合,从小路穿过了大别山,进入了弋阳郡。
    乐綝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什么人,但是满宠就一听就明白了。他接到过曹睿的警告,知道蜀汉镇守永安的大将陈到已经被调到了南郡,有可能负责进攻豫州。陈到是汝南人,他对大别山的地形熟悉,由他带领大军穿过大别山北麓,进入弋阳郡是非常可能的。
    如果真是如此,那一万多打着吴军旗号,却显然不是吴军的人又会是谁?很可能就是蜀汉军,而领军的人甚至可能就是魏霸本人。因为在之前的情报中说,魏霸有可能担任奇兵的任何,突袭豫州。
    满宠不敢怠慢,立刻将大军西移,立刻派兵进入安丰郡,准备拦截这些来路不明的敌人。他统兵多年,还不至于乱了阵脚,相信任自己率领两万大军还能护得住豫州,所以只是按惯例把情况报给了曹睿,却没有要求张郃的骑兵立刻支援。
    可是他也非常紧张,因为在他移防的时候,原本驻扎在柴桑的陆逊也开始移动了。陆逊的主力向潜山进发,很有可能越过双方默认的缓冲区,进入魏军控制的地界。实际上,不管那些来历不明的人究竟是吴军还是蜀汉军,他们既然越过了大别山,就表示孙权已经撕毁了和魏国的协议,倒向了蜀汉一方。因此不管陆逊会不会越界,满宠都不能掉以轻心。
    随着满宠大军的移动,豫州的形势迅速紧张起来。
    赵统和陈到会合之后,虽然赵统兵力更多,但无论官职还是年龄,陈到都是理所当然的主将。赵统是个忠厚之人,当然不会为了这些和陈到争执。可是孙鲁班却不这么想,她一直觉得这次能够成行,是她在父王面前求情的结果。她求父王答应借道,当然是为了夫君赵统,而不是为了什么陈到。所以,她对赵统让出主将的领导权非常不满,多次撺掇着赵统先和魏军作战。
    陈到人老成精,对孙鲁班的小心思清楚得很,他提醒孙鲁班说,我们只有一万多人,虽然比魏军精锐,可是兵力却只有满宠的一半,而且又是千里行师,补给不便,因此,要打就必须打赢,这样才能取得敌人的补给,就食于敌,就可以越战越强。如果仓促而战,打了败仗,那就麻烦了。
    孙鲁班倒是听明白了,反问陈到说,那怎么才能打胜仗?
    陈到说,这个很简单,我们向东,和陆将军合兵一处,兵力就反比满宠多一倍。到时候再战,有陆将军在一侧,满宠必然不敢全力以赴,我们就有胜利的机会了。关键在于我们向陆将军靠近的时候,他不能以为我们是敌人,率先向我们发起攻击。那样的话,便宜就全让满宠占了。
    孙鲁班一听,眼睛一瞪:他敢?!
    陈到随即以孙鲁班的名义给陆逊发了一封信,说父王允许我们借道江夏,进入魏地,就是要与将军合力北伐。现在满宠大军逼近,我们将移军东向,要与将军合力,并非是想攻击吴军。请将军约束部下,并做好接应的准备。
    接到孙鲁班的信,陆逊哭笑不得,陆岚更是仰天长叹。
    “大王已不复当年明断,这么重要的战事,却让一个女子在此指手划脚,发号司令。”
    “你想错了。”陆逊把信收了起来,放在案上,轻轻的拍了拍,想了想,笑了:“他不过是找个借口罢了。如果战事顺利,那当然没话说。如果战事不顺利,他大不了把公主叫回去训斥一顿,然后推得干干净净。”
    “那我们呢?”陆岚诧异的问道。
    “打赢了有功,打输了有罪。公主承受罪名,我们承受处罚。”陆逊看看陆岚,笑道:“仲山,你还要多学习啊。在这方向,魏霸把大王的心思摸得最准,所以他才能步步占先。””
    “我就奇了怪了。”陆岚不解的说道:“说起来,魏霸那么年轻,又是蜀汉的人,连大王的面都没见过,他怎么能把大王的心思摸得这么准?”
    “不知道。”陆逊顿了顿,又道:“也许是天意吧。”
    陆岚狐疑的看着陆逊,陆逊最近说天意的次数似乎太多了,他对魏霸的防范依旧,却少了几分敌意。不知道是不是和魏霸在郁林为陆绩立碑有关,反正那个消息传到吴郡之后,陆家上下对魏霸的观感大有改善,就连顾雍的夫人,陆家目前资格最老的长辈都对魏霸时有赞语。
    陆逊没有回复孙鲁班,但是他按兵不动,即使陈到、赵统率军离他的大营只有三十里,他也没有任何过激反应。可是这却让满宠紧张起来。如果陆逊有意参战,那他的兵力就处于绝对劣势了。他不敢轻易出击,立刻请求支援。
    豫州的形势骤然紧张,俨然成了主战场,犹胜于襄阳、樊城。
    ……
    曹睿皱着眉,在殿里来回踱着步,一手负在身后,一手轻轻的捏着眉心,屋里不时回荡着他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