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霸蜀- 第6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毋丘俭眼神一缩,明白了毋丘秀的意思,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接着毋丘秀的话说道:“如果有人带着粮草赶来接应,哪怕是到中途,我们也能有五六天的时间空隙。如果魏霸在这五六天之内上岸,我们就有可能捉住他。”
    毋丘秀一拍大腿:“兄长果然聪明,一点就透。”
    毋丘俭无声的笑了起来。他站了起来,在大帐里来回转了两圈,倏地在毋丘秀面前站定:“季恭,你立刻回肥如城,准备一个月的粮草,再去卢龙塞,调一千边军押运粮草,沿玄水北行至白狼山西。不管魏霸上不上岸,我都会在白狼山一带,你到那里接应我。”
    他冷笑一声:“只要魏霸敢去白狼山,两千步骑,我不相信打不死他。若能为国除此大患,我就算战死沙场也值了。”
    毋丘秀眼皮一跳,忽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他看了毋丘俭一眼,欲言又止。
    ……
    成都,温凉殿。
    天子刘禅坐在正席上,神情却有些怯怯,仿佛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手足无措,腰杆挺得笔直,却有些僵硬,稍不留神,就会慢慢的软下来,直到意识过来,再次挺得像殿外郎中手中的长戟。
    诸葛亮坐在左侧的上席上,正在看一封刚刚收到的公函,他的脸依然瘦削,却不像以前那么苍白,眼神温而不厉,不怒自威。修长的手指摆弄着公函,淡黄色的竹纸上下晃动着,像翻飞的蝶。
    坐在他对面的孙登心情就和那竹纸一样,起伏不定。
    作为刘禅的伴读,孙登和诸葛亮已经相处了很久,还是不太有自信。与孙权如山石般的凌厉不同,诸葛亮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让人望而生畏。他能感觉到这份公文和吴国有关,却不敢主动询问,生怕惹出诸葛亮一连串的问题。
    诸葛亮很快就读完了,他不动声色的把公函递给了身边的宦者黄皓。别看黄皓以前挺欢腾的,在诸葛亮面前,他老实得像个孙子。一接在手,连忙转身送到刘禅面前。
    刘禅看了一遍,眉毛像跳舞似的扭了两下,一本正经的摸着下巴,厚厚的嘴唇蠕了两下,却什么也没说。
    “世子也看看吧。”诸葛亮淡淡的说道。
    黄皓又一溜小跑的送到孙登面前。
    孙登接过来看了一眼,眼神中闪出些许不安。这封公函主要讲的是兖豫的战事,特别提到了陆逊将吕壹绑送吴国,孙权又将吕壹送到廷尉,廷尉判定吕壹有罪,斩立决。孙登知道吕壹是什么角色,也知道陆逊这么做的用意,所谓送廷尉府治罪,明典正刑,也不过是掩人耳目的无奈之举罢了。陆逊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做得这么义无反顾,孙权不杀吕壹,就等于和陆逊翻脸。
    孙登心中涌过一股悲哀。父王要强了一辈子,和江东世家斗了一辈子,最后还是输了,输得一败涂地。他虽然还活着,可是却已经死了。
    “陛下,世子,你们就此事发表一下看法吧,看看朝野会有哪些看法,又当如何处理。”
    “这个……”刘禅装模作样的摸着肉乎乎的下巴,咳嗽了一声:“世子,你怎么看?”
    孙登悲哀不已,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呢。按照经典的儒家理论,这可不是君明臣贤,君正臣直的好榜样嘛。他敷衍的说了两句,推说身体不郁,起身告辞了。
    诸葛亮不以为然,转身对一脸紧张的刘禅说道:“陛下,这就是臣所说的势。法家三要:法术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以前势在吴王之手,则陆逊温顺如处子,如今势在我手,则吴王不能治匹夫……”
    刘禅唯唯诺诺,连连点头,至于他究竟听懂了多少,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
    诸葛亮看着他那副战战兢兢的样子,也暗自叹息。他知道自己讲了那么多,刘禅却未必真的明白。不过,他也知道刘禅的心智如何,不指望他能举一反三,能举一知一,他也就满足了。
    他希望站在一旁的诸葛恪能明白。
    孙登是刘禅的伴读,诸葛恪则是孙登的伴读。顾谭进了丞相府,协助廖立处理政务,诸葛恪因为是诸葛亮的侄子,诸葛亮避嫌,没有辟他入府,诸葛恪就一直跟着孙登。这些天来,诸葛亮给刘禅、孙登讲课,受益最多的却是诸葛恪。
    孙登因病告退,按理说诸葛恪也该陪着一起走,可是今天诸葛恪没有走,他一直站在一旁听着。只是他耷拉着眼皮,诸葛亮看不到他的眼神,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讲完课,诸葛亮缓步出殿,诸葛恪紧紧的跟了上去。叔侄两人一前一后,陪着半步远。
    “元逊,有何感想?”
    诸葛恪不假思索,应声答道:“无他,仗势欺人尔。”


第892章 运筹帷幄
    诸葛亮眉心微蹙,侧过身子,斜睨着诸葛恪:“元逊,我记得你比魏霸还年长六七岁吧?”
    诸葛恪摸了摸鼻子,闭紧了嘴巴。他知道叔叔不满意了。通常诸葛亮要是对谁不满,都会拿魏霸的那个不正常的人做对比,有谁能和魏霸比呢,二十四岁升任车骑将军,比他父亲的战功还要大,官爵还要高。细想起来,真正比他强的也许只有那个英年早逝的霍去病。
    可惜,霍去病只活了二十四岁,而魏霸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短命的样子。
    和魏霸这样的人同世,实在是一个悲哀,特别是对诸葛恪这样心气儿高的人来说。再怎么青年才俊,到了魏霸面前都相形见绌,太让人沮丧了。
    也不知道那个人是人是妖。
    如果换了一个人,诸葛恪一定会有很多话反驳,可是面对诸葛亮,他不愿意,也不敢。
    他知道叔叔对他期望很高。什么碍于叔侄关系,不能辟他入丞相府,那都是托辞。叔叔的真正用意是让他有机会和刘禅、孙登一起受教,甚至于真正的学生并不是刘禅,更不是孙登,而是他诸葛恪。
    仅凭这封情义,他就不能太过份。
    “元逊,你读的书是魏霸的千倍百倍,可是你领悟到的东西究竟有多少?有多少学问只是为了用来辩驳,彰显自己的博学捷才,又有多少是真正用在实处?”
    诸葛恪干笑了两声。
    “曹孟德有言,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你言行无忌,失于稳重,才气不仅无益,反而害了你。”诸葛亮放缓了语气,喘了口气,这一路走来,说了这么多话,他也觉得有些心跳加快,气息不稳。“你看看魏霸,他什么时候卖弄文才了?你真以为他没有才?你可知道,他提出的那个问题,至今无人能解?”
    诸葛恪更加无语。他知道魏霸提出的那个问题。那个问题不仅难住了夏侯玄,也难住了诸葛亮,甚至可以说难住了天下人。他诸葛恪当然也在其中。他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但就是找不到能让人信服的答案。这个问题已经成了自认有才的人互相辩驳的命题之一,堪与《老子》《周易》这样高深的玄学命题相媲美。
    诸葛恪不想让诸葛亮再说下去,连忙打断了他的话:“叔叔,其实,我担心的正是魏霸。”
    “哦,你为什么会担心魏霸?”
    “如今叔叔坐镇朝堂,便是人之首级,李严、魏霸有如双臂,左右夹击曹魏,以求一统天下。李严的根基在关中,魏霸的根基呢,是荆交还是扬州?”
    诸葛亮眼神一闪,轻咳了一声。诸葛恪随即闭上了嘴,他们出了宫门,上了车,诸葛亮这才说道:“你担心魏霸会反扑,与朝廷争夺扬州?”
    诸葛恪点了点头。
    诸葛亮轻笑一声:“你是想替孙权求情,让我不要逼得他太紧吧。”
    诸葛恪愣了一下,随即又点了点头,解释道:“我是怕……”
    诸葛亮抬起手,打断了诸葛恪的解释:“你不用说,我明白你的心情。孙权对你父子都很器重,你要报他知遇之恩,这个我能理解。不过,事有轻重,义有公私,你当以国事为重,以天下为重。”
    “我只是……”
    “你还担心我逼得太紧,孙权会恼羞成怒,转而和魏霸联合?”
    诸葛恪沉默了良久,微微颌首。
    “不会的,孙权有今曰,都是魏霸的功劳。现在魏霸又鼓动孙韶带着孙家子弟远征,这分明是要离间孙氏宗室,孙权又怎么可能和他联合。再说了,在瓦解吴国的问题上,我和魏霸的目标是一致的。“
    “可是……”
    “可是我们之间也有争夺。”诸葛亮笑了:“不错,我想把吴国变成朝廷的吴国,魏霸想把吴国变成他的扬州,所以我们之间必然会有冲突。”
    诸葛恪沮丧的低下了头,他发现自己在叔叔面前简直无所遁形。
    “所以,我现在还不想让孙权太弱,因为我还需要他来控制江东的世族,不让魏霸的手伸得太长,太快。张温已经被他拉拢过去了,陆逊大概也和他有了一些默契,顾家、朱家,我不能再让他得手。元逊,你给孙权写一封信,宽宽他的心,让他不要想太多了。”
    诸葛恪默默的点了点头。
    “魏霸……应该到辽东了吧。”诸葛亮看着远处的天边,忽然叹了一口气。
    ……
    诸葛亮刚刚走进丞相府的大门,杨仪和顾谭就迎了上来。诸葛恪一看他们的脸色,就知道又出事了。
    “到堂上说。”诸葛亮抬起手,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眉心,快步走在前面。诸葛恪连忙跟了上去,随时准备出手扶住诸葛亮。
    那场已经成为传奇的巨舰之会以后,诸葛亮已经在极力改正自己事必躬亲的习惯,把大部分琐事都交给了副丞相廖立和长史杨仪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教导刘禅,不过积习难改,有些重要的事他如果不经手,还是不能放心,是以身体虽然有所好转,终究离康复还有一段距离,事情一多,就难免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走路时都有可能摔倒在地。作为侄儿,诸葛恪当然要责无旁贷的负责起他的安全。
    上了堂,杨仪首先报告了一件事。李严正在从凉州大量调拨战马,并且向成都讨要粮食。他的理由是并州的魏军调动频繁,有可能入侵关中,关中没有足够的骑兵就无法应付以骑兵为主的并州魏军,所以要调战马补充。另外,关中的仓库空虚,不足以应付一场大战,他需要成都拨付一定的粮草。
    诸葛亮伸出手,杨仪连忙递上账簿。这是李严派人送来的清单,里面列出了需要的物资种类、数量。
    诸葛恪咳嗽了一声:“丞相,杨长史精于会计,他算过的账,不会有问题的。”
    “我知道威公精算,可是李严同样不可小觑。”诸葛亮接过账簿,眼神微缩:“如果我猜得不错,程安、赵素现在大概是李严的左膀右臂了。”
    杨仪点了点头,脸色有些不豫。诸葛亮的这个理由有些牵强,程安虽然也是老主簿了,但是在算学上又怎么可能是他杨仪的对手。至于赵素,那人有计谋,但是算学非其所长。李严就算有这两个人相助,也不可能在账目骗过他。诸葛亮这么说,只是为了亲自过目找个借口罢了。
    “子默有何事?”
    顾谭上前:“丞相,李严要求将卫将军孟达划归其麾下,归关中统一调度。”
    诸葛亮皱起了眉头。
    魏霸在成都的时候,对丞相府最严重的指摘就是丞相府掌兵,有篡位之嫌。这件事得到了李严的大力配合,在他们的互相呼应之下,丞相府不得不放弃了一部分兵权,不再直接对各地驻军下令,而改成直接控制大将军李严、车骑将军魏霸,再通过这两个人来控制各地的大军。丞相府还能直接控制的兵权现在只有成都的禁军,包括向宠率领的北军,赵云率领的宫中郎官,赵统率领的虎贲郎,张绍率领的羽林骑,总数不过两万,只能用来保护京畿。
    之所以把孟达划在魏霸麾下,一方面是想削弱李严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是想在魏霸和李严之间制造点事端。现在李严要求将孟达重新划归关中统一指挥,自然和诸葛亮当初的本意相违,他怎么可能轻易答应呢。
    “这件事关系到朝廷的用兵制度,怎么能朝令夕改?”诸葛亮轻描淡写的就给否决了。
    “那当如何回复大将军?”
    “就说此事要与车骑将军魏霸商量,暂时不能给他回复。”诸葛亮挠着眉心,顿了顿,又说道:“不过,可以将宗预所部调往关中,以补其不足。”
    “喏。”顾谭应了一声,退在一旁。
    ……
    长安。
    李严将刚从成都来的公函往案上一拍,冷笑一声:“孔明果然好心计。”
    李丰将公函拿起来看了一遍,也不禁冷笑道:“丞相这是算定我父子死无葬身之地,已经在安排人接手关中啦。”
    “他的算盘打得太精了,小心聪明过头,反误了自己姓命。”
    李丰也跟着冷笑了一声。算盘是魏霸的发明,现在是算账必备之物,一心想算计他们父子的诸葛丞相就算手中没有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