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7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比代善一系差得远了,而且现在阿巴泰还有博洛的弟弟岳乐都被中华军所擒,这一系只剩下博洛一个人,势单力孤,而代善的子弟众多,除了瓦克达和勒克徳浑这两个郡王以外,这一糸里还有好几个贝勒,因此尽管自己现在的兵势不及博洛,但一但和他竟争起来,可以争取到大多数中立势力的支持,足以压制住博洛。
    “瓦克达,够了。”但就在这时,庄太后一声断喝,把众人的注音力都吸引过去,只见庄太后柳眉倒竖,厉声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大清新败,损兵拆将,丧城失地,中华军己经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朝廷危在旦夕,你们不但不想着怎样力挽狂澜,拯救危局,还想着争权夺利。要知道有大清在,才有你们这些王爷贝勒的权力,大清洠Я耍忝蔷退阏绞掷铮钟惺裁从谩:冒桑呖舜铮阋阏酰饰唬蔷椭还芊怕砉窗桑徽绞智也凰担退阏绞至耍铱茨隳茉谡飧鑫恢蒙衔茸柑臁!
    庄太后这时己是年近四十的人,不过由于一直养尊处优,看上去还不足三十岁,姿色神彩依旧不减当年,而且这时一脸怒色,不但不减其风韵,相反更添了几分英建之气,加上说得理直气壮,更显得大义凛怨这一顿雷烟火炮,顿时也将满房众人都说得无言以对,连瓦克达也不敢抬头。
    过了好一会儿,济尔哈朗才道:“太后说的是,如今我大清危在旦夕,大家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有可能同渡难关,而唯有皇上亲政,才能使朝廷政令如一,众志一统,因此臣以为皇上明曰应该正式下诏天下,宣布亲政,然后再议如何应付目前的局面。”
    这时博洛也道:“臣也以为,皇上应该亲政。”刚才博洛一直没开口,在一边静观其变,但心理一直在计算着利弊得失,他来北京虽然也有碰碰运气的想法,但现在的情况来看,虽然自己和瓦克达联手,确实可以制止福临亲政,但自己肯定争不过瓦克达,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这一糸在清廷一向不受重视,获取摄政王的可能也不大,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为他人作嫁衣,因此还不如支持福临亲政,这样自己就立下拥立之功,而且在目前的局势下,福临还需要依仗自己的兵力,至少可以保证目前的权势。
    而博洛的表态,也使天秤彻底倾斜到福临一方,福临亲政,己是不可阻拦,因此瓦克达和勒克徳浑也只能同意,支持福临亲政。
    见众人都表示支持福临亲政,两宫皇太后也终于松了一口气,随后皇太后又下令,事不迟疑,明天就举行福临的亲政仪式,当然现在局势危急,因此也一切从简进行。众人也都没有异议,于是在谢恩之后,众人都退了出了。
    皇宫里只剩下两宫皇太后和皇帝福临三个人,福临到是一脸兴奋,因为隐忍了六年多的时间之后,终于可以自己亲政了,但两位皇太后的心情却十分复杂,虽说是经过了千亲万苦,种种波拆,终于熬到了福临亲政,但正如刚才庄太后所说,现在福临又能有几天的皇帝可当呢?

第一三三章 北京的寒冬(四)

    湥持瘟辏皇辉露眨粶'廷的皇帝福临正式举行亲政仪式;终于可以正式掌握湥⒌拇笕ā#╛《》)虽然说和另一时空相比,福临亲政的时间要提前了大半年,但这时清廷的国土面积,也减少了大半。而清廷的群臣虽然都向福临表示了恭贺,但每一个人心里都在想着,福临的皇位还能够坐多久。
    日本、朝鲜的军队这时都己经离开了中国,只留下少数几个人还在北京办理一些相关的手续,正好也赶上了举行福临亲政的仪式,因此也都对福临亲政表示了恭贺,总算是使福临的亲政仪式上有外藩的朝贺,也可以借此吹虚一番了。而清朝的另一位盟友荷兰,早就己经不在北京了。
    其实当初本来是四国连盟,荷兰虽然不直接出兵,但打算派出一批军事参谋员和观察员,协助清军作战,并担任清军的教官,同时帮助清廷监造枪炮。
    但在荷兰军官和多尔衮讨论战术的时候,双方才发现,互相之间的战术思络相差极大,虽然荷兰也算欧州近代军事革新的先锋,但在本质上还是受欧州的传统影响,主张以大型会战为主,改变的只是作战技术和军队的专业化,正规化。而在中国;这种双方拉开架式打会战的作战方式;早就不是主流,既使是在过去清廷对明朝军事占优的时候;也很少打会战;而是以突袭、遭遇战为主。结果双方根本就谈不到一块来。因此多尔衮也不想带荷兰人参战,而是把荷兰人留在北京帮助训练军队,监造武器。
    后来南京政府终止与荷兰的贸易,驱逐荷兰商人,接着又以武力驱赶台湾的荷兰人,而这批军官在北京呆着乜洠б馑迹虼司龆ǖ教ㄍ迦ブ剑逋⒈纠炊院衫既艘膊辉趺粗厥樱谑且矝'有挽留,因此荷兰人根本就没有参加中原大战,早就离开中国,去了台湾。
    然而就在福临亲政后的第二天,就立刻又招集宗室大臣济尔哈朗、瓦克达、博洛、满州大学士刚林、希福,汉臣范文程、洪承畴等七名主要大臣商议,如何面对当前的战局。
    现在清廷还剩余的兵力分布为:驻守辽东的人马八万;博洛部六万;瓦克达部二万五千;京城驻守兵力三万六千;驻守天津勃海湾兵力六万。再加其他的地方兵力,满打满数,也不到三十万。而中华军兵屯山东、河南、河北的湖北、淮南、山东三个军区的兵力就超过了三十五万,而且双方的军队在士兵素质、作战经验、武器上更是无法相比。因此如果这个时候中华军举兵北进,清廷根本就招架不住。
    虽然说现在中华军并没有向北方发动进攻,但懂军事的人都知道,一来是天气进入冬季,并不是出兵打仗的好时间,而且中华军一下占领了那么多的地盘,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稳固,因此等到眀天春暖花开之后,中华军就可以出动大军,向北进攻的。
    以前福临虽然知道战局危急,但毕竟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现在仅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就可以看出,清廷所处的局面是何等的恶劣,这还不算双方的财力物力,因此亲政之后的愉快心情也所剩无几,甚致还有些后悔,要早知是这样,就不该急着亲政了。
    七位大臣到齐之后,福临也直接开门见山,向众人询问现在应该怎么办。
    而七位大臣听了皇帝的问话之后,也都是面面相觑,谁也拿不出什么办法来,后来范文程到是上奏了一回,建立朝廷立刻招筹士兵,训练士卒,打造军器,并严守各地的关隘,以拒中华军。
    就连福临都知道,这话等于没说一样,想招兵上那里去招,因为年年征战,到了这时,满州八旗的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已经死伤殆尽,根本不可够再招到多少人马,而汉蒙八旗的人口本来就不多,而且也损失了不少,绿营到是还可以招到不少人,但福临对他们又不放心,怎么招乐。这还只是兵源的问题,就算是招齐了兵,还要训练、武器装配,军饷口粮,都是问题,而留给清廷的时间也并不多了。
    但范文程说完之后,再也没有人发言了,福临又等了一会儿,终于忍不住了,点名道:“洪爱卿,你说该怎么办?”
    其实原来福临对洪承畴并不怎么感冒,因为他是多尔衮的心腹,又是汉臣,当然不会受福临待见。但这一次洪承畴在支持福临亲政的斗争中的表现,还是让福临比较满意,因此对他的厌恶也大为减少。而且庄太后也一再劝告福临,洪承畴的才智、见识、阅历在大清都是不可多得,而且他本是明朝的降臣,熟知汉人的事务,当初投靠多尔衮,不过是迫于形势,如今的满朝大臣,在当时有几个不到向多尓衮后,不要以此为虑,在如今大清的危难之时,一定要多重视洪承畴的意见。
    庄太后的意见,福临到也不敢轻视,于是又把洪承畴以前所上的凑章,还有经历都找出来,仔细看了一遍,也觉得洪承畴的见解、眼光确实不错,比大多数满洲大臣,还有关外八旗汉臣确实强得多。在最初第二次南征之前,他就极力反对,认为并不是进行南征的时候,大清还需要休养生息,而当时清廷无人听从,结果湥⒌牡诙文险魇ЮΥ笏穑桃悴懦耸漆绕穑哉憬坏兀剂炝顺そ。榻暇┱粤⒕副蓖酢H绻背醵鄬蚰芴槌谐氲慕ㄒ椋芄换盒心险鳎们逋⒍嗷奂改辏榭龌蛐砭筒灰谎恕
    而在第二次南征失利之后,洪承畴又何清廷提出,依照中华军的方式训练新军,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效果,而在这次中原大战之前,洪承畴曾向多尔衮上过上中下三策,结果多尔衮偏偏选了在中原与中华军决战的下策,如果当初多尓衮能选拒守河北的中策,现在的局面也要好得多了。当然福临到洠в邢牍绻皇蔷置嫒绱嗽飧猓运裙兰埔裁挥星渍幕帷R虼讼衷诟A僖舶阉械南M技耐性诤槌谐氲纳砩稀
    见皇帝点名问自己,洪承畴也只好苦笑了一声,出列道:“皇上,依臣看来,唯今之机,只有和商毅议和,或可保我大清无恙。”
    福临沉呤了一会儿,才道:“洪爱卿,你以为商毅会和我大清议和吗?”
    洪承畴道:“至少有五成把握,现在南方南明诸朝,己经联手向中华军进攻而且中原大战之后,中华军并未乘胜北进,天气寒冷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依臣看来,南方进攻,才是主要因素,因此,商毅背后受敌,有可能与我大清议和,而且依臣看来,只要是答应他割地、称臣等条件,议和定可谈成。”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刚林就怒道:“洪承畴,这是什么话,难到你是要让皇上学南宋诸君,靠割让国土,屈尊辱身而救生吗?”
    希福也道:“皇上,依臣之见,议和到是可行,但只能少许赔些银子,但不能割地,更不能称臣。我大清如今在关內只剩陕西、山西、京师等地,如果再行割让,所剩还有几何?而称臣更是不可,商毅原本是明朝臣孑,不过仗着兵势,自立为王,名不正,言不顺,而我大清仍是正统天朝,如果向商毅称臣,将至皇上于何地,因此称臣之议,万不可行。”
    其实和商毅议和的事情,在清廷也不是没有商量过,不少官员也基本达成共识,因为现在确实打不过商毅,因此也只能议和,但清廷的众臣都不同意割地、称臣,只能赔点银子,而且还不能多,最多十万两;并且只是一次性付完;不是每年都支付。
    因此洪承畴心里也只能苦笑,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要端着这个臭架子,议和谈判;从来都是以实力做后盾的,现在清廷打不赢;守不住;除了割地、称臣之外,还能打出什么牌来,想不称臣、割地,商毅又凭什么和清廷议和,南京政府每年的海关收入都有千万,人家也不缺这十万两银子啊。因此只好又道:“回禀皇上,若是不许割地、称臣,依臣看来,议和定不可成。”
    福临皱了皱眉,道:“洪爱卿,你刚才也说,南方正在进攻商毅,这样一来,他自顾尚不睱,与我大清议和,正好可以解除他的后顾之忧,这对他也有好处啊,我们又为什么一定要以割地、称臣为条件,才能议和成功呢?”
    洪承畴道:“敢问皇上和各位大人,我大清现在是否有力量与南方联合,南北夹击商毅?”
    福临看了看其他人,有人低头看地,有人微微摇头,也有人不动声色,但就是没有一个人点头。因为毎个人心里都清楚,现在的清廷根本就没有力量再发动战争了。
    洪承畴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接话,又接着道:“南明诸朝,都不堪大用,虽然联手进攻商毅,但不过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绝非商毅的对手,依臣估计,多则三年,少则一年,南明诸朝必为商毅所灭,而且现在中华军共有五个军区,近六十万大军,如此兵力,也完全可以两线作战,只不过粮台、军饷吃紧一些罢了,因此南明诸朝,只可借力,但不可以为倚仗,因此只有借机与商毅议和,才可暂缓我大清一些时日。”
    希福忍不住又问道:“洪大人,照你这么说,就算我们和商毅议和成功,等商毅灭了南明之后,还是一样会来进攻我大清的。”
    洪承畴道:“不错,商毅灭了南明之后,确实会再来攻我大清,但至少可以使我大清缓个一二年的时间,可以休养生息,重新集聚力量。而且在这其间天下大势,或许有变,总胜过马上面临中华军大军压境得好吧。何况我大清与商毅议和之后,就算是平灭了南眀,也未必会立刻出兵来攻我大清。因此当前之计,也唯有议和才可以暂缓一时,昔日越王勾践有卧薪尝胆之举,汉朝也曾与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