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死,去找当时的余文帅报信,却被他扣押。因为担心父亲的安危,更担心平叛大局,才铤而走险,从他软禁我的衙门里逃出来,谁想到北海郡王父女竟住在隔壁,这才误打误撞,碰到了郡主,但绝对没有要伤害她的意思,后来小王爷为了保护妹妹,答应以身为质,送我出城去找丁忧在家的欧阳公。官家看我们后来的关系,就知道当初绝对没有暴力和伤害发生……”
    “那无忧洞赃款的事呢?”
    “这纯属是妄揣了。”陈恪激动道:“微臣击杀了他们的大龙头,他们自然就把怀疑的目标指向了我。但此事,开封府尹包龙图已经严查过了,若是有事,以他铁面无私的性格,哪能容我参加科举?”——
    分割——
    今天脖子落枕,大脑供血不畅,写字速度奇慢。但还有两更,因为我是诚实可靠小郎君!!求月票!!!!

第二七六章 传胪 (中)

    原创
    “至于赵宗晖外宅那件假龙袍”陈恪知道,也不能全然推脱,那样会显得太虚伪,便坦白道:“确实是我偷着放进去的,没别的,就是恶心恶心他,让他尝尝被栽赃陷害的滋味。”
    “胆大包天!”赵祯重重的一拍御案道:“朕怎么可能,把榜眼授予你这种狂徒!”
    “微臣早不指望了,”陈恪垂头丧气道:“任凭官家处罚吧。”
    “当然要处罚!重重处罚!”赵祯严厉道。
    “……”陈恪低头不吭声了。
    “怎么,”赵祯玩味的望着他:“害怕了?”
    恪老实点头道。
    “抬起头来,”赵祯的愤怒来无影去无踪,突然似笑非笑道:“让寡人看看,你脸上是否写满了惊恐!”
    ‘靠,这太强人所难了吧……’陈恪心里骂一声,无奈的抬起头,使劲挤了挤眼。
    看到他那张为表现惊恐,而扭曲起来的脸,赵祯终于忍俊不禁笑出来,对胡言兑道:“怎么样,老胡,寡人没猜错吧,这厮就不知道什么叫害怕!”
    胡言兑也绷不住笑道:“服了,老奴服了,服侍大官三十多年,还没见过这么横不怕的小子呢。”
    “你为什么不害怕?”笑罢了,赵祯问陈恪道。
    “官家真要想处罚微臣,早就让官差把我抓了,然后交有司讯问了。”陈恪叹口气,心说我又不是二傻子,答道:“怎会在小传胪时发落我呢?那样太给大宋朝丢人了。”
    “是啊,这点小手段,怎能瞒得过胆大心细脸皮厚的陈三郎呢?”赵祯皮笑肉不笑道。
    “微臣,愧不敢当……”陈恪这个汗啊。
    “你当是在表扬你么!”赵祯笑骂道。
    “官家说我脸皮厚,微臣只能勉为其难厚一点了。”陈恪苦笑道,他发现,赵祯还就吃自己这套混不吝。估计是从来都没人敢用这种语气,跟他说话的原因吧。
    “你知道。寡人为何没立即法办你?”官家渐渐敛去笑容,沉声道:“不管你有多充分的理由,仅凭你刺伤伯母一事,就足以把你刺配充军了!”
    “想是微臣,”陈恪咽口吐沫道:“还有些可堪入目的地方。”
    “你倒是明白。”赵祯啐一口,正色道:“不错,寡人看重的,是你虽然胆大妄为。但从不做恶。正如你所说。刺伤了伯母,是因为她虐打你们兄弟在先;袭击禁军,擅闯王府。是为了救你父亲,也是为了大义。”
    “至于陷害赵宗晖,那是有仇报仇。也说得过去。可是你敢利用朕,这如论如何也说不过去吧?”赵祯怒瞪着陈恪道:“万一寡人一时脑热,真杀了自己的侄子,你有几条命来赔?”
    “微臣知道,官家是堪比尧舜禹汤的仁君,就算他藏了龙袍,也不会伤他的性命。”陈恪道:“况且,我用的是戏袍,官家慧眼如炬。一眼就能看出来,最多也就责罚他一顿……”说着正色道:“但微臣发誓,我对官家,一个字是忠,一个字是敬,绝没有不忠不敬之意。”
    “若不是看在你还算忠义、敢作敢当的份上,寡人岂会跟你费这番口舌?”官家冷哼一声。语气放缓道:“六塔河、你冒着得罪当朝公相的危险,也要坚持为民请命;无忧洞、你更是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为汴京百姓扫除了这个百年大患;还有十三行铺,包拯已向寡人密奏,多亏了你挽回的巨额损失。朝廷才能坚持过去冬今春来——”说到这,赵祯有些动感情道:“寡人看到了你的大胆。你的本事,也看到了你的忠义,更领你的情!”
    ~~~~~~~~~~~~~~~~~~~~~~~~~~~~~~~
    “你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臭小子,”赵祯的目光,竟有些慈爱的望着陈恪道:“让朕想到一个人。”
    “何人?”
    “寇莱公。”
    “官家谬赞了。”陈恪汗颜道:“微臣哪能跟寇莱公比?”
    “寡人是不会看错的,寇莱公正比你还要胆大包天,当年竟敢挟持先帝上前线。他干过的出格的事情,可比你多多了。但是他立得功,也是百年第一的!”赵祯叹口气道:“可惜啊,长于谋国、拙于谋身,最后被人陷害,郁愤而死。”
    “……”陈恪知道,这时候乖乖闭嘴是上策。
    “国朝以文教立国,如今已有三代,造就的淳淳君子越来越多,可是这士风也越来越苟且,人人趋利避害、明哲保身。”赵祯一脸沉痛道:“像寇莱公和你这种本事大、胆子大,却又忠心正派之人,大宋朝实在太少了,就算是为了树个榜样,寡人也要留着你。”他摇摇头,目光凌厉地望着陈恪道:“但是陈三郎。不要以为,寡人今天放过你,就会永远放过你。你以前的账寡人都给你记着,以后入朝为官,再敢胡作非为,一并发落!”
    “微臣定然奉公守法,蚂蚁都不踩死一只。”陈恪恭声道。
    “也不是这样……”赵祯嘿然笑道:“记住一个忠,一个义,其它只管洒漫去做。”又加重语气道:“寡人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为臣遵旨!”陈恪真心被感动了。
    “好了,中午了,”见小内宦端着御膳桌子进来,赵祯端起茶盏,润润喉咙道:“陪朕用膳吧。”
    恪应一声。
    “陈大人,这是殊荣啊。”胡言兑笑道:“官家上回和臣子用膳,还是送狄元帅出征呢。”
    “微臣惶恐。”
    “惶恐什么?”官家不在意的摆摆手道:“别听他说的,只是一顿饭而已。”
    说话间,桌子摆好,一共两桌,一简一丰。官家在简单的一桌前坐下,对陈恪道:“那桌是你的,寡人知道,让谁和皇帝同坐,他也不敢放胆吃。所以给你单开上一席,让你吃得畅快。”
    陈恪赶紧道:“臣怎敢比官家吃的还好?”说着叹气道:“这御膳也太寒伧了些吧?这也叫四菜一汤?三个都是素的,瞧这清汤寡水的,哪像官家用的膳啊。”
    听他这样说,赵祯很开心,觉着自己将心换心,收复了这个臣子的心,一边夹一筷子青菜,一边笑道:“年轻人不明白啊,清清淡淡、汤汤水水,这是养生之道。”说着看看陈恪那张生机勃勃的脸,叹道:“年轻就是好啊,年轻就该吃肉!”说着摆摆手道:“快用吧,吃完了寡人还有事对你说。”
    ~~~~~~~~~~~~~~~~~~~~~~~~~~
    赵祯平日的膳食非常简单,吃得既少,还不爱荤腥油腻,胃口也不好,今天因为高兴,还多吃了半碗珍珠饭。
    那边陈恪第一次跟皇帝一起吃饭……上次陈希亮结婚,他一直站在皇帝身后……自然放不开,官家已经要漱口了,他才刚吃了一点。
    见官家停箸,陈恪也想搁筷子,却听赵祯道:“寡人知道你还没吃饱。今天这膳食是专为你预备的。”说着站起身道:“知道我在场,你吃不痛快,寡人先去看奏章,你能吃就多吃些。要不,糟踏了不也可惜。”
    赵祯说完就抽身回到御座了,陈恪这才放下了心。说实话,他今天早晨因为赶着进宫没有吃好,还真是饿了。既然奉了皇命,自然不再矜持,风卷残云一般,把一桌子菜肴收拾到肚子里。
    漱漱口,擦擦嘴,才起身去御座边,行礼谢恩。
    “用好了?”赵祯的目光停留在一份奏章上。
    “吃得很饱。”陈恪笑道。
    “吃得太饱,那就站会吧,不赐坐了。”赵祯笑道:“知道今天小传胪,寡人为何来晚了么?”
    “微臣不敢妄揣。”
    “让你揣一揣呢?”
    “必然发生了什么大事。”标准万金油回答。
    “不错,”赵祯捻须笑道:“你猜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不过可能也很棘手。”
    “你从何得知?”
    “要是发生了坏事,官家早就去找诸位相公商议了,不会跟微臣浪费这么多时间。”陈恪道:“但要纯是好事,官家也不必亲自讲,微臣回去看邸报不就得了。所以应该还有什么事,是微臣能效力的。”
    “哈哈哈……”赵祯满意的点头道:“聪明,有这个机灵劲儿,寡人可以放心把这差事交给你。”说着把手里的奏章递给陈恪道:“看看吧。”
    陈恪双手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份捷报——广南西路转运使王罕、知桂州萧固上报,盘踞在广源州的广源蛮首领侬宗旦,归降朝廷了!
    这侬宗旦陈恪知道,乃是那大名鼎鼎的侬智高的同族人。侬智高被剿灭以后,侬宗旦占据险要地形,聚集叛军残余党羽,多次出山掠夺大宋境内。
    朝廷本打算起大军征讨侬宗旦,但知桂州萧固建议朝廷招安侬宗旦。广南西路转运使王罕也认为,倘若侬宗旦凭借险要的地势退守山谷之中,一旦设下埋伏以对付官军,宋军恐怕不易取胜,那样,广西地区的边患又将再度兴起。
    分割
    还有一更!!写不完不睡觉,要坚持啊!!!未完待续

第二七六章 传胪 (下) (四更毕,求月票!!)

    捷报里说,广南路转运使王罕,领兵到达广源州边境,对侬宗旦陈述和睦相处的好处。《》最终,招降侬宗旦父子归降了大宋。并奏请朝廷册封宗旦为忠武将军、其子侬日新为三班奉职……当然,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不过万里之外的官家,只要知道结果就好,至于经过,不捅出大篓子来的话,都是可以忽略的。
    “恭喜官家。”陈恪赶紧奉上马屁道:“广南终于平定下来了!”
    “是啊,五年了,不容易啊。”赵祯感叹道:“也算三喜临门。”
    陈恪不知道除了大比,还有一喜是什么,但官家不说,他也不好问……后来才知道,原来赵祯养精蓄锐半年,最近终于开花结果——时隔十年之后,宫里终于有女人怀孕了!
    兴许,这才是官家比较兴奋的真正原因。
    ~~~~~~~~~~~~~~~~
    “不过,也不敢说……”谁知赵祯话锋一转,又从袖中,拿出一份密报,递给了陈恪。
    这还是那王罕和萧固的呈报,只见密报上写道:‘宗旦告曰:蛮贼侬智高犹在大理国,及尝往来蜀中,闻与大理结亲,聚集蛮党,制造兵器,训习战斗,不可不为朝廷虑。’
    乃是一条由侬宗旦提供的,极重要的情报——那个挑动东南大乱,险些成为第二个元昊的侬智高,竟然没死,而是率领残部,逃到了大理,而且活动活跃,不仅重新站稳了脚跟,更与大理国上层建立了联系,开始积极筹备再次造反呢!
    陈恪的第一反映是,当年狄元帅的慎重是多么英明啊,要是当时按其他人的意思,把那具穿龙袍的尸首。当成是侬智高的话,那现在可就坐了蜡了。
    “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赵祯一脸严肃的点头道:“这些夷狄的生命力,简直不可思议,只要给他们一点时间,马上就能复原,而且比原先更强。”这是西夏崛起,给赵宋王朝上得沉重一课,官家自然不敢小觑。
    “是。”陈恪点头道:“官家说得对。”
    “只是。为什么侬智高要去大理,而不是交趾?”赵祯看看陈恪道:“诸位相公也没说出个所以然,陈爱卿是蜀人。又曾经跟他打过交道,可能道出一二?”四川紧挨着云南,而且青神县又在川南。距离大理国很是不远,官家还真是问对人了。
    “那微臣就斗胆说说。”陈恪想一想道:“假定侬宗旦的情报属实,那么侬智高为什么不去交趾,我以为原因有三。第一是历史原因,侬智高的父亲侬全福,就是被交趾王所杀的。交趾人凶残野蛮,常有吞并广源州之念,他担心兵败之后去借兵,难保不重蹈其父的覆辙。”
    “而且据微臣当年在广南听闻。侬氏在唐代被称为‘西原蛮’。‘西原’之中又分为‘侬洞’和‘黄洞’。侬智高便是黄洞侬族,在广西广源州,另有侬洞侬族,生活在在富州、特磨一带,其地正在云南。微臣估计,这一族两部可能比想象中,要联系紧密。且其同族在大理国。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