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说来说去到底胜算如何?”大郎问出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虽然要未雨绸缪,但谁愿意从风光无限的满门仕宦,变成沦落天涯的丧家之犬
    “真得说不准”陈恪缓缓道:“以目前的形势看,我们的实力在飞增长,已经不再是势单力孤了”顿一下道:“可是,对方的实力也在增长,虽然没有我们快,但人家太大,短时间内,咱们是追不上的”
    “官家才五十岁”大郎轻声道:“还有的是时间让咱们追”
    “问题在于,你能看到这一点,他们也会看到”二郎沉声道:“现在,三郎和他那位快崛起,某些人已经慌了神他们不可能不反制的”
    “如何反制?”大郎问到
    “两条路一个是大力打压,一个是尽早定局”陈恪分析道:“前者的可能要小些,因为这大宋朝,毕竟还是官家说了算而官家最忌讳的就是党争所以为了避免给官家造成不良印象,大家都尽力保持一种良性竞争的局面……哪怕只是表面上的”
    “那么他们如何尽早定局呢?”大郎沉声问道
    “无非就是通过那些素有声望的大臣上书”二郎道:“三年前,那一拨声势浩大的劝谏换来了宗室学堂的开办,后来宗子们学成,他们又继续施压,换来了最优秀的五人御前观政可见官家是一直在让步的,但一让再让,可供寰转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他们没有理由不再接再厉,彻底确立那人的地位”
    “是的,他们就差最后一步了”陈恪点头道:“可我们还早呢所以我们最需要的是时间”
    “官家的态度也很重要”四郎轻声道
    “是一码事”二郎道:“我们能得到时间,就说明了官家的态度”
    “所以说,悬而未决拖得越久”大郎道:“局面就对我们越有利,是么?”
    “现在看来,是这样的”陈恪点头道
    “听说汝南郡王快不行了”六郎突然冒出一句道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陈恪叹口气道:“你们想过,他一旦去世,会怎样的后果么?”
    “对我们来说,应该是好事”四郎缓缓道:“那位之所以能得到很多大人物的支持,很大程度是因为汝南郡王的关系,他一旦去世,对那位的打击,肯定十分沉重”至少很多人,就不需要受往日情分的羁绊,重做出选择了
    “还有现实的”二郎道:“一旦他去世,那位就要守制三年”这三年里,赵宗实就相当于冬眠了
    “这不正是我们所需的时间么?”大郎眼前一亮道
    “可他们会给我们这个时间么?”陈恪冷笑道
    “是……”这下大家都相信陈恪的话了赵宗实确实不能等了,近期必然有大动作
    “他必须赶紧和北海郡王摆脱父子关系,否则什么都是白搭了”大郎沉声道:“但他如何才能做到?老父行将去世,谁敢有此动议?这可是有悖人伦之举啊”
    “不,有一个人不怕”陈恪摇头道
    “谁?”众人一齐问道
    “北海郡王……”陈恪幽幽道:“事到如今,他们的选择,已经很少了,我估计,北海郡王一定会,亲自促成这件事……”
    书房中安静下来,众人被陈恪的推论,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也不要太过担心,”陈恪微笑着安慰道:“世上的事情,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会有办法”
    众兄弟默默点头,他们现在明白了,这些事情确实不是自己可以关心的,还是各安其位,等待靴子落下
    ~~~~~~~~~~~~~~~~~~~~~~~~
    送走了兄弟们,陈恪一家子却没有回去府上的跨院原先感觉挺大,可是家口一多,便显得拥挤了
    而陈恪的外宅,坐落在城西金梁桥街路东,汴河河畔,是万金难求的黄金地段原是大宋开国功臣刘守忠的府邸刘守忠乃是太祖皇帝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当年被杯酒释兵权,当起了富家翁
    然而交出军权的结果,他就是被太祖、太宗朝崛起的贵,彻底挤出历史舞台刘家子弟坐吃山空,自然难逃‘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如今传到刘守忠的重孙辈,已经住不起这么大的宅子,便央人出售祖宅,想换些银两搬到别处居住
    正好那时,周定坤奉命物色宅院,便以三万贯的价格拿了下来,比给苏家买的还便宜
    便宜自有便宜的道理,这院子刚盘下来时,已经破败不堪,西厢房都塌掉了,根本不能居住……当然,是对陈恪这种身份的人来说所以三万贯,只是买了个地皮而已
    而且仅就地皮来说也不算大,‘只有’八亩毕竟太祖朝时的人们,还没有现在这样的奢靡成性,所以哪怕是开国功臣的府邸,跟现在动辄十几二十亩的巨富豪宅相比,也只能算是中等
    陈恪买这栋宅子,就是为了婚后生活之用,周定坤自然要精益求精,他请到了汴京有名的画家兼建筑师崔白起草方案,经陈恪同意后,便聘崔白为营造总管,负责筹划起造
    开年之后,各行匠役齐集,土木砖瓦、土木砖瓦之物,通过汴河移送就位,工程正式开始
    他们先令匠人把原先的房舍院落尽数拆去,外墙也修葺一然后在府中大兴土木,除了建筑房舍之外,还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栽花……画家设计师建造的宅院,自然要跟画一样了
    好在原先府中的山石树木俱有年岁,如今买都买不到,自然能用就用且府中原先亦有荷塘,只是久不治理,淤塞成平地了重挖之后,发现竟然是一股活水这让崔白十分高兴,对周定坤道:“这宅子风水原本极好,就是因为没有活水,才每况愈下的原来只是堵塞了,倒是给咱们省事儿了,无烦再引”
    这使工程进度大大缩短,等陈恪从辽国回来,主体建筑基本竣工为了能让他婚后就搬入居,周定坤开出双倍工钱,令工匠们加班加点,终于在十天前完工,又抓紧时间摆设家具,直到昨天,才算是达到入住状态——
    分割——
    虽然写得慢了点,但我今年过年不会断的……年前,我还要把账还清应该是欠四的说我知道,还有两的债先还完老债再说
    大年关的,欠债的压力太大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三六章 为善政忙奔(下)

…    金梁桥畔、汴河岸边,高槐垂柳、清波粼粼。
    在熙熙攘攘、红尘滚滚的汴京城,这一段两三里长的河道,委实是一处难得的闹中取静、大隐于市之地。
    河两岸,皆是大户的院落,一水儿的乌头门、高院墙,终日里飞红舞翠,笙歌不绝。其中最新的一座,便是陈恪兴建的外宅。
    当初造园高手崔白问陈恪,想造一座什么样的园子时,陈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在回信中写了两句诗:‘梨花院落融融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崔白便凭着这十四个字,将这座院子造成一座布局精巧诗意,品味清淡朴素的私家园林。
    其占地仅有九亩,因地制宜,追求神韵与诗意,没有采取传统的纵向布局,而变为向横里建造。进大门,过照壁,便是用来会客议事、祭祖婚嫁的轿厅、茶厅、正厅组成的三进外宅,规制布局严格,符合主人朝廷官员的身份。另有东西厢房各十间,为家丁、侍卫值宿所用。
    穿过一道月亮门是中庭,庭前植玉兰银杏,苍劲古朴,假山花池、曲径通幽,所用笔墨不多,却引人入胜、衔接自然,为内外宅之间的自然过渡。
    再往东走,穿过垂花门便是内宅,以中间的荷花池界,东西南北有小楼四座,楼与楼之间有重廊贯通,主人可以不下楼便相互走动。楼下为丫鬟仆妇所居。
    由内宅往东便是花园,也是整个园子的精髓所在。此时天色薄暮。园里高槐垂柳尽挂余晖,池中芦荻渐白、蒹葭苍苍,秋色醇厚,让人心旷神怡。小妹和月娥伴在陈恪左右,漫步花园,面对暮霭中的一片参差楼阁,以及点缀在小桥流水周围的嘉树繁花。都不禁生出沉醉忘忧之感。
    “这里可真美呀,这就是我们的家了么?”苏小妹挽着陈恪的手臂,轻声问道。
    “嗯。”陈恪点头道:“只要在京城一天。咱们便住在这儿。”
    “演武场在哪里?”柳月娥却关心这个。
    “放心,少了什么也不会没有演武场。”陈恪笑道:“那片树丛后面,演武场。练武房,足够让你风雨无阻,发泄用不完的精力。”
    “你又皮痒了。”柳月娥瞪眼道。
    “大战三百回合?”陈恪嘿嘿笑道。
    柳月娥登时红了脸,偷瞄一眼苏小妹,见她没听明白,才狠狠剜他一眼。
    三人绕过一丛翠竹,踏上青砖铺就的小径,走近了园中主体建筑‘退思楼’,只见杜清霜、左建德,周定坤、并府上一干倭女、仆妇、家丁。侍卫,百多号人,都已经在楼前恭候。
    杜清霜上前施礼道:“爷,二位奶奶,除了几个看门的。人都到齐了。”
    陈恪满意地点点头,一抬脚走进了退思楼的大门。‘退思’二字出自《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乃‘退归思过,事后反省’之意。陈恪以此命名这座家中最高的楼阁,是希望能时时清醒反省。不要麻痹大意。
    楼有三层,底层有七楹之大,是用来宴集宾客开堂会的地方。二楼曲槛回廊,有多间兰薰密室、可供游园宴饮之余休憩。三楼琴棋书画炉鼎尊彝样样俱全,是一家人嬉恬娱乐之所。
    此刻,陈恪端坐在黄花梨木浮雕‘万里海天共一色’前,两位夫人分左右而坐,杜清霜也跟了进来,侍立近旁。
    陈恪并没有让她坐下,淡淡对门外的众下人道:“今日是咱们这个家,另起炉灶的头一日。虽然这墙上挂着‘一团和气’的牌匾,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把各位集合过来,立下三条家规。一者,戒长舌。所谓‘家和万事兴’,任何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之人,都不容于我陈家。二者,守秘密。凡府中之事,无论大小,不可对外人言。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泄露我府上情况者,皆以叛逆论处。”
    “三者,听号令。内宅之事皆由二位夫人掌管,杜姨娘协理,她们的话便是我的话,尔等须得听从,若有不满,可事后向二位夫人提出。”说完后,他缓缓道:“都听清了么?”
    “听清了。”众人齐声应道。
    “下面,杜姨娘帮二位夫人,熟悉一下诸位家人吧。”陈恪看看杜清霜道。
    “是。”杜清霜福一福,先请一众侍卫进来。陈恪离开大理时,一共带走了三百名侍卫,分别保护他的家人和重要人物。别业**有四十五名侍卫,有十五名正在岗上,其余三十名皆在眼前。
    陈义、陈忠、陈信、陈诚、陈勇五名头领,向夫人们行礼后,又介绍了各自的司职,便率众告退了。
    杜清霜又名三十六名倭女进来。按照陈恪‘身边只用海外人’的意思,她们将负责主人们的日常起居。
    阿柔和阿彩,为主母们介绍了每个人的名字,然后率众一起行礼,经过半年的调教,她们已经与汉人女孩无甚区别,但仍保留着无条件的顺从。
    “她们三十六人,由你们重新分配。”陈恪看看小妹和月娥道:“我无条件服从。”
    倭女们下去后,府上的家丁、婆子、厨子、车夫、杂役等二十人上前,也挨个介绍了自己,然后行礼退下。
    这时候,外面只剩下左建德,周定坤和十八管事了。
    杜清霜请他们进来,然后掩门出去,防止有人偷听。
    “拜见夫人。”这二十人并非宅中之人,而是在外负责打理陈恪的产业。陈恪如今全部精力,都放在政事上,已经无暇去过问这些事了,于是借着婚礼,召集十八管事进京,将小妹和柳月娥推到前台。
    其实,府上的事情,杜清霜便一直打理的井井有条,陈恪也有意让她继续管下去。日后小妹和月娥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这些产业上。
    对此柳月娥表示抗议,她对这些玩意儿没兴趣,陈恪不置可否,只让她先跟着听听再说。
    一赐乐业人不愧是天生的商业民族,陈恪走到哪里,他们便将他的生意做到哪里,不知不觉中,已经构建出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了。
    于是,众人开始自我介绍。其中,左建德和周定坤是南北珰头,一个负责汴京以及北方的产业,一个负责南方的生意。
    十八管事中,有九个一赐乐业人,九个蜀人,蜀人都是忠诚可靠青神财团的子弟。陈恪的每处产业,都是由一个一赐乐业人和一个蜀人共同管理。
    李德用和陈鉴代表陈恪,在汴京钱号行使权力。
    白文勇和周成代表陈恪,在四海商号行使权力。
    周定乾和蔡守忠掌管钦州港的建设。
    左成业和陈杉,负责佐渡岛的建设。
    李成业和柴师德,在耽罗开设商号,负责与高丽、日本的贸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