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会的下半场,讨论的是开年头等大事——河工。
    其实河工的问题。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激烈的争论。黄河随心所欲流淌了三年。修是一定要修的。但是怎么修?是顺着自然形成的二股河修,还是阻塞北流。全力修筑东流,百官对此争执不休。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再不动工的话,就要等到下一年了,所以开年就议上了。宋朝的本事人太多……至少都自以为学富五车、无所不能,自然要各逞擅场、痛快争论一番。
    这场景让陈恪想到后世的一个西方笑话,说两位律师在饭点时走进餐馆,结果打烊了还没点上菜,因为他们对着菜谱,为要点什么菜吃,展开了持久的争论。
    宋朝没有律师,但官员各个都是吵架王,有这么多张嘴,你一言我一语,就吵开了锅。
    不过这里没有陈恪说话的份儿,他木桩子似的站在那儿,只留了三分心神在朝堂,其余七分,皆用来寻思起,到底是何人的意识如此超前,居然会用戏曲宣传来抹黑他。
    而这本该是他最擅长的……陈恪建‘杜清霜大剧院’,当然不只是为解决一干歌妓的生计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打造自己的喉舌。再加上未来对报纸、书籍发行的垄断,他相信这个世界会多多少少,听从一些自己的意志。
    谁知道未来的传媒帝国还在襁褓之中,便有人先用这样的方法,对他下手了。
    对于这样的对手,陈恪是很感兴趣的。但对头狡猾的很,事后追查,那戏本也是别人交给那癞头阿三的,而那厮是个只认钱不认人的泼才,根本不知道东家是何人。
    这条线断了,追查也就没了头绪。
    至于这出戏造成的影响,因为发现的早,危害微乎其微。但对手的挑衅,却激起了陈恪的好胜心,他命大戏院的班子,以自己的婚姻经过,编写出一部戏曲,等到搬上舞台,效果自然比草台班子好上百倍……正在胡思乱想之际,突然听到官家的声音:“陈恪,你算是半个河工专家,怎么装起了扎嘴葫芦?”
    “哦……”陈恪赶紧收起小差,捧着笏板出班道:“回禀陛下,臣其实不懂河工,只是知道一些粗显的道理。到底是两股河好,还是东流好,微臣不好妄下结论。不过为臣知道,黄河之所以常修常决,盖因其泥沙太甚。”
    “现在已经知道,泥沙是从甘陕一代的黄土原上冲下来的,然而在甘陕一带,黄河并不决堤,盖因其落差太大,黄河呈奔涌之势,自然裹挟滚滚泥沙而下。然而到了开封,进入平原地带,水势放缓,泥沙便沉积下来,导致河床高度与日俱增,所以才会出现地上悬河的恐怖景象。”陈恪接着道:“可见,河水流速实乃黄河是否为患的重要因素,水流快,不但新沙不至沉落,旧沙也能卷带人海。河床必然越来越深,河道也一定愈来愈低,就不会有决堤之患……”
    他这番道理表述的浅显易懂,令不少大臣露出深思之色,却也有纯粹看他不顺眼,比如已经弹劾了他七八本的左司谏周步道,出声打断道:“陛下问你,哪个方案好,却不是要听你长篇大论的。”
    “下官的话,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要想根治黄河之患,一是减少上游的泥沙,二是保持中下游的水势强大。二股河将河水一分为二,从短期看,使河水有了两条河道,自然利于泄洪。然而这也意味着,水势也被一分为二,流速自然大大降低,泥沙的沉积量必然暴增……所以分流减水之法,似乎遗患无穷。”
    “你的意思是,支持东流了?”周步道追问道。
    陈恪摇头道:“据下官所知,其实这条东流本身,并非另辟蹊径。实际上走的是西汉黄河改道时的一条旧道。朝代更迭,早就荒废。如果以此为河道,它定比原来的故道更加为害。”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倒是说说,到底怎样才信?”
    “下官一开始就说过,我不懂河工,只是知道些粗浅的道理。”陈恪淡淡道:“用来挑挑毛病尚可,但只怕出不了正主意。”
    “你这样有何用处?”
    “至少可以避免错误!”陈恪冷冷一笑,沉声道:“何况这治理黄河,首先就是不能急功近利。从当年三皇五帝时,这条河就泛滥为祸,肆虐了几千年时间,不可能到了我们这里,便能一蹴而就。”说着转向皇帝道:“微臣奏请陛下下旨,就此诏告天下吏民,凡有知水利者,皆可到都水监投名。经考察合格后,授予其低品级官职,命其沿河岸考察,得出意见稿,交由尚书省与沿河各路讨论,这样决策,相信应该更可靠些。”
    赵祯寻思一会儿,点点头道:“有道理。”便让陈恪退下。
    诸位相公的脸上,也从满怀期望,变成了失望。这主意固然稳妥,但谁有这份耐心?
    陈恪无声无息退回原位,他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下朝时,赵宗绩在宫门处等着陈恪,以两人的关系,共乘一车完全不需要避嫌。
    在车厢里坐定,赵宗绩笑道:“你这回,可是把人都得罪了。”
    “我得罪总比你得罪强。”陈恪却笑道。
    “我知道,多谢你代我受过。”有了陈恪发言在先,赵宗绩再持同样态度,就不会招人恨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陈恪淡淡道:“只是这样也于事无补,不过是把咱们自己,给摘出来了。”
    “还是要尽量补救的。”赵宗绩望着陈恪道:“那水泥和混凝土的方子,我准备献给陛下。”
    “哦……”陈恪微微吃惊,那是他为赵宗绩准备的秘密武器,这时候拿出来,岂不给别人做了嫁衣?
    “我仔细想过了,无论最后采取哪个方案,都要劳师动众,竭尽民力。”赵宗绩轻声道:“我们怎么能敝帚自珍,为了一己之私利,而罔顾国民呢?”
    听了赵宗绩的话,陈恪笑了。
    “怎么,你笑话我?”
    “不是。”陈恪摇摇头道:“我是庆幸,自己选对了人……分割……继续写,但明早发……RQ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收藏书迷楼。shumilou。)

第三四七章 态度(中)

…    回到家里,陈恪从柳月娥那儿,得知了公主中夜叩阍的内情。'。GUANM。?官场…小说'
    前面说过,衮国公主的夫家是赵祯生母的娘家,发迹前,以做冥币为生,可谓低贱之极。刘娥死后,赵祯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对生母万分歉疚,于是对舅家倍加恩宠,还把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表弟……
    这桩婚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衮国公主高贵任性、优雅聪颖,根本瞧不起粗鄙庸俗的丈夫,从成婚第一天起,就不许他与自己同床。
    在高贵的公主面前,李纬自惭形秽,他忙着附庸风雅,练习飞白体,并且一掷千金地购买书画古董,急于摆脱粗鄙的形象。然而三世为官,方懂得穿衣戴帽,好品味是贵族生活长期沉淀出的。他越是着急,粗俗无知的暴发户形象,就愈发闪亮。
    汴京城的上流圈子里,时常拿驸马开刷。讲他又买了几千贯的假古董、把唐三彩摆在书房里、或者新作了什么‘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的歪诗。
    这让公主愈发感到难堪,对驸马的反感,也升级到了鄙夷的程度,干脆连日常应景的见面也免了,落个眼不见为净。
    李纬的性格朴陋敦厚,唯公主之命是从,全盘接受她的一切安排。但他的母亲——国舅夫人杨氏,可受不了了。这位出身市井的夫人,认为皇帝都是自己的外甥。那么公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对于公主常年不与儿子同居,她深以为耻,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杨氏让人把白绫铺在公主床上,若是第二天白绫如故,无异于表明公主婚前失贞。其实杨氏并不是怀疑公主的贞洁,只是以此逼宫,给公主施加压力。希望造成既成事实。然以公主的性情,又岂会甘受她摆布?
    于是第二天,杨氏索要那一方白绫时。看到了一副‘梅花傲雪图’……是真的‘梅花傲雪图’,不是在打比喻。
    见她气得要撕那画布,公主的侍女道:‘这是公主所赐的丹青。损毁不得!’
    杨氏气得去找公主理论,然而被宫人们挡驾。她又去找赵祯、曹皇后、苗贤妃不知多少次,但三位长辈也不可能强按着公主,让驸马霸王硬上弓。公主铁了心的‘听从教导、坚决不改’,帝后也拿她没办法。
    然而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杨氏竟趁着中秋节全家聚餐,在公主的酒里下了‘合欢散’,妄图造成既成事实,但李纬被宫人们一句,公主醒了会自杀的。吓得一夜不敢造次。白白错过了他娘豁出命去,创造的机会。
    后来衮国公主知道了内情,倒也没去找杨氏算账,但自此饮食起居,另类别处。绝不与李家人发生交集。
    杨氏自知理亏,倒也消停了好长时间。双方似乎变得相安无事,公主时常出游会友,日子过得倒很惬意。
    然而杨氏的内心,无时无刻不被愤怒啃噬着,一次闲聊时。她听人说起某个女人偷汉子,心里猛然一动,暗道会不会公主在外头有人了,才如此看不上我家李纬?
    于是她便让人盯梢公主的行踪,但并未发现什么异常。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亲眼看见公主和入位祗候……也就是公主府的总管宦官梁怀吉,举止亲昵,登时自以为破解了谜底——原来公主没有偷男人,而是与贴身的宦官虚鸾假凤。
    自然又是一场大闹,最后又闹到皇帝那里。赵祯只以为,杨氏少见多怪,公主和自幼陪伴她长大的宦官,自然要亲密一些,这没什么大不了。于是只训诫了梁怀吉一番,并未将他调离……事实上,这位父亲已经为这桩错误的婚姻后悔了,再不忍伤害女儿分毫。
    大闹之后,公主府上又恢复了平静,双方愈加形同陌路、泾渭分明。起先公主和梁怀吉还得教训,可以保持距离,然而时日一久,又故态复萌,重新变得亲密起来。
    今年上元节,公主在梁怀吉的陪同下上街观灯,见哪怕庶民百姓也是出双入对,柔情蜜意,不禁感怀起自己的遭遇来。
    回府后,她夜不能寐,便让人把梁怀吉叫来内寝,相对小酌。
    谁料到,杨氏竟早买通了,一个觊觎梁怀吉之位的宦官,立时得知公主与梁某深夜相会的消息。
    她立刻带着自己的仆妇,赶到公主寝宫‘捉奸’。宫人们猝不及防,竟被她直入内寝,看到梁怀吉果然在此,而且‘衣衫不整’、‘满脸通红’,一脸‘奸情被撞破后的尴尬’。
    “国舅夫人为何深夜前来?”梁怀吉出声道。
    “你能来得,老身就不能来得?”杨氏自以为捉奸成功、威风凛凛道:“把这个不知羞耻的东西拿下,明天交给官家处置!”
    她身后两个粗壮的仆妇,就要去拉扯梁怀吉。
    “手!”衮国公主满脸通红的从内室出来,显然喝了不少酒,但一双凤目却寒光凛凛道:“我的人你也敢动?是谁放你进来的!”
    “是我硬闯进来的!”杨氏冷笑道:“你们既有胆做出这等丑事,就要准备好被捉奸!”
    “放肆!你不干不净说些什么!”衮国公主的脸登时气白了。
    “我的话再脏,也比你们做的事干净一百倍!”一刹那,杨氏仿佛回到了市井,叉着腰大骂道:“你们俩有种就跟这满院子人说说,刚才在里面干什么腌臜勾当!我呸,找男人不找个带把的,你们玩个**啊!”
    论吵架,公主哪是杨氏的对手,气得脸色惨白,竟一句话说不出来。
    杨氏这种市井泼妇,最是得理不让人,污言秽语倾泻而下,像要把几年来积蓄的怒火都发泄出来。
    梁怀吉赶紧大声打断杨氏道:“国舅夫人误会了,方才公主深夜不安,才唤奴婢前来说话!”他把‘奴婢’两字咬得极重。
    “就算公主半夜睡不着,也该找驸马说话!”杨氏怒道:“都是你这个阉货在从中作梗,才让他们至今都没能圆房!”她一把拽过她不成器的儿子,大声道:“打今往后,你就睡这儿了!”
    说着又挑衅的望着衮国公主道:“公主,等你跟驸马圆了房,就会明白,这找男人可跟吃白切鸡不一样,不能不要公鸡要阉鸡!”
    公主气得说不出话来。李纬低着头,不敢看公主,也不敢自己的娘。梁怀吉则被杨氏骂得脸一阵青、一阵白。
    杨氏多年的怨气,一朝尽吐,愈加趾高气扬道:“赶紧把这无法无天的阉货带下去。明天再把那些被骟的驴马全都赶出去,我们府上不能再有这种怪东西……啊……”
    一声变了调的惨叫,从杨氏的口中发出,倒真像是老猫在叫春。
    下一刻,就见她捂着头,在那里嗷嗷叫痛,鲜血从她指缝渗了出来。
    原来公主气不过,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