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江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江山- 第3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这个家相可不称职。”陈恪摇摇头,突然厉声道:“你想让西夏国宗祀不永,王孙罹殃么?!”
    “你敢血口喷人,”乍听此言,党项骑兵一片哄然,梁乙埋勃然作sè道:“还敢诅咒我大夏皇帝!”
    “这可不是本官诅咒,而是庆历四年,当时的西夏国主所上誓表中的誓言。”陈恪不为所动道:“记得上面是这样说的……‘两失和好,遂历七年,立誓自今,愿藏盟府……臣近以本国城砦进纳朝廷,其栲栳、镰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边境蕃汉所居,乞画中为界,于内听筑城堡。凡岁赐银、绮、绢、茶二十五万五千,乞如常数,臣不复以他相干。乞颁誓诏,盖yù世世遵守,永以为好。倘君亲之义不存,或臣子之心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罹殃!’”
    党项人全都呆住了,他们从没听说过这份誓表,全都愣在那里,听陈恪接着道:“我朝皇帝诏答曰:‘朕临制四海,廓地万里,西夏之土,世以为胙。今乃纳忠悔咎,表于信誓,质之rì月,要之鬼神,及诸子孙,无有渝变。申复恳至,朕甚嘉之。俯阅来誓,一皆如约。’
    “十二月,遣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渐充册礼使,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张士元副之。仍赐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册以漆书竹简,籍以天下乐锦。金涂银印,方二寸一分,文曰‘夏国主印’,锦绶,涂金银牌。缘册法物,皆银装金涂,覆以紫绣。约称臣,奉正朔,改所赐敕书为诏而不名,许自置官属。”
    “方才在下所述之誓表、诏书、往来,两国官方均有记载,贵国还藏有誓表副本和诏书正本,”陈恪说完,扫一眼呆若木鸡的梁乙埋道:“家相难道从没听说过么?”
    “这,这……”梁乙埋暗悔不迭,一般的党项人不知道,他作为皇帝近臣,自然可接触到一些机密。当年元昊向宋朝称臣的事情,他是有印象的,但那只是一种牺牲表子,换取里子的外交策略。但在国内,元昊可从来都以皇帝自居,且为了维护自己的高大形象,任何向民众透露他向宋朝称臣真相者,都会以诽谤君上,甚至是叛国论处。
    梁乙埋活了二十多岁,也被一直蒙在鼓里。而且还是因为要代小皇帝给宋朝写信,才从翰林官那里得知了这一节。
    其实,小皇帝这次攻打宋朝,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想摆脱宋朝的yīn影,像辽国皇帝那样,与宋朝皇帝平起平坐。
    所以梁乙埋才会一见面,就强调李谅祚的皇帝身份。
    谁知陈恪却把李谅祚他爹的虚应文章搬出来了。当儿子的总不能否定自己的父亲吧?就算要否定,也必须先宣布当初的誓书无效……但这就等于承认,是有这样一份誓书存在的。说明在这之前,西夏国主都是宋朝皇帝的臣子。
    西夏处于四战之地,又有辽与宋这样庞大的邻国,任何一次失败都可能输光家业。越是处于岌岌可危地位的国民,就越是敏感。
    因此党项人分外骄傲,又分外自卑。一旦知道万民敬仰、西夏dú lì的英雄,竟然一直以宋朝臣子自居,才换来了表面的太平。李元昊的声望必然受到极大的损害,继而李谅祚本来就不稳的宝座也会动摇起来。
    ~~~~~~~~~~~~~~~~~~~
    但他又不敢断然否认,因为保不齐对方手里就有证据。梁乙埋只能硬挺道:“无论如何,你个做臣子的,要我们国主出迎,总是不对的!”
    “非也非也。”陈恪摇头道:“誓约中写得清楚。使至京,就驿贸卖,宴坐朵殿。使至其国,相见用宾客礼。若持节,则以臣礼见之。”说着正sè道:“还愣在这里作甚?快去通禀你家大王,不要让他成为乱臣逆子!”
    “这……”梁乙埋汗如浆下,只好低下头、压低声音道:“请大人借一步说话。”
    陈恪看看他,有意顿了片刻,在梁乙埋快憋出内伤之际,方道:“本官远道而来,风尘仆仆,有损我大宋使节形象,也是对你家国主不敬。”
    “是。”梁乙埋毕竟是伺候惯了人的,登时心领神会道:“快,请上差入营帐,沐浴更衣!”
    “多谢多谢……”陈恪拱拱手,便率领一众学生,跟着铁鹞子进了西夏营地。
    待他一走,梁乙埋的目光冷冷扫过守门的千名党项官兵,一字一句道:“忘掉今天听到的每一句,否则我杀你全家!”
    “是……”梁乙埋就是族诛没藏氏的刽子手,他说出的话,还是极有威胁的,众官兵登时胆寒心惊。
    ~~~~~~~~~~~~~~
    那厢间,进了营帐,没了外人,几个学生才大松口气,苦笑着对陈恪道:“大人真是艺高人胆大,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西夏人被激过头,做出什么过激的事儿来。”
    陈恪却摇头笑笑道:“那是因为你们不了解党项这个民族。”(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第三五三章 单刀入敌营 (中)

    …
    通过这次孤胆出使,陈恪已经成功抓住了学生们的心。
    所有人都肃容听他缓缓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个xìng,这是作为军事家不可回避的课题。回顾党项人从李继迁的反复无常,直到李元昊的无所不用其极,再到李谅祚的奇葩复辟,一代代哪有半点的自尊自爱可言?是人就有尊严,君主更是视尊严为生命,如果有什么能让他们不顾尊严,那一定是生命时刻受到威胁。”
    “党项自古就是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民族,身处四战之地,且总是与强邻为伴。这让他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恐惧中,就连全盛的元昊时代,都好几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一次次惊险、侥幸地渡过之后,这个民族的xìng格也变得敏感而极端,他们极具攻击xìng,哪怕为了一点小事,也会暴跳如雷。但俗话说得好,会咬人的狗不叫,只有心虚胆怯者,才要时刻摆出凶恶的样子来。说白了,就是在虚张声势……”
    说着他呵呵一笑道:“不信你们看那梁乙埋的反应,他若真存心开战,又怎会在那里跟我磨嘴皮?”各国都知道,和宋朝的文官斗嘴,纯属自取其辱。
    “原来如此,”众学生恍然,那莫问仗着和陈恪混的熟,笑道:“我明白了,大人其实看人下菜,见出来的是个文官,才敢和他拽文的。”
    “这么说也不错……”陈恪不禁笑道:“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么。”
    一阵笑声中,张振走进来道:“那个姓梁的来了。”
    “李谅祚的小舅子慌了。”陈恪把毛巾扔给莫问。微微笑道:“让他进来吧。”
    ~~~~~~~~~~~~~~~~~~~~~~~~~~~
    梁乙埋走到陈恪歇息的营帐门口,却被武学生们拦下。要他解下佩剑、只身进去。
    一众党项侍卫勃然变sè,这到底是谁的地盘?
    梁乙埋的脸sè也很不好看,但憋了一阵,还是黑着脸点下头,把佩剑交给了身后的侍卫道:“你们候在这里。(。 ”说着便大步进了帐。
    一进去,便见两排高大的宋朝武士肃容而立。那位陈大人一身绯红官服,头带直角幞头,肃容坐在正位上,身材笔挺魁伟、双目神光湛然。好一派天朝气象。
    就像后世的各国政要,见了美国佬的官员,不自觉的便矮一头一般,梁乙埋虽然在西夏炙手可热,此刻却难免自惭形秽。暗暗捏一下手心,赶走莫名的自卑,昂首与陈恪对视。
    但终究受不了陈恪眼里的轻蔑,梁乙埋勃然道:“大人似乎没意识到,大顺城十万军民的xìng命,尽在我大夏国主的手中。”
    “有本事只管攻城。”陈恪不在意的笑道:“守城的是范文正的二公子。倒要看看曩霄的儿子能不能一雪前耻。”
    “哼……”梁乙埋冷笑道:“大人莫要虚张声势了,若不担心大顺城,你又何必急急而来呢?”
    “我天朝做事自有规矩,”陈恪朗声笑道:“不告而战非礼也,本官是被派来下最后通牒的。”
    “最后通牒?”梁乙埋眼珠子一跳道。
    “不错。”陈恪沉声道:“本官前来,便是通告西夏,我陕西四路大军已陆续集结庆州,若尔西夏国主执迷不悟,三rì内不肯撤军。则庆历之盟作废,岁赐永绝,榷场永远关闭,两国唯有一战。勿谓我大宋言之不预也!”
    “大人……不是开玩笑的吧?”现实和理想落差太悬殊,这让梁乙埋实在难以接受。
    “本官乃大宋皇帝钦差,所说每一句话,都代表我大宋皇帝。”陈恪一指供在桌上的锦盒,冷冷道:“这里是大宋皇帝下给西夏国主的圣旨,你待会儿不妨仔细听听,看看跟我说的有没有区别?”
    梁乙埋终于体会到宋朝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竟一句狠话也不敢撂。那没藏讹宠为何众叛亲离?不就是因为把榷场给弄没了么?国内民不聊生,贵族利益严重受损,才让许多原本对谁掌权都无所谓王公,站在了没藏氏的对立面。
    要是刚复开没几天的榷场,再次被关闭,可以想象,必然会再次引起轩然大波。到时候小皇帝为了平息众怒,只怕要拿他当替罪羊的。
    经过没藏讹宠几年折腾,再加上大天灾,西夏国内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对榷场贸易的依赖,已经提高到了攸关国运的地步。
    所以一要挟关闭榷场,就等于捏住了西夏的卵子,这就是陈恪敢只身赴敌营的倚仗。
    ~~~~~~~~~~~~~~~~~~~~~~~~~~~
    但就算手里捏了王牌,还是要讲究张弛有度的,万一西夏人犯了二杆子劲儿,非要大战一场再说,陈恪也得坐了蜡。因为那传说中的四路大军,根本子虚乌有。庆州方向虽然有八万守备军,却不敢出城支援。
    因为西夏方面光铁鹞子就有五万之数,尽管攻城不在行,野战起来却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八万宋军要是敢来,基本上就是被砍瓜切菜的命……
    所以陈恪也怕过犹不及,看着梁乙埋的脸sè变幻不定,摆摆手,示意左右退下。
    一眨眼,所有的人都退出去了。大帐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梁乙埋知道对方有话要说,心下稍定,便目视着陈恪,等他开口。
    “贵国主上应该很听你的吧。”陈恪换个让梁乙埋骄傲的说法道。
    “主上英明睿断,”梁乙埋jǐng惕道:“没有人能左右他。”
    “但这次出征,却是你撺掇的吧?”陈恪语调平缓,在梁乙埋听来,却不啻炸雷一般。
    “不是。”梁乙埋断然摇头道:“我不过主上的管家,岂能干预军国大事。”
    “呵呵……”陈恪明知道他在撇清,却不点破道:“听说贵国主上曾经许诺,立你姐姐为后,但后来又没兑现,因为贵国主上又一心想娶个大宋的公主。”
    “纯属谣传。”梁乙埋依旧嘴硬道。
    “看来是我在瞎猜了。”陈恪似笑非笑道:“我本以为,你对我大宋十分了解呢。知道我宋朝君臣吃软不吃硬,如今贵国主上这样一搞,就算彻底断了娶公主的希望。否则天下人还以为,是我大宋怕了西夏,被迫以公主还太平呢。”
    “下官对天朝,并不了解……”梁乙埋面无表情,却难抵一阵阵心悸。因为他的心思,全被这个姓陈的说中了。
    毫无疑问,梁乙埋与他姐姐梁氏休戚与共,让梁氏成为西夏皇后,是他的必然追求。他很了解李谅祚的心理,无非就是看梁氏没有利用价值了,便想反悔,转而一心想娶个高贵冷艳的宋朝公主。
    然而身为帝王家相,第一条就是必须绝对顺从,小皇帝又是那样的聪明敏感,他非但不敢劝阻,还得为小皇帝出谋划策。
    梁乙埋思来想去,发现只能靠出馊主意,搅黄了李谅祚的求婚大计,他才会转回头来娶自己姐姐。于是便极力劝说李谅祚出兵惩戒宋人,逼宋朝人交出公主。
    李谅祚再聪明,也不过才十七岁,干掉没藏氏之后,难免自我膨胀,也觉着挑起一次边境战争,给宋朝人点颜sè看看,逼他们交出公主,不但可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能让辽人和吐蕃不敢轻视自己。
    于是头脑发热的小皇帝,在家相别有用心的撺掇下,拉着军队杀到大顺城下,结果弄得骑虎难下……
    可想而知,如果李谅祚听说自个被算计了,以李家人的凶残xìng子,哪怕没有证据,也会把他剁成八块的。
    所以听说宋朝要关闭榷场,梁乙埋尚能保持镇定,但被道破小算盘后,他彻底绷不住了,勉强挤出一丝笑道:“一切都好谈……”
    “就是这个意思。”陈恪绽出和煦的笑容,走到梁乙埋身边坐下,温声道:“其实谁愿意打打杀杀,和和气气过rì子多好?让你家主上退兵吧,一旦退兵,他哪还好意思嚷嚷着娶大宋公主?你和你姐姐,不就可以得偿所愿了么?”
    梁乙埋深深低下头,艰难道:“就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