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探幽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探幽录- 第2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威,所以才引发天神震怒,降下这场灾难的。”
  阿弦愣怔,想起临行前武后在宫内交代的话,心头一沉。
  三人离开成衣店后,桓彦范道:“也就是天高皇帝远,如果是在长安,管保叫他遭殃呢。”
  林侍郎道:“不过是无知小民罢了。”
  阿弦默然不语。
  正被那店家说中了,还未进括州城,就见官道上的路边,不时会有冻饿倒地的流民,还有些病饿交加,无法动弹,原地等死的。
  三人越看越是惊心,一路上将身上所带的食物都分发干净,但是那点干粮对于这许多流民而言,却无异杯水车薪。
  越往城内而行,流民越多,城门下坐了数十个衣衫褴褛的流民,有人因伤痛而大声呼叫,却无人理会。
  大概是流民太多,守城的士兵也不知所踪,三人轻易进城,沿街而行,桓彦范道:“怎么满街都是流民,若是朝廷接替的钦差到了,怎么好似毫无动作?”
  才走到街口,猛然听到前方一阵铜锣响动,地上的那些流民们闻声爬起来,向着锣响的方向而去,有人叫道:“放粥了!”
  三人彼此对视,也随着众人一块儿往前。
  因流民们奔跑的甚急,林侍郎几次差点儿被撞倒,桓彦范道:“你们等在一边儿,我去看看。”
  阿弦遂搀扶着林侍郎,转到旁边屋檐底下。
  林侍郎抬头看着满街百姓流窜,心中寒意滋生:“我大唐盛世,竟会出现这种惨绝人寰的场面,若非亲眼所见,我必不能信……”
  阿弦默然道:“当初我在豳州的时候,朝廷跟高丽交战,边境的百姓们逃难,背后还有敌人追杀……惨过眼前这幅场景。”
  林侍郎悚然惊动,回头看阿弦:“你……都经历过?”
  阿弦道:“经历过,那时我还小,幸而又有伯伯在,最凶险的一次是在一个村子里遇到马贼洗劫,伯伯抱着我藏在吊井里才躲过一劫。”
  身上虽穿着厚厚地棉衣,林侍郎心头的那股寒意却挥之不去:“原来、原来……”
  他是个长安土生土长的官儿,见惯了长安城的繁华鼎盛,万国来朝,又怎知民间尚有远超他想象的悲惨情形。
  又想到阿弦看着年纪小小,他原本也跟群臣一样,都很瞧不起这位“女官”,且又有人传说阿弦跟崔晔,袁恕己,贺兰敏之等都有些非同一般的关系,前两位倒也罢了,唯独周国公,叫人浮想联翩。
  但是一路走来,林侍郎的所知所感,时时刻刻都有“日新月异”之变化,这会儿又听阿弦说起当年逃难,林侍郎长叹一声,心中生出惭愧之感。
  此时桓彦范的身影已经融入流民之中,看不清了。
  两人正等候之时,沿街走来数人,当前一个二话不说,探手向着阿弦的脸摸了过来,口中道:“卖多少价儿?”
  

第196章 蔓延
  阿弦早看见有人靠近; 本以为也是本城流民,忽见一只手伸过来无礼,她反应一流; 当即就要将他扭住甩出去。
  正要出手却听了这句; 立刻改变主意,手握成拳反而垂落。
  玄影却没怎么客气,露齿低吼,正要跳起; 就听阿弦沉声道:“回来!”
  玄影听惯了号令; 即刻乖乖地停住退了回来。
  阿弦则顺势脚下一挪; 堪堪避开那人; 不动声色地退到了林侍郎身后。
  方才玄影咆哮之时,来人才留意到阿弦身旁有一只狗; 又见玄影呲牙咧嘴,吓得叫道:“快把这只狗打开!”
  在他身后跟着七八个青壮年男子,一概同样的黑色衣裤; 打扮的很是利落。
  这些人愣怔之下; 才欲围上; 玄影已听了先指令; 及时退后。
  此人见状略觉安心; 含愠带怒哼道:“好一条恶狗,居然还敢在这里乱窜,留神被人捉了去当口粮。”
  阿弦不愿同他们正面冲突,本是另有用意; 听了这句却几乎忍不住,后悔方才不如让玄影狠咬一口。
  这会儿来人惊魂初定,两只眼睛有梭向阿弦,竟打量着评头论足道:“这个很不错,虽然年纪有些大了。”
  这位中年,鼠须,小小地眼睛里透着不怀好意的光芒。
  林侍郎仍一头雾水:“你们……”
  鼠须男子道:“老头,这是你的儿子还是孙子?生得倒是不错,要卖多少钱你开个价。”
  林侍郎这才明白:“居然……”
  堂堂正四品的工部侍郎,居然被当做当街卖子的老奴。
  林侍郎气不打一处来,变了脸色,正要发作,忽然腰后被人撞了一下,林侍郎才要回头,却又了悟这是阿弦在提醒自己。
  到底也是混迹朝堂的老臣,林侍郎即刻领会:“这位……壮士,怎么如此说话?”
  鼠须男子道:“老头,这孩子难道不是拿来卖的?”
  林侍郎道:“当然不是。”
  鼠须男子皱眉,把林侍郎从头到脚看了一遍,因穿着简陋的棉袍,口音形貌无不透着外地气息,这人眼睛毒辣,早就看的分明:“你不是来卖的,又是来做什么的?”
  林侍郎不慌不忙道:“我们有亲戚在城里,是来寻亲的。”
  鼠须男哂笑起来:“原来是投亲靠友来的,只怕你要白扑了个空。”
  “这又是怎么说?”林侍郎问。
  “这城里十家倒有八家遭难,看你这幅模样,你那亲戚只怕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就算不死,也在这些人之中了,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还理你们呢。”他回头指了指前方人头攒动的流民。
  林侍郎皱眉。
  鼠须男子又看向阿弦:“这孩子……多大了?”
  林侍郎瞥一眼阿弦,勉强道:“十五。”
  “哈,不太像。”鼠须男子满面地饶有兴趣。
  这会儿,他身后一人忽地说道:“总管,这个年纪太大了,只怕不中老爷的意。”
  “是你懂老爷的意,还是我?”鼠须男斥了一句,“给我闭嘴。”
  他回过头来,又琢磨着又看了阿弦一会儿,摸了摸下巴:“既然不卖,我也不勉强,不过……如果走投无路,记得去官帽巷找蒋爷。”说完之后,带着一干人等扬长而去。
  这些人前脚去后,林侍郎气道:“这是干什么?当街买卖人口?”
  阿弦却回头看着那人离开的方向,似没听见林侍郎的话。
  林侍郎愤然道:“这里实在不像话,主事,既然到了地头,我们可直接去见括州刺史……”
  才说到这里,就见桓彦范跑了回来,手中捧着一个碗,脸色奇差。
  林侍郎道:“小桓,出了何事?”
  桓彦范道:“你们看。”把手中的粥碗送上,却见碗内清可见底,漂浮着数颗稻米。
  “这是何物?”林侍郎大惊。
  “还能是什么?方才领的赈济灾民的粥。”
  林侍郎这才明白桓彦范因何是这般脸色:“这个东西……如何能够救济民众?”
  三人放眼看去,却见满街上几乎都是流民四处走动的身影,虽然领的都是桓彦范手中这种东西,但每个人却都迫不及待地一喝而光,像是什么珍馐美味。
  林侍郎呆呆看时,忽地阿弦道:“侍郎您看。”
  林侍郎随着她所指方向看去,却见前方百丈开外,正是方才来问价的那个鼠须男子,此刻正捏着一个小男孩儿的下巴颌转来扭去地打量,那孩子看着不过六七岁而已,身后一名面容枯槁的中年男子,一脸麻木。
  鼠须男子看了片刻似很满意,便冲身后之人一点头。
  他手底下之人上前,从腰间的钱囊里取出了几文钱交给那男子。
  另一个便拉住那孩子,正要走开,那中年男子身后,一名妇人红着眼睛冲了出来,叫道:“阿宝,回来!”
  男孩子听到娘亲的呼唤,挣扎起来,却给那人紧紧地攥着手腕,喝骂道:“混账东西,撒什么欢儿!还不消停些?不然先打折了你的腿!”
  妇人胡乱哭道:“我们不卖了,不卖了!死也不要卖了!”
  那中年男子先是眼眶微红,继而喝道:“糊涂,卖了不比跟着我们饿死好?”
  “我宁愿一家人一块儿死!”妇人跪地,嚎啕大哭。
  母子相隔虽不远,却似生离死别。
  旁边众多百姓流民眼睁睁看着,有的人湿了眼眶,有的却面无表情,自从灾情严重以来,这种类似之事已经太多了……
  桓彦范虽不知前情后果,但看这种母子分离的惨状,正要冲过去,身旁却有个人杀出来,舔着舌头问道:“小郎君,你这碗粥不吃的话,可不可以给我?”
  若非他提醒,桓彦范差点儿将这粥泼了,闻言一愣,举手把粥碗递了过去。
  流民大喜,双手捧着碗,迫不及待地仰头喝起来。
  就在此刻,林侍郎喃喃道:“那孩子才多大?应该是不超过十岁吧?这不是违反了本朝律例么?”
  按照唐律,严禁贩卖十岁以下的孩童,就算是有家长同意,也一律视作违法,重刑处置。
  阿弦冷哼道:“怪不得还嫌我年纪大了呢。”
  “你们、在说什么?”桓彦范并不知道方才那一节,按捺胸中怒火问。
  林侍郎便将方才鼠须男子来问价之事说了。
  桓彦听罢,怒极反笑道:“好啊,问价问到朝廷的黜置使头上来了,不如我们一起去问问这括州刺史,他到底准备出多少价儿!”
  “就是,这满街的人死的死将死的将死,还有那些秃鹫鬣狗般的人逡巡吃人呢,他到底管不管!”林侍郎咬牙。
  阿弦道:“两位。”
  两人都看向她,阿弦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前方有个小客栈,我们去那里落脚再做商议。”
  这话如果是在才出长安的时候说,只怕林侍郎第一个得不答应,但此刻听阿弦开口,却委实不敢怠慢,渐有马首是瞻之意。
  当即三人往前而行,因灾情紧急,只想着要商议对策,却忽略了阿弦也是初来乍到,为何会知道有小客栈之事。
  落脚之后,林侍郎急忙说出心中所想:“主事有何打算?我们是奉命的钦差,眼见这江南的灾情比所报之的更严重,我们若不尽快出面配合括州刺史调度安排,随着天气日渐更冷,只怕不知还有多少人丧命,别弄得不可收拾才好。”
  阿弦道:“侍郎说的很是,灾情的确紧急,但越是紧急,我们越不能急乱,侍郎不如自问,之前朝廷所派的那些钦差哪里去了?为何他们来了那么多人,竟一点效用都没有?”
  “这……”林侍郎无法回答。
  阿弦道:“自从来到括州,我心里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觉着这括州像一个地方。”
  两人齐声问道:“像是哪里?”
  阿弦道:“豳州。”
  当初的豳州,因为地方偏僻又处在交战之地,地方官无法维持治安,弄得散兵跟马贼多处滋生作乱,就算朝廷派了再多的人前来,也无法压制早已经强大的地方势力,所以竟不明不白地死了好几个官吏,这种情形,直到袁恕己来到才有所改变。
  阿弦道:“可就算是袁少卿那样能耐之人,也是因为从豳州大营里借了士兵,才镇压住了本地那些为非作歹的豪绅。如今我们又有什么?”
  林侍郎想了会儿:“豳州乃是边境偏僻之地,不受管教无法无天的化外之民多些,但是括州,到底也算是个富庶地方,应该不至于那般?且当时我们出京,朝廷派了三百兵马护送,这会儿既然已经到了,我们便可出面调用,以防万一。”
  阿弦问桓彦范道:“括州的本地兵力有多少?”
  桓彦范毕竟是金吾卫之人,来之前是做过研究的:“括州本地的府兵便有万数,至于地方豪富之辈等私募的团练等,少说也要成百乃至上千。”
  林侍郎细细一想,更是哑口无言。
  阿弦道:“所以这里跟豳州的确有所不同,在豳州,大营的兵力压制全州,所以袁少卿行事势若破竹,但是括州不成,就算动兵,他们也绝不会听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
  桓彦范道:“好,那么该如何行事?”
  阿弦道:“还是那句老话,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说罢这句,又道:“可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做一件事。”
  ………
  括州,北阁塔。
  这塔原本是本地寺庙所有,因水患之故,和尚们死的死,散的散,寺庙空了,先前便被流民占领。
  后来,刺史命将北阁塔重新收拾出来,作为敬斋祈福的所在。
  只不过近来有人传言,说是这北阁塔里死了人,夜晚会听见幽幽鬼哭等的说法。
  这北阁塔距离客栈只有两条街的距离,在桓彦范跟阿弦赶到之时,天正下起濛濛细雨。
  桓彦范道:“你确定要这样做?你怕跟他们硬抗冒险,如此却不冒险了么?”
  阿弦不答,只是冲他一笑,纵身跃起,翻墙入内。
  桓彦范无奈道:“可真是个急性子。”想了想,又自个儿笑道:“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