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女吃喝日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继室女吃喝日常- 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好的天潢贵胄不做,为了登上那个位置无所不用其极,他现在做的,可是要掉脑袋的事。

    薛明泽叹了口气,道:“只怕他自己是怎样的人,便觉得太子是怎样的人。若他上台,太子不会有性命。如今太子的地位牢不可破。只怕在他看来,反也是死,不反也是死,倒不如放手一搏。”

    虽说景王的意图在他们眼里再清楚不过,可猜想毕竟是猜想,他们虽能查到沙家的行迹,可和景王联系的证据却是一个都拿不到。空口无凭,直接提出反倒打草惊蛇。

    “那你们现在打算怎么办?”

    薛明泽眉头紧锁,道:“当务之急是查出那些武器和马匹的数量,边关的军队也不能随意调动,我倒是给我爹写了信,让他多加注意,不至于被打个措手不及。”

    现在这情形尴尬极了,纵使得知了一些消息,偏偏又只是部分,他们也不能先发制人,要不在旁人眼里就成了挑起战争的人了。

    现在边关虽然时常还有战役,但都是小打小闹,不伤及根本的,多半是为了边界起了纠纷。大战一旦打起,却是全然不同的。

    薛明泽道:“我最担心的是,这次行动可能露了行迹。这样的大事拖了就是个死字,只怕景王已经反应过来了。”

    崔嘉宝的手缩紧,这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可真不是什么好滋味。

    薛明泽迟疑道:“我若是要上战场……”

    崔嘉宝抬头看他,久久不能言语,最后还是道:“你该去便去吧,这是大事,家里有我,你不用担心。”

    她朝他张开手,薛明泽一笑,揽她入怀。

    太子还来不及做什么准备,皇上便出大事了。

    年节之时,大家已经猜到皇上的身体出了大问题,但那时他还能每日早朝,只是一些费力的活动都由太子代之。这次皇上早朝之时当庭喷了血,尔后便昏了过去,至今未醒,由太子监国,大小事务都要经太子的手。

    这事一出,崔嘉宝便知道,景王要动了。

    如今皇上随时都有过世的风险,皇上若是这时过世了,太子便能顺理成章的即位。且现在皇上的身体在太子的照看下,相当于太子握住了皇上的命脉。景王不会去赌那个可能性,他只会当机立断。

    丰军南下的消息不过一日便传遍了京城,在百姓间造成诸多恐慌不说,朝廷上也是议论纷纷。

    丰国新君登基之前是个骁勇善战的皇子,如今更是御驾亲征,颇有举国来犯之势,气势汹汹锐不可当。

    景王于朝会之时跪拜道:“请太子亲征,以平民心,驱异族,还我国一片安宁。”

    景王的几个同党跟着跪倒,这一来,倒有不少耳根子软的,觉得是个好主意,跟着跪下,一下就跪倒了一片。

    温瑜之知道其中内情,不禁感叹景王的时机抓的极为巧妙,再晚一步,他只怕就要被囚起来了。如今他这一放话,太子再抓他,倒显得是恼羞成怒,不愿意亲征,才迫害手足。景王与虎谋皮,他们如今是外敌当前,却又不能放下内患。何其讽刺,又何其无奈。

    温瑜之还未寻思出如何开口,便有一人站了出来。

    “臣弟愿为太子分忧。”

    众人朝声源望去,一时哑然,仔细回想才发现,宁王似乎很久之前便参加了朝会,只不过他一向不言语,竟没多少人意识到他的存在。

 第102章 云涌

    宁王此刻一脸坚毅; 眉眼间的少年气被冲淡不少,倒有几分可靠的样子。

    景王一笑; 道:“小六太过稚嫩; 一不能代表父皇; 二不能服众; 若是丢了性命岂不可惜。”

    景王说到最后一句,太子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他如今半点不遮掩,这□□裸的态度反而让人害怕他的倚仗。

    群臣这才反应过来; 只觉刚刚被宁王的样子所迷惑,一时竟忘了宁王是个痴诚的。

    宁王却不恼; 此刻的他全无往日单纯良善之感; 反唇相讥道:“三哥一心想逼我太子哥哥离京又是为何?父皇重病; 京中不能没有太子哥哥。丰国南下,连我太子哥哥都才刚刚收到边关的急报; 可为什么京城里却已经传遍了,惹得人心惶惶?只怕我青国有内贼; 还是个大内贼,三哥,你说对不对?”

    景王唇边笑意略收; 道:“哦?小六这般问我,是要把帽子扣我头上不成?就因为我请太子亲征,鼓我军锐气,杀退丰军?”

    宁王却摇头道:“我无凭无据; 哪敢说是三哥?我只想说,京城乃是我国都城,不可无真龙镇守。如今父皇病重,龙气衰薄,父皇之下,唯有太子哥哥担得起此重任,无论如何,太子不能离京,否则打退了丰国,京都却落于奸人之手,你们谁能付得起这个责任?”

    宁王立在那里,慢悠悠地转了一圈,眼神在那些个跪下请太子亲征的人脸上打了个转,是和他样貌不符的深邃,让被看到的臣子都忍不住打个寒颤。

    他们现在是回过味来了,就冲宁王这条理清晰的话语和气势,宁王这些年便是装疯卖傻无疑。至于为什么,可不是他们要去探究的,明明白白摆在眼前的,是宁王站在太子一边,与景王是两条道上的人。

    虽然先前景王是太子之下最有希望即位的人选,可景王和太子在外都是温文儒雅,名声极好,素来也无对立之嫌。如今宁王却是把话挑开了,话里话外都是怀疑景王有坏心,偏又没有给景王定下罪名,只把话撂这了。

    那些中立的党派自然不敢再附和景王,生怕被牵连进来。

    景王抿了抿唇,强压怒气。

    宁王斜着眼看了他一眼,复又面向太子,道:“父皇如今昏迷不醒,唯有太子殿下能镇守京都,而臣弟与殿下乃是一母同胞,是手足之中血缘最亲最浓的,还请殿下允许,让臣弟替殿下出征。”

    宁王被忽视了太多年,如今算是一鸣惊人,众人才想起他嫡幼子的身份,确实是除太子外最顺理成章的人选。况且宁王如此主动,一定也是有所倚仗,这么多年来,他能掩饰他的心智,未必就不能掩饰他的武功谋略。这一来,倒是说服了众臣。

    刚刚没跟着景王跪的人,如今倒是跪了下来。

    太子看着底下的宁王,知道自己这个弟弟是为了谁而站出来,道:“也罢,便依你。”

    他既然下定了决心,若是能安然无恙的回来,以后或许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伪装着了吧?

    景王如今是失了面子,又露了底子。他虽说没有十成的把握能将太子逼上战场,但是让太子顾此失彼的把握还是有的。万万没想到半途杀出个程咬金,呆了那么多年的宁王一下就正常了,果然是会咬人的狗不叫。

    先前人手来报有人再查沙家这条线的时候,他就怀疑是被太子的人察觉到了,如今更是百分百确定。如今外患未解,太子不会对他大动干戈,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他要抓紧这个机会,否则等着他的,就是断头台了。

    给薛明泽的旨意来的极快,出乎意料的是,薛明泽要带崔嘉宝一起走。

    崔嘉宝讶异地瞪大了眼,万万没有想到他会带她一块去,虽说她心里是想着夫唱妇随的,最后却又因着不愿给他添麻烦而打消了念头。况且有琼州城的前车之鉴,怎么想他都不应该会提出要带她去。

    薛明泽被她看的受不住,将她搂到怀里,崔嘉宝一下只能贴着他的胸膛,也看不清他的神情。

    “这也是宁王的意思。京城未必安全,而我们又牵扯到边关的战事,紧要关头,被人拿捏住妻小用以威胁就不好了。”

    崔嘉宝这才明白,用手在他胸膛指指点点,道:“那我待在哪儿?”

    她自然不可能随军,而按宁王的说法,像她这样作为家眷一同去边关的只怕不少。

    薛明泽道:“别担心,你到时候住到娘那里去,万事有什么拿不定主意的,问娘便是。”

    崔嘉宝这才反应过来,她那只在婚后匆匆见过几面的婆婆就在边城那儿,此番一去也是有个照应。

    边关战事吃紧,旨意一下,他们便随着宁王的队伍北上。如今宁王做了大将军,还有一左一右两位做副手,一个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只是怕他身体吃紧;另一个就是薛明泽,虽说他先前多有战功,在朝却不出名,单带他怕不能服众。便是宁王做了这番设置,依然有人相轻,薛明泽浑不在意。既然要打战,这些便是他的兵,训练可以,不必要的内耗便免了,他有的是机会证明自己。

    丰国人骨架高大,多半要比青国人高半个头来,打起战来又凶又野蛮,边城虽有军,也只是按照平日战需所养的兵。丰国这一会儿是下了血本,眼见着那么多兵,显然是不可能善了了。

    崔嘉宝心头还压着个沉甸甸的问题:沙家买的那些马匹,都去哪了?

    到了边城,崔嘉宝才知道,薛明泽的父亲,薛博彦竟受了伤,只是顾念着他们要来,便没有特地送信。薛博彦伤的不轻,他如今正值壮年,也算是一把好手,可丰国的新君确实是个人物。此番御驾亲征不说,功夫也是响当当,不过数百招便将薛博彦重伤。若不是薛博彦经验丰富,未必能全身而退。

    薛博彦如今只能躺在床上修养,见到薛明泽时,还想强撑着拿出几分父亲的威严来,被刘惜玉狠狠瞪了几眼就老实了。

    崔嘉宝以袖掩唇,薛博彦余光瞟见了,深感在儿媳妇面前丢人,老脸一红,为了遮掩,对着薛明泽说教起来,最后提到了丰国新君唐四海:“爹年纪大了,比不得你们年轻人。你我许久未见,也不知你现在功夫如何,我瞅着,他与你从前功夫相近,不过他似乎力气颇大,能占上风也不一定。”

    薛明泽略一思索道:“孩儿未曾疏于练习。”

    那两人的赢面是五五开也不一定,这倒让薛博彦放心一些。从前还能狠下心让儿子去历练历练,如今老镇国公去世,他心里空落落的,也没了念想,就开始挂念子女,不放心让他们做些危险的事了。可是国难当头,这些小家子气的话就不该说。

    薛博彦一挥手道:“殿下既然信任你,你就给我去拼。比武艺,你未必会输给那唐四海,比谋略,你亦是从小耳濡目染起来的,男子汉大丈夫,没什么好怕的,听见没有?”

    说到后面,他声音愈发洪亮起来,伤口又裂开了,好在衣裳挡的严实,一时半会也看不到血渗出来。薛博彦面上不动声色,崔嘉宝和刘惜玉便没发现。

    倒是薛明泽眼睛在他腹部打了个转,道:“是。娘,爹的伤口裂开了。”

    尔后便拉着崔嘉宝出了屋子,隐隐还能听见刘惜玉指责薛博彦,薛博彦求饶讨好的声音。崔嘉宝轻声一笑,没想到他也是个一肚子坏水的。

    自此,崔嘉宝便住到了薛府里,每天给刘惜玉打打杂,日子过的平淡却又踏实。

    薛明泽那头便没那么轻松,唐四海叫阵叫的愈发频繁。宁王虽说谋略不错,功夫尚可,但到底缺了点经验,且他在军中的象征意义远比实际意义来的大,若是出了什么事绝对是得不偿失。老将军年纪大了,对上一般的小将可以丰富的经验取胜,可对上唐四海这种既有经验又有武力的狂人,一个不慎就要被撂下马,宁王是再不敢让他上场。

    这样一来,能战的便只有一个薛明泽。

    薛博彦估摸的没错,唐四海对薛明泽,亦或者说薛明泽对唐四海来说,都是个好对手。唐四海力大,对上对手向来以力压人,碰上薛明泽这个刀剑至快的家伙,倒是有一场好打。两人都是在战场上淋过血的,不管是谋略还是直觉都有的一拼。

    这一来,但凡是唐四海叫阵,应阵的必然是薛明泽,两人时常斗个没日没夜的,似乎要赌一赌谁先倒下。

    到底唐四海已经在边关打过几场,率先败下阵来,倒被薛明泽找到机会捅个对穿。唐四海是个硬气的,仗着力大,硬生生拗断了那剑,身上插着根断剑便跑了。薛明泽身上也落了不少伤,但和唐四海身上那窟窿一比,怎么都是值得的。

 第103章 移花

青国骑兵不比丰国; 连战数十日下来损耗极大; 此刻虽说唐四海重伤; 薛明泽也没能找到趁胜追击的机会。

    最后由宁王下了决定; 先回青岩关休生养息一番,再行定夺。

    先前青国军队是被唐四海压着打; 如今好不容易扳回一城; 可算是扬眉吐气。这一回,军队里的人都是喜气洋洋。

    崔嘉宝这回来; 可没带什么伺候的人,之前虽也照顾过病人; 却没处理过刀剑伤。好在这些天和刘惜玉待久了; 也学了几招; 不然还真拿薛明泽身上这些伤口没办法。

    他们先前驻营的地方条件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