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军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混在三国当军阀- 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跃以马鞭轻叩掌心。忽然抬头喝道:“马征、管起听令!”
    马征、管起急策马上前。
    马跃喝道:“以马征为主将,管起为副将,率三万铁骑先行南下,直寇邺城!”
    “领命!”
    马征、管起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主公。”李肃忍不住策马上前,劝道,“公子征虽然熟读兵书、精通兵略、谋略,亦善政略,但毕竟年轻,而且从未有过独自领军地经历。只派管起公子为副将是否过于冒险?毕竟管起公子比公子征只大几个月,窃以为还是应该派一员能征善战的宿将为副将。”
    “子严不必多虑。”马跃摇手道,“马征虽然是孤的儿子,可孤却不能不承认。这小子地行事举止却颇有大将风范。何况马征身边还有赵云、许绍这两员悍将为其亲卫,可保无虑!这次孤让他独领一军长途奔袭邺城,就是想看看他能否说到做到,不战而屈邺城之敌!”
    说此一顿,马跃若有深意地反问李肃道:“难道子严不觉得这一战对公子征来说意义重大,对整个凉州军团来说更是意义重大吗?”
    “呃……”李肃先是一愣,旋即恍然道,“明白了,在下明白了。”
    李肃也算是聪明人。一点即透。
    显然。马跃是想通过这次邺城之战来达成两个目地,其一就是培养和锻炼马征独自领军的能力,其二就是在凉州军团中树立马征的威信。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马跃已经正式明确了马征的世子身份。
    辛评忧心冲冲地向袁谭说道:“主公,细作回报,西凉大将高顺率领的十万精锐已经进驻荥阳,距离陈留只有不到五百里了!这十万精锐中有三万是西凉铁骑,如果轻骑疾进的话只需三天就能杀到陈留城下了。”
    “啊?十万精锐?三万西凉铁骑!”袁谭的脸色霎时变得一片煞白,惶然道,“这该如何抵挡?这该如何是好?”
    “事到如今也只有向吴军求援了。”辛评道,“讨伐曹豹时,主公曾经帮助过孙权,现在主公有难,孙权总不致于见死不救吧?还有,主公也应该派人前往河北试探一下袁尚的反应,据说袁尚也面临着十万漠北铁骑的威胁,如果有可能,两家还是应该联手对敌的好。”
    辛毗道:“二哥所言极是,主公可速派使者前往邺城。”
    “什么?派使者去邺城?”袁谭怒道,“这不可能,这绝不可能!孤宁愿战死,也绝不会向袁尚小儿低头求救!”
    辛评道:“主公,大局为重啊。”
    “闭嘴!”袁谭怒道,“辛评,都怪你出地馊主意,当初就不该向吴军求援,要是向凉军求援,又何来今日之祸?你分明是存心要害死孤,故意把孤往绝路上推,以便成全袁尚那小子是不是?嗯?”
    “什么!?”辛评失声道,“主公你怎可以这样说?这真是太让人寒心了!为了襄助主公,在下甚至连邺城的家小都舍弃了,又怎可能心怀异志?在下如果要成全袁尚公子,那么留在邺城的家小又何致于惨遭灭门?”
    “这……”袁谭被辛评反诘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讪讪说道,“仲治,孤也是急昏了头,说话不经脑子,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唉。”辛评叹息道,“仔细想想,主公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为了襄助主公成就霸业,在下固然是牺牲了邺城地家小,却未尝不是存了私心,正是因为在下地私心作祟,所以当初才会力劝主公向东吴求援。”
    “哦?”袁谭道,“仲治此话何意?”
    辛评道:“除了向东吴求援。主公其实还有一个选择。”
    袁谭道:“快讲。”
    辛评道:“投降。”
    袁谭忽然目露狠厉之色,望着辛评半晌无语。
    辛评表情夷然,从容说道:“观当今天下大势,马丞相雄踞西北又新得西川,无论人口、钱粮军马,曹操、孙权皆难以忘其项背。若在下所料不差,不出十年天下必为马丞相所有,主公虽有恢复父业之雄心,可惜力有不逮,如果投降丞相或者还能保袁氏一门富贵,如果联结吴军顽抗到底地话,怕是只有玉石俱焚一种结果了。”
    袁谭神色一变一变,良久始长叹道:“难道就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主公。”辛评长揖到地,说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错过这次机会就算主公献城纳降,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结果了。”
    “罢了。”袁谭浩然叹息道,“辛毗。”
    辛毗急拱手道:“属下在。”
    袁谭抬手说道:“还是由你去一趟荥阳吧。”
    “在下领命。”
    辛毗向袁谭拱手一揖,领命而去。目送辛毗的身影消失在大厅外。袁谭挺直的身躯忽然间像是散了架般瘫软下来,一跤跌坐在席上,一边地辛评摇了摇头,又叹息一声,转身默默退出了大厅。
    周瑜手指地图向众将道:“在枯水季节到来之前,黄河仍将是我军阻挡漠北铁骑南下的天然屏障!”
    吕蒙道:“十几万漠北铁骑再加上十几万河北降军,以及数十万匹战马,还有大量地粮草辎重。要将这么庞大地人员物资安全运抵黄河南岸。必然需要一支庞大的船队进行长时间的往返运输,这便给了我军以可趁之机。”
    周瑜伸手在地图上重重一拍,沉声道:“白马港和延津港。从这两个港口南下中原距离最近,而且是黄河两岸最大地港口,只要不出意外,马屠夫必然会选择从这两个港口南渡黄河,所以,在枯水季节来临之前,我军一定要守住这两个港
    “白马、延津事关重大,不容有失。”周瑜说此一顿,环顾诸将道,“何人敢守?”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周瑜话音方落,全琮、贺齐同时出列。
    “嗯。”周瑜点头道,“马屠夫漠北铁骑进攻在即,本大都督料袁尚无心据守,两位将军可点起三千精兵连夜出征,在水军的配合下抢占白马、延津港。”
    “末将领命!”
    全琮、贺齐轰然应诺,领命而去。
    周瑜又道:“蒋钦听令。”
    蒋钦闪身出列,喝道:“末将在。”
    周瑜道:“率水军配合全琮、贺齐两位将军抢占白马、延津港,然后大肆搜索黄河两岸所有的渔村、大小港口,将所有船只全部烧毁!”
    “遵命。”
    蒋钦亦领命而去。
    目送全琮、贺齐、蒋钦三将的身影远去,周瑜地表情转为凝重,沉声说道:“就算天公作美,黄河的枯水季节推迟甚至消失,全琮、贺齐最久也只能坚守到年底!然而过了年底到明年六月梅雨季节来临,这中间还有足足六个月的时间。”
    “寿春城内储存的物资以及城防设施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数,面对数十万凉军无休无止地猛攻,最多只能坚持两个月,也就是说,在四月分以前,绝对不能让马屠夫地西凉大军打到寿春城下,因此,我军必须在黄河与寿春之间构筑第二道防线。”
    徐庶道:“需要指出的是,在漠北铁骑进攻白马、延津不利的情形下,马屠夫很可能会让高顺、徐晃这两路西凉大军提前向中原进军,陈留的袁谭很可能会不战而降,我军根本不必指望袁谭的残兵败将能抵挡住西凉大军的进攻。”
    吕蒙蹙眉道:“也就是说,第二道防线很可能先于第一道防线受到西凉大军的攻击,而且第二道防线不像第一道防线有黄河天险可以凭仗,尤为严峻的是我军的兵力处于绝对地劣势,如果分兵把守、处处设防,其实就是处处不设防,凉军只要突破任何一点,我军地整条防线就会全面崩溃。”
    “嗯,子明的分析非常有理。”周瑜道,“中原地域广阔、城池众多,我军兵力有限,绝对不可能处处设防!因此,我军只能选择几处险要关隘作为防御的重点,其中青牛隘和颖上地势险要,如果加上淮河,就能在寿春以北构筑起一道牢固地屏障。”
    “啊?”太史慈大叫道,“从黄河南岸一直退到青牛隘和颖上?那不是要把整个中原拱手让与马屠夫?”
    “是啊,好不容易才打下了中原,绝不能就这样白白让出啊!”老将黄盖也大叫道,“而且没有了中原的屏护,徐州的侧翼也完全暴露在了凉军的兵锋之下,如果马屠夫分兵攻打徐州,徐州很可能也会失守啊!这样一来,北伐的成果岂不是全部付诸东流了?”
    “明知不可守而守,是谓不智,弃守中原乃是不得已而为之。”周瑜语锋一转,接着说道,“当然,这一切退让都是有代价的,只要我军能在寿春城下击败马屠夫,就能一举扭转局势,重新夺回中原和徐州可谓易如反掌!不过……”黄盖急道:“不过如何?”
    周瑜道:“不过老将军所言也不无道理,我军的确不能轻易放弃整个中原!马屠夫有天下无敌的骑兵,我东吴也有当世无双的水军!中原、徐州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我军完全可以效仿马屠夫赖以起家的八百流寇的袭扰战术,利用水军对凉军进行无孔不入的袭扰!”





    第二卷 八百流寇起狼烟 第337章 马征单骑下邺城
     更新时间:2008…12…1 13:01:05 本章字数:9119


    城。
    审配、逢纪兴冲冲地进了大将军府,向袁尚道:“主公,好消息。”
    “哦?”正坐卧不安的袁尚闻言急站起身来,问道,“什么好消息?”
    审配道:“袁熙将军的青州兵已到城东效了。”
    逢纪也道:“高干将军的并州军也已经过了壶关,距离城只有两日行程了。”
    “是吗?”袁尚闻言大喜道,“马屠夫的漠北铁骑在何处?”
    逢纪道:“田豫刚刚谴快马来报,漠北铁骑已经过了中山国,距离城尚有五日行程。”
    “太好了!”袁尚击节道,“这么说袁熙、高干这两路军队都能先于漠北铁骑赶到城?”
    “正是如此。”审配道,“城原有两万守军,现在加上袁熙将军的三万青州兵和高干将军的两万并州兵,城中便有了七万大军驻守,与马屠夫的十数万漠北铁骑相比兵力上固然处于劣势,然而我军据坚城可守,敌军没有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很难攻破坚固的城。”
    “呼……城可无忧矣。”袁尚长长地舒了口气,向审配、逢纪二人道,“正南、元图可随孤前往东门外迎接袁熙大军。”
    “主公先请。”
    审配、逢纪肃手让道,袁尚一甩衣袖当先而行。
    ……
    城东门。
    袁尚在审配、逢纪以及一众河北文官武将的簇拥下款步登上门楼。
    袁尚手搭凉篷抬眼望去,只见东边遥远地天际正有一道浅浅的黄线在缓缓蠕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黄线正向两翼缓缓延伸,而且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粗。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大队身披铜甲的青州兵便出现在了袁尚等人的视野中。
    审配兴奋地说道:“主公,是袁熙将军的青州大军到了!”
    袁尚点了点头,正准备率领一众文官武将下城楼迎接时,旁边的一名小吏忽然尖叫起来:“主公快看!北方!”
    “嗯?”
    袁尚、审配、逢纪等人纷纷转头向北边望去,只见北方遥远的地平线上已经腾起了淡淡地烟尘,因为相隔甚远的缘故。如果不仔细分辩则很难发现。
    审配道:“好像是烟尘!”
    逢纪道:“不像,应该是风沙。”
    “不对,是骑兵!”忽有小校惊恐地大叫起来,“是大队骑兵!”
    “啊?骑兵!难道是漠北铁骑?”袁尚骤然吃了一惊。急回头时,袁熙的青州大军距离城东门至少还有千步之遥,遂即大叫起来,“快打开城门。迎接青州军进城,快!”
    “主公不可!”审配急劝道,“如果来的真是漠北铁骑,此时再打开城门迎接青州军进城已经来不及了。搞不好还有可能会被漠北铁骑趁乱夺了城门,现在应该下令袁熙将军地青州兵在城东列阵,与城互为犄角之势。方为上策!”
    “胡说!”袁尚勃然大怒道。“袁熙与孤一母同胞、骨肉相连。孤岂能见死不救?来人,快放下吊桥、打开城门。迎接青州大军进城,快!”
    审配神色惨然,回头与逢纪交换了一记眼神,两人皆黯然摇了摇头。
    袁尚一声令下,高悬的吊桥缓缓降下,紧闭的城门也缓缓打开。
    ……
    城以北五里,广茅的河北大平原上。
    三万漠北铁骑正如蝗虫般漫卷过荒芜地大地,马征金甲银枪、战袍似雪,策马奔驰在骑阵最前方。赵云忽然策马靠上前来,手指前方向马征道:“公子,快看前面!”
    马征右手控缰,左手搭凉篷往前张望片刻,沉声道:“有军队正在进城?”
    “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赵云奋然道,“我军若趁势发起突袭,不但可以击溃尚未进城的敌军,甚至还能趁乱夺取城门,如此,城唾手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