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 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儿随波,虽字随波但却迎浪前行”
    想到老爹到时收到自己信时的敞怀大笑,史司坐直了身体,看了眼陈默然,现在他的眼前似乎浮现出了一个幻境,是那大明英烈传里的英烈们在谋事前聚会一幕。
    “然之,端方虽是个满族的亲贵,不过和那些提笼架鸟不学无数的八旗子弟来比,端方几乎就是一个异类,他的才干在满清皇族当中,被传扬为“旗下三才子”,大荣、小那、端老四,属于朝廷重点培养的太子党。”
    这会悻悻好一会没说出话的孙铭久在旁边开始劝了起来,他即不想让自己入了股的产业被端方给端了,可又不愿把脑袋瓜子系在“造反”上,往好处想若是成了,那他孙铭久就是开国功臣,但若是败了……孙家可就彻底完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相比其它皇亲贵胄他的却开明许,戊戌变法的时他就掺和了一下子,但运气比较好,被荣禄和李莲英护着,没受牵连。庚子祸时因接驾有功,得已一路升迁,代署湖广,现在又暂署两江,在京城都知道他是改革派大员,设学堂、办报纸、造兵舰、统6军,凡是革新的事情,他都好像挺支持。然之,若是咱们和他晓明道理的话,兴许……”
    看着陈默然,孙铭久说出最后一句话时,似乎没什么底气以至于顿了一下。
    “兴许还有回旋的余地。”
    “回旋?”
    史司冷冷一笑,朝着椅背上一靠。
    “指往那些奴才背了主子,可能吗?”
    讥笑着,史司又把的声音一沉。
    “然之,若真没了退路,那……咱们就反了吧”
    反了吧
    三个字只敲的众人心下一颤,而陈默然却只是看了一眼史司,史司从一开始就没说什么,可一说话就只剩下了一个念头,造反。
    想着过去史司提到他们家祖上是大明遗臣之后,后来明亡后不愿为胡臣,便逃到了的南洋,这家伙当真是骨子里想造满清的反啊
    “造反造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管明棠轻声说着,神情中稍带着些许紧张。
    “造反需要军队、军械,还需要合适的时机,不是嘴皮上说说就能造反的。”
    他咽了口口水,挤出一点笑容,进这产业公司时,他可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要去造反,可若是……那他也没有其它的选择了,或许那张答卷只能在造反之后才能做出吧
    “可……江宁有两团新军,单是两江就有十几万八旗和绿营、勇营……若是真造反,万一事败,可就全完了”
    被大家伙的意见给吓到的孙铭久在旁边轻声说着,他摸了摸了口袋,想拿烟吸可他忘记自己根本就不吸烟。
    听着他们的意见,陈默然从衣袋中取出一个炮铜色的烟盒,从中抽出一支烟。他的头挺得很直,眼睛正对着会议室的另一头,这会他的目光不在任何人的身上,只是用一个产业公司造的金质打火机点燃香烟,深吸一口,把烟吐出后接着又说话了。
    “造反的确不件容易的事,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
    陈默然的话只让孙铭久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由自主地闭上了眼睛。难道说……他真的准备造反了吗?
    而陈默然却是继续说着。
    “据我所知,无论端方如何开明,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是索虏的奴才,或许他开明,但绝不可能像刘大人、张大人那般盛待我产业。我说的是事实吧?”
    胡念祖清了下嗓子。
    “我觉得事情还没到非造反不可的地步,然之,也许……我是说也许,也许我们应该尝试一下,这样,还可以留些余地。”
    陈默然又吸了口烟,身体在椅子里微微挪动一下,而孙铭久却是从会议桌上拿起了烟盒,用火机点烟时,却因手颤几次都未能点着香烟。
    “也许……”
    陈默然若有所思地说着。
    “哦,也许应该的尝试,去办一下,端方不是喜欢古董吗?看看……”
    话只说了一半,他又抬眼看着众人,之所以开这个会,实际上想在事之前,在产业公司内部达成一个共识,这个反是要造的,只是时间问题。
    “可若是咱们这边送了礼,那边他要对产业下手,咱们那时要怎么办?”
    “这……这……”
    胡念祖吱呒着说不出话来,尽管房间里很凉爽,可他的头上开始冒汗了,心也跳个不停,甚至于胃部都有些绞痛。
    “难不成咱们就洗净了脖子,等他来砍咱们的脑袋,夺咱们的产业吗?。”
    陈默然突然提高了嗓门,话语中带有明显的冷意。
    吸着烟的孙铭久哑口无言,房间里的气氛急转直下。
    “哦……我不知道,然之,咱……”
    孙铭久的身体在微微颤抖,他不是怕陈默然,而是一想到造反,他的身子由不得的在那打着颤。又默默地吸了几口烟,然后他又抬起头看着陈默然。
    “若是那样的话,然之,到时就真反了”
    从烟盒里取出一支烟点燃,管明棠沉吟了一会。
    “然之,要是真造反的话,咱们现在就得做准备,前天端方接了旨,估计这两天就会在天津上船,船到江宁,接见地方官员,任命亲信,若是他想对产业下手,最多也就是半年的功夫,咱们顶多也就半年的时间去筹备一切,而且……”
    深吸一口烟,管明棠抬头看着陈默然。
    “这半年之中,肯定会是产业的多事之秋,我觉得咱们无论如何都得忍下去,产业厚薪待工,想来从工人中募一批兵倒也不困难,咱们还有买军火……”
    “军火不用买,厂子的仓库里还有四万五千多支枪,”
    如同一个惊雷炸响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着,史司未理会众人的惊讶,只是在那继续说着。过去说那批枪是准备卖出去的,他半信半疑可现在他却认准了之所以生产的武器,根本就是陈默然的蓄谋已久的。
    “然之,若是全力开工话的,半年后,工厂还可以生产出至少2万支步枪、一千八百架轻机枪、四百架重机枪,山野炮能造12o门,炮虽少了点,可若是算上迫击炮,六个月后,咱们有足够的枪炮装备部队,问题就是部队从那来”
    “随……随波,你……你的厂是生产军火的?”
    孙铭久结结巴巴地问道,然后又恨不得抽一下自己的嘴巴,他既然这么说,那肯定就是生产军火的,要是那样的话……想着先前自己说的话,孙铭久隐隐开始庆幸了起来,幸好、幸好自己赞同了造反,要不然……侥幸啊
    “过去机械厂生产武器,是迫不得已,当时是为了筹银子,工厂造一支步枪才十块钱,可拿出去卖却能卖百二十元,当初公司经费不足,所以我才会向然之提义,这么干的。”
    出人意料的史司说出了一番把陈默然撇开的话来。
    而陈默然却是一边吸着烟一边在心里估量史司的话可能产生的效果。
    “我和大家掏着实话,打从我从国外回来,心里就没想过要当这索虏的忠臣,所以的早就抱着有朝一日光复河山的心思,明亡至今我等不过只是亡国之人罢了若是咱们真造反,不是为了产业不是为咱们的一点私财,而是为了匡正民族河山”
    陈默然说出这番话时,每个人都点了点头,造反总需要一个大义,而什么样的大义能及得上“光复民族”之大义,满人不过几百万,汉人却有四亿四千万余,若是真反了……想着这,孙铭久身体再次颤抖了起来,不是因造反的恐惧,而是居开国功臣的激动。
    说着陈默然的脸上挤出了笑容,看着眼前的这些人,最后把目光投给肖炘韧。
    “下面咱们就一同研究下一步吧未扬,你来讲讲……”
    (呒呼,终于开始了,从现在开始,陈默然可就算是进入造反倒计时了,呵呵求月票)

第153章 初战(万字更新!求月票!!)
    第153章初战(万字更新!求月票!!)
    乌云悄悄从爬上来,星稀月朗的夜空骤然变得黑沉沉的。几声沉雷过后,雹子似的雨点僻哩叭啦往下砸,整个海岸都冒着泡儿腾起水雾。
    海滩上的两座简易的木制栈桥,正承受着海浪的冲击,像这种小栈桥大都是走私货船停靠的小桥,在海滩边树林里,树上栓着的骡马立于雨地间,在树林里还站着几十个人,在近海滩的木边,头戴斗笠身披油布雨衣的汉子焦急的望着漆黑一团的海面。
    “吴大哥,咱们的人什么时候来”
    林中的一个年青人走到林边问了到站在林边的汉子,这个汉子30来岁年纪,身材高大,皮肤黝黑。乱糟糟的络腮胡衬托出他粗糙的脸,给人一种饱经沧桑的感觉。
    “应该快了”
    吴天胜嘴着着,心里却没什么底,已经等了两个钟头了,那船怎么还没来,按着约定的时间,应该已经快到了,可这暴雨。
    “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
    这里虽说是俄国人占着的地盘,可俄国人也就是在山海关有些兵,这一带方园几百里都见不着俄国兵的影子,还能出什么乱子呢?
    海上狂风呼啸,暴雨肆虐。午夜时许,在距离海岸几海里的地方,突然滑下一只黑色橡皮艇,紧接着几个人顺着绳索滑了下去,他们操起木桨,在狂风暴雨中狠命地向海岸的方向划去。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橡皮艇终于靠岸了,划艇人长长地吁了口气,然后急急忙忙的从背后操起带着长弹匣的冲锋枪,小心翼翼的分成两个三角队形,朝着岸边的树林摸去……
    “什么人”
    “光复”
    “义勇”
    简单的口令声,在树林里响了起来,提着冲锋枪的几人看到林子里跑出来的人。
    “你们可算是到了队伍都到了吗?”
    吴天胜喜不自禁的和带头的侦察兵握着手。
    “海上的浪大,来晚了东西都备齐了吗?”
    左手提着枪,侦察兵反问一句,跟在他身后的另外五名侦察兵,却是朝着四周执行警戒去了。
    “骡子、马车、军马,都备好了”
    “发信号吧船就在几里外停着”
    浇着煤油的火堆在沙滩烧了起来,一前一后两艘货船上船长看到那三堆篝火后,立即命令船朝着火堆的方向驶去,船近时,栈桥上一个人双手举着两盏石气灯,不停的挥动着,而在栈桥两侧同样放置着石气灯。
    船靠了栈桥,舷边立即放下了儿臂粗攀网,原本寂静的海滩顿时热闹了起来,在船上呆了三天三夜的义勇军第一团的官兵们顺着攀网,下到栈桥上朝着海滩上冲去,一跑到海滩便开始按照连排集合,完成集合的士兵在军官们的带领下朝着多个方向跑去,构建防御警戒阵地。
    在栈桥上马车、骡车赶了过来,折散装箱的山炮,成箱的炮弹、子弟被装上马车,马车完成装车后,朝着海滩上另一端驶去。
    “长官,你看,沿着这条路,这一带是山区,地贫民寡,大部队从那里经过虽说难免引起注意,但沿着这山区或许是最安全的一条路线了,派出侦察兵前置警戒,倒也能隐匿部队”
    石气灯下,指着铺在箱上的地图,吴天胜轻声说道。
    目不转睛地盯着被雨水浸湿的地图,林延仁点点头。
    “就走这条路吧吴先生,你的人带路”
    马嘶人沸,夜幕下,数不清一千六百余名官兵,挽着马、赶着车离了海岸,有些士兵因为下船时下的急,掉到了海里头发、耳朵上沾着不少海沙,又被雨这么一打全身上下湿漉漉的,五月的底的东北地区的夜雨,依带着些凉气,浑身湿透被风雨这么一吹,一个个冻的面色苍白,嘴唇发紫。
    在大部队的前方以及左右两侧,骑着马的侦察兵们不时借着雨幕打量着周围,为部队行军提供着警戒。在林延仁眼前漆黑一团,耳边除了唰唰的脚步声外,没有其他多余的动静。
    几个钟头后,雨过天晴,一轮红日跃出地平线,静静地照耀着这片刚刚和暴风雨搏斗了一夜的大地,山路上,扛着MJ03式轻机枪和莫辛步枪的士兵们,只是埋着头朝前走着,背后的背包里装着棉被、绷带、备靴、备用子弹,右肩上扛上步枪、左肩斜背着干粮袋,每个人负重都在二十五公斤以上。
    脚下的胶底帆布面的靴子走起路来,虽没有那牛皮面、牛皮底的靴子精神,但走起路来才知道两者根本就是一天一地。硬底皮靴看起漂亮、走起来也威风,可却很较笨重,不利于长时间步行行军。而出发刚领到的新鞋却是橡胶和布做成,重量非常轻,远比笨重的军靴适合长距离行军。尤其是在这时下着雨、地上尽是泥泞的情况下,穿着这鞋不容易滑倒,而且穿着也相对舒适。
    “还是软靴舒服”
    心里这么想着,看到身旁的一个士兵已经走的有些微喘,林延信一把夺过了他的步枪,扛在肩上。
    “跟上队伍”
    不经意的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