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 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时借助其它部队行动掩蔽了部队进攻方向,昨天下午,135团夺取安东县后,夜幕垂落时分,鸭绿江工兵铁路桥上,近卫军第四十师第一时间抢跨鸭绿江,与此同时,在鸭绿江上各个渡口,用木舟连接的浮桥上渡江部队迅过江,汽车、火炮牵引车轰隆隆驶过浮桥。天亮前,渡江部队主力都已隐蔽在山林中,几乎不露一丝痕迹。
    而初春的寒风挟裹着冬岁时枯枝败叶在鸭绿江的波涛上疾骚。夜幕必临在安东县时,执行着的霄禁安东,没有一丝灯光,只有星星在空中眨动着昏黄的眼睛,似乎在流露着临战前的不安。
    一辆汽车驶出安东县,趁夜幕南行,驶上鸭绿江工兵路桥。吴禄贞坐在车上,注视着桥上正疾向南前进第四十师。
    和任何一支近卫军部队一样,这些士兵们肩着步枪、背着干粮袋和子弹袋,一个跟一个,大步向南,快通过铁路桥,进入朝鲜。整个过程没有喧哗,没有怪话,动作迅而步调一致,每一张或纯朴或机智的脸上,都透出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可是多少年来,中**队第一次打出国门啊。
    作为他们的指挥官吴禄贞熟悉这些战士,他们绝大多数是农民出身,一开始,他们是和满清的粮子并没有什么区别,冲着一个月1o块钱的实饷来当的兵,无非就是当兵吃粮,当个粮子罢了。
    可现在呢?在军官们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下,他们知道为什么而战,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第一次,在军官的告知下,那些士兵明白,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或许这正是近卫军中两种矛盾的观念,要节制的、专业化的、远离政治的军官,又要狂热的、巨型化的、热心参与社会的民族军人,要专业的军官,要狂热的军队,这种矛盾恐怕只存在于中国,但不论如何,现在被民族主义武装起来的近卫军人,他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英勇作战,不畏牺牲……今天,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都义无反顾地跨过了鸭绿江,为了国家的命运和未来而战。
    “近卫军军人是国民的子弟,是国民精华,他们体现着国民的意志……面对危险和牺牲,他们是不知道畏惧和后退的,他们只知英勇杀敌,报效国家。”
    反复喃语着陛下的曾经的训导,然而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军官,他深感自己有责任爱护他们,率领他们战胜敌人而减少无谓的伤亡。
    但是,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吗?说真的,吴禄贞心里并没把握,不过他反反复复地叮咛自己:一定……一定……一定能率领他们走向胜利
    “中国兴衰,在此一战”
    一咬牙,吴禄贞的眼睛死死的盯住对岸的土地,无论是个人或是国家的荣辱,都将由此战来决定。

第64章 疾风掠草(求月票!求定阅!)
    第64章疾风掠草(求月票!求定阅!)
    市场镇是距离鸭绿江畔只有不到一公里的小市镇,镇如其名,过去的几百年间,这座小市镇一直是一个市场,朝鲜的商人们把高丽参带到这里卖给中国的药商,市场镇正是因市场而兴,过去的十几年间,随着的港口的兴盛和朝鲜的“独立”,市场镇早不见了几十年前的繁华,只剩下一些市街上的中国式的建筑,无声的诉说着这里曾经拥有的繁华。
    身穿一身朝鲜式服装,头戴着朝鲜帽的朴成熙依如往日一样,在夕阳将下时,学生们离开了他的书熟后,便站在书熟外,半闭着眼睛,似乎是在那里享受夕阳抚身的感觉,感悟着人生的意义。
    就在这时,随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朝鲜农民从镇外的田间跑到镇上的叫喊声,早不见往日繁华的市场镇上顿时乱了起来,酒楼、饭店、商铺纷纷关上了门。
    “大军过境”
    一听到人们的呼喊声,朴成熙的心头便是一紧,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上吊自杀的妇女的影子,一年前日本军队出现在这里之后,那些个“镇台大人”,就像过境的土匪一般,到处征粮的同时,还**妇人,可以用无恶不作来形容。
    “该死的日本人”
    在关上书熟大门的时候,朴成熙在心里骂了一句,他恨那些日本人,对于二十五年前曾在中国京师考中举人的他来说,他打骨子里无法接受那些和他一样“曾为中华之藩”的人,现在骑到朝鲜的头上,可以无法接受又能如何呢?
    清国虽说是蛮夷,可毕竟曾主掌过中华,而清国也被那群倭奴打败了。所以日本人才能骑到朝鲜的头上,就像两骨子里就一直当着奴才的人,突然的其中一个奴才打跑了曾经的主子,骑上另一个奴才身上,自然的另一个奴才也就不服气了,心里怎么想着怎么的别扭。
    “快点打过来吧,把那些倭奴都打回他们的小岛上”
    想到报纸上提到的“东北华军大胜”的新闻,朴成熙在心里祈祷着,清国是蛮夷,所以他们打不过日本人,可现在中华河山匡复了,汉人重掌中华,打日本自然再轻松不过,就像三百多年前的大明军一样。
    原本还算热闹的市场镇在短短几分钟内,便陷入一团死寂,街道上凌乱的散落着小贩们逃散时丢下的青菜、瓦瓷之类的货物,当55团7营的尖兵出现在市场镇时,他们先沿着搜索一番,在确定没有敌人后,方才出安全通过的信号。
    又过了十几分钟,一支数百人的部队出现在市场镇的街道上,从门缝里头,朴成熙看到那扛着武器快通过的军队身上穿着的并不是“镇台大人”的那种蓝军装,而暗绿色的军装,在队伍中间,还有一名旗手扛着一面三色旗。
    “蓝黄红”
    看到那旗,朴成熙双眼猛的一睁。
    “阮明,快、快摆香案”
    在他冲着屋内的儿子大喊一句。
    “阿爹,怎么回事?”
    抬着着一台小桌案的朴阮明、朴阮庆两兄弟们,看着面带喜色的父亲急忙问了一句。
    “中国、中国大军打过来了”
    朴成熙在答话的时候,连忙拉开门栓,推开书熟的大门,冲着那过境的中**队先是深鞠躬,然后指使着儿子们摆香案,香炉,米贡,在他摆好这一切时,部队已经过去大半,每一个7营的官兵看着这父子三人时,眼中都带着一些异色,脚步自然也放慢了一些。
    “他们是……”
    跟在部队中行军的,赵亚勤看着这从书熟中走出来的人,眉头微皱着,在入朝的时候,他没想过会受到朝鲜人的帮助,更没想过会受到他们的“欢迎”,可这会,眼前的这一幕却出他的料想,即便是再无知的人看到那香案的时候,也明白这是什么意义。
    香案虽朝着街、对着街上途径此处的7营官兵,可在朴成熙行三叩九拜跪礼时,他却是朝着东南方向。
    “朝鲜举子朴成熙,领家子恭迎中华大军入朝恭敬吾皇圣安万岁”
    听着这用北方官话喊出的话语,赵亚勤先是一愣,连忙朝这个人走去,而这满面老泪的朴成熙又冲着向他走来的那中**官行了一个跪礼,。
    “恭迎将军,不知将军今日所来,是否为解朝鲜万民于倒悬,连朝鲜青天一片”
    朝鲜多山,整个朝鲜半岛几乎完全布满了被起伏不定的山脉,几不见平原,而临江的龙川一带则是朝鲜少见的“平原”地带,尽管依还随处可见起伏的丘陵,在通往龙川的土路旁一道起伏的坡地反斜面,身穿茶绿色军装近卫军战士正拼命的挖着散兵坑。
    利用反斜面修建工事有利于削弱敌军火力挥,尤其是对于这么一支规模不大的营级部队来说,他们必须要尽可能的利用工事削弱敌军的火力,而非用火力压制敌军火力。
    “日军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要接近我们的防线,你觉得咱们能挡住?”
    “国柱,要自信,作为军官先第一条就是自信,要有军人的无畏,那怕就是面对千军万马,也要有必胜之心,作为军官,你的信心直接影响到部队的信心明白吗?现在,在没接战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精心布置防线,等打响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尽职而已”
    一名少校和一名上尉军官拿着望远镜从山顶上向远处望去,看到的只是起伏不定的“平原”,而少校则在那里语重心长的教诲着身旁的上尉……
    作为他的长官、学长,赵亚勤觉得自己有义务教旁边李国邦一些身为军人,尤其是军官应该学会的东西。
    “百战百胜的信心,国柱,你要记住,想当一名出色的军官,信心是最重要的”
    “是,长官”
    李国邦连忙立正答道,但却没有行军礼,近卫军的军律要求在战场上下级不得向上级行军礼,据说这是为了防此军官成为目标,不过还真没听说有那个军官在战场上被敌人的神枪手打死。
    “这次咱们能不能挡住日本人,就看机枪连的了,只要他们说行,咱们就能挡住”
    赵亚勤把视线投向了身后三百多米外的机枪阵地,相比于其它人信仰大炮或是迫击炮,他更愿意把宝压在营机炮连的那四架马克沁重机枪上,
    在距离防线后方约三百米处不远的一座土坡后方,一名军官拿着望远镜朝着前方观察了一下,在方远两公里内,这是海拔最高的一处坡地,在他的旁边,几名军士正在那里布置着观察哨,简易的沙袋上级蒙上了伪装网,象限仪、观察镜之类的炮兵装备被军士们扛进了这个工事。
    放下望远镜后,军官又在刚刚绘制的简易地图上分别选择了十二个点,然后将左手臂一抬。
    “在那里设立一号和二号机枪”
    这时旁人才能看到他的衣袖上带着一个架重机枪臂章,这是机枪兵的徽章,与MJo2式轻机枪不同,马克沁重机枪从来都是精密装备,无论光复军或是义勇军,重机枪手都是出自重机枪训练班,经过至少半年以上的训练,在战场上机枪阵地往往会招来敌人疯狂的火力报复,抗俄义勇军便非常明智的允许重机枪独立于本营步兵指挥官的战术管理范畴,尽管他仍属本营步兵指挥官管辖,凭借着经过特殊训练的机枪部门军官和他们技艺娴熟的士兵,从此之后机枪部队总能把机枪摆在最为有利的位置,在防御或进攻时挥到最佳状态。
    义勇军创办机枪学校、培训专职机枪军官、建立独立的机枪部队的经验,直接影响到帝国近卫军的重机枪使用,重机枪在帝国近卫军中成立一个独立的单位。相应的他们是一支精英部队,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地位要比普通的步兵高,至少他们和后者不同,机枪射手们还拥有自己的标志,就像王明柏左臂上的机枪臂章。
    长官的命令一下达,原本在山坡下休息的机枪射手们立即扛上18。8公斤重的枪体、35。6公斤重的三脚架,外加弹药以及冷却水朝着的坡地后方左侧两百多米外的预备阵地走去。
    “该死的,为什么会这么重”
    两个人扛着机枪脚架时,和任何一名重机枪手一样,马坡每一次扛上这家伙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在嘴里不停地咒骂这死重的东西。但作为机枪射手,他却知道在连续射击时,由于有了这坚如磐石的枪架,枪身几乎不会有任何震动。事实上,几乎没有后坐力会影响到射手对望远瞄准镜内目标的观察效果。
    一个机枪班12人,主射手负责固定三脚架的位置,二号射手负责把枪体装上脚架,三号射手的任务是放置冷却水箱和弹药箱,至于剩下的九个人,他们携带的家当正是机枪班扬火力的根本,更多的弹药、备用枪管、维修工具、冷却水和其他给养。
    到达射击位置后,射手们便开始忙活了起来,检查复进簧,加冷却水,检察的各个机件是否流畅运动,在射手们忙活的时候,一个个弹箱被打开,一条条帆布预装无隔条弹带被随意拉出,每架机枪25ooo子弹,这是机枪手们的标准“干粮”,而这一次,他们得到物资储备标准是能够全部机枪射击六个小时以上,为部队提供最有力弹幕掩护。
    “射程二千五,间接射击,十试射”
    山坡上旗手用旗语出信号后,在王明柏示意射手在机枪前面一百米插上一根旗桩,用以保持射向正确时,排长则开始利用测角仪、分度规和射击参数表对射角加以计算,作为世界唯一一支大规模使用机枪的军队,现在的近卫军已经展出一整套领先世界各国的机枪使用战术,机枪间接射击是由黄埔军校步兵科展出一项新型战术。
    随着一阵短促的点射,站在山坡上的赵亚勤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两千多米外的田间冒出几团烟尘,接着是两千百米,……小股的烟尘不断的朝前阵地前方延伸,直到阵地前一百米后,在后方的坡顶上,旗手出几句手旗信号。
    “长官,这是机枪组制定的任务规划表以及火力分布图。”
    从机枪连派来的通讯兵手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