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之崛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满江红之崛起- 第4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运兵船的问题解决了,只剩下登陆艇的问题了”
    作为海军舰政处的主管,史添阁自然对登陆艇生产计划记得非常清楚,此时想到登陆艇的问题,他的眉头忍不住一皱,1000艘舢板,看似问题非常容易解决,可事实上,这运兵舢板却并不见得容易生产,虽说中国沿海有无数个旧式的木船作坊,但是这些作坊却根本就不会生产那种西式的运兵舢板。
    “才完成100艘啊”
    从那张卡片上念出的数字,叶祖寺不觉大吃一惊。
    “史处长,可以告诉我生产登陆艇究竟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
    “我的部长,这不是生产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实际上……”
    叹口气史添阁不无懊恼的说道。
    “咱们过去根本就没有去日本本土打仗的计划,登陆艇的生产是产能的问题,可这个问题总能想到办法解决,可同样的问题其他方面也都一样。问题出在大家都争优先权。军队、工业和民用经济之间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各个部门之间吵吵闹闹,争执不休,就是一些正派人之间,也是互相妒嫉,明争暗斗。大家都是卡住对方脖子不放。每个人都标榜自己的部门是十万火急的头等大事,却没一个人说话算数,到期交货。我们要和陆军抢资源,而陆军又在和我们抢资源,一个星期前,从德国进口的两千吨炸药,全被陆军要走了,理由是他们要登陆,需要大量的炮弹。”
    在说话的时候,史添阁是一阵的叹气,对于中国这么一个国家来说,进行这场力不从心的战争,本身争抢资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现在最要命的是一些物资的产能不足,而叶祖圭在听到这番话后,反倒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
    “当然,这种事情根本就是意料之中,蔡松坡要那2000吨炸药的时候,我都懒得去他们争,这场战争……”
    在提到这场战争的时候,叶祖圭显得有有些激动,甚至激动挥舞着他的手臂
    “我们海军已经出尽了风头,现在陆军想争回面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是他们缔造了这个帝国,他们不甘于沉默早已经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在,海军的任务就是全力配合他们,军种之间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冲突,当然在争预算的时候,我们肯定不会手软,但是现在嘛,如果我们给陆军使绊子,没准明年争预算的时候,陆军就会给我们使绊子……”
    作为海军部长,叶祖圭明白如果不同有着“帝国缔造者”之称的陆军处好关系,那么他们一但发起威来,只怕海军的预算想获得通过就会碰到**烦,现在这个时候,陆军想出风头就让他们出吧。
    “可是登陆艇的问题……”
    史添阁的眉头一皱。
    “如果我们不能解决登陆艇的问题,那么陆军肯定会认为我们在向他们使绊子,现在即便是基地内库存的登陆艇都交给他们,也不过只有两百多艘,距离他们的需求,还差七百多。”
    史添阁他一面说一面摇头着,那张瘦脸上尽是愁意。
    “我们委托过一些民间作坊生产过,可是他们生产的都不符合验收标准,无论是做工或是用料,距离海军的标准相差甚远”
    此时史添阁显得有些无奈,海军的登陆艇实际上就是木制的舢板,所有的标准全部是参照英国海军制定的标准,那种木制的可以运输16人的小型舢板,在用料、做工、尺寸、重量上都有着严格的标准,而因为用量有限,一直只有江南、三都澳、马鞍山等少数几家造船厂制造,而现在,为了满足陆军运输部队的需求,一次定购一千艘,着实让这些船厂为难,这种木制的舢板只是各造船厂的木工车间的“额外产品”,即便是他们现在想扩充产能,也没办法把铆工变成熟练的木工。
    在史添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叶祖圭沉默了一会然后看着史添阁说道。
    “你知道的,如果说是海军的事情,我们或许可以妥协一些,但是这是陆军的事情,军种之间的分歧和利益之争,在未来只会越来越激烈,因为预算,这占了很大的一部分,海军只有5。8万人,可是我们的军费却超过了一百六十万陆军,当然,这是海军发展的必然,按照计划,从明年开始,海军的军费还会进一步增加”
    沉默片刻,叶祖圭表情显得有些无奈。
    “如果说这次战争教会了我们什么,恐怕就是计划永远无法跟上变化,还有就是任何所谓的朋友都可能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背叛我们,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建立一只强大的,足以威慑各列强的强大海军,根据计划,十年内,我们将建成战舰三队、战巡两队的庞大舰队,十年的扩充需要耗费十几亿元,但是到那时,我们将拥有一支,即便是英国也不愿意招惹的庞大舰队,可在这个过程之中,嗯,当然会牺牲陆军的利益”
    在椅子里往后一靠,叶祖圭眼前的眼镜架子快要挂到嘴上了,老花镜后的眼睛露了出来,他看着史添阁认真的说道。
    “当然,陆军会理解我们,陛下曾经说过,我们可以没有一切,但不能没有完整的工业,可以不要一切,但必须要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样才能御敌于海外,同样需要一支强大的陆军,这样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自帝国建元以来,我们的军费开支超过政府支出的六成,可以说,帝国正在耗尽国弩已建立一支能够维持国家利益的军事力量”
    似感叹的摇摇头,叶祖圭明白,对于陛下而言,无论是陆军或是海军都是帝国最坚固的支柱,也是唯一的后盾,中国吃了太多的军力不强的亏,在这个时候,陛下没有其它的选择,同样的中国也没有其它的选择。
    “而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海军或是陆军,都是帝国的支柱,而这两个支柱之间,绝不能发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尤其是会让对方记恨的事情,如果我们不能提供足够的运输船,陆军就不可能做到在两个小时内,向登陆场输入一万六千人,那样的话,就很有可能导致陆军作战失败,到那时,整个皇家近卫海军都会因此成为陆军的敌人,一但陆海军因此发生冲突,最终受损的只会是这个国家,我们可以经受得起外国的入侵和打压,但是军种之间的冲突却有可能导致帝国走向失败,所以,这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
    沉默片刻,叶祖圭又认真的说道。
    “我已经准备从舰队抽调救生艇给他们,当然”
    认真的直视着面前的史添阁,叶祖圭微微一笑。
    “如果,老伙计,你能造出足够的登陆艇的话,那么我就不需要担着被海军责骂,甚至导致官兵们因此生出对陆军不满之意的风险这么做,”
    说到这里,叶祖圭将身体微微前倾。
    “怎么样,老朋友?你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吗?”
    我可以不接受吗?
    见这个担子被压到自己的身上,史添阁在心里嘀咕一声,但不用说,他都知道答案,自己必须要接受,做为舰政处的主管,自己必须要想法子解决这个问题。
    “哎……”
    离开三都澳海军司令部大楼,几乎是刚一坐上自己的汽车,史添阁便在心里重重的发出一声叹息,到底,自己还是又立了一份军令状。
    “三月三十日之前提供足够的登陆艇”
    难道真的要让那些民间作坊生产吗?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史添阁却又摇摇头,别说是他们生产的存在质量问题,而且冒然发出那么多的定单,恐怕会引起有心人的关注,到那时陆军的行动还有可能保密吗?
    而陆军需要保密,必须要保证在登陆行动开始之前,绝不能被外国情报人员发现,这是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海军作为配合的一方,自然需要全面配合他们的要求。
    “难啊”
    嘴边发出这么一声感叹,史添阁半闭着眼睛,此时司机开着车朝着远处的基地眷村驶去,来到三都澳后,基地在眷村为他安排了一处面向大海风景非常不错的房子。
    “咦?”
    就在准备闭上眼睛的时候,史添阁却意外的看到司机的前方放着一个铁盒子,是文具盒。
    看着那铁皮制成的文具盒,史添阁连忙拿过那文具盒。
    “长官,这是我在基地福利社买的,准备寄给我侄子,他快要上……”
    正要解释这文具盒用途的司机注意到长官根本就没听自己解释,他只是打开文具盒一遍一遍的看着。
    “这是冲压的,如果……”
    打量着这文具盒,史添阁在忍不住开始设想着起放大的文具盒,一个用钢板冲压的长达20英尺的文具盒,只不过这个文具盒的外型却是舢板的外型。
    “嗯,如果用冲压的话,没准一天的功夫就能生产出上百艘登陆艇”
    对于冲压工艺,史添阁并不陌生,实际上无论是天马汽车制造厂或是其它的工厂,冲压工艺早就得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军事装备中,从手榴弹的壳体,再到士兵的钢盔,再到他们饭盒,无不是采用冲压工艺,而这个由民间工厂生产的文具盒采用的同样也是冲压工艺。
    “用2毫米厚的钢板冲压的话,船体会不会太过薄弱,嗯,肯定非常薄弱,看来得另个再想个法子”
    眉头一皱,史添阁反复打量着这文具盒,他的脑海中不时浮现出添加船肋和其它的几种方法,但到最后还是被一一否决,要是那么做的话,就太浪费资源了,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太浪费时间,虽说到时可以动员整个船厂生产这种登陆艇,可是太过于挤占船厂的生产能力,海军的造舰到时肯定会受到影响。
    “采用冲压加强筋呢?”
    盯着那文具盒,史添阁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念头来,他不时用手指在文具盒内划着横条、竖道,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样的话肯定会增加阻力。
    “如果用双层船壳呢?外壳冲压龙骨增强筋,内壳冲压船肋增强筋……”
    想到这,史添阁的眼前一亮,对,就这么办,心里想着,他便把文具盒朝一旁一扬,然后抓起笔记本在笔记本上画起了草图来,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方案便在笔记本上成形了,最后史添阁微微一笑。
    “好了,总算是解决问题了现在,就看陆军的了”。

第202章 老伙计(新书发布了,欢迎支持!)
    海盐生产重在盐灶选址,选址最重要的条件是卤厚和草丰。既不能离海太近,不便摊淋,又不能离海太远,卤气不至。
    历代以来,苏北沿海因为盐场重地,而盐为国家课税之要源,为此明清以来,苏北沿海近两千万亩田地,皆为盐场之用,皆立重法以禁垦殖,直到1899年,方才开算是开禁垦之先河,在苏北沿海放荒近200年之久始得以公开放垦,此乃开苏北沿海冰山之一角,是为开盐场荡地禁垦之禁。
    因而,世纪之交的“1900年”在苏北沿海垦荒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界标。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同年,实业家张謇在通州吕四场成立通海垦牧公司,着眼于开垦沿海滩涂。此为创建农垦公司之发轫,近代大规模的垦殖活动,自此开始。
    而到帝国建元后,在中央政府的主持下,进行举国土地厘整之后,苏北近两千万亩耕地中有近千万亩,经调济被低价售于无地农户,但仍有上千万亩沿海荒地抛荒,而内务部负责的劳动营在苏北却又因从事“引淮入海”的水利工程,使得苏北沿海上千万亩荒地,一时难垦殖,而被闲置。
    不过在数月前,由农商部特准,会同陆军部的一纸文书,苏北数百万亩沿海荒地被直接划给陆军,以供开辟陆军综合训练基地。
    也正是从那天起,在苏北那片芦柴丛生的荒地上便出现了军人的身影,这上千万亩沿海荒地之所以至今未放被开垦,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恶劣,放眼过去,从海边开始那密密匝匝的钢柴芦苇,遮天蔽日,在芦苇荡间还有星罗棋布的深浅湖沼,污水浊流;飞鸟野兽,不时从芦林里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叫声……
    在人们的视线所及之处,近看,一派污泥浊水,青花蛇从水上游了过去,远望,一望无际的芦苇,郁郁葱葱丈余多高,挡住了人们的视线,这就是陆军在苏北占地近三百万亩“综合训练场”的模样。
    对于垦殖的农民来说,或许这里的环境条件太过恶劣,改造难度很大,可是对于军队来说,越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意味着训练场越接近战场环境。
    几乎没有太多的改造,开进训练场的军队先推平数百年来盐户遗留下的盐灶,然后平整土地,盖起了军营,但更多却是规划出部队的帐蓬用地,作为一个野战训练场,这里的一切都必须要接近野战环境,恶劣的半沼泽芦苇荡同样也成为训练场的“宝地”,上百万亩的芦苇荡可是训练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