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疯将军传奇-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当吕布势孤之时,他为何没投对他颇有好感的袁术,可当时比曹操还要强大的袁绍,而选择与吕布、高顺一起坚守下邳孤城等死?若对吕布不忠,他会这样?
    话说到这个份上,又有疑点了:陈宫能对吕布尽忠,为何不能对强大的曹操尽忠?难道真是如众人所说,是对郭嘉等人心怀妒嫉?可他在吕布手下得到重用了吗?他的忠心不为人知,而他的地位……说句不好听的话,吕布的首席谋士始终是他老婆,而不是陈宫。
    这里面一定还有别的原因。是令陈宫不得不与曹操反目的原因。而且,从曹操后来对陈宫的待遇来看,是曹操无理在先。
    罗贯中大大定是看到了这点,所以在对陈宫的定义上有点犯迷糊。最终加入了陈宫与曹操一同逃难这一段情节。陈宫认定曹操“不仁”,故舍之。曹操内心有愧,所以对陈宫的死非常地伤心。
   
中国历史上留下英名的十大女将


    国古代推崇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各个领域都很少有杰出女性的身影,在军事领域按“女子无才便是德”之说,更应该鲜有女性出现,但中国古代还偏偏有一些女性,恰恰是在军事领域显露出巾帼英雄的本色。
    我国最早的女军事家,名字叫妇好,是商朝武丁的妻子。毕竟任何传说都没提起过她的姓名,也没有文字传世,听起来很陌生,但据考古研究,她可是货真价实的将军和军事统帅。
    最出名的女将军毫无疑问是北魏的花木兰了。还有四位女性随着《薛家将》《杨家将》《说岳全传》的流行,名气也是十分之大。她们分别是唐将薛丁山之妻樊莉花,北宋名将杨业之妻佘太君和杨延昭之妻穆桂英这一对婆媳,和击鼓助阵的韩世忠之妾梁红玉,她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言。
    但还有两位十分了得的女将军冼夫人和秦良玉更厉害,已经是正式载入史册的中华名将了。冼夫人生活在广东,致力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在战乱纷争的南北朝时期,保持了岭南地区百多年的稳定,是真正的巾帼英雄。秦良玉(1574—1468)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杰出的女将,一生为保卫大明朝征战无数,战功卓著,被明朝皇帝封为“镇东将军”
    还有三位女中豪杰。一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她与父兄一起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后还以军礼下葬。二是唐朝著名的农民起义女领袖陈硕贞,她起义后曾自称“文佳皇帝”,史上少有。三就是洪宣娇了,太平天国鼎鼎大名的女将领。
   
请病假


    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一点力气没有;坐在椅子上就想睡;今天是不能更了;明天两章;6K字左右吧。
   
弥衡


    东汉末年的祢衡,是一个狂傲之士;他后来“诞傲致殒”(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是不足为怪的。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东北)人。祢衡少年时代就表现出过人的才气,记忆力非常好,过目不忘,善写文章,长于辩论。但是,他的坏脾气似乎也是天生的,急躁、傲慢、怪诞,动不动就开口骂人,因而得罪了不少人。这么一个人物,又生活在天下动乱、军阀割据专权的东汉末年,所以他的悲剧命运也就注定了。
    建安初年,汉献帝接受曹操的建议,把都城迁到了许都(今许昌)。为了寻求发展的机会,祢衡从荆州来到人文荟萃的许都后,为求进用,曾写好了一封自荐书,打算毛遂自荐,但因为看不起任何人,结果自荐书装在口袋里,字迹都磨损得看不清楚了,也没派上用场。当时许都是东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人才济济,当世名士有很多都集中在这里,但自视甚高又不愿同流合污的祢衡一个也看不上眼。有人劝他结交司空椽陈群和司马朗,他却很刻薄地挖苦说:“我怎么能跟杀猪卖酒的人在一起!”又劝他参拜尚书令荀彧和荡寇将军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了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去监厨请客。”后来,祢衡终于结交了两位朋友,一位是孔子的后代孔融,另一位是官宦子弟杨修。可能是才气学问相当并且气味相投的原因,他们三位不仅比较谈得来,而且相互之间还曾有过肉麻的吹捧,如孔融称祢衡是“颜回不死”,祢衡称孔融是“仲尼复生”。
    孔融于是把祢衡推荐给曹操,希望曹操能够任用祢衡。
    谁知祢衡却不领情。他不但托病不见曹操,而且出言不逊,把曹操臭骂了一顿。
    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比较注意自己的言行和形象,尽量保持宽容爱才的名声,因此虽然恼怒,也不好加害。曹操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宴宾客,曹操让祢衡击鼓助兴,想借此污辱祢衡,没想到这个才子在换装束(有专门的鼓吏衣帽)的时候,竟当着众宾客的面把衣服脱得精光,使宾主讨了场大没趣。曹操对孔融说:“祢衡这个小子,我要杀他,不过像宰一只麻雀或老鼠一样罢了!只是想到此人一向有些虚名,杀了他,远近的人会说我无容人之量。”于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法子,强行把祢衡押送到荆州,送给荆州牧刘表。
    刘表及荆州人士早就知道祢衡的大名,对他的才学十分佩服,所以对他并不歧视,相反还礼节周到,把他奉为上宾。刘表让祢衡掌管文书,“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也就是荆州官府所有的文件材料,都要请祢衡过目审定,在工作上可以说对他放手使用,十分信任。但祢衡这个才子的致命弱点是目空一切。有一次他外出,刚好有份文件要马上起草,刘表于是叫来其他秘书,让他们共同起草。他们“极其才思”,好不容易把文件写好了,谁知祢衡一回来,拿起文件草草看了一下,就说写得太臭,然后把它撕得粉碎,掷于地下,接着他便要来纸笔,手不停挥地重新写了一篇交给刘表。他写的这份文件因“辞义可观”,甚得刘表好感,但却把别的秘书得罪光了!他不但经常说其他秘书的坏话,而且渐渐地连刘表也不放在眼里,说起话来总是隐含讥刺。刘表本来就心胸狭窄,自然不能容忍祢衡的放肆和无礼。但他也不愿担恶名,就把祢衡打发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了。
    刘表把祢衡转送给黄祖,是因为他知道黄祖性情暴躁,其用意显然也是借刀杀人。祢衡初到江夏,黄祖对他也很优待,也让他做秘书,负责文件起草。祢衡开头颇为卖力,工作干得相当不错,凡经他起草的文稿,“轻重疏密,各得体宜”,不仅写得十分得体,而且许多话是黄祖想说而说不出的,因而甚得黄祖爱赏。有一次,黄祖看了祢衡起草的文件材料,拉着他的手说:“处士,此正得祖意,如祖腹中之所欲言也。”祢衡和黄祖的长子、章陵太守黄射是要好的朋友,祢衡只要稍微收敛一下锋芒,稍微克制一下过强的个性,对周围的人稍微礼貌些,黄祖虽然是个急性子,但总不会无缘无故乱杀人吧?然而让人扼腕的是:有一次黄祖在战船上设宴会,祢衡的老毛病又犯了,竟当着众宾客的面,尽说些刻薄无礼的话!黄祖呵斥他,他还骂黄祖这个“死老头,你少啰嗦!”当着这么多的人面,黄祖哪能忍下这口气,于是命人把祢衡拖走,吩咐将他狠狠地杖打一顿。祢衡还是怒骂不已,黄祖于是下令把他杀掉。黄祖手下的人对祢衡早就憋了一肚子气,得到命令,黄祖的主簿(也是秘书!)便立时把他杀了。时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祢衡仅二十六岁。
    祢衡的死使人感到惋惜,却不让人觉得意外。他太傲慢了,而且正如颜之推所说的,是一种“诞傲”,即不合情理、荒唐的傲慢。他要是能自重一些,有一点自知之明和容人之量,在态度上肯让人,在言辞上肯饶人,就不会死得这么早。特别是作为一个秘书,祢衡对领导既不尊重,对同事又不礼貌,如此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这样的性格脾气怎么与人友好共事?祢衡是生于乱世,才遭遇了不幸;就是生在和平年代,像他这样的性子,即使没有杀身之祸,但要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难的。一个秘书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不能与大家友好共事,本事哪怕再大,也是做不好工作的。骄傲使人失败,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这样说,当然不是要为旧时代的军阀们开脱什么责任,而是对秘书人员的一点忠告。
    人都有性子,而且各人性子不同。作为秘书,当然不能患软骨病,一天到晚看别人脸色行事,生就一副见风使舵、奴颜婢膝的样子,但也不能目空一切、心高气傲、出言不逊、狂傲无礼。人不可无骨气,但绝不能有傲气,这是弥衡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
   
三国穿越流写手的悲哀


    或者说是我个人的悲哀吧。
    假如时间退回到三年前;三国正火的时候;想必不少人都可以火一把。那时的三国作品参差不齐。很多写手连三国基本常识都不具备;周仓正史上有没这个人;关二和刘备张飞到底结拜没有都搞不清楚;一样挺枪上马;提笔就写;那时追看的人很多;也包括我;可惜我错过了。
    假如没有这么多三国作品;或者大家的常识也不会提高得这么快。随便写个桥段都有掌声和喝彩;而当我提笔或者跟我一个时间段的写手动手时;已经不能随意糊弄读者了。
    而三国类作品写起来;相信不是专业人士都要不停的查资料;当然这是一个合格的写手必备的素质。不能虚构一些不存在的地名。否则就有罗大大忽悠人的嫌疑。往往写到一些比较生僻的情节;比如三国时西域。交州以南;以及南中等地;又或者是胡人地域;查上几个小时资料是很正常的。
    自问我的小说虽然情节不煸情;有时也会写了后面忘记了前面的设定而出现BUG。但是我从去年年尾开始写这部三国至今;从章节数上来说并没有落下一节;每个字都是我一个一个五笔字根按出来的;说是心血并不为过。
    可是最让我无奈的是;很多专业或者非专业的批评家;特爱在别人书评里指点自己胸中残缺的江山。
    往往拿着一部演义作为依据;说你这里这里错了;那里那里搞笑了;其实错的是他自己;我跟他说了;他还不认错;插浑打科扯开话题。我印象很清楚有一个四个字的人;我就不提他名字了;他出现的时候一连发了五。六条书评。连蔡琰开始叫昭姬还是文姬都搞不清楚;很是嚣张的指手划脚。
    不过;我说的是无理的人。并不是提出正确意见的那些说实话的朋友;我并不是小心眼到不能容纳正确的意见。比如家居猫这位朋友;说得很中肯。
    还有人说我的情节狗血;这我也很无奈啊。三国还能写什么。无非是战争。阴谋。爱情。最多安排点种田和科技;我总不能写寻宝。修真或者女附身男之类的吧。那样的小说还有人看么?
    还有人很搞笑的说什么功高盖主就是找死之类;那么请问;一部小说如果主角不是自己当老大都是败笔?回明呢?你有没去那里说这句话?再说了;一个无为而无能的主角谁喜欢看?谁不想看主角都是历经风雨;饱经沧桑而见彩虹?
    这本书我的原意是想写出一个黄MM的离去而显得那个乱世的无奈;结果好多书友把我狂骂一顿拂袖而去。再次无奈
    最后就是有些无聊的人明显就是来打击我的。书都没看;天天跑来叫我太监了;不知道这些人活得有意义吗?
    感谢众多朋友的支持这本书我尽量在年内结束;希望下部大家还能支持。
   
重要重要


    新书,精灵神之仆,已经上传了,疯子的更新将会慢一点……抱歉。另外本来这几天要多码点的,可是牙疼了好几天,打针吃药都没用,没法集中精力码字。希望大家把票都投那本书去。
    书号:1075520
   
新书上传


    新书精灵神之仆上传了,请大家把票都投在那本。谢谢。书号:1075520
   

……(本卷结束) ……



第一章 初始
第一节 三国里一迷途小书童


    洛阳城内。
    东汉末年,太尉张温府里一片喜气洋洋之气。因年关将到,象太尉这种汉朝三公的地位自然不同于市井小民,府里自然是张灯结彩,下人往来穿梭不绝。
    张温老来得一子,名锋,自是惯于宠溺。其子年幼,但生于大贵之家,却养成好逸恶劳的品性,为众人所不喜,除几个贴身近侍外和爹爹及其母,无人愿与结交。
    张锋已六岁,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带上一帮子家丁上街去寻些平头百姓的麻烦,看着别人哀嚎哭叫,他却会在一边拍手叫好,其性如此。
    一日,张锋又带了二十余家丁,耀武扬威的带上两只凉州进献给皇帝的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