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不咳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不咳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十五章动员

那洪涛这段时间要干什么呢?他不打算继续用地笼捕鱼,因为捕回来也不能长时间养活,死了又不能保鲜,所以他打算先去试试滚钩和螃蟹龙的效果,螃蟹抓回来比较好饲养,不吃不喝也能活上十多天。大鱼嘛,如果真捕上大鱼了,洪涛就可以再跑一趟振州,把大鱼给陈名恩送过去,也不耽误销售。

想出远海,首先就得有帆,这个目前已经具备了,下午之前,第三面新帆就能完工,这样有两艘装备了新帆的小木船同行,安全问题基本就解决了。还得准备给养,想捕大鱼就得出远海,一来一回加上捕鱼作业时间,怎么也得四五天,这个吃喝就要备足,尤其是淡水。

最主要的一个问题还不是船和给养,是天气!如果不懂得预判天气变化,有再好的帆、再好的船、再多的补给,跑得越远就死得越快。赶上台风什么的,连后世那些高科技帆船也得崴泥,跟别说这种破木头船了。

依靠经验判断天气这个活儿洪涛干不了,一个海域有一个海域的天气变化规律,洪涛通过太阳、星星、月亮和潮汐变化,可以大概知道后一天的天气变化,顶多不超过两天,再长他就无能为力了。不过泊小二和泊小三可以,他们从十多岁就跟着父亲出海,每年至少都要经历两次出远海赶渔汛的情况,如何判断天气状况,是他们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如果连这个都不会,那疍家人就别活了,死亡率还会更高。

“这几天不会有大风雨,但是真的要出远海吗?”泊小二接到洪涛的命令,站在船头上看了半天,又爬上附近的小山看到下午,才给了洪涛一个确定的答案。可是他对洪涛出远海的计划有点犹豫,主要是没得到他阿爷的批准,他有点不敢。

“福伯走的时候不是说了嘛,让你们一切听我的!”洪涛这是偷换概念,泊福这句话里显然没包括出远海,但是也没说不让出。

“可是……”泊小二30多岁的汉子,让洪涛拿话绕得有点晕,只是觉得不对劲儿,但说不出来哪儿不对劲儿。

“二哥,你不能光想着你的排船啊,三哥都有孩子了,可是还得和阿爷挤一个排船,你就不着急?我们又不是跑太远,多半天的路程,然后就下钩下笼子,如果收成好,以后我们多去几次,也能让三哥早点有自己的新排船啊。还有琪鸿,他眼看也要成亲了,总不能让他也和我、和我阿爷挤在一个船舱里吧?”洪涛这次换了一个说法,开始拿这些汉子最焦急的东西说事儿。

“二哥,多半天路程没事儿,还有黄浪和黄涛呢,我们这么多人还能回不来?”泊小三一听排船,果然不淡定了,也开始帮着洪涛说话。

“就是,二哥,去试试吧!我和黄涛去山上砍竹筒,多准备点水,明天就出发!”比泊小三还急着要新排船的就是陈琪鸿了,他和黄沙新年就要结婚,如果能有自己的新船,那就太好了。

泊小二本来就是个老实疙瘩,让几个弟弟一怂恿,再加上洪涛这张破嘴,也就不再坚持。其实他也想出远海去捕大鱼多挣钱,不说弟弟们的新排船吧,他大儿子泊蛟都快12岁了,过不了几年就得娶媳妇,到时候还得给孩子准备一条排船啊!如果不冒险,哪儿来的大鱼?

于是,众人就都忙了起来,该去准备竹筒的带着砍刀上山,该用贝壳粉和上桐油给船只堵漏的就去沙滩,该清洗渔具的也忙着把那些做好的螃蟹笼放到海水里去泡一泡,去掉上面的异味。洪涛也有活儿要干,他拉着泊蛟和几个孩子去沙滩上绑鱼钩了。

这些鱼钩比洪涛想象的还不堪入目,哪儿是鱼钩啊,如果放到后世里,洪涛肯定不敢往鱼钩这方面想,它们更像是杆秤下面的吊钩。大拇指粗细的钩身,黑乎乎的很粗糙,一个能有半斤重。钩柄上有个穿绳子的铁圈,钩尖倒是打磨得很锋利,洪涛用一块木板试了试,扎进去再拿出来,钩尖就顿了,钢口不好。不过钩尖上的倒刺做得比较精细,不是一个,而是一上一下两个。有总比没有强,钓海鱼也比钓淡水鱼省事儿,只要够结实,什么锋利不锋利的,凶猛的海鱼看到什么像是能吃的东西,都会过去猛咬一口,估计没有这个钩尖也照样能钓上鱼来。

洪涛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这20只大鱼钩绑在由三股细麻绳编制成的子线上,然后把这些一米多长的子线再绑在镐把粗细的大缆绳上,每个接头都要绑牢固。每根缆绳上绑十个大鱼钩,然后再在缆绳上绑四个由几根一米长竹筒捆扎成的浮漂。这个工作也不轻省,粗糙的麻绳沾了水之后非常涩,不一会儿就把洪涛那双细嫩得和土人女人一般的手给磨得生疼。对他手的评价是大家的一致认为的,泊福就一直纳闷,精通捕鱼还号称从小就捕鱼的洪涛,怎么会长了这么一双手。

好不容易绑完了钩子,洪涛还得去礁石上把三支搭钩磨锋利,这玩意也是洪涛画出图样让陈名恩拿到崖城镇找铁匠打造出来的。它就像古代的戈,尖部就是一根带着倒刺的四棱锥,有一尺多长,后面还探出一个枝杈,是个向后的钩子,最后面是个铁套筒,直接套在一根两米长的木棍上,再通过上面的孔洞和木棍上钻出来的孔洞对其,用细麻绳一道一道的缠紧。木棍后面还连着一根几十米长的麻绳,麻绳末端固定在一大堆绑起来的竹筒上。

这是洪涛设计出来的鱼叉,它平时可以当搭钩用,碰上个体较大的海鱼,直接往鱼身上一拽,后面那个弯钩就把鱼钩住了,可以防止大鱼挣扎的时候伤人。要是碰上体型特别大的鱼,那就当鱼叉用,直接把带着倒刺的四棱锥插进鱼身体中就撒手,让大鱼带着麻绳跑,最终把浮筒带走,什么时候它折腾没力气了,就会浮上来,然后大家找到浮筒也就找到大鱼了。

第二十六章船太次

这玩意也不是洪涛发明的,是借鉴了因纽特人捕杀鲸鱼的鱼叉,区别就是人家的鱼叉后面连着的是一个海豹皮做的充气浮筒,洪涛没地方找海豹皮去,也没时间去找羊皮或者牛皮做同样的浮筒,正好山上的竹子多,因地取材吧,反正只要是浮筒就成了,不见得因纽特人用海豹皮,自己就非得用海豹皮,因纽特人还没竹子呢!

至于能不能管用,洪涛哪儿知道啊,有没有那么大的鱼让他用这个玩意还是未知数呢,他这是有备无患,反正也不费什么力气,没有大鱼当搭钩使也不错!

为了能让男人们顺利的出远海,嫂子们在篝火旁加班加点的忙了半宿,终于把最后一张黑帆给赶制了出来。疍家女人的地位比较低,所以出不出远海她们没有发言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然后向龙王和妈祖祈祷,祈祷这些男人们能顺利回来,要是再能带回渔获那就更好了。

“她不能去!女人不能出远海,那样妈祖会不高兴的!”第二天凌晨,当泊小二带着一众亲兄弟、表兄弟、儿子、侄子在船头恭恭敬敬的拜完了神灵之后,发现洪涛要带着泊珠上船,立马就不答应了。

“我和泊珠带着泊蛟一条船,不影响你们还不成?”洪涛还想帮泊珠力争一下。

“不成,这是祖宗的规矩,如果她上了船,我们就都不能出海了!”泊小二此时对待亲妹妹比对敌人还狠,不光断然拒绝了洪涛请求,还恶狠狠的瞪着泊珠。

“二哥说的对,不光是泊珠,疍家女都不能出远海,嫂子们都一样……”泊小三看到洪涛求援的眼神,也没心软。

“你在家等着我,我给你带大鱼回来啊!”看到自己孤立无援,洪涛也没辙了,只能转身安慰泊珠。

“我本来就说不成,你非说成……如果阿爷在又得骂你!我天天唱咸水歌等你回来……还有我阿哥!”泊珠本来就没报什么希望,所以她也不失望,还大大方方的安慰洪涛,最后觉得不合适,又把她的哥哥们也都带上了。

三艘小木船,挂着三张同样的黑帆,借着天边一道青白色,慢慢的使出了小海湾,身后连排船上还能看到几个身影在不断挥舞着头巾。每次疍家人出远海的时候,疍家女人都是站在船边这样送别的,等男人们驾着船回来时,她们还会这样迎接。只是有时候等待她们的并不是好消息,但日子还得过下去,擦干净眼泪,她们还要每日擦船板、洗衣做饭、砍柴、织补渔网、带孩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这样过下去。

每当洪涛想起这些贫苦的人们,就觉得自己已经很幸福了,然后就觉得自己有责任让她们比以前过得快乐一些,不光是她们,陆地上也有很多和她们一样的人。既然天上那个王八蛋一脚把自己踢到了这个年代,自己就要让他看看,这样折磨自己并没有用,省得他以后再打这个念头,这不光是为了别人,更是为了自己。

虽然泊小二他们都学了如何使用这种新式的帆,但还不是很熟练,主要是放不开胆子,生怕再把帆弄破了,所以升到三分之二之后,就不敢再升了。洪涛为了让他们把步子迈得再大一点,只能自己升满了帆带着头往前跑,这样泊小二为了怕自己跑远,不得不也升起帆来追。

在大海上航行很无聊,尤其是速度比较慢的船只,你会觉得它根本没动地方,十分钟前回头看鼓岛就在那里,十分钟之后一回头,得,还在那里!大家找个事情干,还能缓解缓解烦躁,反正洪涛觉得这个追逐的游戏挺好玩,既能让大家熟悉这种帆的操作技能,又可以暂时忘掉时间这个概念。这些人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都长一个脑袋一双手,谁愿意在自己比较熟悉的事情上输给别人呢?

事实证明这种竞赛还真是有益的,不仅能忘掉时间,还让洪涛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种小木船不适合装太大的帆!为啥呢?因为它的船底没有稳向板。虽然疍家人这种小木船是尖底的,但是缺少了稳向板之后,一遇到侧风满帆,船体倾斜的角度就非常大,如果帆再大一点或者风力再强一些,船只很可能就会倾覆。

怎么办呢?没辙,洪涛不是造船专家,根本不会改造这种船头尖尖、船尾宽大的小木船,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等到自己攒够了钱,可以建造新船的时候,再慢慢和这个时代造船的设计师讨论这个问题。至于这个年代的船舶设计师会不会听自己的,洪涛还没有把握,反正离那个时候还早,走一步算一步吧。

不过在有了新船之前,洪涛是打死也不敢往远海跑了,2、30海里就是极限,再远的地方水深就会有洋流,一旦上面刮侧风,底下洋流拱,多一半就得翻船。而且远海的浪涌也大,真是不适合这种小船航行,怪不得疍家人每年都会因为出远海追逐鱼群而遭海难呢,原因除了天气因素之外,就是这种船害的!

“二哥,就在这片下笼子吧!”跑到傍晚,洪涛还真不敢再往远处跑了,伸手往下一指,猎场的位置就定下来了,其实他也不知道水底是个啥摸样。

“好嘞!阿浪……下笼子!”泊小二倒是真听话,半个不字儿都没有,一点也不觉得他被一个比他小的外乡人指挥有什么不妥,拢起双手冲着后面的黄浪喊了一嗓子,就开始和泊小三一起把堆在船头的螃蟹笼子解开,一个一个的往里挂鱼肉,完后往水里扔。

这次带过来的笼子只有16个,泊小二船上这一串是十个,黄浪船上还有6个,剩下的不是没材料而是没时间编制。洪涛也不想一次性编太多,后世的螃蟹笼子都是钢筋做的,这种竹子蟹笼到底管用不管用还得试试,确定好用之后在多编不迟。

第二十七章艰苦的海上生活

泊小二为蟹笼设计的竹筒浮漂很有意思,他的一堆竹筒不是平躺在水面,而是立着的,中间还插着一根两米多高的细竹竿,竹竿顶上挂着几根布条,老远就能看到。从这个小细节上就能看出来,泊小二的性格很随泊福老头,细心、专注。而且他比泊福老头多了一个优点,就是嘴不碎,很少唠叨别人,只是不知道等他岁数大了会不会变。

洪涛对蟹笼倒不是太担心,螃蟹的嗅觉很灵敏,只要水底下有食物,它们很快就会闻到鱼肉的味道。这种动物本来就是海底的清道夫,死鱼死虾是它们的最爱,一旦发现,不吃到就不会走,一旦吃到,它们想走也就走不了,除非它们长了一个人脑子。

滚钩才是洪涛的主要目的,对于此时的海货销路,洪涛和陈名恩、黄海、泊福都交流过。普通的海鱼是最不值钱的,上不了正式宴席,宋朝人喜欢新奇,一定要够大、够稀少的深海鱼才能卖出好价钱。螃蟹这个东西也不缺,但也是越大的越值钱,如果是一两年的螃蟹,只要不是中秋节蟹黄丰满的时候,一般也没什么人吃,只有四五年以上的大蟹,肉厚味道足,才会有饭馆愿意买,因为它们不管有没有蟹黄,都有一身嫩肉。最贵的还是大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