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春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斗春院-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沈毅堂只眯着眼,又低着头捧着春生的脸,对着他道着:“等着爷!”
    
    说着只低头往她额头上亲了一口,竟连午膳都不用了,立马便要走。
    
    春生知道事态紧急,便也未曾多言,只是一路随着他追了上去,在他即将踏到院子门口时,春生只立在厅子外,远远地喊着:“沈毅堂!”
    
    沈毅堂宽阔的背影微顿住,只立即止住了步伐,回过头来。
    
    春生只忙几步跑了过来,将沈毅堂原先送给她的一块龙鳞玉佩挂在了他的腰间上,对着他道着:“我等你归来。”
    
    沈毅堂双目微闪,半晌,只忽而伸着长臂摸了摸她的脸,又将她搂着,将她的脸摁在了他的胸膛。
    
    只低声唤了声:“丫头···”
    
    随即,松了她,大步离去。
    
    春生立在原地,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了视线里,仍是没有离开半步。
    
    止不住的担忧及紧张。
    
    然而更多的却是信赖。
    
    只忽而又想到了三年前,似乎是一模一样的情景,也是这般望着他离去。
    
    只是那一次,人去楼空。
    
    而这一次,她会守在这里,等着他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亲们,文章已经正准备在收尾了,后续完结,还会有部分番外,会将所有一一交代清楚的,此文更新时间跨越较长,对追文的亲们道一声:亲们,辛苦了。
    
    同时也对于第一次写文,且是这样一篇长文的自己说一声:辛苦。
    
    文文还有些很多不足的地方,可能头一次写文,在掌控全文方面还有些吃力,时常会脱离自己原先设定的走向,这一篇文虽然最初是抱着练手写的,却着实费了不少的心血,最初的目标说实话只是能够完结,但是到了后面,慢慢的对人物有了一定的感情了,倒是舍不得随随便便的完结了。
    
    文的缺点还有不少,其实也有些遗憾,譬如;不够大气,框架有些小家子气,譬如语言或许不够精湛,带了许多作者的习惯,或许也有点拖沓,总之,有很多不足,但是作者其实还是尽力了,以作者目前的笔力,或许只能够到这里了。
    
    还是希望这一篇文,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哪怕只有一点。
    
    很高兴能够完结,也很高兴这么长时间有大家的陪伴、及鼓励,么么哒。
    
    春生与沈五会有一个好的结局,其余苏氏,林氏也会有各自的结局,后续会一一交代。
    
    完结后,《秦夫人》接档,文会短些,有兴趣可以收藏下哦,么么哒。
    
    第279章 大结局(下)
    
    沈毅堂走后的第二日; 城门已然关闭; 整个京城开始禁严。原来是太子在宇文家的扶持下; 已然集结通城八万兵马要逼宫谋反了。
    
    整个京城顿时陷入兵荒马乱之中。
    
    外头兵马集结。
    
    太子兵临城下。
    
    整个京城的街道上除了身着铠甲腰佩大刀镇守的将士,在无一人。
    
    所有的百姓都诚惶诚恐的关了门躲在了家里; 不敢随意出来。
    
    而在沈家府上,外头沈家的护卫里三层; 外三层的将整个宅子给守护的严严实实。
    
    沈家所有的男主人都已外出抵御谋逆; 唯留有七十余岁高龄的老太爷镇守沈家。
    
    沈家掌家太太谢氏派人将沈家各房所有女眷都集结到了庭院中; 只见此刻谢氏立在庭院中间; 一脸威严正气; 声音铿锵有力的道着:“此刻; 不分嫡庶; 不分正房还是妾氏,这一刻,咱们都是沈家人,外头咱们夫君; 儿子在抵御谋逆; 保家卫国; 咱们女眷虽不能随着到前线抗战杀敌,但若是敌军来犯——”
    
    说着; 只见谢氏眯着眼; 视线在每个人身上略过,只忽而从身旁管家将士的手中,将一柄明晃晃的大刀拔出; 举着向院子里所有的女眷道着:“这把大刀,要么□□敌人的身子,要么插入自己的胸腹,我沈家儿女岂能束手就擒,遭人肆意□□——”
    
    谢氏一语话毕,只见整个院子一片寂静无声。
    
    不多时,又见苏氏苏媚初亦是随着在身侧高声道着:“我等沈家儿女此刻誓死与大俞一起抗击逆贼,荣辱共处之!”
    
    一惯柔弱的妇孺,为难关头也是可以展露威严的。
    
    原本因着这一场突如其来的谋反而诚惶诚恐的众人,因着沈家两位女主人的这一番话,顿时  只觉得找到了主心骨似的,心中还是有些战战兢兢,但终归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除了些个不经事的丫鬟婆子仍是紧张害怕得双腿打颤,但大抵所有的主子还算镇静。
    
    毕竟能够成为沈家的主子,便是寻常的妾氏,也绝非一般的无知妇孺。
    
    春生立在人群后头,便是连她,尽管现如今于沈家非主非奴的,然这一刻,心中也不禁有些动容。
    
    没有紧张,没有害怕,心中无比的平静淡然。
    
    自她九岁起,便来到了沈家,过了年后,她已经十七了,与沈家的渊源,满打满算,足足已有八年了。
    
    她的这一生,有一半的岁月,竟是与这一家子有所关联的,这一刻,好似自个也已俨然是半个沈家人似的。
    
    春生不由伸手轻轻的抚了抚小腹处,心里又想着外头主事的沈毅堂,面目前所未有的淡然。
    
    正在尔等凝重紧张的时刻,只忽而听到府外响起了一阵奔腾的马蹄声,顿时,各个面色各异。
    
    不多时,只见沈家三少爷从马上飞跃而下,顿时瞧见了,面色不由一松。
    
    谢氏忙迎了上去,问着:“聪儿,你如何回了,外头现如今形势如何?”
    
    沈之聪穿了一身铠甲,面如黑炭,气势凌云,步履匆匆,只冲谢氏匆忙道着:“外头逆军现如今已经兵临城下,马上便要攻城了···”
    
    众人闻言,面上顿时又泛出紧张。
    
    沈之聪说完,只见一双膺眼忽然快速的朝人群之中扫了一眼,便匆匆对着谢氏道着:“大伯娘,此番侄儿过来,是奉了五叔的嘱咐,特前来接人的!”
    
    谢氏忙问乃是何人。
    
    沈之聪沉吟了片刻,却是忽而朝着人群中走去,人群自动分开一条道,沈毅堂笔直走到了春生跟前,见她双手置于腹前,施施然的立在那里,举止优美淡然,面色无一丝惶然之色,端得一派优雅风华气度。
    
    沈之聪眼里不由有些复杂,半晌,只朝着春生低声道着:“春生···姑娘,五叔让我即刻送姑娘回江家,请姑娘随我来!”
    
    然而话音将落,却见春生仍是施施然的立在原地。
    
    沈之聪忙扭头再次抬眼看她。
    
    春生却是冲他微笑,道着:“我就留在沈家——”
    
    沈之聪闻言微微有些诧异。
    
    却又见春生笑着道着:“沈家的血脉没有胆小怕事之辈,不容落荒而逃,我与他,一起着等他归来——”
    
    说着,只忽而抬手,轻轻地抚了抚小腹。
    
    沈之聪闻言,心中微微震惊。
    
    所有的视线也纷纷朝着她震惊看来。
    
    春生淡然处之。
    
    前头苏媚初亦是将目光停留到了春生的脸上。
    
    恰逢此时春生抬眼,二人目光相撞。
    
    春生只朝着苏媚初扬唇浅笑着。
    
    苏媚初见状神色微怔住,随即,亦是淡淡的朝她扬唇,只眼底有些复杂。
    
    沈之聪沉吟了片刻,便对着春生道着:“如此,那我便留下。”
    
    说着,只忽而转身又对着众人道着:“我暂且留下守护大家,大家莫要惊慌,有五叔在前头御敌,定能铲除逆贼,平定危局!”
    
    沈之聪如此说来,又瞧见春生这个“外人”如此镇定自若,局面便又安定了几分。
    
    永嘉三十三年,东宫太子集结京城八百里外通城八万军队,逼宫谋反,顺利破城而入,然还未攻入皇城逆贼宇文霁便已被生屠,而太子被生擒,叛军被伏,此场被编入大俞史册的谋反历经一日一夜,最终已失败告终。
    
    太子被擒后,关于太子之前的所作所为被一一弹劾了上来,原来瑞王之事不过只是个引子,后头牵扯出来的桩桩件件,均是足矣动摇国本的恶行,太子最终被废除,终生被幽静在京郊外的无冥寺中。
    
    而逼宫败北后,皇后于宫中自缢。
    
    此场混乱终于在年前被平复。
    
    然而,这一个新年,对于京城的文武百官及一众老百姓而言,到底是沉重的。
    
    却不想,刚过了新春,上朝的第一日,圣上忽而宣懿旨,令立东宫,竟然将太子之位传给了沈家的五子沈毅堂,举国震惊。
    
    然震惊过后,年过九旬、老如枯骨的三朝阁老,及数十年未曾露过面的大俞大祭司各自拿出了一道三十年前的圣旨,原来三十年前诞下的双生龙嗣命格过高,被困于深宫之中,恐夭折,遂  圣上听由大祭司的谏言,将天命的皇长子送出了宫,于宫外教养。
    
    此事经由老阁老作证,由大祭司亲自将皇长子抱出了宫,送到了外家沈家。
    
    沈毅堂实为与长公主一母同胞的双生子,原是皇家长子长孙。
    
    满朝震惊,然现如今东宫废黜,现有子嗣之间,瑞王患有腿疾,成王智商有碍,恐无人可继承大统,满朝愁容之际,却不想事情竟峰回路转。
    
    由大祭司卜卦,老阁老为凭,众人自是信服,又一时想到三十年前的局势,众人便也心知肚明,怕是不一定是命格有异,当时朝局可谓是由宇文家在亲手把控,若不将皇长子送走,唯恐夭折啊!
    
    满朝虽心知肚明,却也不敢明言。
    
    既果真为皇家子嗣,满朝皆无话可说,且沈毅堂这两年来确实成事不少,尤其是此番抵御谋逆,果敢汹涌,竟一举歼灭了叛军生擒主将,可谓是有勇有谋,颇有王者风范。
    
    遂满朝文武纷纷附议,无一反对。
    
    原本一片沉寂的朝堂,瞬间像是融入了沸腾的血液似的,新的一年,又好似瞧到了原本欣欣向荣的景象。
    
    永嘉四十四年二月,令立东宫,苏氏封为太子妃。
    
    同年三月,于文武百官中择良家女子择侧妃、昭仪等,充盈东宫。
    
    太子亲自指了江家外孙女,扬州蒋家近亲的陈春生为侧妃,按照仅次于太子妃一级的礼遇,迎娶进门。
    
    太子后宫原有太子正妃,良娣,美人等,皆为原先在沈家后院的女眷,只其中却并无林氏此人,除此之外,也再未曾添上他人。
    
    圣上体恤太子膝盖尚无无子嗣,且后宫虚设,特广为推荐,却不想太子竟单单只指了陈氏一人,太子与陈氏的渊源,也略有耳闻,虽略有不满,但到底对他有些亏欠,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幸陈氏福泽,不久,便为太子诞下一对龙凤皇嗣。
    
    一年后,圣上年事已高,现如今朝堂宇文一氏残留的余孽已被悉数清理,朝堂逐渐稳定,唯  北疆突厥数次进犯,圣上无力与之周旋,遂退位,将大统交由太子继承,一并将此等头疼之事甩手交由太子。
    
    永嘉四十五年,太子即位,国号嘉逸。
    
    且说在太子即位之前,还发生了一桩震惊朝野之事,原在这一年清理谋逆之时,竟将太子妃母族一脉给牵扯了进来。
    
    原自当年瑞王之事后,瑞王便彻底失了势,苏家怕往日太子即位后将会对付沈家,唯恐苏家被受牵连,竟然私下转而投奔了原翼太子一派,面上打着沈家的名头,竟在江浙一带行贪污受贿之事,谋得大量银钱,悉数供奉给了原太子及宇文家。
    
    后原太子被废黜,怕事情败露,又被迫私下收留了一众宇文一氏余孽。
    
    直至事情败落。
    
    彼时太子妃已然被封了后位,只静待仪典后方可执掌凤印。
    
    彼时此事还未传到京城时,只见太子妃已自行请命去掉了凤位,主动向太子、向圣上招供母家之事,唯愿圣上、东宫开恩,留下苏家一族性命。
    
    至此,苏氏一族被贬为平民,所贪金银散尽,苏氏被废黜,后待天下平定后,前太子妃之事渐渐不为人所提,贵妃娘娘因怜悯苏氏,便私下将其认做了义女,后又悉心观摩,挑了一被派到江南任职的五品官员,将苏氏指派给了他。
    
    此人三十出头,比苏氏年长几岁,为人清廉正直,因考取功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