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燕子傍谁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旧家燕子傍谁飞- 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爸卟蝗绾弥摺保际欠钍榈贡橙缌鞯淖志洹K牟辉谘傻靥牛鋈幌肫鹆诵∈焙颍盖妆ё抛约航舱庑┑览硎钡墓饩啊

    只一会儿,公主就呵欠连天,小手里的笔也拿不稳了,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似乎是在思考放风筝的诀窍。杨侍中先是赔笑着提醒,再是用笔杆敲砚台,最后朝奉书使了使眼色,意思是叫她把公主请出神游梦境。

    奉书不愿意在此时招惹公主,但杨侍中连连使眼色,她也不能视而不见,只好走近几步,极轻极轻地拍了拍公主的手背,低声道:“一百个字。”

    公主吓了一跳,突然发狠将笔朝奉书掷过去。奉书身段灵敏,立刻侧身一躲,那笔就甩到了杨侍中身上,糊了他一衣襟的墨。

    杨侍中连忙起立,双手将笔捧回了桌上,行礼不迭,“公主恕罪!臣万死!”

    虎牙公主将手中的书本一抛,问:“你教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能帮人打来猎物吗?能教人摔跤赢过别人吗?能指挥打仗吗?为什么要学?”

    杨侍中鼻尖出了汗,躬身道:“公主明鉴,臣今日所授,只是研学之理、立身之道。这个……术业有专攻,打猎、摔跤之类,并非臣之所长,而行军打仗,自有古人所著之兵书,公主若是有兴趣……”

    公主哼了一声,“左右不过是你们汉人的臭学问,有什么用处了?要是这些学问真有用,那些南朝蛮子怎么会被我们打得屁滚尿流?他们不是天天在认字读书吗?他们著了兵书,不照样天天打败仗?他们哭爹喊娘的时候,他们的孔夫子也没来救命啊。”

    奉书本来在公主身后侍立,骤然听到这话,只觉得心如刀绞,知道自己脸色必是有异,连忙蹲下身去,假装捡拾掉落在地的手帕,拼命放空头脑,逼着自己盯着地毯上的繁复花纹,不去想别的事。

    杨侍中被公主这么一问,也擦了擦汗,笑道:“公主所言极是。只是……只是公主有所不知,汉人先贤的学问固然是极好的,但南蛮天生孱弱,狡诈虚伪,一身软骨,就像是枝头上好看的雀儿,只会叽叽喳喳的叫,碰到咱们老鹰一般的蒙古天军,自然是不堪一击。而咱们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子孙,勤劳聪慧,英勇过人,本来就做得万民之主。若是再有圣贤之书的帮衬,那更是像马儿插上了翅膀,不管是打猎、摔跤,还是打仗、治国,都会犹胜一筹。不然,为什么就连当今皇上,也要时时在手边放一卷《孙子兵法》呢?”

    公主听他提到皇上,这才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说:“读汉人的书,真的那么有用?皇祖父也读汉人的书?”

    杨侍中微微出了一口气,笑道:“皇上还下令在大都修缮孔庙呢。圣天子做的事情,总是没有错的。好了,臣请公主安坐,臣继续教公主写这个'乐'字。公主学得会了,皇上、太子高兴下来,奖励、赏赐必然少不了,这可不是读书有用吗?”

    公主到底是孩童心性,两句话就给哄得高兴了,嗤的一笑,这才扭扭身子坐好,摊开右手,等着奉书蘸一支新笔送到她手上。

    等了半天,却不见笔递过来。公主眉头一皱,叫道:“风筝?你死啦?”

    奉书方才听到杨侍中的一番高谈阔论,脸蛋腾的一下就胀红了,耳朵里嗡嗡的响,只想化作他口中的枝头雀儿,在他那张老脸上吱吱喳喳的啄上几千几百下。她拼命冷静,转过头去,死死咬着牙,才不至于失态。听得公主连叫“风筝”,又呆了好一阵,才明白是在叫自己,连忙起身伺候,免不得又被焦躁的公主在手上抽了一笔杆子。

    这边杨侍中也有意无意的不给她好日子过。教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开始抽查:“请问公主,孔夫子说的仁,要先怎么着,再怎么着?”。

    公主却是狗熊掰棒子,早把这句话忘了,急得抓耳挠腮,脸色越来越不善。奉书觉得,要是公主就这么挫败下去,一会儿自己准得再倒霉。

    看看杨侍中,正恭恭敬敬地躬身,作侧耳聆听状。

    汉人师傅和蒙古学生。奉书权衡一阵,果断做了一回汉奸。趁着给公主端水的工夫,凑在她耳边轻声说:“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虎牙公主又惊又喜,啐了她一口:“我早就知道!不用你提醒!”大声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

    奉书心头冒火。这小丫头怎么就不知道闷声发财,非要宣扬出来!不光宣扬了,还把自己顺便撇清了。这下杨侍中可得把她这个女奴给恨上了。

    谁知杨侍中看到她帮公主作弊,居然也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笑道:“公主果然好记性。”变着花样地夸了两句,把公主夸高兴了,这才重新开始下一句。

    大半个时辰折腾下来,虎牙公主好容易又背会了几句孔夫子的教诲,写出了几页字。上都气候凉爽,可奉书伺候一阵下来,脖颈后背都已微微出了汗,而杨侍中也不时抬起袖子擦汗,袖口已经擦得湿了。公主身后有人帮忙扇扇子,倒是一脸轻松。

    虎牙公主突然想起了汉人尊师重教的规矩,朝奉书努了努嘴,“杨师傅说了这么久,也口渴了。去,去给他拿一杯甜骆驼奶来。我也要一杯。”

    奉书连忙答应。骆驼奶算是蒙古贵族平日用来待客的珍馐,奉书此前好奇,在厨房里偷偷尝过一口剩的……比牛奶要膩得多,还有一股淡淡的咸,后味却转为腥甜腥甜的,喝过之后整个舌头都像被糊住了一样。作为一个汉人,哪怕是喝惯了牛奶的汉人女孩子,奉书也实在无法昧着良心说它好喝。

    她看着杨侍中错愕的样子,心思一活络,小声说:“公主,今天天色热,骆驼奶要冰镇一下,才香甜呢。”

    虎牙公主连连点头,舔着嘴唇,拍手道:“对,对!我怎么没想起来!要加糖再加冰!弄得凉凉的才好!”

    奉书几乎已经看到了今天晚上杨侍中不停跑茅房的景象,赶紧忍住笑,躬身答应。

    而杨侍中的眼睛一下子直了,想必是预见到了同样的情景,赶紧调整表情,做出一副感动的神色,站起身来朝公主行礼,说:“多谢公主体恤!公主不必……”

    虎牙公主却已经不耐烦,催促奉书:“快去快去!”

    奉书幸灾乐祸,早就忠字当头,一溜烟地跑出去了。

    厨房和书房隔的距离不远,一会儿就走到了。厨房里管事的是个五十来岁、花白胡须的蒙古老汉,见了奉书,笑嘻嘻地迎了上来,道:“这不是公主身边的风筝姑娘吗?今日怎的这么早就得闲了?”

    上都皇宫并非太子当家,汉化不深,在宫里服侍的,也大多是蒙古、色目奴婢,诸般规矩反而没有那么严格,男女婢仆相互照面也属常事。

    奉书对那管事老汉客气一笑,道:“才没得闲,公主吩咐得有事。”

    那管事的听了奉书的吩咐,连忙下去照做。上都宫里藏着大量的冰,两杯冰骆驼奶顷刻间就准备好了,按公主的吩咐加了糖,搅匀了,托在一个银盘子里。

    那管事的把托盘交到奉书手上,笑道:“杯子沉重,姑娘可拿稳了。”说毕,有意无意地在她手腕上拂了一拂,似乎是帮她稳住手上的重量。

    奉书却觉得他有些多此一举,不是太喜欢,将双手移开了些。那人殷勤送她出门,开门后,一只手却自然而然地托在了她后腰上,似乎是怕她跨门槛时绊着。奉书身上一僵,扭身躲开了那人的手,一路快走,回到了书房,心中隐约觉得有些别扭,却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

    可片刻之后,她就把方才那点不快忘得一干二净。杨侍中接过那杯甜骆驼奶,口中不住称谢,却迟迟不往嘴边送。公主将自己杯中的骆驼奶喝得一干二净,意犹未尽地舔了舔嘴唇,又从奉书手里接过手巾擦了一擦,笑吟吟地看着他,说:“杨师傅再不喝,这奶可不凉了。”

    杨侍中慌忙躬身道:“公主爱惜臣下,赐臣珍馐,臣实在是……这个,感激涕零,舍不得喝。”

    公主豪爽一笑:“天下都是我皇祖父的,几杯骆驼奶算什么?你们汉人就是小家子气。你要是真舍不得,我赐你一大桶,你慢慢喝去好了。”

    杨侍中连连摇手,“不用,不必了,公主厚爱,臣消受不起。”说毕,现出慷慨决然的神情,猛地一仰头,将整杯奶灌下了喉咙。那表情像喝药一样。

    奉书心中早就乐开了花,咬着嘴唇,及时给他递上一块手巾。杨侍中连忙拿来擦了擦嘴,悄悄往里面吐出了最后一口奶,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以下

 第125章 0102

    ·山木惨惨天欲雨,前有毒蛇后猛虎·

    虎牙公主虽然刁蛮任性,但毕竟只是个不省世事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心机。奉书伺候她久了,也慢慢摸清了她的性子。奉书自己也是这个年纪刚过来的,小姑娘最明白小姑娘的心思。用以前师父头疼着对自己的法子,不着痕迹地哄一哄,逗一逗,公主也就很容易上套。她要发脾气的时候,也慢慢能看出征兆,及时躲过风口浪尖。奉书发现,只要自己脸皮够厚,能忍受时不时的被敲敲打打骂骂,这个小公主倒不像那些心机深重的大人那样难对付。

    更何况,有一次公主玩得高兴,把功课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奉书半推半就地帮她抄了十页书,赢得阔阔真的夸奖之后,公主就把这个小丫头视为福将,随时带在身边,委派给她各种各样的“任务”。

    偶尔,虎牙公主玩得尽兴,心情舒畅之时,奉书会抓住时机引逗她闲聊,套问她此前伴读丫头的去向。

    可奉书随后发现,这样做的效果微乎其微。公主对身边的下人从来不上心,过去的丫头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她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奉书回忆着二姐的性格脾气,试图模仿二姐的一言一行,以唤起公主的记忆。但随后发现,在公主身边的丫头,不管自身性格如何,其言行都会慢慢变成一个样子,因为只要稍不顺公主的意,就会被公主随意非打即罚,丫头们根本没有资格顺着自己的脾气做事。

    她试图从公主身边的乳母、下人口中套话。但公主身边的小丫环换得频繁,而跟随公主多年的老人又大多是蒙古人,出身于有头有脸的部族,算得上半个使主,奉书不敢和她们太过亲近,唯恐被看出自己别有用心。

    最后她想:“还是公主她爹的记性好些。可是要和太子说上话,可没那么容易。太子妃呢,她身边陪伴的都是蒙古贵族的女眷,我若贸然接近她,就是找死。”

    倒是有人愿意帮她。有一天奉书晚间得闲,坐在院门口台阶上,抱膝望月,胡思乱想地出神。忽然听到身边脚步声响,一转头,一个戎装青年已经坐在了她身旁。

    这人一张饼脸,两撇小胡子,一笑起来,四颗黄黄的门牙。奉书认得这是皇孙铁穆耳身边的一个低等怯薛侍卫,自己和他照过几次面,却始终记不住名字。她见这人来得突兀,心生警惕,起身要走。

    那侍卫却拉住了她,笑眯眯地问:“你是风筝?”

    奉书心中有些气恼:“虎牙公主给我起了这么个怪名字,任谁听了,都忘不掉。”只好点了点头,朝那侍卫福了一福,顺便把衣摆从他手里拽出来。

    那侍卫也不以为意,掸了掸手,笑道:“小小年纪,却为什么坐在这儿发愁?说出来听听,哥哥帮你分忧。”

    奉书心中一凛:“原来我的心事都写在脸上了,那么明显,连他都能看出来!以后可得注意。”连忙说:“我没有发愁啊,你看错了,我是出来赏月的。”

    那侍卫反而笑意更浓,“小妹妹还不会骗人。你们汉人只有发愁的时候才盯着月亮看,当我不知道吗?告诉哥哥,是不是公主为难你了?是不是让老婆子刁难了?是不是没人说话,寂寞孤单了?”

    他猜一句,奉书摇一摇头,心中觉得他多管闲事,却又不好说什么。自己现在身份卑微,可不敢得罪皇孙身边的人。

    最后那侍卫问:“是不是想家了?想爹娘了?”

    奉书点点头,模棱两可地说:“打仗的时候,和家人失散了。”她自忖这话说得十分小心,不会让人起疑。宫中的汉人驱口十有八九都是这般命运。

    那侍卫理解地点点头,同情地道:“中原的汉人多得像草原里的田鼠,想要打听家人的下落,可也不容易啊。”

    奉书听他语气甚诚,用辞却是怪怪的,不太喜欢,仍然守着口风,淡淡道:“想是我命该如此,早就不奢望能打听到什么音讯,也就是闲时想一想罢了。”

    那侍卫站起身来,几步走到她面前,笑道:“我昂吉儿在皇孙身边好歹也是个能说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