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行水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狼行水浒- 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第一百七十章 远征东瀛
    回鹘实在是有苦说不出,在摸不准方腊的动态面前,就算蒙古再怎么折腾他也不敢分兵开战。蒙古只能算是过路的强盗,华国这些人才是灭门的灾星呀!
    回纥和吐蕃也乐得看热闹,回鹘那边闹得再热闹一点才好那,最好让华国趁虚而入,这样方腊就没有精力管回纥和吐蕃的事了。方腊更不急、回鹘的窘迫让他在以后的谈判中占据了便宜,而他也已经隐隐感觉到此事和振武大帝有关了。
    在方腊一帆风顺的同时,秦明、张青、张衡等人也终于踏上了东瀛后越的土地。半年的漂泊让秦明等人爱死了土地,下了船后撒欢似的满地疯跑。这一嬉闹可不要紧,可吓坏了东瀛的原住民。他们哪里见过这么精美的盔甲,这么多彪悍的战士。再东瀛、有个一两千人的武装队伍就是很雄厚的实力了,何况这将近万人的队伍。再说他们的士兵也根本就没法和华国的比,单是身高和体质就是他们不可逾越的大山。
    秦明在船上这半年多少也学了些东瀛话,张青更是适夸张,已经能磕磕巴巴的和人用东瀛话交谈了。当张青、秦明等人摇摇晃晃(刚下海船、还不适应)的来到一个沿海村落时,整个村落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离家近的、全部跑到房间里藏起来,实在来不及跑得就跪伏在路边,颤抖的等着这些外来人的发落。
    秦明看着这些裹着棉被、露着大腿的矮子很是一顿嘲笑,他除了孩童外还没一次见过这么多矮小的人哪。在开心的同时,秦明对这次的任务也有了十足的把握。
    当亲卫把一名路边的老者抓起来时,险些没把那名老者吓死。
    “老人家、您不用害怕、我们是带着善意而来!”说话的正是秦明船上那名已经入了军籍的船主,胡军。
    胡军一连说了两次,才让那个老人家定下神来,在确定自己没有被人试刀的危险后,老者才定神说道:“远道而来的将军,您想要从我们海草村得到什么?如果不是特别过分,我原以为您与村长引荐。”
    听完胡军的翻译后,秦明淡笑说道:“我要的是他们的自知之明,咱们天国军队不会欺凌弱小,但如果有人找麻烦,那就别怪本帅心狠手辣。”
    听完胡军的翻译后,老者大喜过望,拐着内罗圈腿一溜小跑一溜喊,神情很是兴奋。由老者的喜悦和相续而出的村民来看,现在的东瀛人还是很崇拜我们泱泱大国的,至少那份尊敬和崇拜绝对是发自内心的。秦明也没有食言,真的约束部队,丝毫不予扰民。此行为又增加了海草村民的尊重,天朝上兵就是不一样。
    全文字版小说阅读,更新,更快,尽在⑴бk文学网,电脑站:ωωω.ㄧ⑹k.cn手机站:wàp.ㄧ⑥k.cn支持文学,支持①⑥k!在修养的几天里,胡军问明了很多急需知道的情报,尤其是上往京之町的方向和所在地各个大名之间的势力。这还多亏一个游走商人,不然光凭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还真无法得知自己想知道的情报。
    拦在秦明前方的是直江津町,秦明就是个火爆脾气,根本就没有调查,也不需要调查,凭借自己手中的实力横扫东瀛都可以,用不着和谁套交情。最重要的就是赶紧完成任务,好尽快回国请功。
    没等直江津町的城守反应过来,秦明的远征军就控制了城门,进而全军入城。满城的惊恐尖叫和冷静森然的远征军成了鲜明的对比。秦明毫无兴趣的下令:“补充完粮食后尽快上路,没有必要就不要伤人。”
    补充?去那补充、自然去米店和高门大户?一万多人的粮草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倾其全城的粮食也不见得能供大军半月之用。好在东瀛地方小,城守大名之间的距离也近,这里不够没有关系,边走边征集总会够的。经过一路的征杀,秦明的远征军终于到达了东瀛的枢纽、京之町。
    秦明、张青等人在京之町的城墙外互相赞叹道:“还别说,这帮小矮子造的城墙还挺漂亮,就是不知道结实不解释。”
    孙二娘最是彪悍,张口说道:“结实不结实你们说了不算,得东瀛的皇帝老儿说了算。他要想结实就乖乖开门迎我天朝将士,否则别管他多结实我都给他拆个稀巴烂。”
    被秦明委派为接洽使的胡军煞是威风,站在京之町的城门外高声叫喊:“我们是天朝的士兵,特来维护你们的皇权,快快开门迎接。”
    上边探出一个小脑袋,警惕的喊道:“你们先回去吧,天皇没有时间召见你们,等天皇有时间时自会召见你们。”
    胡军冲着上边嘿嘿一笑,嘲讽的说道:“这可是你们说的,一会你们可别后悔。”
    胡军也不是什么好人,把东瀛人的话添油加醋的一说,立时就激起了秦明的怒火。
    “你姥姥的、老子万里迢迢的来帮你,你他妈的还给我摆谱?传我将令,三通鼓后、全军攻城——”秦明的将令很快就被传了下去。城墙之上的东瀛人心寒胆战的看着城墙之下的变化,随着一个个彩旗传令兵的口号,原本就威势逼人的大军再起变化。最先出来的是几个突兀的弓箭兵,这些几个士兵在长官的口号下以不同的姿势开弓放箭,从那几乎落到城头上的箭矢不难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这是在丈量弓箭的射程。
    城墙上的守军都被对方惊人的射程吓呆了,直到此时他们才明白,为何各个大名都不能阻拦这路外来的大军。就凭这射程还打个屁,没等摸到人家的边就被人射死了,还是别做没用的抵抗了,别说勤王的大名来不来,就算来了也没用,还是快点向天皇禀报此事吧!
    (本人的新书《穿越异界作魔尊》已经上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踩踩。换个马甲、换个思路、换个心情、希望能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倾情力作,绝对不会比这本书逊色)


第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意染南宋
  再绝对的武力面前,所有的虚假自尊都是不堪一击的,更何况东瀛的崇德天皇早就已经习惯了傀儡一样的生活。无所谓,只要不危及到自己的皇位,再换一个辅政首相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再说人家已经说的很明白了,人家不是来窃取皇位的,是来帮你巩固皇权来了。
崇德天皇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能接受秦明的好意,出乎他意外的,他似乎真的看错这支部队了。这支远征军进了京之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帮他巩固皇权,并且变相的向崇德示意:想灭谁你就说句话,除了军权不能交接之外,我们这支部队一定全力辅佐你一统东瀛。
远征军的好意自然让崇德天皇欣喜若狂,没有什么比掌控权力更让崇德兴奋的了!以前他是没有力量改变自己的国家,如今天朝上国的橄榄枝让他再次看到了皇室崛起的希望。是的、兴盛的华国不单派来了强大的军队,更加派来了好几个导师来帮助自己辅佐朝政,所派来的都是华国当世的大儒和精通佛典的高僧,个个都有真才实学,喜得崇德牙齿都要笑掉了。
在此后的日子里,崇德真的过的风光无限,各地大名无不俯首称臣,偶有几个顽固的叛逆也架不住天朝的雷霆一击。接下来的日子里,崇德天皇致力改变局势,虚心的请教远道而来的“老师们”。
所有的老师都一致的提议他无为而治,也就是休养生息,并且用现在的华国开始举例。这些名家大儒别的本事没有,忽悠起人来绝对一个赛一个,最为夸张的要算是一个老和尚,自称金顶法师的得道高僧。也不知道他和崇德都说了什么,居然让崇德许给了他全国传道的权力,最为不可思议的就是崇德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样的危害。
在这支远征军的帮助下,东瀛皇家地位得以重振声威,貌似欣欣向荣的朝政隐藏了无数的祸端。光是武松埋藏的就不知道凡几,别的不敢说,如果那个东瀛天皇真的按照那些大儒说的去做,那他也离亡国不远了。现在的武松是打得起治理不起,与其这样还不如慢慢腐化这个国家,等过段时间再把死囚驱赶到他们的沿岸……
就在崇德天皇对武松感激涕零的时候,武松已经做好了接收东瀛的准备。不过现在还不急,先让他们乱两年再说,相信那些大儒可以在东瀛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先给他们一个验证自己的机会,省的天天跑到自己那里浮夸什么治国之策。
好心办坏事是最让人痛惜的,武松很聪明的用非暴力手段处理了这件事,相信最严谨的史官也说不出他什么毛病来。
同年七月,方腊再次进京,与他同来的不但有二百万两回款,还有三匹汗血宝马。所行押送贵重是一方面,再就是他想和武松谈谈西北边陲的战事。在方腊的眼里,现在的回鹘几尽中空,完全可以一战而下。彪勇悍战的蒙古人很好的演绎了鹰犬这个角色,区区几千人马就把回鹘搅得鸡犬不宁。方腊相信,现在自己只要一支精骑就可以平定西北。
可惜武松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是武松变得心慈手软了,而是他觉得还不到时候,他的目的可不止回鹘一地,整个西北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尽头都是武松的目标。要吗不战、要打就一战而定西北。
为了防止方腊冲动坏事,武松只能向他提前报露出自己的意图。直到听完后方腊才转怒为喜,并且由衷的佩服起武松来,自己缺少的就是武松这种大气,如果自己当年也能有武松这种霸气……想到这里方腊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战。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完美,那武松还会不会留下自己?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且不管方腊是如何猜忌武松的心思,方腊走后,武松就再次忙着举行科举大事。这已经是华国立国后的第三次科举了。前两次的中举考生都被武松委以重任,但是武松这次却要换换花样。由中举的考生替换无能的官员,剩余者才会继续被派往外省赴任。武松这么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要告诉天下的读书人,赴任并不代表就有铁饭碗。哪怕你没有错,只要有比你更优秀的,你就会被无情的淘汰。想要继续做官老爷,想要做人上人,那你就要玩出命来做点成绩,否则只能被淘汰
武松现在也不害怕了,自从经过几次肃杀和外放之后,那些言官清流再也不敢乱放厥词了。至于那些以死相谏的……真敢这么做的早就死光了,这种人已经在华国内绝种了,至少在武松统治时期内是不会遇见与他相抗的清流了。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政绩审查,各地官员的好坏武松早已铭记于心,除却那些平庸而又勉强升任的,面临淘汰的官员竟有近百人之多。这百人都不是犯官、他们也没有错、他们只是无能而已。为了这些人离职后的出路,武松着实费了不少脑筋,这些人虽然略有无能可却多以强过那些市井小吏。用之不当、弃之可惜、再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武松只能在开一间独特的学院,那就是后备官员培训学校,简称官校。
官校的课程很复杂却也很简单,说白了就三项,合理的运用人才、合理的援用物资、以及分案解疑。
时光如逝、经过几天的审卷评估之后、这次的榜单终于出来了。辽国、西夏的举子只占十之一二,其他大部分的名单都被江南的学子占据了,就连武松最早占据的山东河北等地也是寥寥数人中举。武松看着这份详细的榜单深深皱起了眉头,这些核审的官员都很尽心,上榜的举子平的也是真才实学,可是武松就是高兴不起来。
最初的两年还算错,西夏、辽国等地也多有举子上榜,可是这些人都是崇仰汉家文化的高官富族子弟,经过两批的筛选之后,夏辽两地的举子明显有断流的特征。这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加以留心很容易再生出别的变故。为了稳定夏辽两地的民心,为了鼓励夏辽两地的学子,武松特意又在落榜的举子中选取了二十名恩赏举人,并且把他们派往官校任学。
为了华国的兴盛,武松可算是煞费苦心了!无论近的远的、善的恶的、武松统统做了一遍,剩下的事只有尽人事听天命了。
1116年三月、在农忙的春耕过后,武松终于决定对南宋下手了,这也是大战的前兆……
(本书可能又要上分类推荐,借此机会,本书将要再次小小爆发一下。喜欢铁血的朋友们不要错过了。)
    

第一第一百七十二章 徐图南宋
  自从三月初,与华国接壤的守城官员就发现往来的商人多了起来,这些商人或是三五成群或是数十人一帮,最为醒目的就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多是身强体壮之士,其中多人身上还有明显的肃杀之气。那股肃杀之气是如此的明显,乃至于过往的平民百姓都能明显的感觉到。
守城军士不是感觉不到,更不是看不到,而是他们实在不想给自己找麻烦。华国境内绝对不可能有数量如此众多的悍匪,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些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