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军魂-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陛下,特进李靖拜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率臣等诸将,在出征吐谷浑时,用兵如神,取得辉煌的战绩,其一直克尽职守,一心想着如何尽快剿灭叛乱,还我大唐一个安宁的边境,此乃多大唐绝佳的良帅。
    可是一些部将,不尊军令,贻误军机,以致于差点错失平定吐谷浑的机会,幸好李大总管及时调整布置,才不至于错失战机。如今这些人在自己要受到处置时,反而倒戈一击,诬陷李大总管要谋反。作为此次出征的副帅,臣敢以项上人头作保,李靖绝无二心,更没有想谋反的事儿所有出征的军中将士都中以作证”李道宗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道。
    “陛下,臣也敢以人头作保证,李大总管没有想造反的预谋,无论是从都州出发后的诸多战事,还是取得伏俟城后,各战中运筹帷幄,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李靖作中主帅,都是一力以求尽快结束吐谷浑战事,并未谋私利。”
    侯君集已经拜入李靖门下,作为李靖的入门弟子学习兵法,且在此战中对李靖所布置的战法颇为赞赏,因此作位两位副帅之一,在李道宗出来为李靖喊冤后,也跟着站了出来为李靖说话。
    李世民听了两位自己所信任的重臣所说的话后,脸色有些难看起来。
    待侯君集说完,朝堂上变得寂静无声。许多大臣面面相觑,但没人出来继续说话。
    李道宗见李世民也没言语,犹豫继续说道:“陛下,至于李靖大总管让李翼在此次征战中主领战事,那也是量才使用,几场战事下来也证明,如此决定是完全正确的,正是李业诩的快速出击,使得我们以极小的代价取得重大的胜利,以库山一战论,若无李翼在吐谷浑人后侧突袭,那此役,我们即使付出几万人的代价,也不一定能拿下库山,取得如此成就的,还有曼”
    “好了,这些事联自有数”李世民打断了李道宗的话,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联已经使房爱卿查此事,若此是诬告,对诬告之人定是严惩不怠”
    “是,陛下”李道宗和侯君集对望了一眼。
    这时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奏道:“陛下,作为此次出征的一道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举报李靖谋反之事,决不会空穴来风,定是掌握了一些信息,或者是有人举报,才会冒死上奏,不然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诬陷立平大功的当朝重臣,臣请陛下一定要详查此事,清者自清,若有不轨之图,无论是谁,也一定要严惩,只是可惜戴尚书不在了,不然,”
    李世民斜看了长孙无忌一言。不置可否,但却转身走回到御座上。
    长孙无忌也只得停下了话语。
    见此情景,侯君集却上前一步道,“长孙司空说得在理,陛下一定要彻底查清此事,还李特进一个公道,不然,作为主帅属下的部将,如此公然诬陷主帅,定会让广大将士寒心”
    “联自会如此的”李世民脸色有些发寒,语气冷冰冰地说道。
    一些想趁机向李世民为李靖说好话的大臣,特别是武将,看到皇帝如此了,也只得罢休。
    这时房玄龄上前一步道。“陛下,臣已经在彻查此事,各相关人员,还有出征的许多将士,都做了问询探查,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相信再过一些日子,就可以真相大白了”
    李世民这才脸色有些好转,和朝臣们继续议事儿。
    而站在一旁的李恪,虽然一张脸涨得有些发红,但在接到李业诩使人传的信后,忍着没有在朝堂上站出来,为李靖和李业诩说话。
    除夕当日,从特卫军中放假回府的苏定芳和郑仁泰,一起相约到代国公府里探望,但却吃了个闭门羹。
    宫中的禁卫都已经撤走了,只是代国公府大门紧闭,连边侧的门都未开。两人敲了半天门,才有人来开。但却告知苏定芳和郑仁泰,接李靖的吩件,不接待任何人的拜访,   

第七十二章 这是诬告
    二及八年的新年来临,长安城片喜庆的景家。诽在门口贴了喜庆的春联以图吉利,爆竹声此起彼伏,响彻长安的大街小巷。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无不喜笑颜开,欢欢喜喜地过年。
    因连年丰收,百姓家中存粮富足,长安城的粮价极其便宜,其他物品的价格也跟着降低,百姓们吃穿不愁,生活安定。温饱问题解决了,不必为填饱肚子而发愁,许多人也想到构哉其他营生。朝廷及各级官府并不重农抑商,因此农闲时候,一些头脑灵活的人开始出门做些小生意,各地贩买物品的人大幅地增多了。带动各地城镇商业繁荣起来。犹以长安附近更是为甚。
    因有其他营生的收入,这也使得百姓的日子更是好过。
    除夕当日,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整个长安都笼罩在一片白蒙蒙中,到了下午,地上已经是厚厚的一层了。
    瑞雪兆丰年,此是祥兆,所有的人都为这场大雪欢呼着,整个长安都是一片热闹的景来
    兴道坊内的代国公府里,却有些沉寂,也比往年少了一些喜庆气拜
    虽然府门口还是贴着大红的春联,也有燃过爆竹的火灰残留着。红红的灯笼高高地悬挂着,但府里的各大小门都是紧闭着,与其他那些高官家府门口拜访人络绎不绝的热闹情景相比,显得很是冷清。
    虽然也有一些拜访者来敲门,但里面都没有人应答,仿佛府内人特意不希望人家来打扰。
    夜幕降下采时,离大门很远处,大雪中,陆续出现一些全身着白色衣服的神秘人,偷偷地从围墙上翻进了府内。
    这是李业诩派出的几名亲卫相继回来,他们探听消息的任务基本完成。所打探到的消息,都是比较让人放心的。只是一些可疑的相关人员,频繁地来往与一些公候府中。
    据亲卫的回报,长孙无忌的府中,有多次发现高甑生的一名部下出入,亲卫也曾跟随着进府,但都是进入密室交谈,没法探听到具体谈论些什么。
    还有房玄龄也多次出入皇宫,但房府中谢绝大多数人的拜访,连长孙无忌使人来访,都被拒绝。
    而据偷看相关记录的的亲卫来报,那些记录虽然没有非常详细地记录这个,案件的经过,但从记录上可以看出来。此案件中,高甑生等人提供的证人证物,都是作假的。再综合其他几处亲卫所探听情报的分析,房玄龄所调查的结果,应该不会出乎李靖的意料之外,此事应该是纯属几人的诬告,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李靖和李业诩祖孙俩有造反的迹来
    得到如此情报的李业诩终于放下一些心儿,但也叮嘱这些亲卫不可松懈,他交待的另一些任务,要抓紧去准备。
    但李业诩没有将此情况告诉李靖,虽然亲卫出去各处探听情报并没有被人发觉。但李业诩知道李靖知道后定会大发雷霆的。这些天李靖也曾和他聊过几次天,也隐隐地透露上次李靖和房玄龄聊天的相关内容。房玄龄当时转达李世民的意思,说皇帝也是不相信李靖会造反,若会造反,也不会率大军回程,在吐谷浑境内所作的任何事。都是奉皇帝的旨意进行的。只是有人告发,如此大事,也一定耍追查一番,若是诬告。定要把诬告之人的面目揭露出来。若有幕后人员指使,也要追查到底。
    房玄龄也告诉李靖,他一定详细地查探所有相关的人和物,还老友一个公道。
    已经是放心大半的李业诩。除了布置自己这些亲卫们办另外的事外。就带着兄妹及妻儿们玩乐。
    小月生的大胖小子,由几个府中有经验的大妈带着,孩子长得挺好,与李业诩很是相象,而郑燕,却在云儿和小月房中来回跑,云儿所生的孩子网四个。多月大,许多事儿都要她去照理,而小月更是,自一起长大的,很多心思只有郑燕知道,倒是李业诩帮不上忙,只得带着李征玩。
    李业诩看着府中李业嗣和李标在那里堆雪人,还时时地相互扔个雪团,这些天一直粘着李业诩的李征被李业诩抱在怀里。这小子也丝毫不怕冷。已经跌跌撞撞地和李业嗣李标他们玩在半天雪,弄得身子都有些湿了,李业诩把他抱起来还有些不愿意。
    除夕的家宴上,众家人都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
    李靖很是感慨,但也说他此生为国、为皇上效力,问心无愧,只是让家人受到惊吓,但过了年,一切都会过去。也不会有事。只是告诫家人们,不要因此事而对皇帝有所耿耿于怀。特别暗指李业诩,并说无论是谁遇上这种事,都不可能有他李靖这样好的结果,没有被下狱,没有御史台的官吏来问询,查案的都是老友房玄龄所带的人,现在连府门口那些看守…示邦撤专了,众是皇帝对他们的极大信※
    说完又对李业诩感慨一说道,过了年。就得搬出去住了,虽然所找房子就在斜对面,离此也才不过数百步远。但也从此是两府上的人,虽然可以常回来一些聚聚,但作为朝廷的四品大员,也得在自己的府上居住,没事也不要跑过来。也同时对郑燕说,让她打理后以后府中的一切事儿。
    李业诩的府邸就在代国公府的斜对面,务本坊内,庭院并不大。原是一名前朝的官员所有,因被没了官,没法在长安再呆下去,因此使人转让,但因宅子太一直没有人相中,被郑燕看中,买了下来。里面都已经整修完成,相关管事的人也由王氏和郑燕挑选好了,人员都是人府中挑选,过了年。即可搬过去住了。
    一番导后,李靖又走到那些有资格进前厅一起参加家宴的仆人,说一些感慨的话。
    特别是李成和李万,李靖再一次叮嘱他们要保护好少爷,并说过了年为他们办婚事。李成当日悄悄地与李业诩说,与那日相救的四儿有些情意,而当初李业诩救四儿回府,也有想为李成搓合一桩婚事的想法。
    李万相中的是王氏的另一个侍女,嫌儿。婵儿和李万父亲来自同一个县。也彼此早有意思,这样王氏房中的两位侍女都被李业诩的亲卫娶了过来,而李靖答应他们,等年后亲自给他们主婚,并等年后,这些人即跟随着李业诩一道,到新置的府中居住。
    李业诩所担心的,没有时间在家过年,竟然没有发生,这个年,在府里过得有滋有味,伴着家人们玩乐,说笑。
    贞观八年,正月初八,第一个正式朝会,朝臣议事。
    李靖和李业诩也被宣进了殿。
    李业诩知道,此次正是要宣布此案的最终结果。
    李靖和李世民没有着官袍。而是一身常服站在朝堂上。朝会开始前,众臣都只是和李靖略打招呼,只有李道宗、侯君集,作为出征吐谷浑的两位副手,走近和李靖、李业诩说话儿。
    一会,在宦官尖利的喊声中。李世民从侧面进来,朝堂上安静下来,文武大臣在两边站列。
    李世民先开口说话:“诸位爱卿,年前出征吐谷浑的大军班师回朝后。高甑生、唐奉义上奏告李靖与李业诩谋反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探,已经有了结果”李世民说着,示意负责此事的房玄龄接着说。
    站在文臣之首的左仆射房玄龄出列,从袖中拿出一叠卷宗,先向李世民行了礼,接着道:“陛下。前盐泽道行军总管、利州刺史高甑生及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告西海道行军总管、特进李靖谋反案,经臣带领属下诸人日夜详查,共问询出征的大小将领两百余人及部分相关人员,没有发现李靖有任何谋反迹象,高甑生等人在奏中所列的证人证物皆是作假。后经过多日问询高甑生及唐奉义等人,他们最后终于交待,是曾因受到李靖的处罚,而心生不满。高甑生因恨于被叛流放边疆。因此教唆一些曾参与征战吐谷浑的旧部下,串供并捏造证据,告李靖谋反”
    高甑生除了此次不尊军令。以致于延误行程,未能抵达目的地而受到李靖处罚外,还曾于前几年征战中因没有执行李靖的军令以而被处以三十军棍的责罚。
    唐奉义与高甑生是挚友,唐奉义在贞观初任广州都督府长史,李靖率军平定岭南诸地时,曾受李靖节制,也因执行军令不严,而受到李靖责罚,被免去都督府长史职,过了三年后,才官复原职。此次回京叙职时。与被禁足的高甑生取得联系。两人越聊越气愤,才决定泡制这样一份诬告李靖谋反的奏折,并找到一些以前的部下。威逼利诱下一些跟随李靖出征吐谷浑的原高甑生及唐奉义部下也一些策刮。
    房玄龄看了看殿下站着的众臣,停了一下,这才大声说道:“这乃诬告”。
    “高甑尖与唐奉义,均已经被收监,等待陛下亲自定罪”房玄龄最后对着李世民说道。
    听房玄龄说完,李世民站起了身,面无表情地看了一遍朝上的众臣们,这才开口说道:“原利州刺史高甑生,在出征吐谷浑时,作为盐泽道行军总管,置西海道行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