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军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军魂- 第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明白,北疆为何一直不太安宁。”
    “哦,这问题朕也非常头疼,北边之患,终未能完全消除,你有何看法?”李世民稍一迟疑,反问道。
    这话题也引起了在座的李靖、李道宗和候君集的兴趣,几个人都以一副探询的眼神看着李业诩。
    “那微臣就说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若有唐突之处,请陛下莫怪,”李业诩被众人盯的有些不自然,稍显紧张地说道。
    “你说,朕不会怪你。”
    “微臣以为,北胡士兵天生是为打仗而生,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术精湛,马上功夫十分了得。如今北边的战争,还是以骑兵出击为主,若不考虑将帅的因素,士卒骑射功夫的强弱,还有马匹数量和质量的高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方士卒兵源多在中原内地,平时以农耕为主,相比较北胡士兵,单兵素质上显得弱势;且我大唐能牧马的地方又少,马匹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较也都处于弱势,这些差异不是短时间而能改变的,北胡各部落有这方面的优势,他们的骑兵能快速机动,所以也就时常侵扰我边民。”
    几位大佬静静地听着,没有插嘴。
    “如何消除我方的弱势,除了训练士卒,改善马匹的数量和质量外,将帅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大,一个领军将领的战略意识,往往决定战争的成败。祖父在以往的征战中,往往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快字包含快速,出其不意,兵不厌诈,奇兵更能出效果,让对方骑兵的快速机动失去优势。而我们这些年几次出征,从长安出发,劳师远征,已经失了先机,快速突击已经打了折扣…不仅形势上有所不利,而且后勤、给养供应上也非常困难,战线拉长,作战周期漫长,兵员及后勤消耗增多,这是我方一个致命的弱点。”
    “此次出征,灵州以北,我方曾经攻占的地方,并未见我大唐一兵一卒驻守…微臣以为,若在新占之地适合居住的地方修城筑地,驻军把守,若有战事,即可快速做出反应,筑有城池,派遣官吏驻守,垦荒放牧,再移民居之,久之,即成为我朝新州府,我方的影响力大增,如此新占之地便会稳定下来。若我方站稳脚跟,那这些地方,将成为我大唐新的永久的国土,也将成为稳定的后勤之地和反击北胡入侵的前哨,从此地派出的军队,反击北胡的入侵,那将会缩短许多的距离,还有后勤粮草的供应。”
    “可是北胡之地,大多地方并不适合百姓居住,”李世民皱皱眉说道,当初有人提出过这个建议,但朝中占据多数的大臣们都是反对的。
    “北胡之地,虽然处于高寒地带,但也肯定有许多能居住的地方,不然,胡人何以生存?”李业诩很坚信地说道,后世北方不是有那么多的大城市吗?
    “贤侄,说的有理,继续说,”李世民想了下,没在这个问题上多问,催促道。
    “是,陛下,微臣觉得,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战略是,防守反击,平时在边州以防御为主,有敌来犯了,才起兵反击,这种战略,在先期,往往不能掌握主动,而此时往往已经有边境州府被敌攻占,非常多的百姓遭受伤害,家园被毁,家破人亡…”
    “因此,微臣以为,得先发制人,消除敌患于荫芽之中,方为上策。进攻乃是最好的防守,以战---才能止战,若以一支或数支精锐强大的快速机动部队,主动出击,攻击我方敌人或者潜在的敌人,让其臣服于我大唐,使交战地远离中原,让大唐子民免受战争的祸害,甚至不战而屈人之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而要做到这一切,必须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军队,非常出色的将领,还要有良好的后勤补给,一支军队出征,士兵要吃喝,马要草料,而北胡之地远离我中原,路途遥远,后勤补给将会是非常困难,因此微臣前面所说的正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李世民及几位军中大佬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这几位都是狂热的好战分子,李业诩所说的,很多都是他们曾想过的。
    “贤侄这番话,言之有理,朕会细细考虑的,朕何尝没有这样的想法呢,只是如此做有着太多的困难,”李世民一脸凝重的神色,“这里面牵涉的东西太多太多,我大唐现在还没能力去做好这些,且一些做法有违礼制,朝堂上反对之声定然不小,你们几位觉得呢?”李世民问在座的几位重臣。
    “业诩贤侄之深谋远虑,我等都未曾想及也,汗颜,”李道宗和候君集都是非常赞同李业诩的话。
    “对大唐百姓有利,对朝廷有利,就是对的,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李业诩终于把自己心里所想的话说完,一阵轻松。
    “好一句损害大唐利益的,都是我们的敌人,贤侄之心智,朕也低看了,”李世民脸上复杂的神情让李业诩看不懂。
    “多谢陛下不怪我胡言之罪,”李业诩相信在场地人都会明白他所表达的意思,那就是战争并不只是击败对手,而是要让对手永远没有还手之力,那就是派兵占领其领地,永久统治,还有一点,就是要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主动出击,就此收场,让李世民自己去考虑吧。
    李世民先把李道宗和候君集打发走后,独留下李靖和李业诩。
    “贤侄,还有一事,朕当初说过,待你立下首功后,朕即同意你成婚,如今你已经立下大功,朕决不食言,待定了吉日后,朕亲自为你主婚,”李世民有些牵强地笑着。
    “微臣多谢陛下,”李世民说这话,李业诩听着感觉到有些不情愿,但这流氓皇帝这次终于同意自己成婚了,这就是最好的事,想着久未见面的郑家美人儿,过些日子终于可以擒在身下了。
    “老臣也多谢陛下,”一直没说什么话的李靖也上前朝李世民施礼谢恩。   

第七十四章组建情报网
    “翼儿,你与老夫说说这次战役的经过,越细越好。”
    “是,祖父…”
    李靖书房里,经过一天休息的李业诩,向李靖详细地讲述这次出征突厥的经过,包括李业诩策划这次战役的目的、对战役所作的规划、所部的安排、采取的行动、战役的经过、善后等,李靖在一旁仔细的听着,偶尔插话询问。
    比在宫里对李世民讲述的详细的多,整个经过讲了两个多时辰,只讲得李业诩口干舌燥,李靖却还是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
    “翼儿,看来你颇能领会老夫的用兵之道,此战胜的如此轻松,当无意料之外…再说说你对这次战役的总结,”李靖听完满脸含笑地称赞道。
    “多谢祖父夸奖,孙儿觉得这次战役的胜利除了快速、出其不意的突击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就是情报的搜集,敌方的一举一动尽在我方掌握之中,而我方的举动,敌方却丝毫不知,而且,把对方首脑斩杀,群龙无首,破之,当易如反掌。”
    “唔,你所侦探情报的手段,老夫也是自愧不如啊,”李靖毫不悯惜对李业诩的夸奖,“但你要记往,千万不可得意忘形,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以后的作战中你千万不要抱着同一种方式,这样很容易被对手所熟悉并找到破解手段。”
    “是,祖父,”李业诩站起身,恭敬地行了礼,“孙儿定是不忘,孙儿还有一事想与祖父商量。”
    “翼儿,是不是关于搜集情报的事?”李靖眯了眯着,看着李业诩道。
    “祖父,您怎么知道?”李业诩吃了一惊,他正是想和李靖商量这个事情,还没开口,李靖如何知道?
    “作战中如此有效的手段,你不提出来,老夫就不信,哈哈!”李靖大笑起来。
    “孙儿正想与您商量这个事,这是孙儿回程时写的一点关于这方面的情况,您先看看。”
    “翼儿,这样做才对,你要记住,凡有大事得先与老夫商量,”李靖接过李业诩手中的手记,并不急于看,而是语重心长地说道,“昨日你在皇上面前所说的,如此重大事情,为何不先与老夫相商?万一与皇上所想的相左,迁怒与你,如何是好?”
    “祖父,是孙儿得意忘形了,下次再不敢了,”李业诩恭敬着应道,也觉得有些被热血冲晕了头脑,这样关于国家政策的事,当不能如此随便地与皇帝说,惹怒那个大流氓,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记住就好,”李靖有些没办法,这孙儿已经如此答应过几次了,还是改不了。
    ------------------------------------
    “药师,贤侄,有何重要事情要向朕禀报?”皇城两仪殿内,正在看奏折的李世民一脸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李靖和李业诩。
    这祖孙俩昨天刚刚接见过,今日又来求见,让李世民有些意外。
    “陛下,老臣听了李翼关于此次战役经过的讲述,有个提议想与陛下言,”李靖恭恭敬敬地说道。打铁要趁热,李世民兴致正好着,此时不建言还待何时?
    “哦,坐下说,”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指着边上道。
    “陛下,这次平定斛薛人的战役,情报搜集工作做的异常之好,当为取胜的关键…因此,老臣提议,应该组建军队的情报网,打探敌对方的国情、军情,将周边情况,尽数掌握,此为老臣所写之奏议,”李靖把手中重新写就的一份奏疏呈给李世民。
    “哦,组建军队情报网,”李世民想了下,眼睛一亮,接过李靖的奏疏,快速地看了一遍。
    “药师,此是你的建议?还是业诩贤倒的提议,”李世民看完,颇为玩味地看着李靖,又看看边上不语的李业诩。
    “当是瞒不过陛下的眼睛,此正是李翼所提之建议,臣听了后再仔细思虑,觉得可行,也异常重要,因此就迫不急待地奏请陛下,组建为大唐军队服务的情报网,”被李世民看出来,李靖并不意外。
    “贤侄,既然是你提议,你得与朕说说,让朕信服,”李世民听了李靖所说的,心内已经大起波澜,只是没表现出来而已。
    “陛下,这次作战,我方详细侦知敌方情报,敌方的行踪、兵力配置、首脑人物等一应情况尽收我军眼底,为我们的攻击行动提供了最有利的帮助,,此为取胜之关键…若每场战役,我们都能取得对手如此详细的情报,那对取得战争的胜利,将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得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李业诩娓娓而道,“以后我大唐对外征战还会很多,必须得有一个专门刺探敌方情报的机构,因此,在军队内成立一个管理情报的机构,系统地训练大批的间谍人员,安插入敌对方境内,组成网状体系,随时传回各种情报,此为当务之急。”
    后世的各种著名的间谍机构太多了,不论是中央情报局,克格勃,国安局等,哪个不是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间谍?何为间谍?是细作?斥候?”
    “对,间谍,就是细作,就是潜伏在敌对方境内,刺探情报的人员。特战队当初在训练时,就有刺探情报这方面的训练,”汗,间谍这名称太现代了?还是李世民不知道?
    李业诩知道古代作战时都有间谍之类刺探情报的人员,称细作。但那些细作都不是经过系统训练的专业间谍人员,一般情况下也是各自为战,大多只是战时才派用场,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军事情报机构来管理和运作。
    “嗯,这个…倒是有这方面的人士,只是…”李世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若有所思道,“说说你的具体想法。”
    “先建立一个机构,系统地训练间谍人员,把间谍人员派往各敌对方境内,组建系统的情报网,并建立各自的快速联络通道,能在较短时间内传回各种重要情报。战争时,最大限度地了解敌对方的军情,如敌方重大决策、军事行动、主帅将领、兵力配置、行军路线、营地安置、粮草存放等情况;平时,隐蔽于敌境内,进行刺探情报、刺杀、破坏、散布谣言等,可离间其部,甚至可扶植亲我方势力,从其内部分化、弱化敌方力量。”
    李业诩看着眼前的李世民一脸认真地听着,吞吞口水润润有些干燥的喉咙继续说道,“当初在先前训练特战队时,就把刺探情报当作一项重要的训练科目,在各种情况下潜伏和刺探敌方情报,是队员必须掌握的一项特种技能…”
    自从李业诩到军中后,就非常希望军队中有一个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机构,把周边的敌情探听清楚,为以后的征战提供重要帮助。李业诩说这些话也告诉李世民,他能训练出一批优秀的间谍人员出来,并组建一个情报网。
    “言之有理,以前我们在情报这方面确实未足够重视。只是组建情报网非一朝一夕之事,这份奏疏我待会再细看,”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