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猎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庚子猎国-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过棘手,一时半会儿毒士王宇也想不出办法来。
  半响,王宇还是摇头说道:“将军,这抬籍的好处着实许多。例如旗人犯刑,只需宗人府定案,无须大清律惩戒,如殴斗,依照大清律我朝民需刑判一年,旗民则押送宗人府,可交赎金减刑最少至二十天。另外你看看我是如何考取仕途之路,大考小考稍有一些过错便不能继续科举,而旗人科举考题简单,取士简单。虽说满汉同榜并录各取一半,然旗人仅百万人口,汉人万万人口,难易可想而知。不说科举,便是武举科考,将军若抬籍后参加武举,必状元及第。”这抬籍进八旗,仅仅在科举考试这方面就,就比后世高考移民还要划算得多,所以大清一朝,除非有功于大清朝的汉民,受到皇帝特许,才能抬籍入旗。而入旗之后,不管是满汉蒙八旗子弟,都享有俸禄,相当于子孙后代一出生就是拿工资的公务员,因此往往很多人将其作为终生的荣耀。
  曹跃摇头道:“我岂不知旗人身份有许多好处。”他心中暗暗一叹,可我要的不是当下的利益,要的是未来四亿人的支持。当然那个目标实在太过遥远,是要眼前触手可及的巨大财富?还是要走一条充满荆棘可能失败可能被杀可能被万亿人不理解也可能是让未来的历史更加糟糕的但也许更加辉煌的道路?
  也许那条路太坎坷,也许将来会被骂成第二个****,但曹跃知道知道自己绝不能做奴隶,做人家的奴才。
  既然老天爷让自己活过来,就绝对不是让自己当被人奴才活的,不单是为了国家民族,仅仅为了自己,曹跃也绝对不允许自己再做奴才。
  “但,这个抬籍,我绝不会要。”曹跃肯定地说道,“我需要你想尽办法,我也会尽量配合你。”
  王宇鞠身苦劝道:“将军,岂不闻任务负重?韩信胯下受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伍子胥女装夜逃楚国,哪一个不是背负耻辱?将军若是拒绝,固然明示将军只愿做汉家儿郎,不愿做满清奴才,属下佩服,但将军此举岂能容与朝廷?将军羽翼未丰,此次擅自扩军本来就招人非议,恐怕到那时候数罪并罚,免不了出师未捷身先死,满腔抱负和志气,只能带着不入土。”
  这话严重了,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曹跃甚至王宇说话从不会如此直接,而他甚至断言自己拒绝抬籍,必死无疑,定然是将事情想到最坏。曹跃叹了口气,他皱着眉头,坐在马背上,心中既充满着委屈,又充满着憋屈,还充满着对名声受损的担忧。
  王宇见状不禁苦劝道:“将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若是连这一点屈辱都忍不了,将军还有什么大事能做?”
  曹跃看了王宇一眼,见王宇眼神中带着野心的目光,两人会心一视。
  王宇是谁?
  王宇是帝王心学大师王辏г说耐降埽蹶'运的学说全是为帝王出谋划策,而王宇更是对曹跃寄予厚望。他从曹跃的眼神之中读出来那种狼性的野心,帝王心学者一生都在寻找这样一位主公,王宇找到了曹跃,而他的师弟杨度依旧在寻找。
  “好,这黄马褂我暂且穿着。”曹跃咬牙切齿地说,但内心隐隐作痛,着实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憋屈感觉,“若是一旦有机会,你必定要给我想个办法,不做什么汉八旗。”
  王宇长鞠一躬,笑道:“将军能听从属下苦劝,不计较鸿鸾出口冲撞,足以说明将军胸怀大志。俗语说,能承受多大的委屈,便能承载多大的成就。将军过往一帆风顺惯了,以后将会遇到更多屈辱和算计,若将军次次如今天这般冲动。鸿鸾只能请辞,免得被将军的冲动连累杀头。”
  曹跃连忙下马,将王宇扶了起来,赔礼道歉道:“先生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先生乃我的左膀右臂,若没了先生在一旁出谋划策,二郎不知要犯多少过错吃多大的亏。先生说的没错,我是冲动了,的确冲动了。”
  “抬籍是朝廷大事,大清祖制只需皇帝有此特权抬籍,因此此乃圣旨,将军为心中义愤拒绝,不亚于直接造反。”王宇道。
  曹跃苦笑起来。
  王宇又道:“不过,将军也不必失落,隐忍一时,未来瞬息万变,谁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儿,也许有朝廷很快就忘了。”
  “但愿忘了吧。”王宇握紧拳头说道。
  而实际上关于抬曹跃入汉八旗,依旧是朝中的争斗结果。
  后党后发制人给曹跃连升三级之后,在朝廷和百姓心中倒是有了一些好口碑,消息灵通的李莲英忙把民间对朝廷的夸奖说给慈禧听,慈禧非常欣喜。
  没想到自己的一招被慈禧轻易化解,帝党非常不服气,于是这才用出了尚书潘祖荫孙女这一招,请将潘氏赐婚给尚未婚配的曹跃。
  众所周知潘祖荫是帝党忠臣,只不过两年前累死了,有一孙女今年芳龄十五,生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因潘祖荫乃南方士林领袖,潘家乃江苏苏州望族,因此能配得上潘祖荫孙女的人少有。潘祖荫作为帝党三巨头之一,为新政奔走最终累死,去世之日光绪帝痛哭不已,此番请将其孙女赐婚与西北名将曹跃,实乃天作之合。光绪皇帝以功勋照拂为由,又请清流上疏,还请慈禧太后能撮合他二人百年之好。
  慈禧哪能看不出来这里面的阴谋,气得她连着摔碎了数十个花瓶犹不解恨,这番计策肯定不是翁同龢想出来的,更不会是光绪想出来的,但慈禧却不知道谁能想出这种馊主意。请御史上疏赐婚,亏这个人能想出来如此主意。
  自己若是拒绝御史,便是告知天下自己拆了曹跃和潘氏的姻缘,那南方汉人士林必定深恨自己,而潘家也必定恨得自己咬牙切齿,最惨的要数潘氏,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嫁人了。
  而此时军机大臣之一刚毅突然站出来,跑到颐和园向慈禧直言说道:“曹跃这个小子不能再赏了。”
  “为何?”
  “他是汉人,汉人!”刚毅叫道,“须知老祖宗的口谕汉人强,则满清弱,汉人弱,满清强。”
  慈禧苦笑了一番,这个刚毅什么都好,就有一点特别执着,满汉大防之心特别重,而且常常挂在嘴边,有时候弄得很多人下不来台。例如现在,周边的宫女和太监都是汉人,大内总管李莲英也是汉人,当着人家的面就直说汉人不可信,说明这人脾气太直,说话不经大脑。
  慈禧挥挥手说:“你下去吧,我知道了。”
  刚毅还要说话,李莲英冲他眨了眨眼睛,刚毅明白自己说话肯定是有问题,却不明白又哪惹着慈禧了,只能磕头告退。


192。第192章 将军危险

  等刚毅一走,慈禧着人将荣禄引入宫里,将刚毅的担忧与荣禄说了。
  荣禄叹道:“刚毅虽然鲁莽说话太冲,但却句句实话。奴才听说曹跃协助陶模编练陕西新军,整顿绿营,同时协防甘肃,又担任了青海宣慰使司副使,如此便掌握三地兵权。若是他有什么异心,我大清危险啊。”
  慈禧这才明白严重性,问道:“如何应对,却是没想到这小家伙如今羽翼丰满了。”
  荣禄摇头道:“羽翼丰满倒是未必,陕甘青三地贫瘠民族复杂,他若是谋反,太后只需一纸诏书,诏令藏人回人羌人畏人土司给他背后一击,他必死无疑。且三地岁入之和尚不及山西省一半收入,哪有钱粮枪炮供他。最好我大清新军,能征善战,各个骁勇,岂能是旧军相比得了的。”
  慈禧点了点头,默默不语皱眉忖道:“如此说来,这个曹跃却也不能太过封赏。可刚刚将他连升三级,通报各军各地,后脚却又要贬他,却是师出无名啊。”
  荣禄见慈禧沉思,自己也没什么主意,便只好告退。
  而一直听着的李莲英倒是打抱不平起来,这李莲英虽然喜欢贪污钱财,也喜欢争权夺利,但为人却是油滑,且最大的特点就是拿人钱财绝对替人办事,不似被杀的安德海拿人钱财不替人办事。此时李莲英见荣禄和刚毅纷纷以曹跃汉人身份而排斥,心说这有何难,便在慈禧耳边说道:“太后,奴才听说年羹尧、寿山将军、赵尔巽、赵尔丰等我朝名人都是汉人。”
  “他们能一样吗?他们可是汉八旗——诶?汉八旗?我怎么没想到?”慈禧顿时高兴起来,指着李莲英道:“你个猴崽子真是精明啊,我倒是没想到这个办法,我朝祖训里有为大清做出贡献之汉人抬籍入汉八旗规定啊,对啊,若是他做了旗人,便是我家奴才,岂能造反?”
  她继而想到,若是让曹跃入汉八旗,曹跃的身份就是旗人了,而潘祖荫的孙女则是汉人身份,潘氏乃名门望族,不肯将嫡女嫁给汉八旗奴才。所以一旦曹跃抬籍,潘家定然拒绝此门亲事,如此岂不是轻松化解了清流的攻击?
  想到此,慈禧于是决定赏赐曹跃入镶蓝旗汉旗,而慈禧就是出身在镶蓝旗,而她之所以提拔刚毅做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也因为刚毅出身镶蓝旗。让曹跃入镶蓝汉旗,便是至于自己娘家管辖,以后便是自己的家奴,那西北军权又重新回到自己手中,一石三鸟。
  想到这里,慈禧又将刚毅叫来,将自己的办法说给刚毅听,刚毅听完之后大为高兴,说:“若是曹跃做了咱家的奴才,当然是不一样了,如此甚好,太后高兴,太后高明至极啊。”
  大清两百多年的历史,在刚毅看来,只要做了满清的奴才,就绝对不会反叛——当然也没有反叛的。所以他才理所当然地认为曹跃若是入了镶蓝旗,必定会效忠大清,效忠太后。
  这个人的想法在后世不免被人嘲笑幼稚,可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与大清朝两百年的惯性统治之下,他的想法却没有错,错的是被他们当做奴才的人,曹跃,他没有做奴才的心。
  既然决定赏赐曹跃入籍,那么自然曹跃就要再升一级了,于是在前一次封赏的三日之后,朝廷又封曹跃为陕西参将,官升正三品,抬曹跃入镶蓝旗汉军旗,御赐黄马褂,八旗镶蓝玄铁武甲,大清忠勇巴图鲁。
  曹跃率军抵达石桥军营,孟连明孟师爷在石桥军营早早地迎接大军,并告知了曹跃关于朝廷里他的封赏的前因后果。
  这孟连明倒是消息灵通的很,他给曹跃逐一分析每一次封赏之中的双方交锋,说得曹跃不寒而栗,丫丫个呸的,自己这算是躺着也中枪吗?争来争去,还他娘的给我弄成了个奴才身份,我去你二大爷的三舅母娘!
  但这最后一次升官就是这正三品的陕西参将,仅仅比陕西总兵魏风琛在官阶上低了两级,曹跃一个月内连升四级,算是在大清朝历史上也少有的吧。
  最后孟连明还打听到消息,说过些天朝廷的圣旨就会来,届时宣曹跃进京面圣。
  此去京师目的有四,第一曹跃要进京述职,第二他需要押送八百“俄国罪犯”引渡交给俄国大使卡西尼,第三因曹跃被抬籍入镶蓝旗,要拜访镶蓝旗旗主举行仪式,并入宗人府备案,第四太后要亲自赏赐他,第五皇帝也想要召见他,第六个原因比较有趣,他要在吏部备案留档,并且还要把家人接到京师,名曰颐养天年,实际上是当做人质。
  曹跃自言自语道:“怎么做了奴才,还要把家人送到京城去做人质?不划算啊不划算。”
  王宇在一旁笑道:“将军,朝廷正三品以上武将家属都要留在京师,尤其是军官家属,这与抬籍不抬籍无关,看来将军还是厌恶这个汉八旗身份。”
  曹跃苦笑起来,是自己敏感多疑了。想来自己要是皇帝,也肯定会把武将的家属留在身边,清廷虽然外交上懦弱了一些,却又不是傻子,而且大清完全继承了大明的一切制度,包括这个人质留京。
  既然上京师不可避免,曹跃倒也只能接受了,有王宇在一旁时时“忍辱负重”地叮嘱,曹跃到表现出勤勤恳恳的模样,谁也看不出来他心中的压力和屈辱。
  王宇笑道:“将军现在的样子就对了,天天愁眉不展,哪里像是一个明主?你不吃亏,怎么得利?只有小孩子才不知进退。”
  曹跃笑道:“鸿鸾真乃吾之子房也,但不入籍的办法还是要想的。”
  王宇道:“可以,只是现在委屈将军,必须接受。”
  “什么时候能想到办法?”
  “契机。”王宇敷衍道,“将军需要一个契机。”
  “什么契机?”
  “我也不知道。”王宇道,“但机会来的时候,我自然会高速将军。”
  当晚庆祝全军归营,忙活了一天,晚上曹跃请孟连明饮酒。
  孟连明笑道:“这次将军抬籍,倒是让大人松了口气。”
  “为何?”曹跃心说我做奴才了,陶模你这个老丈人高兴个屁啊。
  “将军有所不知,前些时日有清流之朝臣建议陛下,赐将军与前吏部尚书潘祖荫之孙女潘氏婚配,一来因将军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