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 讲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了凡四训 讲记-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从刘邦建立政权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孔孟,制定教育政策,用孔孟的思想教导百姓。在这以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之多教人无所适从。诸子百家留下来的典籍,每人有自己的主张,每人有一套说法,看看都很有道理;这么多的主张,这么多的讲法,我们到底依那一个?所以一定要在诸子百家里选择一家,大家都觉得他的主张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民族也能够适应,取这一家为主,以诸子百家来辅助,这样确立了国民教育宗旨。
  我们的道统主流是孔孟,从汉高祖制定一直到清朝都没有变更,自然成了中华民族的道统。孔孟教给我们五伦十义,这是我们要遵守的原则,这就是道。五伦讲人与人的关系最小的指居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夫妇。丈夫要怎样做好丈夫的本分,妻子要怎样做好妻子的本分;分就是义务,你要尽到你的义务夫妻和合是家庭兴旺的基础。室的外面就是家家中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中有兄弟。每个人的身分不相同,义务责任就不一样。每个人应尽自己的义务职责,这叫“天职”不是别人派给你的;这就是“道义”,天然的叫“道”。家之外是社会、国家上有领导人是国君;下有被领导的人,那就是臣,平辈的有朋友。“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领导与被领导)、朋友;从内向外扩展,则“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五伦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大团结。我们这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族“中华民族”,这是道。
  古圣先贤心目中从政者即是伟大人物,称为“大人”负有对人民教育、养育、领导之天职。教导人民、教他一举一动,使他的见解、他的思想、他的思考有个范围(伦理道德),不能超越范围,人怎么会作乱!怎么会做坏事!再加以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薰陶。儒家基本教育的目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学校已经不教这些课目,疏忽人文而重科技,老百姓的思想、见解、所作所为没有一个准则了。这就是教我们看到别人犯罪,回头想想自己为官做得不够好。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对于他犯罪的动机、犯罪的行为,我们真正知道了,要同情他,要哀悯他,不能因破案而欢喜。为什么不能欢喜?因为我们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
  ‘喜且不可,而况怒乎’,破案尚且不可欢喜,又怎么可以发脾气!从前做官、做县市长,至少是个举人(何况大多数县市长都是进士及第的),所以一提醒,他马上觉悟了。
  ‘宰为之霁颜’,这是很有胆识的劝谏,而县官一经提醒就觉悟了,就息怒了。从这个地方我们能见到杨先生的智慧、德性、见地,都很了不起。所以他在公门好修行,多行善事。
  杨先生‘家甚贫’,在从前做官只靠俸禄,是不会发财的,所以退休后真是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的人非常之多;如果做官告老还乡而富有的,就是贪官污吏。否则钱从那里来?因为以前念书人不会去做生意。如果官做大了,对国家有大的贡献,那么国家有奖励,送你多少田宅,这是相当的富有。如果是平常一个官吏告老还乡,都是相当清寒,何况杨先生只是县政府里的一个小职员。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他不接受人家送礼。有人要拜托他,尤其是犯了案子的人(犯法的囚犯),总想说一点人情,能够得到好一点的照顾,或者刑罚判得轻一点可能他的职位掌管这些事,于是人情就免不了。他总是秉公处理,不接受别人送的礼,十分清廉,很难得!
  ‘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从前囚犯的粮食很少,有时在递解的路上常常缺乏粮食,没东西吃,杨先生总是尽心尽力,设法救济他们。
  ‘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杭’是现在的杭州,杭州到宁波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囚犯带着刑具,手镣脚铐,都是步行,这样一天能走多远?一天能走五、六十里已是相当辛苦了;而从杭州走到宁波,要好多天才能走得到。
  ‘沿路忍饥,菜色可掬’,沿途没东西吃,饿了好多天,很可怜!夫妻商量一下,‘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家里米少,都送给他们,自己就没得吃;自己吃了,他们就没得吃了,怎么办?煮粥!分一半给他们。
  ‘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以后他生两个儿子,这是夫妻积德,报在儿孙。‘吏部’就是相当现在的内政部。从前的中央政府只有六个部,现在则有十几个;以前部的职权比现在部的职权要大(像前面讲的礼部,就兼现在教育部和考选部的职权)。‘吏部’是管行政的,职权也比现在大。‘侍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政务次长副部长。部长在那时候叫“尚书”;侍郎是次长,就是副部长。通常副部长有两位“左右侍郎”,像我们现在部里也是两位次长“政务次长”与“常务次长”。
  ‘长孙为刑部侍郎’,‘刑部’就是现代的法务部、司法行政部;这两个部的职权,都是从前的刑部。
  ‘次孙为四川廉宪’,‘廉宪’相当于行政专员,比省长小一级,比县市长高;大概管七、八个县到十几个县的地方行政首长。
  ‘又俱为名臣’,治理地方非常有成绩,很有声望地位。
  ‘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今’就是现在。楚亭先生也是做官的,也是非常之清廉,是他们家的后人。这是夫妻两个积德,子子孙孙都好!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
  ‘正统’(公元一四三六年一四四九年),是明朝英宗的年号。‘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就是造反、叛变。‘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都宪’是官名,‘楷’是他的名字。‘布政司’相当于现代的民政、财政厅长,主管一省的行政和财政。
  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这一段是讲不妄杀所得的果报。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凡是统军的大将,后代有好果报的人很少。为什么呢?杀业太重了、结的冤仇太多了。做将军有好后代的,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十个都见不到,这里其中一个得善报的,因果报应最明显的:唐朝的大将郭子仪,他的后代能保全,是做将军积善德。宋朝的时候,曹彬、曹翰都是赵匡胤手下的大将。曹翰的后代就很差,没有传到第三代,女儿沦落为娼妓,家败人亡;曹彬是很仁慈的将军,不妄杀,后代都很好。所以做将军的人如果军纪不严,士兵骚扰百姓,都是他的罪过。这里说的是不妄杀的果报;这个人很聪明,只要不是拥护叛党的,都教他们如何来区别,在战争的时候就可以不误伤人命。其子孙的功名富贵,说明了善因善果,丝毫不差。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
  ‘莆田’属于福建的一个县,在福州的北面。这也是先人积善。她每天做一点吃的东西粉团,布施给穷人。她也没有分别心,每天做,谁要吃都给,很难得!此事偶尔为之容易,长远心愿难发。她是乐此不疲,这样的布施给别人。有个仙人化成老道,每一天早晨都到她那里去要六、七个粉团,三年如一日,才晓得老太太确实是诚心诚意做好事、做善事。真诚是积德,布施是积善。她也没什么希求,只是帮助一些贫困之人。
  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
  老道就告诉她:“我每天都跟你要粉团,我吃了三年,怎么报答你呢?”
  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
  道士会看风水,他说:“你家里有一块地,风水很好。葬在那儿,你的后代,做官的人数有一升芝麻那么多。”麻粒很小,一升芝麻你想有多少!
  ‘其子依所点葬之’,以后老太太死了,她的儿子就依照老道所指点的穴,葬在这个地方。
  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第一代家里就有九个人做官,可见老太太好善积德,子孙很多。‘累代簪缨甚盛’,‘簪缨’就是指古时候的贵人,他的帽子里插着花。‘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这一句话是真的,福建的林家可以说是全省第一个大家族,非常兴旺。这是讲诚心施食的果报。
  冯琢菴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
  这是说救人一命的善报。‘太史’是过去任职在翰林院,“翰林”称之为太史,相当于现代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这是冯琢菴父亲过去做秀才的时候(‘庠生’就是秀才),早起上学,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在大雪之中,冻伤倒了。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人必定是贫病交加,遇到这样一个灾难。他看到的时候用手去摸他,几乎快要冻死了,但还没有冻死。把他救起来,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带回去救活了。
  救冻一定要有常识,北方人都知道,南方人不晓得。救冻是要用凉水用凉的毛巾,凉水给他摩擦,使他内里面的寒气能散发出来。
  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菴。遂名琦。
  看到可怜人,不管是什么人,出于诚心来救人一命,是为大善。‘吾遣韩琦为汝子’,‘韩琦’是宋朝的大将,也是名臣韩魏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这位神人就把韩琦介绍到他家去投胎,到人道来了。‘及生琢菴,遂名琦’,这是救人一命得到好儿子。这里也说明了六道轮回转世投胎的事实,古人皆能深信不疑。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
  ‘习业’就是读书。从前读书人多半都在寺院,只有寺院才有多余的房间,才有图书室。藏经楼里不但收藏佛经很完备,世间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大概寺院里都有典藏,藏经楼就是图书馆。从前地方社会没有图书馆的设置,所以寺院就是学校,藏经楼就是地方上的图书馆。念书的人多半选择在寺院,寺院环境幽静,都在山林之中,是读书修学的好场所。
  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
  鬼是确实存在,人鬼杂居。如果人烟稀少,或者气不旺盛的时候,往往就有很多鬼出现。‘公不惧也’,应先生心地清净、正大光明,他对于这些妖魔鬼怪毫不在乎,也不害怕。‘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凡是自杀的都要有替身,才能再去投胎;如果没有替身,他也相当苦。他吊死的地方,还得另有一个人吊死他才能得自由。现在有些车祸也是如此,他不是自杀的,是偶发事件,是横死的,也都要有替身。横死是很不吉祥的,所以我们要留意一下,某个地方常常容易出车祸,那个地方有冤鬼,他在那里等待找替身。
  这是一个吊死鬼找替身,他预先就晓得了。他说某个人家,先生在外面做生意,很久没有回来,家人不知道他死活,逼着他太太改嫁。太太不甘心,想寻短见,明天要在这里上吊。这个吊死鬼说:“我有机会!她明天可以来代替我了。”这话被应先生听见了。
  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也是个穷秀才,那来的钱呢?赶紧回去卖田,得四两银子,造一封假的书信,送到妇人家里去。
  ‘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这封信不是他儿子亲笔写的,一看就晓得。‘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那有人送钱来呢?这个钱不是假的,所以说‘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到以后没多久,他儿子果然回来了。这是保全一个家庭的完整,这个功德很大。应先生当时做这个事情,也不是想去做功德,只是同情、怜悯人家。他是发了真心去帮助她,救他一命,保全这个家庭,没有想到什么功德不功德,仍继续到寺里去念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