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开国第一战+上+(双石+着)-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联合国当然不知道鸭绿江这边已森严壁垒众志成城。
10 月7 日; 联合国在美国操纵下通过了“ 统一”朝鲜的决议。
“联合国军”一意孤行; 置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于不顾; 大举越过三
八线; 向北进攻。
此时的白宫; 胆越来越壮; 又给麦克阿瑟放了一马。
10 月9 日; 参谋长联席会议致电麦克阿瑟:
今后中国共产党要是不事先声明就在朝鲜任何地方
公开或隐蔽地使用大量的部队; 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
只要在你指挥下的部队有可能获得胜利; 你就继续行动。
废话“; 事先声明”? 什么叫事先声明? 周恩来已经有言在先
五日有余!
———“ 不能坐视不顾; 我们要管!”
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小人动手老子也动手! 三岁的毛孩子也能听出里面
蕴藏的杀机; 非得跟你们说白了不成?“根据自己的判断”? 那你
们这些声名赫赫的二战名将是干什么吃的? 把一件可能触发两国
大战的大事用模棱两可的方式交给一个战区统帅; 你们就那么心
安理得? 你们就那么相信这个自命不凡的老家伙?
笔者从中读出的只能是自私、圆滑、轻率和对美利坚合众国根
本利益的极度不负责任!
不过; 这也使接下去的戏变得更加好看!
10 月8 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
“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迅即向朝鲜境内出
动; 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任命彭德怀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切切之令; 殷殷之望; 正正之旗; 凛凛之帅!
125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何敌不可破? !
同日; 毛泽东将出兵决定电告金日成。
“ 太好了!”金日成两手一拍“; 拿酒来!”
当夜; 彭德怀和高岗即赶赴沈阳。
行前; 毛泽东担心彭德怀的安全; 建议他在鸭绿江北岸开设指
挥所; 但彭德怀不同意; 坚持过江与金日成在一起; 以便协调两军
统一指挥。同时还向毛泽东建议; 在战斗打响之前; 各方面要绝对
保守秘密; 打响之后; 新华社在报道和广播方面要注意分寸; 设法
转移敌人的注意力; 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 以便志愿军迅速隐蔽
开进; 夺得先机。
次日; 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主持召开第十三兵团
军以上干部会议; 传达军委命令; 筹建志愿军司、政、后指挥机关;
部署入朝作战事宜。会上; 彭德怀决定于10 月11 日先行入朝; 与
在德川的金日成会晤; 商讨联合作战问题。
各军干部也在会上提出了出国作战时有无空军支援的问题。
彭德怀、高岗二人于当日11 时又联名致电毛泽东; 询问:“我军出
动时军委能派出多少战斗机和轰炸机配合? 何时能出动并由何人
负责指挥; 盼速示!”
大家都对空军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其间; 彭德怀还与金日成的联络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次帅朴一禹会面; 听他通报了朝鲜战况。因朴一禹所言敌情极其
严重; 彭德怀当即电请中央军委改变先出动两个军的计划; 让第十
三兵团4 个军和3 个炮兵师全部出动; 在鸭绿江彼岸集结待机。
10 月11 日; 毛泽东复电批准彭德怀的方案。
参战各部队同时开展政治动员和报名誓师活动。
哪里还用得着动员? 一听说要打仗了; 就连许多已经复员到
地方的官兵; 都纷纷跑回部队; 死乞白咧软磨硬缠; 要求随队参战。
部队士气旺盛; 斗志昂扬; 一夜之间; 便将具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符
号特征的服装、旗帜等全部清装入库; 全军换着朝鲜人民军服装。
126





团以下干部的笔记本和中文书籍都留在国内留守处。
军以上干部会议后; 彭德怀与即将上阵的将军们共饮出征酒。
这位沙场老将豪迈地举杯致辞:
“从井冈山到朝鲜; 还是咱们这些人。咱们叫志愿军; 其实我
也不是志愿的。要不是美国军队压到了鸭绿江边; 我也不会志愿
的。现在他打到了咱们家门口; 我志愿挂帅出征; 你们志愿不志
愿?”
“ 志愿!”
阳刚之气冲出丹田; 震荡屋宇。
谁都想跟盛气凌人的美国鬼子过过招。
挽弓控弦; 引而待发!
只等一声令下!
与此同时; 中共中央也将此决策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
人士作了通报。
各党派一致拥护中共中央的决定; 并决定成立以郭沫若为主
席; 彭真、陈叔通为副主席的“ 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
员会”(战争开始后称“抗美援朝总会”) ; 动员全国人民支援抗美援
朝战争。即使是对出兵援朝持保留态度的梁漱溟先生; 在事情定
下来以后; 也积极地参加了抗美援朝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支持蒋介石进行内战的对华政
策; 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 在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群众中种下了深
深的反美情绪; 即或是受过美式教育的知识分子; 除了部分人存有
畏美情绪; 担心战争打不赢外; 绝大多数人在政治态度上也都认为
美国欺人太甚; 应该坚决予以抵抗。
同仇敌忾!
而在当时; 中国国内形势非常严峻。
革命刚胜利一年; 长期战争创伤尚未恢复; 财政经济状况相当
严峻; 物价不稳; 城市有400 多万职工和知识分子失业; 农村有近
4000 万人口遭受水旱灾害。国民党残余部队和大批土匪还十分猖
127
第五章
得陇望蜀
联合国聚众涉险
厉兵秣马
志愿军整装待发
獗; 西藏还未获解放。而且; 这场即将开始的战争的对手又是世界
头号强国美国; 双方国力、军力和经济实力对比悬殊; 根本不在一
个数量级上。以1950 年为例; 美国钢产量达8772 万吨; 工农业总
产值达2800 亿美元; 而中国钢产量为60 万吨; 工农业总产值为人
民币446 亿元(折合美元100 亿) 。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最先
进的军火工业; 掌握有原子弹; 仅各种弹药每年的年产量就达数百
万吨。不要说中国; 就是被视为中国后台的苏联; 当时的工农业总
产值也只有美国的1??3 ; 虽然也有原子弹; 但却难以打到美国的本
土。从双方军队装备来看; 美军一个军拥有火炮1428 门; 汽车约
7000 辆; 坦克430 辆; 此外; 朝鲜战区内还有1100 架作战飞机和
300 艘舰艇; 而人民解放军一个军拥有75 毫米以上火炮198 门; 汽
车约120 辆; 没有坦克; 也没有海空军掩护。作为这次战争的始作
俑者; 苏联也不愿因援助朝鲜而冒与美国发生冲突的危险; 只是通
知中共中央:“金日成同志到中国东北组织流亡政府。”
在这样的情况下; 作出这样的决定;“ 英明决策”、“ 非凡气魄”
等等字眼都难以通达其意; 尽传其神。
谁来想个更好的?
30 多年后的1986 年10 月; 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乔纳森?波拉
克先生在为北京举行的中美关系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中说:
“ 北京决定参加朝鲜战争是受形势的支配; 而不是按计划。”
1989 年5 月5 日; 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军事科学院与他的中国同行们交流时说:
“中国出兵朝鲜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 是不得已的。如果苏
联打到墨西哥; 那么美国在5 分钟之内就会决定出兵。”
1994 年;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
“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 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 他或许将会
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 最起码; 他没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
论。”
此语信然。
128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惟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赠彭德怀》
彭德怀在安东来去匆匆。
10 月12 日19 时; 彭德怀刚到达安东; 正准备过江与金日成会
晤; 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的一个紧急电话就撵了上来。
电话要求彭德怀火速回京参加政治局会议; 重新讨论入朝参
战问题。
听取完第十三兵团领导和再度赶到安东的朴一禹的敌情汇报
后; 彭德怀于次日赶回沈阳。
高岗递给彭德怀一封毛泽东的紧急电报:
彭高; 邓洪韩解:
㈠10 月9 日命令暂不执行; 十三兵团各部仍旧原地
进行训练; 不要出动。
㈡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毛泽东
十月十二日廿时
怎么回事? 都箭上弦; 刀出鞘了; 这边倒把手给拽住了?
129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彭德怀心里明白; 一定是出了什么紧急变故; 否则毛泽东不会
这么急地往回召他。
次日; 彭德怀乘飞机返回北京。
事儿的确不小。
原来寄予很大希望的苏联空军提供的空中掩护; 没啦!
10 月11 日; 毛泽东收到了正在莫斯科的周恩来与斯大林联名
发来的电报; 声称苏联方面愿意出动16 个团的喷气式飞行团的志
愿空军; 但不能进入敌后; 而且要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以后才能出
动参战。
理由是苏联方面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
没准备好?
不对吧; 要说没准备好; 我们也没准备好。部队连冬装都没发
下去嘛! 我看这是个托词; 斯大林是担心出动苏军会冒与美军直
接对抗的风险; 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打破雅尔塔的格局。所以想
让我们单独作战; 替他担风险。
到底还是毛泽东; 看题点题破题都一针见血。
怎么办?
嗯; 这事得再考虑考虑; 没有空中掩护; 部队白天作战困难太
大; 如果空军不进入前方配合陆军作战; 实际上作用非常有限; 无
助于大局的改观。朝鲜的天空还是人家的天空。
毛泽东决定暂缓出兵。
这才有了聂荣臻和毛泽东给彭德怀的前后两个接踵而至的电
话和电报。
事情是这样的。
周恩来、林彪10 月8 日乘坐航速慢、续航力小的里… 2 型飞机
从北京先到伊尔库茨克加油; 次日到鄂木斯克; 第三天; 也就是10
月10 日; 才到达莫斯科。
次日; 他们又在布尔加宁陪同下; 转飞黑海之滨的格鲁吉亚阿
布哈兹的阿列德尔; 与正在那里休养的斯大林会谈。
130





苏共政治局委员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贝利亚、米高扬、布尔
加宁和莫洛托夫等参加了会谈。
苏联方面首先通报了朝鲜情况。
然后斯大林先入为主:
“看来; 敌人不会就此止步; 不会停止前进———如果不遇到强
大阻力的话。而且; 朝鲜目前已受到极大的挫伤; 战场形势极其严
峻; 对我们都是很不利的。今天想听听你们中国同志的看法和想
法。”
“我们对一般情况是了解的。特别是考虑和研究了国内实际
情况及主观因素; 认为在缺乏空军掩护的情况下; 我们出兵困难很
大。”周恩来也开门见山。
“ 我们经历了长期战争; 破坏极其严重。许多有关国计民生问
题都没有解决; 现在如果又卷入战争; 不仅人民的困苦生活无法改
善; 而且国家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也无从谈起。况且这是同装备
比我们优越得多的美军交战。”林彪插上一句。
“ 美军有什么了不起; 要知道; 他们是在别国领土上进行的不
义之战; 士气必然低落; 你说呢林彪同志?”斯大林一笑。
嗬; 这“老大哥”调门起得真高; 这一阵咱报纸上天天都有这样
的句子; 咱还是少来点花头多来点实在的吧! 林彪心里想着; 嘴上
也就到了:
“当然; 当然; 美帝师出无名; 是不义之战; ??不过; 我们装备
太差啦; 一个野战军才几十门炮; 还不抵美军一个团的火力。又没
有坦克; 仗打起来难哪!”
“ 林彪同志说得有理; 我们将按你们的要求装备你们的陆军部
队; 但得分步骤来; 先着手装备20 个师如何? 我们将尽快把这批
装备运到满洲里。不过; 依我们的经验; 不必等装备好了再作战;
应该边作战边改装; 在实战中提高部队战斗能力。”
斯大林开始出牌了。
周恩来不失时机地接上话头:
131
第六章
面敌生虑
斯大林突发变计
临危受命
彭德怀阵前运筹
“ 毛泽东同志一再嘱咐我向斯大林同志表示我们衷心的谢意!
同时也向您反映一下我们的困难; 我们的空军刚刚组建; 正进行训
练; 不能立即投入战斗。战争不是儿戏; 如果我们匆忙陷入这个漩
涡; 多年摆不脱身; 如何收场? 如果战争僵持不下; 还可能涉及各
兄弟国家。因此; 毛泽东同志认为在没有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出兵
困难很大; 希望斯大林同志能体谅我们的困难。”
“ 你们不出兵了吗? 朝鲜可是很紧急啊!”
“ 你们不是已经出动了吗?”
在场的苏共政治局委员们有点沉不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