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海盗在越南内战中的传奇经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海盗在越南内战中的传奇经历-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一年,阮文惠命令“海军”进军中国。100多艘战船编为3个舰队,到处抢劫,以便“征税”及“扩军”。6…7月间,40艘由前中国海盗船组成的舰队,“远征”广东、福建和浙江,重新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中国海盗都将阮文惠称为“粤南大老板”。

当年11月份,阮文惠病故,阮文惠年仅10岁的儿子继位,成为光瓒皇帝。

尽管西山政权内忧外患不断,但这里依然是唯一能给大清海盗提供庇护所和事业发展平台的地方。更多的海盗继续投奔而来,陈添保则在1795年再次得到提升,获得了都督的头衔。两年后,小皇帝赐给陈添保一柄短剑,并任命他为“统善艚道各支大总督”,正式成为西山政权的海军总司令兼海盗总头目。

1797年4月25日,南军组成一支近600艘战船的庞大舰队,进攻归仁,但中途折向岘港(Tourane),双方多次交锋。6月份,西山海盗舰队大败,陈观祥(陈添保的养子)、郑亚保和总金等人被俘。7月份,刚成为西山海军总司令的陈添保带队反击,大获全胜。

1799年,南军发动顺化战役,西山海盗舰队的樊文才迎战,激战后兵败。南军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归仁,改名为平定。这一战役极大地打击了西山军的士气,海盗们开始大量叛逃。就在此时,百多禄病故,南军被迫撤离,留下一支舰队镇守施耐,西山政权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次年,西山海军再次反击施耐,试图夺回归仁(平定),参战的中国海盗战船多达100多艘。而得到了法国和暹罗支持的南军,则组建了更为庞大的舰队,共有1200艘战船,其中有欧洲战舰4艘、大型战船40艘、大划艇300多艘,动员士兵多达8万。这场规模浩大的战役持续了1年,西山海军最终惨败,海盗舰队损失惨重。

尽管西山军在内战战场上节节败退,但他们在中国华南地区的“征税”却相当成功。当时的华南,遍地薪火,苗民、三合会、白莲教,动乱不断,清廷即使派出了名将福康安南下讨伐,也难以奏效。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道,西山军“师老财匾; 乃招濒海亡命; 资以兵船; 诱以官爵; 令劫内洋商舶以济兵饷;夏至秋归; 踪迹飘忽; 大为患粤地。继而内地土盗凤尾、水澳帮亦附之; 遂深入闽浙; 土盗倚夷艇为声势; 而夷艇恃土盗为向导。三省洋面各数千里; 我北则彼南; 我南则彼北”。

如此拖延到了1796年,海盗们的行动实在是太过猖獗,清廷也截获了大量证据,直指越南官方幕后主导。乾隆皇帝龙颜大怒,要求西山政权立即采取行动,遏止海盗的活动。在大清的巨大压力下,西山政权不得不象征性地对海盗的大本营发动了几次攻击,烧毁了一些民房,镇压了一些不入流的小股海盗。

但大清的官员们2个月后,就发现受到了越南人的糊弄。清廷忍无可忍,决心主动出击,变“海防”为“海战”,出海迎敌,并对抓获的海盗从严处置:对那些改换了辫子和服饰的中国海盗,一律凌迟处决;同样,即使海盗没有改辫换服,但是接受了越南人的官职,同样作为叛国者凌迟处死。

但清军水师的战斗力实在太弱,在多次损兵折将的围剿失败后,清廷只好换用另一传统招数:招安,给海盗们提供官职、现银。这一招十分管用,海盗们大量来降,但清廷痛苦地发现,当海盗成为最易发家致富的捷径后,海盗似乎越抚越多了。

日落西山

1801年2月21日,越南内战达到了顶峰。据参加南军作战的法国军官察格瑙(J。B。Chaigneau)记载,这一天,西山军和南军爆发了“交趾支那历史上所知的最为血腥的一战”。

在这次决战中,西山军伤亡高达5万多人,损失了绝大多数的船只和6000门火炮。著名的海盗首领莫官扶、樊文才和梁文庚都被南军俘虏。

6月15日,南军乘胜攻占顺化,小皇帝仓皇出逃到河内,中国海盗们也作鸟兽散。在西山海军总司令陈添保的竭力劝说下,躲回中国的郑七勉强来到了河内,并且带来了自己那支200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西山小皇帝大喜,给郑七封了个“大司马”的高级头衔。有意思的是,陈添保却率家属及30名随从“弃暗投明”,归顺了清廷。郑七率领他的舰队,向南军发动了最后一轮反攻。激战正酣时,一场怪异的东北风摧毁了不少海盗战船,郑七大败。随后,南军向河内发起总攻击,保卫该城市的海盗舰队,共有40艘战船,经过一周的抵抗,全军覆没。

阮福映那支由法国人训练的南军,抓住了光瓒皇帝,将他关在一个笼子里游街。并且随后将西山政权的残余皇族全部凌迟处死,阮文岳、阮文惠的尸身也被挖出来挫骨扬灰,其头骨还被“监禁”在专门的牢笼中。

同时,阮福映向大清国派出了朝贡使团,供品之一就是那三位海盗首领。阮福映的野心丝毫不亚于阮文惠,要求清廷同意其改国号为南越。清廷明确表示,绝对不同意其使用古老的百越国名“越”,嘉庆皇帝御笔一勾,将“南越”改为“越南”,表示其是在越地之南,试图以此警告阮福映不得觊觎中华大地。从此,“越南”便成为正式国名,阮福映也开创了越南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

尾声

河内陷落后6周,最后的海盗将军郑七被南军俘获后被斩首示众。郑七的堂弟郑一收拾了他的残部,并在他那出身娼寮的妻子石氏(郑一嫂)的协助下,不久后就建立起又一支更为强大的海盗舰队。

获得清廷册封的新任越南国王阮福映,下令对境内的中国海盗痛加剿除,魏源在《圣武记》中记载道:阮福映“新受封,守朝廷约束; 尽逐国内奸匪; 由是艇贼无所巢穴”。

其实,“艇贼”们只是在越南“无所巢穴”而已。经历了越战战火考验的大清海盗返回故土,从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组织能力和战斗力的海盗,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轮到葡萄牙人和英国人开始为他们大伤脑筋了。

清除了大清海盗的越南王国,实际上也清除了大清的影响力,由法国人取而代之。中法之间围绕着这块富庶的中华属地,展开了新一轮的角逐。

就在大清海盗活跃在越南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时,大英帝国的使者马嘎尔尼来到了北京城(1792年),希望能与伟大的东方帝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但这两个帝国都表现出了各自的偏执和自大,一方宣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另一方则坚持将磕头作为是对自己的侮辱。

那位号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像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那样,将势力强大、不怕牺牲、而且对官方的认可有着强烈饥渴的大清海盗们利用起来,作为开拓万里波涛的先驱。与那些可以名留青史、被当作英雄的欧洲海盗们相比,这难道仅仅是大清海盗的悲剧宿命吗? (本文来源:国家历史 作者:雪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