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忘恩惠:愚者只会记住他对别人的付出,而自己落难时得到的无论大恩小惠,皆抛于脑后。不知恩且不说,即便知恩也不知回报,更有甚者恩将仇报,即是“过河拆桥,上楼撤梯”之人。就象农夫和蛇的故事一样,农夫救活了冻僵的毒蛇,最后反被蛇咬而中毒身亡。
  (三)稀有谈论不生奇:愚者对善恶方面稀奇之事的谈论,从来都是无动于衷。当听到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以身施虎等种种事迹时,他们木然而立,既不会赞叹也不会随喜,更不会发心效仿。再听到有些人杀父杀母、诽谤上师时,他们仍是不惊讶、不愤怒,就象一个反应迟钝的人毫无所觉。有者竟以“小聪明”来辨别取舍,听到圣者的光辉事迹便认为是愚蠢的行为;听到恶人的劣迹,反倒以为是真正的“英雄”,随声咐和,跃跃欲试,也想显露一下自己“男子汉大丈夫的英雄气概”。这些丑恶的嘴脸实在叫人恶心。
  (四)现量见到也询问:现量是因明的术语,即知觉及其所得之识,比如眼根所见(知觉)而了知某物的色彩、形状(识)等。正常人所知中,亲眼所见的事物即现量见。古人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于现量见到的事物应该值得肯定,不必予以怀疑询问。而愚者往往是自己亲历亲见之事物,仍然不敢肯定,也不思维辨别,反而会反复盘问。这些人就算到了黄河边也会不死心地反问:“这是黄河吗?”
  (五)胆怯:无论在世俗还是学修佛法,若想成就事业和圆满修行,不仅需要智慧,而且需要胆量和勇气。所谓“大智大勇”或“智勇双全”都是对仁人志士和高僧大德的褒奖之词。而愚者缺乏勇气,胆小如鼠,见事就躲,见难就逃。无缘无故地会觉得恐慌而萎靡不振,这样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对于修行中出现的各种境界也会萎缩不前,惊慌失措。
  (六)盲从:有智慧的人对任何事情首先反复地思维、辨别,再作抉择。而愚者遇事遇人,不加鉴别和取舍,盲目愚从,人云亦云。往往败事毁己,无有适从,茫茫然荒废一生。比如一些修行人,听人说某某气功学了好,便舍弃佛法修学外道之法;外道本师说无因果轮回,杀生无过失,他也积极宣扬,励力随行。
  了知上述愚者之相后,聪明人自会反省、对比、取舍。能如理行持者,成功之路即在你的脚下。
  懦夫仅嘴说灭敌,远见怨敌恐叫号,
  战场遇敌敬合掌,返回家中说大话。
  懦夫说要消灭敌人,仅仅是嘴上逞能,老远看见怨敌就会惊恐地号叫,在战场上遇到敌人只会恭敬地合掌求饶,返回到家中却尽说大话。
  懦弱的人胆小怕事,只会在口头上说漂亮话,实际上任何事情托付给他都不能成功。特别是在面对是非恩怨和仇敌的时候,他们常常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没有面对个人或集体的怨敌时,他们表面一副满不在乎、英勇无畏的样子,其实内心充满了恐惧。为了显示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只好硬着头皮摩拳擦掌:“我要报仇,一定要杀了他”、“匹夫不可夺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好一派豪言壮语,若出于真正的英雄之口倒值得学习,由此可以鞭策我们处逆境而不变气节,只可惜是出自懦夫之口,顿时变得一文不值。他们远远地见到怨敌时,便吓得汗毛竖立,惊恐哀号,仿佛怨敌已来找他报仇了,于是象斗败的公鸡一样落荒而逃。在迫不得已逼上战场之时,尚未交锋便双手合掌跪到怨敌跟前求饶:“我投降!请给我一条生路吧,来世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们。”这样的人在历史中已屡见不鲜,诸如叛徒、汉奸等,在未遇敌人之时也能侃侃而谈,一旦上战场或与怨敌对峙之时马上会“威风”扫地,显得万般温顺恭敬,唯恐小命不保,他们丧尽天良,出卖国家、亲人等。当返回自方时,不管光彩与否,他们立即成立谎言出口公司,大言不惭地宣说自己如何英勇,立下了何等功劳等。真是场下的英雄场上的狗熊。
  古人言:“疾风知劲草,困难显英难”,困苦可以造就人材,磨炼意志。在修行的道路上,违缘是难免的,切不可象上述懦夫于逆境前束手待毙,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座冰雪压不垮的高山。
  懦夫商议时勇敢,一旦派差即算财,
  出征之时复生病,远见战场亦惧喊。
  懦夫在商议如何消灭敌人之时是勇敢的,一旦派遣时就开始盘算利害得失,待出征时他却突然生病,远远望见战场也会惊惧得失声大喊。
  人们在与敌方交战之前定会商议,抉择方案。此时,懦夫们俨然一副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咬牙切齿的鼓动叫嚣:“我们要英勇顽强,彻底消灭敌人。”“宁愿站着死,绝不跪着生。”但派遣他上阵迎敌或打探敌方情况时,他马上就会在心里盘算利害得失,怎样才能得到功名利禄而又不危及生命呢?事成之后会得到什么奖励呢?……正式出征之时,如果知道敌众我寡或凶多吉少等,他便会卧床不起,诈称身患重病而加以搪塞,怯阵逃跑。为了假戏不被识破,宁愿施展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或吃些不危及生命的毒药等苦肉计。这种人不要说亲临战场,即便是躲在一个安全地带远远地观看激烈的战场,也会吓得惊恐万状,哭天喊地叫爹娘,风吹树枝响便认为埋伏有敌军而吓得抱头鼠窜:“救命呀……!”
  在此作者形象地为我们描述了懦夫的精彩表演,查看一些战争史例,他们的事迹是不难发现的。我们修行人面对五毒烦恼魔敌不也是常常需要出征应战吗?所以应反懦夫为英雄,誓不向邪恶低头。
  懦夫稍胜便自诩,一旦失败恨亲友,
  集会讨论引争论,秘密商议亦泄漏。
  懦夫稍微得到一点胜利就骄傲自满,一旦遭到失败就会怨恨亲人和朋友,在集会讨论的时候,他便起哄引起一些争论,并且对秘密决议也要泄漏。
  无论在战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懦夫们稍微取得一点胜利便会沾沾自喜,自吹自擂是如何英勇擅战或是如何精明能干。但在己方失利、事业衰败或所做不成功时则怨天尤人,将失败的理由强加在战友或同事的头上大加报怨。回到家中便大发雷庭,横挑鼻子竖挑眼,看谁都有气,仿佛亲人都是他惨遭失败的罪魁祸首,各打五十大板也难解他心头之恨。
  如果众人聚集在一起商量事情,懦夫们绝不甘当沉默寡言之人,为了显示他那三寸不烂之舌,喋喋不休地瞎起哄。此类人常常抓住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强词夺理,引起诸多不必要的争论。对于秘密商议得出的决议,他会毫无保留地泄漏给他人使其成为公开的秘密。他在告诉别人时会显出神密的表情,四处打探,觉得安全可靠后关窗闭门。首先给予警告:“此事是不能讲的。”然后又露出相信大度的姿态说:“我俩不是一般的交情,现在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可千万要保密啊……”之后他又如法炮制纷纷告诉别人,似乎要以泄漏秘密作为交友的手段。藏族有句谚语:“话一开口,定能传遍全世界。”纵有千只手也难捂万人口,秘密便这样轻而易举地被泄漏。
  懦夫有如此多卑行劣迹,办事怎能成功?因此当反观自己,处处警鉴,争做高尚之士。
  沙场之上擦拭衣,遇见恨敌即躲避,
  亲近彼较敌生惧,武器送于怨敌前。
  懦夫在沙场上只会擦拭衣服,遇见深仇大恨的敌人就会设法躲避,亲近这样的人比敌人更可怕,他反会将武器送到怨敌的跟前。
  进入战场,每一个战士都应擦拭好武器,准备好弹药,而懦夫们却对自己的衣服百般整理,细细擦拭。不知他是笑对死神而作准备——迎接血与火的洗礼,还是已忘却战场而准备参加庆功喜宴。反正已是手足无措,却又尽量装出无事的样子。一旦开战,敌人猛冲上前,懦夫们一看便吓得魂飞魄散,左躲右藏,唯恐撞到枪口上。更有甚者一不作二不休干脆躺下装死。
  提起懦夫见敌就躲的本性,在此插一个秘密山洞的故事。以前有个喜说大话而胆量很小的藏族青年,名叫秘密。一次,两个村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他远远看见敌人便吓得两腿直抖,于是背上枪躲进了一个山洞。等双方战斗结束,他假装打过仗的样子,就地摔滚几下大步流星地赶回村子,口夸此次战斗多么精彩、打得多么漂亮、降服了多少怨敌,而且越吹越起劲。在战斗前,为了开枪顺畅,人们都会在枪口擦酥油。当人们拿起他的枪,看到枪口擦的酥油尚存,便知他从未发射一枚子弹。真是“纸鸟经不住风吹,泥人经不住雨打”,在事实面前他无奈地低下了头。从此,他躲藏过的山洞就叫“秘密山洞”,延用至今。
  懦夫往往还有贪生怕死、卖友求荣的本性,与他们论亲交友倒不如结交怨敌显得安全。因为对怨敌早有防范,不至于出大差错,而对待亲人中的懦夫却难以把握,他随时都可能投敌卖友。表面上笑呵呵尽说好话,背地里一把刀坏事做尽,所以这样的人比敌人还可怕。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们绝不会顾全大局,投敌卖友时反把武器送到敌人跟前,妄图受嘉奖得重用。
  在此宣扬所谓“英勇顽强,消灭敌人”之事理,并非要求学佛人以冤报冤,以仇报仇,而是让我们认清懦夫的本性,对外加以防范,对内自我改造。在修行途中必须以大无畏的胆量面对一切困难险阻。
  列队上阵在排尾,凯旋归回在排头,
  若见吃喝拼命挤,遇见难事设法躲。
  列队上战场时懦夫们一定会排在最后,凯旋荣归之时却又排在第一位,如果见到吃喝等好事就会拼命往前挤,遇到困难的事情却又想方设法躲避。
  在上战场之时,军人都会排成整齐的队伍,懦弱的士兵一般都会磨磨蹭蹭地排在最后,即便长官事先点名将他排在队伍前面,他也会以各种方法拖到队尾去。而战争胜利以后,他便勇跃地排在最前面,以功臣、英雄、豪杰自居。雪域有个叫卓玛的地方,一次那里的人和其它村落发生争斗。卓玛地区的长官带领人马列队出征,行至途中,长官就对手下人说:“你们先去正面迎敌,我去另一个紧要的地方把守,到时我们内外夹攻,定能大获全胜。”说着他便往后山跑,躲进一个山洞里。等战斗结束,人们得胜回归的时候,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耀武扬威地排在第一位,不失一位首领“风范”对乡亲们频频点头挥手,凯旋而归。
  象卓玛长官那样的人实在不少,他们会抓住各种机会在事后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在庆功喜宴上,他们更是挤在最前面,好吃好喝先享受,“荣誉勋章”高高举。好事一旦成功,他们就会不加思索地一口咬定:“这是我做的。”如果事情失败或遇到违缘,他便脚底擦油,或者向众人声明:“此事与我无关”,“不是我的责任”。这种好事向前挤、坏事推脱净的做法完全是愚者的本性,与他们交往肯定正事办不成。
  有智之正士却与上述愚者恰恰相反,他们遇事在前,荣归排后,好吃好喝让他人,困难险阻迎头上,错处过患自承当,这才是我们应学习的。
  如此凡是恶人相,虽有不可思议数,
  然谁愿掏脏水坑,智者谁尝呕吐味。
  如是等等恶人的体相,虽然数量众多,不可思议,然而有谁愿意再掏那肮脏的水坑,有智慧的人又有谁愿意品尝呕吐物的滋味。
  世间上恶人愚人丑恶之相无量无边。他们皆因烦恼粗重而广造恶业,沉沦生死,恶性循环。可怜的是他们竟不知何为烦恼,做恶而不以为恶,自甘堕落,不趋解脱。此等愚人的卑劣行径,丑恶之态就象臭水坑中的污秽物一样,有谁愿意去掏去看呢?掏粪是一项极其下劣的工作,往往出高价都找不到人做。别说让你亲自去做,就算远远见到掏粪工人拉着粪车走来,你也会紧捂鼻子匆匆躲避,之后还要恶心半天连饭都吃不下去。同样,卑劣的愚人也如呕吐之物一样令人厌恶。呕吐的滋味自然是不言而喻人人都经历过的,发作之时,翻肠倒肚似乎是在与死魔抗争,痛苦不堪,有人甚至会想:宁可被人痛打一顿,也不愿再尝此呕吐的滋味。至于呕吐出来的脏东西,没生病的人看了也会情不自禁地想吐。若逼着你去品尝那呕吐物,那更是不堪设想,可能只有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和猪狗才会去享用,做为人特别是有智慧的人绝不会去品尝呕吐之物。因此智者也不愿过多地谈论愚人丑恶之相,否则也要恶心呕吐了。
  了知愚者和智者的差别后,我们即应勇于发现自身弱点,改正缺点,趋善避恶,做一个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