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犹如燕子虽口渴,绝不吸饮落地水。
  即便智者身处逆境、计穷力竭,也绝不会迈步愚人苟且偷生的道路。比如燕子,无论怎样口渴,也绝不会吸吮落在地面的脏水。
  品行高尚的智者纵遇命难也不会丧失自己坚定的信念,更不会步愚者后尘。所以,患难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才能显示出非凡的气节,浩劫来临的时候,也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抗争。在那众所周知的苦难岁月里,造反派们企图让一位老喇嘛放弃自己的信仰而诽谤三宝,否则便以肉体折磨相要挟。老喇嘛却平淡地说:“我的身体已经布施给你们了,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是要我舍弃三宝,那是万万不可能的!”造反派们气急败坏,声嘶力竭地咆哮:“你不怕死?”老喇嘛依旧坦然地回答:“即便是死,我也绝不会舍弃上师三宝。”就这样,老喇嘛被折磨死了。这正如作家海明威所讲:“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在佛教历史中,还有着许许多多为信仰而献身的光辉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据《法句譬喻经》中所载:有两位新学比丘行脚前往祗园精舍拜见佛陀。时逢大旱,水泉枯竭,当他们经过荒无人烟的旷野时饥渴难当、步履艰难,历尽周折方于一口枯泉中发现了一点生虫的水。其中一位比丘喜出望外,迫不急待地将水捧到嘴边,却被另一位比丘拦住,劝言:“水中有虫,我们不能喝。”那位比丘说:“还是保命重要,我们是专程来拜见佛陀的呀!”“喝这有虫的水就会违背佛的教诫,那么拜见佛陀又有什么用呢?”二人各执己见,为了保命之人不听劝阻饮水后继续赶路。另一位虽然渴死荒野,但因持戒的功德转生于忉利天。成为天人后感知佛的恩德,立即手持香花瞬间来到佛陀面前,顶礼供养,尔后那位饮水的比丘才匆匆赶到。
  古印度中部曾经有一位胡涂的国王,他竟然重用一个渔夫来作国家的大臣。这位渔夫大臣种姓极其恶劣,篡国弑君,自己当了国王,紧接着又驱摈先王的两个王子流落他乡。这一系列恶劣的行为,使得臣民上下怨声载道。渔夫王又命令一位前朝的元老给自己当大臣,而这位元老品性高洁,宁死不屈。渔夫王无计可施,只好假心假意地暂时将他释放。随后元老大臣就逃离本国,历尽艰辛终于寻到两位王子。他们共谋大计,发奋图强,最终消灭了渔夫王,这也说明高风亮节的正士是不会和愚者同流合污的。
  燕子又名喜雨雀或等雨雀,生性高洁,它们饮用的水都是清净而甘美的。降雨之时,它们便会张开嘴仰望虚空,直接享用老天赐予的甘露,雨过天晴之时,地上虽淤积着雨水,但它们绝不会去喝。因落地之水秽浊至极,若饮用会有害于它们的健康,故无论怎样口渴它们也不会去喝落地的雨水。可见燕子尚有坚贞不屈的美德,我等为人且具智慧,在绝望之险境怎能经不住考验呢?
  智者虽然被人骗,亦不入迷诸事业,
  含生蚂蚁虽无眼,较与有眼者更快。
  即便智者被他人谋害诓骗,但对各种事业从原则上仍是不昧因果取舍的。蚂蚁虽然没有眼睛,但比其它有眼的含生跑得更快。
  刚正不阿之智者常以己心度他腹,思善择善,即使有时中人奸计而身陷危谷,但于大的事情上却能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该做的事,绝不含糊。西藏佛教史上著名的大译师贝洛扎那,因笨波教徒的排挤而远走嘉姆察瓦绒(马尔康地区),译师先后被当地的国王投入青蛙、蛇四壁游走的洞穴以及虱子、臭虫不计其数的洞窟数日。圣者对此未受丝毫损伤,而是以超凡的行为于苦厄的环境中唱起道歌,因而感化了国王和他的臣民皈依佛门。从此大译师于当地广弘显密教法,使那里成了行持白业的佛国。
  智者就算被别人谋害而遭遇各种危难,但他也能巧设方便以计脱险。从前,印度有一位非常富裕的婆罗门,家里有一口如意宝池。一天,婆罗门准备宴请国王,却被他那才思聪颖的女儿劝阻:“国王贪心猛烈,如果请到家中,一定会引出祸端。”老婆罗门心意已定,照请不误。国王见到他家的如意宝池,顿时生起贪心,他命令大臣前去警告婆罗门:“限期内献出宝池,否则严惩不贷。”这消息好比晴天霹雳,令婆罗门惊恐不安却又无计可施。正在他痛苦不堪的时候,他的女儿前来安慰:“父亲不用悲伤,我有一个办法,能避免这件祸事。您可以告诉大臣,‘请人必须派人前来迎接,招象也要用象来引,这如意宝池也应该以水池作迎请,否则宝池定毁无疑。’”婆罗门欣喜万分,立即转告大臣。大臣们共同商议,却没有可以作为迎请的水池,他们寻思:如果宝池迎请不到,一定会遭国王杀害,与其遭杀不如去杀国王。下定决心后,大臣们齐心协力,最后将国王杀死。婆罗门女无权无势,在国王的威逼要挟之下,却以聪明才智战胜国王,解除了家人的危难。所以,智者纵然遭遇杀身之祸,也能以巧计脱险。
  比如蚂蚁是一种身体极其弱小的昆虫,它的复眼不能现见外境,其辨认外境的工具是生于头顶的触角。但在它行进时,触角能准确地判断前方有无障碍、能否通行等,机灵敏捷,比一些有眼的小含生跑得更快。
  若二智者共商议,则将生出善智慧,
  姜黄硼砂配一起,便会变出余色彩。
  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两个具有智慧的人共同商议,肯定能得出新见解、新主张。比如把姜黄和硼砂调配在一起,一定会产生另一种更美丽的色彩。
  智者与智者相处共事,则能如虎添翼,显出超人的能力,遇到任何问题都会互相商量,得出妥善的方法后才开始承办。世间上的各企事业单位在每一件事情进行之前,领导都要召集“骨干”共同协商办事方案;在抉择国家大事时,首脑们也是常常开会,集合诸智囊发表意见……。佛法方面,法师们为了更好地培育僧才而互相交流,研讨教学方案,学僧们为了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会互相辩论、请教。所以,智者共同商议能得出更殊胜的智慧。
  在藏王赤松德赞发愿兴建桑耶寺时,从印度东方萨霍地区迎请了大堪布菩提萨垛(即静命菩萨)作为净地上师(修建寺庙等建筑物之前举行的一种密宗净地仪式)。但在修建的过程中却遭到了恶龙、人非人等鬼神的严重违害。魔军总是在夜晚将人们白天辛辛苦苦修砌的建筑摧毁无余,并将所有的土石归回原处。后来依大堪布的教言,从印度金刚座迎请化身莲花生大士,次第降伏了藏地所有的鬼神,圆满地建成了三层桑耶自成寺。之后,堪布菩提萨垛传讲戒律,弘扬显宗教法,阿阇黎莲师弘扬密法,使显密教法在藏土生根发芽,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度化了无量的众生。
  没有多大智慧的人,如果能和智者长期交往定会有很大利益。华智仁波切曾说:“接触智者,能增长智慧;接触具有大悲心的人,能增长慈悲心;接触贪心大的人,会助长你的欲望……。”法王如意宝也说:“当你无法对治烦恼的时候,可以去和那些行持好的金刚道友交谈,那样对你的闻思修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利益。”即所谓“交友需胜己,似己不如无”。
  姜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根茎椭圆,深黄色,开黄花,根茎可以入药,也可以做黄色的染料。硼砂是一种粉末状的非金属元素,呈暗棕色。姜黄与硼砂都是很一般的染料,而把它们善加调配就会变出美丽非凡的色彩。同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识、智慧,若能聚众商议,定能产生更殊胜的智慧,再大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具备智慧造福者,一人亦能胜一切,
  犹如狮子转轮王,彼等不需友相助。
  具足智慧和福报的人,仅凭一人的力量就能战胜一切敌人。犹如狮子和转轮王,他们不需要友伴帮助就能任运成办一切事业。
  狮子因具有与众不同的能力而成为兽中之王,转轮王是人间的主宰者,具足轮王七宝。《俱舍论》中讲:由轮力能统治一切众生,故曰转轮王。既有智慧又有福报的人,也就象兽王雄狮和转轮圣王一样具有很大的威摄力,能尊胜诸方,任运自在地成办一切事业。反过来讲,那些缺福少慧的人聚集再多也不能成办大事,仅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从前,印度有位叫格士腊的国王,头顶长着一个肉髻。他既有智慧又有福报。后来,从国王的肉髻中降生一位王子,自小灵俐过人,而且心地善良,性格淳厚,人人都尊称他为顶生王子。国王请来一位婆罗门给王子看相,相师欢喜地告诉国王:“恭喜陛下,顶生王子将来一定会作转轮王。”国王听后很欢喜,随即委任王子掌管一个小国。多年以后,老国王离开了人间,臣民上下派出一些使臣到小国迎请顶生王子回本国接位。顶生王说:“如果我具足福报和威德,那么臣民们自然会聚集到我的身旁,否则,我回去接替王位也没有什么利益。”后来,真如顶生王说的那样,臣民百姓都陆陆续续地迁移到他的国家。一天,顶生王外出巡察,发现本国百姓耕织劳作、辛苦不堪,于是生起很大的悲愍之心并发愿:“如果我具足福德,祈求三宝加被,愿我的臣民眷属都不用辛勤劳作而自然圆满具足衣食住房,乃至种种受用。”以顶生王谛实语的加持,于八万四千年间,全国人民不需勤作自然丰衣足食。这以后,顶生王次第安住北俱卢洲十八万年,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各若干年。再后来,又受帝释天邀请,一起掌管三十三天,共同享受天人供养。一次,阿修罗与天人发生了争战,诸天眷属久战不胜,惊恐不安。这时,顶生王说:“如果我具足福德,愿阿修罗众不战自退。”果然,如他所愿,阿修罗众全部退出天界,回到自己的领地。这就是智者以自己的福德力保护一切众生,广作利益的事例。
  若有善巧方便法,役使大者亦不难,
  如同大鹏高本领,亦成毗纽天之骑。
  如果智者懂得运用善巧方便的法门,就能轻而易举地差遣那些地位显赫的大人物。如同大鹏鸟虽然本领高强,却有勇无谋,反倒成了毗纽天的坐骑。
  社会上的某些达官贵人不懂因果,不修善法,常常仗势欺人,到处称王称霸,残害百姓。如果一个智者能采取些善巧方便的法门去降伏、差遣他们,利用他们的权势定能为众生做许多有利益的事情。王臣将相皆是地位显赫之人,统领诸军百姓,呼风唤雨等能力非同一般,故谓大者,彼等若为善则功德不可估量;若为恶定是疲惫兵民,罪不可赦。而历代的许多高僧大德,实证圆满,世出世法圆融一味,具有种种善巧方便,摄伏了众多王臣将相,利用他们的权势广行弘法利生的事业。
  毗纽天为印度三大尊神之一,属保护神。相传大鹏鸟和毗纽天作战时,以高超的本领大败毗纽天并得意洋洋地将他压在身下。虽然毗纽天凭自己的能力很难取胜,但抓住了大鹏鸟骄傲的特点而施以巧计。他对大鹏说:“我俩交战这么长的时间,都没有得到什么利益,不过,我认为我比你殊胜,你不如向我求个悉地。”大鹏一听勃然大怒:“我倒觉得我殊胜无比,而且屡战屡胜,你应该向我求悉地才对。”毗纽天又不慌不忙地说:“我身体高大,本领高强,你只有骑到我的身上才能显出点威风。”大鹏嘿嘿冷笑,趾高气昂地说:“我的本领大,你才应该骑在我的身上。”毗纽天顺水推舟,趁势说:“好吧!你的本领确实高强,那我只好骑在你身上喽。”是故具足智慧和善巧方便是多么的重要啊!
  求得今生来世乐,皆为依靠智慧力,
  达瓦王子用智慧,拯救暂桑今来世。
  要想得到今生和来世的安乐,唯有依靠智慧力才能成办。具有智慧的人,能自利利他,如菩萨化身的达瓦王子以智慧拯救了吃人魔王——暂桑的今生和来世。
  一般的人依靠智慧能使自己得到今生和来世的安乐,即便福报欠缺的人,如果依靠世间的智慧,深信因果,取舍善恶,则能圆满暂时的所愿。而究竟的安乐必须依靠出世的智慧也就是空性慧,从修行角度而言,欲求今生成就必须证悟空性慧。若求究竟的佛果,必须具足两种因:生起空性慧自我解脱因以及悲智双运广利众生之菩提因。下面讲一个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以智慧力救度众生的故事。
  古印度有位叫暂桑的国王。一次,他到森林中打猎时与一头贪欲猛烈的母狮邪淫。后来母狮生下一个男孩,他的身体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