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福无德之人仅仅依靠自己的劳动、百般的精进,那么再勤奋也不容易办成事,付出十倍的努力却得不到一份的收获。看到别人做某项生意赚了大钱,自己也急于捞一把,但因无福,非但赚不了钱,反而尽蚀其本。见邻居发家致富、升官晋爵而眼红至极,拉关系、找门路,却是四处碰壁,无人提拔。虽然夜以继日地积累财产,但还是吃不好,穿不暖。学问也是如此,有些人因往昔未植善根,所以今生无论怎样努力,对于攀登的学业高峰总是显得遥遥无期。当然他于此生勤学也肯定有功德,待此善根成熟之时,善果将是巨大的。如果脱离了福德,仅仅是靠精勤努力来成办事业,就如同油灯发出的光亮一般,需要油、灯芯等外缘,而且还要有人去点燃它。即便点燃,若遇风等违缘也将面临熄灭的危险,要让它继续发光除暗必须小心护持。尽管如此精勤,油灯发出的光亮仍然极其微弱,所照明的范围也极其有限。
  在此,作者并不是要抹杀勤奋,而主要是为了强调福德的重要性。华智仁波切曾说:一个火星般的渺小福德,却远胜于今生如山岳一样广大的勤奋。所以谋事在人,成事在福,欲求诸事圆满成办者,当下即应勤修善法积累福德。
  倘若依止高尚士,劣者亦会得高位,
  如同藤蔓依大树,一直盘绕于树顶。
  如若依止高尚的伟人,低劣的人也会荣升高位。如同柔弱的藤蔓依附着参天大树,可以一直盘绕着爬到大树的顶端。
  高尚之士是指地位崇高、品学兼优之人或是具足法相的大德高僧。劣者则指人品学识相比高士大打折扣、地位能力极其一般的卑贱之人。但若此类劣者寻得一个很殊胜的依靠处,也能平步青云,发号施令于众人之中。现在社会上依靠后台而出人头第者为数不少,作为高尚人士的家属、亲戚朋友等不管有无学问和能力,都能得到好工作和地位。劣者若攀上皇亲国戚,那更是遥遥直上,立王封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者也不无可能。俗语“一人当官全家受禄”,又言“一人得势,鸡犬升天”,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总之,凡是与高一层次的人沾亲带故者,只要抓牢这靠山就能越走越高。然而世上某些没有“臂膀”的人纵然才学广博,能力超群却也难得高位。比如当今的大学生、研究生等,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却不一定能得崇高的地位,有者甚至连一个象样的工作也找不到。
  藤蔓中有黄藤、紫藤、白藤等多种。此处指的是白藤,即一种常绿植物,茎细长,柔软而坚韧,俗称“藤子”。倘若没有依靠处,它就只能伏在地面而永无登高远望的机会。但若侥幸生在一棵大树的身旁,它就能发挥特长,依附大树的枝干拼命地向上窜,一直爬到树顶,有的甚至比大树还高出一头。其实,藤蔓的“底子”薄,能力虚弱,它能发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依靠处。树高它就高,哪怕树有几层楼的高度,它也会逐渐旋转盘绕,最后跻身于“上层”社会之中,傲然挺立。这便和许多卑劣之人依于高尚志士所得的地位、荣耀一般。
  诚然,本颂表面上的意义并不值得推广。卑劣者就象藤蔓一样没有真实的本领,如是仰仗他势发达的人往往为世人所鄙弃,但这必定也是一种福报因缘所致,并且也有弱者勇猛精进的一面。所以看待问题不能太过偏激,在清净发心的基础上而应博采各家之长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样的道理,初学佛法的人若依止有德的高僧,也能得到绿荫蔽护而茁壮地成长,迅速稳健地获得善士智者之位。
  有学之士虽有过,爱学之人尚依止,
  如同雨水虽害屋,世间之人令生喜。
  有学问的人虽然有一些过失,但是爱学问的人还是会亲近依止他。如同雨水虽对房屋有危害,世间诸人仍然对它生起欢喜之心。
  按常理来说没有人愿意依止有过失的人,作者在前文也多次告诫人们应舍弃有过失之人而依止有功德的正士,同时也说除佛陀外世上无完人,故应依止功德大于过失的人。当一个有学之士犯了错误或某些行为不如法的时候,大多数的人皆偏着心眼儿,仅见其过不见其德。但是一些爱好学问的人却将目光置于学者的学问和功德之上,不计较其微小的过失。再说智者求取学问皆能采众之长处以弥补己之不足,学就要学别人的优点,否则便失去了学习的意义。真正有智慧而又酷爱学问的人,懂得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即使遇到有某方面显现不如法的大学者或大善知识,他也会躬身依止,故而能有益自身学问和修行的增上。
  比如锡金的月希堪布,精通显密教法,故以学识渊博而著名。后来他应邀前往不丹为国王传法,期间舍戒还俗娶了一位不丹女子为妻,从此许多弟子弃他远去,失去恭敬。他在不丹住了一段时间又迁往印度。当时印度境内能够传授密法的人寥若晨星,甚至赫赫有名的南卓高级佛学院也难觅具相的密法上师。月希堪布抵达印度后,希求密法的人则蜂拥而至,恳切真诚地祈求他施以密法甘露。于是月希堪布重登法座为众多信徒灌顶并传授甚深的密法窍诀。很快人们对他的赞誉响彻了整个佛教界,在印度、美国、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他的传承弟子。虽然这位堪布在别解脱律仪方面显现稍有不端,但他相续中对密法甚深的体悟与宣讲的窍诀却如纯金一般珍贵难得。他的弟子们都说闻法后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加持和感应。其度化众生的事业盛况空前,据说在国外除了贝洛法王以外,月希堪布就是宁玛巴大德中比较出名的一位。而他身边的那位曾被众人称为妖魔的不丹女子,如今则被人们尊为空行母了。所以智慧高深、学识渊博而且人格贤良的人,纵然有些过患,仍然会引来好学之人恭敬和依止。
  比如在多雨的夏季,狂风暴雨时时侵袭大地,雨水哗哗地畅流。连绵不断的雨水会导致许多房屋漏水,使主人心怀忧愁,但是大多数的人还是乐于雨露的滋润。庄稼经过雨水的浇灌会长得更茂盛,为此农夫心意满足,心情舒畅。除此之外,大雨能冲洗尘埃,清洁空气,驱逐夏日的窒闷等。所以雨水虽有一些害处,但众生却离不开它。在干旱的地方不是有许多人正在为“及时雨”而作祈祷吗?同样,稍有过失的大学者也会如是受到人们的尊重。
  若无学问凭装束,智者不能生欢喜,
  如同骏马不奔驰,虽美亦为无价值。
  若人没有学问只凭装束打扮,则不能令智者生起欢喜之心。如同骏马,若不擅于奔驰,虽然美艳绝伦也没有什么价值。
  没有学问的人总喜欢外在华美的装束。他们以为这样能弥补心灵的空虚。比如缺乏内在修养的女郎整日寻思装扮自己,她们关心的是最新潮的服饰、发型,冥思苦想如何使自己成为最时髦的“摩登女郎”,这就是她们人生的追求。而智者可能评价一朵花或一只蝴蝶的美丽,但对于人却要观其灵魂深处有无智慧的火花闪烁。不学无术的人,无论衣饰多么考究,模样多么俊秀,这些愚者欣赏的“良好”资本,智者不会产生丝毫的兴趣,他所欢喜的是学问和才能。因为外貌只能徒耀一时,而内在的美贤善的人品、丰富的学识方能百世不殒。大文豪雨果说:“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善的。”所以智者喜闻乐见的是学识这一永恒的妙装束。佛陀常说:人的身体肮脏污秽,九孔常流不净,对此臭皮囊百般装饰则与呕瓶涂香水无异,故智者不应对此生贪爱。无学问之人大多愚笨卑劣,有些人除了身体不净,其灵魂深处还伏藏着恶心,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比之尸陀林中腐坏的尸体还要丑恶千万倍。
  其实一个人的美以及是否受人尊重,不在于外表的装束,关键在于有无学问。衣着普通的学者往往比容貌出众的愚者更受人喜爱和尊敬。比如布顿仁波切,他没有华美的装束,容颜比一般的人也要丑陋一些,但在他身边却聚集着无以计数的弟子。又如嘎多堪布,几十年如一日地穿着破烂的僧服,常时坐在低矮的土房前用黄泥制做小泥塔,而且他从不洗脸,更不懂得装饰打扮自己。但他精通甚深密法,许多活佛、堪布都甘愿投其门下,追随其后。再如《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也是衣着普通的大学者,使他成名的正是其渊博的学识。
  比如相马也不能只看其仪态与毛色,只有健步如飞、脚力持久的马才是好马。仅仅是外观出众的马,如身材修长、毛色美观等皆算不上好马,即使它仪态万千、风情万种,犹如雍容华贵的妇人一般,也没有什么价值,仅能供人观赏一时。现代的“伯乐”买马之时,首先要骑马跑一跑,如果是擅于奔驰的骏马,那么主人不管索价多少都有人愿意支付。
  愚者当中富翁多,猛兽群中有英雄,
  世上学者正士中,能出格言极罕见。
  在愚人当中往往会出现许多富翁,于猛兽群中也常常可以见到英雄,然而世上的学者和正士之中,能宣说格言的人却极其罕见。
  富翁大多没有渊博的学问,他们坐享往昔善业的福报,本着金钱第一的观念,沦为愚者还不自知。另一些劣识恶慧的人本不具福报,但却贪欲炽盛,昧着因果牟取不义之财,纵然富比龙王,却是以罪恶做基石,此类人也是地道的愚者。略作观察便会发现许多富翁在学问面前都是“稍逊风骚”,甚至是文盲。比如有些藏族人虽有万贯家产,但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以前有位国王,他和手下的婆罗门大臣各有一子。婆罗门将儿子送去参拜名师,求学各种知识和技艺。而国王溺爱太子舍不得与之分离,就没有送王子去读书。国王想:我的儿子必定是国王,没有学问也不要紧。后来太子成了没有学问的国王,而婆罗门的儿子却成了受人尊崇的智者。新国王伤感地对父亲说:“我是权力的国王,学问的乞丐;而婆罗门的儿子却是学问的国王,他的成就如同农夫种田,现在已获得了丰硕的果实。”父亲安慰他说:“你不用担心,婆罗门儿子学问再好也是你的下属。”“虽然从地位上讲他是我的属下,但是智慧方面我却是他的属下。我的愚昧使我羞愧难当。”儿子说完,父王哑然,不知所措,只是愣愣地望着儿子,然后摇摇头没趣地走开了。所以愚人拥有的地位、财富无论如何令人仰慕也没有实义。新国王并未因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感到自豪和欣慰,他很有自知之明,深深地仰慕有学之士,而老国王却是一个地道的愚者。
  有些人不赞叹权势地位,偏对英雄情有独钟。他们认为英雄遍体的伤痕便是美丽的勋章,怎能不为这血染的风采倾倒?但“英雄”真的值得人们五体投地地崇敬吗?若是如此,那么雄狮、老虎、人熊之类的猛兽岂不也应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因为它们也有顽强的意志,时常与兽类乃至人类英勇地拼博,那种场面也极其振奋人心。若欲赞美、崇拜此类英雄,那可着实不少。但人们并没有给猛兽冠以“英雄”的美称,因为它们缺乏智慧。同样,世间那些没有学问、只是一味猛打死冲盲目拼博的人怎能受人推崇和赞扬呢?
  综上所述,不管是地位、财产还是胆量,都不应是名列榜首的追求,唯有学问才是最高尚和珍贵的。古人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然,从出世间法的角度讲,了生脱死,解除三有的羁绊才是最重要的。年轻时有能力有自由,若不发心求解脱,恐怕就要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来收场了。因世间人的标准总以学问为最高尚,学者方是人中豪杰。然此中又当首推能宣讲格言之佼佼者为出类拔萃的人物。众所周知,世上学者多如繁星,但是能宣讲格言的大德却是屈指可数。印藏两地只有龙树菩萨、萨迦班智达、宗喀巴大师以及全知麦彭仁波切等少数几位。在汉地也同样如此,甭说能宣讲格言,即便能宣讲基本道理的善知识也是极为罕见。一些寺庙的大和尚甚至连格言是什么也不知道。这并不是要诋毁众多学者,而是以事论事,目前社会状况的确如此。如同日月放射光芒能照亮世间一般,格言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条通往解脱圣城的捷径,有志者应励力修学,有能力时应广大地弘扬。
  何人具有何本领,彼人亦闻彼声誉,
  学者能闻智者名,英雄能闻英勇名。
  何人具有什么样的本领,那他也能听到与其相应的声誉。学者常常能听闻到智者的圣名,而英雄也总是可以听到英雄的勇名。
  世间中人,无论是谁,一般是自己爱好什么、从事什么,就关心什么而喜闻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