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若欲与人善交,保护良好的关系,必须从自身做起,慈爱一切众生,同时也应珍惜今生的善业因缘,舍弃对恶业因缘的嗔恚,努力修习安忍,以佛法引恶向善。世间诸事无因无缘是不可能产生的,若欲详知与己相属众生的因缘,也只有一切智智的佛陀才能圆满透彻地宣讲。在《百业经》中佛应机说法,于身边的弟子有问必答,述尽了因果业缘的奥妙。如今我们有幸成为释迦牟尼佛教法下的弟子,于往昔定与佛陀结有某种因缘。
  鹰鹫即是食尸的兀鹰,又名雕,极善高空翱翔。旱獭又称为龈鼠、土拨鼠,俗名叫雪猪,生活在干燥的平地,钻土做屋,喜冬眠。在气侯宜人的夏季,旱獭异常活跃,于草场上赛跑、捉迷藏或晒太阳。此时鹰鹫从高空缓缓降下,展翅伏地,恭请旱獭乘坐,旱獭则如大腹便便的绅士般信步登“机”,然后鹰鹫就载着它到天上旅游观光。飞到大海边或河边时,鹰鹫还会送旱獭去喝水,心满意足后又将它们运回老家。另外还有一种小老鼠,人们常见它从洞里爬出“叽叽吱吱”地叫几声,就有一只比麻雀稍大的鸟从天而降。待小老鼠在身上坐稳便带着它去周游列国,然后又送回原地。看来它们都有一定的因缘,如此和睦相处也算得上是一种善缘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比如水獭和猫头鹰,虽然种类不同,但也不知它们前世结有什么样的因缘,水獭总是无偿地帮助猫头鹰。在漆黑之夜,水獭总会准备丰厚的礼品于水中捉到的一些鱼,然后悄悄登陆,寻找猫头鹰,恭敬供养无有疲厌。由此可见,业力确实不可思议。
  若欲积累受用者,增时发施最殊胜,
  若欲河水引进塘,放水养池是良方。
  如果有人想积累钱财受用,那么在财富增盛之时发放布施是最殊胜的方法。若想将河水引进池塘,那么先把池中的水放掉即是养池的良好方法。
  一切凡夫众生皆惧贫苦而励力追求安乐与富足。然而贫穷且无福报的人若不了知圆满的受用资财皆由善行布施产生,反行偷盗、诈骗等恶业,则受用越求越远离,微福殆尽终堕三途。贫苦之人若能以清净心布施少许财物,哪怕一麻一麦,一件破衣皆能积累福报。在佛陀时代,有一婢女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得以苟活。但年纪渐老,最终连劳动力也无以出卖。她回想起一生经历的种种苦难,不禁于河边放声痛哭。这时迦旃延尊者出现了,向她求施净水,以此方便买走了她的贫穷,使她飞升忉利天与五百天人共享安乐。所以稍有财富之人即应尽力行施。久远劫前,有一聪慧的理家常行布施。当地国王巡游天下,见富庶而欲夺之。理家奏疏呈献国王家有私产三千万。国王发怒:“你分明有十亿家产,怎么敢欺骗于我?”“宅中财富是五家份额的财物,不全为我所有。”“何为私财?”“一心思念佛的事业,口中宣扬佛的教化,身体履行佛的事业;捐献五家的份额,兴建佛的寺庙,敬奉僧众,供养他们的衣食,仁慈地饲养飞蚊爬虫一类的小生物,即便心中不快也不将怨恨发泄在它们身上。因此福德能跟随我,如影随形。五家份额,一为水,二为火,三为贼,四为官,五为生命终结。命终之时独自西去,家宝和身体弃如敝履,世事如幻故不敢占有全部财产。”国王闻之翻然猛醒,遂皈依佛教,命令国中众人散施财宝赈济穷人,任随民众所需建造佛寺,供养僧众,净持斋戒。时过三年,四境安宁盗贼平息,五谷丰登,举国人民无不福足安康。
  由此可见,广行布施实为积累财产最殊胜的方便,况且受施的众生并非都是恶劣之人,知恩图报的人也会常时为你作利益之事。布施的人越施越富有,吝啬的富人却越来越穷。如人欲引江河之水入池塘,若池中的陈水不排放出去,又脏又臭,则流动的河水无法进入池塘,即使少许进入也终被污染。当池水放空,清洁池塘后,江河之水即奔腾而来,源源不断。一般的池塘都有排水口,常时引水常时排水,池塘才能永保清洁。没有进排水口的池塘,则池水将被污染,或日益损减,最终干涸。

  格言宝藏论第六品终


  格言宝藏论释——下

  萨迦班智达  造颂
  索达吉堪布  译释

  目    录

  第七品 观察非理。。。。。。。。。。。。。。。。。。。。409
  第八品 观察事业。。。。。。。。。。。。。。。。。。。。486
  第九品 观察佛法。。。。。。。。。。。。。。。。。。。。620

  附:
  三十忠告论要义简疏。。。。。。。。。。。。。。。。。。711
  菩萨宝鬘论略记。。。。。。。。。。。。。。。。。。。。。。728
  解脱道总要。。。。。。。。。。。。。。。。。。。。。。。。。。752

  第七品 观察非理

  奴仆之人自傲慢,苦行之士讲究衣,
  国王不依教法行,此三即是不合理。
  身为奴仆的人却傲慢自大;勤修苦行之士夫讲究衣着打扮;作为一国之君而不依奉贤善教法行事,这三类都是不合情理之事。
  世上邪见众多,虽不可能一一加以破斥,但却可以抓住主要的邪见,则其余支分便不攻自破。同理,不合理之事于世间也多得难以尽述,故作者在此宣说了三种最主要、最突出的不合理之事。首先,为人奴仆者本已失去自由,任随有权势财富的主人差遣,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办事不周往往还会遭到毒打与恶骂。这样的人既没有财富也没有权势和地位,种姓低劣,故常被世人轻凌、蔑视。凡为人奴仆者皆于往昔造诸恶业,先堕地狱,复转旁生,罪业渐轻时,报为人身也是贫穷下贱受人奴役,详见《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及《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由此可见奴仆乃罪苦众生,故应自处卑地,知惭愧,勤忏悔;倘若无自知之明,没脸没羞地做出盛气凌人的行为,或傲慢自大,则只会充当人们的笑柄,严重者还会受主人责罚及他人唾骂、嘲讽。
  其次是追求解脱之士夫,趋于寂静山林苦行则不应致力装饰打扮。从古至今,历代传承诸师、高僧大德、瑜伽士等,他们都是舍弃一切致力于苦行,即身着粪扫衣,夜宿尸陀林或山洞,饮食无挑,唯求疗形枯,最终获得大成就。比如苦行之王米拉日巴尊者,过着跟老鼠和鸟雀一样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他说:“我这样勤苦修行,并不是找不到吃,得不到穿。其缘由有三,一是因为我害怕三恶道的痛苦;二是因为我见轮回就象投活人入火坑一样可怕,俗世的散乱纷杂,世人的争名夺利,一切世间八法,对于我就象病人呕吐出的臭食一样可憎厌而令我恶心;三是依奉马尔巴上师的训示‘舍弃世间八法和散乱,不顾衣食与别人的议论,要住在无人的深山中,弃绝一切今生的希望和念头,精进修行。’别人悲悯、同情,认为我可怜,却不知我是佛法的富翁。”所以苦行者于深山老林中讲求吃穿,那就不是苦行者,若要追求世间八法,走苦行僧之路则是错误的选择,你大可到繁城闹市中去讲究吃穿。
  再者,国王为一国之君,统摄大众,王若奉行善法则能富国强民。所谓善妙之法莫过于释迦牟尼佛的教法,若国王能以佛法善持国政,则于国于民于己皆有大利,能使自他得到暂时和究竟的解脱。古今中外,此南瞻部洲曾有许多佛菩萨化现的贤良君主应世,如印度的无忧国王、阿阑律国王;藏地有除盖障菩萨化现的国王拉陀陀日年赞,观音菩萨化现的松赞干布,文殊菩萨化身的赤松德赞,以及金刚手菩萨化现的赤热巴坚;汉地则有文殊菩萨化现的康熙皇帝等。他们皆以佛法治国,使国家强盛至极。而有些国家的君主非但不奉行佛法,反而攻击、诋毁佛法;有的半信半疑;有的虽有信仰,却仅限于秘密活动,不敢大张旗鼓地弘扬,也就谈不上以佛法治国了。这些都是颠倒愚昧所致,极不合理。
  承办力所不及事,结仇众人争强士,
  信赖女人交恶友,五者为速毁自因。
  从事自己无力成办的事情;与众多人结仇埋怨;和能力强大的人争斗;偏信女人;结交恶友,这五种不应理之事都是加速自己毁灭的原因。
  愚痴傲慢的人总是夸夸其谈,轻视诺言,在众人面前,他们讲话不经大脑考虑,张口闭口说大话,随意发愿,从不衡量自己的能力。通常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应尽力承办,但对那些鞭长莫及自知没有把握的事,首先不去做方是明智之举。比如一人只能背起一百斤的重量,但却轻易允诺,亡命地要背起五百斤重的东西,则无异于自取灭亡。
  俗话说:“朋友再多不嫌多,敌人一个也觉多。”人生在世不遇怨敌是不可能的,但若处处与人结仇、时时与人埋怨,导致敌众友寡则危机四伏。此时便如已陷荆棘丛生的危谷一般,学习、生活、事业都将四面碰壁,最终损毁自己。就算去逛商场,也只能得到售货员的一脸寒霜和一些高价的伪劣产品。正如德国一位名人所说:一个人有很多仇敌,就说明他一生中会有很多失败。同样,若自己没有能力却经常和能力高强的人诤论或争斗,那就是以卵击石,必定会遭到失败,而且还会引来他人的耻笑。
  世人常说女人皆祸水,其原因是历史上的某些君王“英雄难过美人关”故而被女人征服,最终导致衰损。孔子周游列国时,受到卫国君臣的热烈欢迎。居住一段时间后,孔子发现卫国政权中左右卫王的是美丽的妃子。故孔子感言:“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又如杨贵妃和蜀王妃花蕊夫人都是国色天香的佳人,因他们而招致了亡国之灾,所以信赖女人极不应理。也许有人会说,怎么能因少数几位祸水红颜而诽谤所有的女性呢?对此不难作答,因为佛于许多经论中都明显地宣说了女人的众多过患,比如见异思迁,不稳重,保不住秘密等。女人今天想的事,明天就可能发生变化,让她保密的事却随意传送。麦彭仁波切也教诫说:“因向女人说密语,多数身败名裂矣。”
  另外,交朋友贵在谨慎的开始,如言:“求友须在良,得良终相善;求友若非良,非良中道变。”不要靠馈赠来获得朋友,因酒食上得来的朋友大多恶劣,等到酒尽樽空,转眼即成陌路人,甚至仇人。若依靠此等恶友,暂时虽能保持亲密的关系,但绝难长久;反目成仇以后,也许他会对你下毒手。比如某人和一个恶友结伴外出做生意,结果恶友起了贪心,于荒野谋财害命,得手后只身逃往他乡。《君主法规论》也说:“倘若依止罪恶友,如同树干为虫蚀,衰减善聚增罪业,诸过根源即恶友。”通过以上分析,智者皆应观察自己有否受过患侵害,或察自身是否有某个缺点,若犯了上述毛病则须如理忏悔,严加防范以免毁己毁他。
  无财而欲着妙衣,于人乞讨又自慢,
  不懂经论想辩论,此三众人所笑处。
  没有钱财而想穿着华丽的衣物;向别人乞讨却傲慢自大;不懂经论教典还想与人辩驳,这三者都是众人所耻笑的对境。
  古人言:“穷人爱打扮,富人爱贮藏。”有财富的人往往舍不得吃穿,愿意将财宝贮藏起来,守着财富便觉快乐。没钱的人却总是讲究穿着,穷打扮,勒紧肚腹,忍饥挨饿也要买几件漂亮服装,太昂贵的若无力购买也要想方设法借来几件高档货装门面。从命运来讲,贫穷的人没有福报,各种各样的损害都会找上门来;富贵的人无须太大的勤作,财富便会滚滚而来,好似“命好心又好,富贵直到老”,如此财富将越积越多。所以穷人应量体裁衣,不可过分地贪求穿着打扮,否则定会被人嘲笑。麦彭仁波切也说过:“喜欢打扮之穷人,身着破衣之富者,此二世人所笑处,故应适当用衣饰。”
  若人一贫如洗,无从生计而沦为乞丐,不得已只能低声下气地跪于人前:“可怜可怜我,给点吃的吧!”模样越卑微可怜越能得到善心人的怜悯。如果以傲慢的姿态出现,伸手要钱,别人是不会施舍的;若设下关卡,“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强迫他人施资便成了拦路抢劫的恶霸,前者被人耻笑,后者还会被人唾骂、治罚。据说有一个乞丐集团,他们称沿街乞讨为上班,白天在人前痛苦地呻吟、求助,夜晚打佯归家却要招来“的士”。久而久之,常有“的士”争着接他们。一日,为了抢生意,几个出租车司机争得面红耳赤,毫不忌讳地问“丐帮帮主”:“现在就听你一句话,到底约了谁的车。”不一会便引来了众多围观者,真相大白后众人纷纷扔东西攻击乞丐们,从此再也没人布施钱物给他们,街头巷尾人们交头结耳,窃窃私语,对他们指指点点,嘲笑、谩骂交杂在一起,久久不能平静。
  孤陋寡闻之愚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