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的利益,故心不能保持豁达。如言:“这是我的财产、我的名誉、我的权利……他们这样说,这样做,都是对我的伤害……”若经常这样看待事物,愤恨难当之时就会蓄意报复,于是各种恶劣的言词、卑鄙的行为也随之纷纷上场。总之,极尽一切嗔恨损恼对方之能事,最终纷争四起,烦恼难以平息。凡遇这情况即当忆念佛陀的教言,大菩萨的妙语,如《入中论》中所云:“若已作害而嗔他,嗔他已作岂能除,是故嗔他定无益,且与后世义相违,……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中观四百论》中也云:“无能而嗔恚,唯使自己丑;有能亦无悲,说此最下等。说不悦意声,能净昔作恶,愚蒙不善士,不乐自清净。所闻不悦意,自性无损恼,故从分别生,妄执由他起。”了知上述道理后,无论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就算别人提刀砍我的头,也不应生嗔。当观一切皆是因果业力所致,生嗔无益且有大损害,故当欢喜承受,因为获得了修安忍之良缘,能获大福德之故。
  另一种人,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天天生嗔恨心,与周围的人难以和睦相处,见到任何人都觉得有气。但真正问他生嗔的理由时,他会直愣愣地无以答复,顶多来一句:“我喜欢,你管得着吗?”此类人就象患了无药医治的恶疾,也象一条充满嗔恚烈焰的毒蛇,不发嗔恨他就不知该怎样生活。如是以上诸多对治嗔恚烦恼的妙方对他们一般起不到一丝一毫的作用。
  若无观察怨敌力,虽是弱小不应辱,
  如同欺负达支巴,大鹏胜伏大海也。
  如果未观察怨敌的力量,虽然是弱小者也不应该欺辱。如同蛟龙欺负达支巴鸟,最终大鹏鸟胜伏了大海。
  前文已多次强调观察的重要性,无论是交友还是承办事情,若不善加观察盲目行事必定会遭到众多违缘。此处分析对怨恨的敌人尤其应作仔细观察。有些怨敌从表面上看显得胆小乏力,非常渺小,但却不可轻视,其身后也许有强大的势力做支撑。历史上有许多国王和大臣,因未详察敌国实情而贸然出兵讨伐,结果反倒毁坏了自己的国家。再者,弱小者不可能永远弱小,强者也不可能永远势大力强,世事无常多变,一旦因缘成熟,当弱小的怨敌身居高位时,便会使出浑身解数竭力反攻,定会报复惩治于你。所以,在遇到怨敌或对他人心怀不满之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谨慎思维。纵然费尽周折损毁了怨敌甚至将其置于死地,观察结果究竟对自己又有何利?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最好能以慈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以前有一群达支巴鸟(麻雀的一种,身体很小)住于海滨,依靠大海生活。但以蛟龙为主的海生动物却丝毫不把弱小的达支巴鸟放在眼里,它们经常鼓起海风、推动波浪将它们的家园毁于一旦,夺走鸟卵。终于,达支巴鸟忍无可忍,便聚在一起商量胜伏蛟龙的办法。一些聪慧的小鸟提出请求大鹏鸟帮忙,因为大鹏鸟威望高,且是龙的天敌。于是达支巴鸟前往大鹏处诉苦:“海中的蛟龙常欺负我们,它们以海浪冲垮了我们的鸟巢,吸走了我们的鸟卵,下一步就准备向你进攻了……”大鹏一听十分震怒,即刻颁布命令,吩咐龙王限期内将达支巴鸟的所有损失如数赔偿,否则便要吃掉龙王。龙王及众眷属听到大鹏的命令,非常害怕,片刻也不敢耽延,如数送还了达支巴鸟的巢穴和鸟卵。从此以后,大海便臣服于大鹏鸟,再也不敢欺侮达支巴鸟了。由此可知,任何弱小的对手也不能轻视和肆意欺凌,否则定遭衰损。
  尽福之时生恶念,尽族之时生劣种,
  尽财之时生悭吝,尽寿之时生死兆。
  福报将尽的时候,人总会产生邪恶的念头;家族将灭亡时往往会出现恶劣之孽子;钱财将要用光的时候会产生悭吝之心;寿命将尽之时便会现出种种死兆。
  一个人在衣食无缺,受用富足的时候,能顺畅地承办许多事情。此时,他一般都会循规蹈矩,安份守己,但是福报用尽或即将用尽的时候,就很容易生起非法的邪念。比如商人,在其事业与生活等不顺利时,就会寻思盗窃、诈骗或是杀害众生等罪恶的活计以谋生。藏族有句俗话:“尽柴之时烧房木,尽财之时生恶念。”可见福报将尽之人常常会变成不择手段的亡命之徒。
  再者,一个种族的血统濒临灭绝的时候,也会出生恶劣卑鄙的孽种。比如一个国王,当王权不能继续维持下去的时候,往往会出生恶劣种姓的王子,以其卑鄙的行径摧毁国王的高贵种姓。比较高贵的家族也是如此,父辈们精明能干,拥有高官厚禄,财富满仓。但是当一个不肖之子降生之后,家里的财产逐渐被其败光,继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致使他本人锒铛入狱或被仇家追杀,最终整个家族彻底灭绝。
  另外,钱财对于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执著之心也异于它物,当财产即将耗尽之时,人会变得小气和吝啬。常见一些平时出手大方的人在财富用尽之时就开始生悭吝心,紧系钱囊不让财物随便流出,凡事精打细算,恨不得一个钱掰成几瓣花。
  人的寿命将尽之时,也会出现种种死亡的兆头。藏族人常说,一个好端端的人如果突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所作若与往常大不相同,则说明此人已经现前了危险之兆。比如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的前十天,其梦境就预示了死亡的整个过程。藏族有一位老人,在他死亡的前一年就已经出现种种死兆,第二年他死亡前对家人说:“我今年必定会死,念经等任何方法都不能挽救了,死后会转生为土地神,因为我每天做梦都和土地神在一起。”这一年他果然去世,经有神通的人观察得知,他的确转生为土地神了。另外,在巴西有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小姐,丈夫死前七天就预知自己会死。几年后,玛丽亚小姐也出现死兆,死后置入棺木中。这时玛丽亚的灵魂到了一个陌生且宽阔的地方,在那里,她碰到了已故的丈夫,他俩交谈了很久。丈夫告诉妻子:“我生前偷偷地买了些股票,藏在抽屉里,你回去将之换成钱,供你和孩子还有我的母亲一起享用。”后来玛丽亚复活,期间她共经历了二十四个小时,当时医生断定她已经死亡。复活的玛丽亚按丈夫所说果然找到了股票。所以,人除了现在的分别神识以外还有中阴身,还有灵魂,死并非生命的终结,只是以不同的形体存在着。
  自己不为违法事,帝释诋毁亦无道,
  泉眼自己不干涸,泥土怎能堵塞彼?
  如果自己不做违背法规的事,就算帝释天来诋毁你,也没有任何道理。比如泉眼,若它自己不干涸,泥土怎么会有能力将其堵塞呢?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世规以及佛规。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行得正走得直,就不怕别人说短论长。不管别人如何评价,如何诽谤,实际上都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伤害。在整个世间来说,帝释天的威望大,能力强,名声高,但若未做违背法规的事,即使他亲自来诋毁你,也是无可奈何,何况世间凡人呢?正如俗语所说:“心里没冷病,不怕冷言侵。”
  久远劫前,弥勒菩萨曾为定光仙人,他和五百位仙人在山林草屋中修行。当时有一位妇人路经此处,正值急风暴雨,为了避雨,她便在定光仙人处寄宿一晚,第二天才离去。众仙人见后便说:“定光肯定与那女人行淫事了。”定光知晓众人的诋毁后,怕他们因诽谤落入地狱,于是腾空飞入七棵多罗树高的虚空中安住,显现十八种神通变化。众仙人见后愧悔难当说:“身能离地四指高,就已断了淫欲之事,何况定光升到虚空中,示大神变,怎么会有淫行呢?”于是五百仙人都向定光五体投地,礼敬忏悔。相反,如果自己确实有某种过失,本身已变得肮脏污秽,则无论别人如何称赞也是一摊捧不起的烂泥。有些浅慧之人总以为别人对自己造谣诽谤会失去众人对自己的恭敬,所以对谣言、无理诽谤以及做诽谤的人都记恨于心,耿耿于怀。对此,麦彭仁波切宣说了一个甚深的教言:“他人无理之诽谤,皆为暂时非真实,总有澄清之时日,是故无须执著彼。”
  夏天正是水源充足的时候,如果泉眼自己没有干涸,那么泥土无论怎么阻挡也堵塞不了它。若泉眼自己干涸,人们再挖再掏也不会有水流出。同样,正直的人由公而生明,因廉而生威,他们是“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故能笑对一切诽谤,虽然无理诋毁者会受到报应,但作为被诋毁者,如果能超越伤害与被伤害的局限,救助对方脱离苦难的报应,那才是更高的境界,这也就是菩萨超胜小乘声闻之处,堪为真正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
  同时启做百样事,一件事亦未究竟,
  狡黠之人如老狗,常于村间乱窜游。
  于同一时间内开始做百样事情,结果是一件事也不能究竟圆满。狡黠、狂躁之人就象老狗一样,常常在村间东游西窜。
  同时齐做百样事,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是讽刺那些无实际能力却又这也想做,那也要干,到头来一事无成的人。这类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一张口就讲大话,异想天开,总以为自己有本事。比如一个人有一万元资本,同时想做百样生意,每项投资一百元,历尽千辛万苦,纵有所得也极其微薄,常常是入不敷出,又因精力与能力有限,多项投资化为水中泡影,且积劳成疾,最后一万元本金也不复存在,终无所成。修法也是这样,有的人这也要修,那也要修,佛陀传有八万四千法门,他若都能求得传承也要一一试修。于是从早到晚就象机器人一样,要诵的经书堆成了山;观修本尊象看幻灯片似的,一尊又一尊,应接不暇,最终一个法也修不成功,反倒埋怨佛法没有加持。这些都是比较愚笨的做法,全然不懂得究竟一门通世间的道理。这种人劳而无功,只会是自取衰损。龙树菩萨讲过:一个人若不会说话,最好免开尊口;对于做不好的事情,最好开头就不要做。所以我们做事情之前,首先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对于力所能及之事自当尽力承办;若是鞭长莫及,那么最初就应放弃。智者所发之愿和实际行动自始至终都是相吻合的,只有愚者华而不实,处处许诺,事事食言,最后遭人嘲笑。
  另一类人聪明之中带着几分狡猾,他们往往失于忠厚,很难踏踏实实地将一件事情做圆满。这类人不信因果也不循世规,而且好逸恶劳,闲散、懈怠,不能安心居于一处,其处境也是时好时坏,庸庸碌碌虚耗人生。就象老狗,经常游窜于村落之间,天天在外面转悠,于某家乞得一点吃的,第二天又会按时前往,未满足便“汪汪”乱叫一阵,十足的是万人嫌的角色。所以修行人应常观己之三门,防范贪嗔痴三毒的危害。
  若受业力感召时,智者亦会行邪道,
  外道胜师大自在,行持疯狂之禁戒。
  如若受到业力感召之时,有智之士也会走上邪恶的道路。一位才高智广名叫大自在的外道胜师竟也修持疯狂的禁行。
  常言“业力不可思议”,其奥妙也只有佛的一切智智才能通彻了知。因恶业之力的感召,就算是一个具足智慧的人,也有可能踏上邪恶之旅。现今某些佛弟子表面上对三宝信心很大,且对经论教典比较精通,但说不准哪一天业力成熟时,忽然会转入外道或诽谤因果等。以前藏地有位叫瓦诺的法师,在寺院修学时,智慧高深,学识渊博,于中观等显密教法造诣颇深。可是于十年浩劫期间,他却一反常态,大肆诽谤佛法。他说:“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佛法是古老的迷信,迷惑人心的邪说,科学才是真理,一切旧的东西都应推翻,我们应不断地改革、创新。三宝这种老观念已经落伍了,所以应该坚决驳斥这种旧的观点……”他的言行完全是一个疯子,人们见了无不垂泪哀叹。后来他终于认识到是自己的业力显现,醒悟后,于某僻静之地闭关。据说他已把大藏经读了三遍,金刚萨埵心咒诵了一亿遍,又于某地重受比丘戒,现在仍是一位清净的比丘。的确,业感成熟之时,没有一定修行境界的人是无力与其抗衡的,总是身不由己随业流转,业尽方得恢复正常。
  比如大自在(与大自在天有别),初时精研世间一切学问,智慧相当高,而后却因业力感召误入外道,成为外道胜师,并且行持外道那些没有任何功德且有过失的疯狂行为。他们身著骨饰,头顶颅器,执持弓矛,遍行各地,即是与数论、胜论二派齐名的瑜伽派。虽然大自在以前有一定的智慧和学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