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心,将家中的碗、坛子、罐子通通摔碎。事后气消了,自己又生懊悔:“这些碗打碎了,实在可惜。”嗔心重的人还会骂人、打人甚至杀人,待铸成大错以后才心生悔意,却为时晚矣。寂天菩萨说:“罪恶莫过嗔,难行莫胜忍,故当以众理,努力修安忍。”麦彭仁波切也说:“嗔心生起之时,当观彼之生处,默然静坐片刻,嗔恨怒火自灭。”通常情况遇到生嗔的对境,稍微忍一下,三五分钟后就会慢慢消气,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从前有雌雄两只鸽子结为夫妻共住一巢。秋天果子成熟的时候,它们捡来果子装满一巢,后来果子被风吹干体积减少,只剩下半巢。鸽夫就责怪鸽妻:“捡果子是很辛苦的,你怎么独自偷食了一半。”鸽妻答言:“我没有吃独食,果子是自己减少的。”鸽夫不信,大为恼怒:“不是你吃独食,果子怎么会减少呢?你还要骗我,哼!”一气之下就用嘴啄死了雌鸽。几天以后,下了一场大雨,果子吸收潮气又变成满满一巢了。雄鸽看到以后傻眼了,遂开始后悔:“她真的没有偷吃,我把她错杀了。”于是伤心地哭喊雌鸽:“你到哪里去了,快回来吧!我错怪你了,我悔过!”可惜世界上是没有后悔药可寻的,雄鸽就在忧悔的煎熬中度过了余生。如言:“忍字心上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若能忍得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又言“忍之为明,逾于日月;龙象之力,是谓威猛,比之于忍,万不及一;七宝之耀,凡俗所贵,然拾其忧,以至灾患;忍之为宝,始终获安。”无论世间人还是修行人都应披上忍辱的铠甲,精进勇猛地抵制嗔恚恶魔的攻击,如是在灭除过患的同时也积累了无量功德,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未来众事不应管,到来之时竭力做,
  遇见河水方脱鞋,不见河水何必矣?
  未来的许多事情不应该去管,事情到来的时候则应竭尽全力去做。遇见河水需要趟过的时候方才脱鞋,没见河水之前又何必打赤脚呢?
  世人常言:“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未来必须要做的事,智者都会详细地加以观察、抉择、筹划,这也是成事的关键。但所有未来之事现在都要竭力去做吗?这倒未必,因为办什么事都要有一个过程,应时节逢因缘,花开花落自有期,某些事时机尚未成熟就忙着去做往往是徒害无益,且易遭致嘲讽。比如一棵果树,花开之后结出了果实,秋天果子必定会成熟,但若人不待因缘,一见幼嫩苦涩的果子就摘去卖,即是劳而无益的荒唐之举。修行也是这样,无论修显宗还是密宗必须要有一个次第,若不修加行就直接趋入密法正行是不可能得到真正实益的。并且加行中的积累资粮和忏悔罪业是任何时候都应该修持的,当下即应尽力精勤地去做。而某些修行人一入密乘就忙着修大圆满中最高的法,同时又筹办道场,八方攀缘,以求“即生早日成就”而普度众生。可是计划没有变化快,道场建到一半,法未修成,自己却匆匆往赴中阴后世去了。修行之人在生死未得自在时切不可耽延时日,而应努力闻思修,待因缘成熟具有能力时方可精勤不懈于苦海常作渡人舟。否则,定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世间上的许多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若不按规律操办则只能失败。一个目不识丁的人,想直接进入大学,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拿到大学的教材,废寝忘食地研读,除了浪费时间外,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比如某人路遇河水,必须趟过去,此时就可以脱掉鞋袜,赤脚过河。如果连河水在哪里都不知道,只是想“前面肯定有河水,我必须趟河”,于是早早地就把鞋袜脱掉,那么脚肯定会被刺破或扎伤,血淋淋地枉受诸苦,所以未见河水就不必脱鞋。同样,自己未证菩提就不能盲目地效仿大成就者之行为,否则也只能使自己走向毁灭。
  将来不能成之事,即使再妙亦勿为,
  腹中不能消化食,即使再香谁肯食?
  未来不可能成功的事情,无论多么胜妙也不要去做。吃到腹中不能消化的食物,即使鲜美香浓又有谁肯去食用呢?
  承办任何一件事,其结果很难了知,但有的可以推测。若推测出的结果是此事必定不能成功,那么再精勤最终也只是空花泡影般的妄想。因此,对于永远办不到的事情,一开始就应舍弃,虽然某些事情看起来很善妙,很诱人,但也不宜实行。从前有个农夫进城游玩,偶遇国王的女儿,见其容貌端庄,举世无双,顿生爱慕之心。此后日夜思念,不能自已,虽想方设法欲与公主接近,却苦于没有机会。过了一段时日,资财耗尽,人也逐渐变得面黄肌瘦,最后卧病不起。这个农夫即是自不量力,明知不可能得到王女,偏偏要做许多无用的努力,所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而所做所为都是痴心妄想。有些世间蠢人不考虑四季的时令便在冬天将种子撒播到贫瘠的土地上,希望能得到丰收,这也只是白白浪费功夫,终无所获。所以,人不能盲目地立一些无法达成的过高志向,要考虑到自己的能力,若一味地蛮干傻做,就只能导致徒劳无功的结局。
  一些修行人明明知道自己未得证悟,不具神通,却假冒成就之圣者的行为,一切行持无所执著,任意妄为诸如“疯狂之禁行”般的行为,回头还美其名曰:“是最高境界的修持。”他们欲以此“方便”广收徒众,求取名闻利养,结果所求不得反使自己堕入险坑。好比吃东西,色香味美的佳肴人见人爱,但并非人人都能享用。有的人肠胃欠佳,食用山珍海味难以消化,故只能食用些清淡易于消化之食。贪食的患者,宁肯眼泪流,不愿嘴受穷,如是这样定会令疾病加重。所以明理之人对于吃下后会导致自己不适或不能消化的美食,无论多香也不敢多享用,他们不愿以一顿美餐的代价换取一大堆的麻烦和痛苦。同样,有些一辈子也难以成办的事情就不能勉强或赌气去做,最好是默默地发愿,等待因缘成熟时再做。
  若无精进贪乐者,今生来世无成就,
  若无精勤耕耘者,肥田中亦不得收。
  若是不肯精进且又贪图安逸福乐的人,其今生或来世都不可能得到成就。如果不下工夫精勤去耕耘,这样的人无论拥有多么肥沃的土地也不会得到任何收获。
  无论是成办世间事还是佛法之事,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精进。若缺少精进,光贪图眼前的安乐,这类人不要说今生于佛法上有什么成就,且连一般的世间法也会一事无成。从资粮道起修的大乘菩萨须经三大阿僧祗劫精勤不懈地修持六度万行,功德圆满方能证得究竟佛果,所以佛子乃至未得菩提之前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密宗虽有一生成佛的殊胜法门,但那也是上等精进的人才能做到的,绝对不可能有天天睡懒觉耽逸贪乐而即生成佛之人,学佛是很重大的事情,应该持之以恒地精进努力。佛陀教导说,精进方能到达大乐的彼岸,具体方法为思维佛法的奥妙,进取不觉疲倦,行、住、坐、卧乃至气息的出入等任何时分刹那都不废止。如是精纯专一,修行不懈,耳目鼻口手俱为佛道而用,体道味真,方能在履道济众的坎坷之路上,展示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无数劫前,有一切度王如来出世说法,当时听众中有两位比丘,一名精进辩,另一位名德乐正,前者以精进获得不退转之菩萨果位,后者贪乐逸睡终无所获。
  由此,修行人当以精进为重。正士楷模如法尊法师,他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摇铃打鼓做功课直到七八点钟,用过早餐,便开始了整个上午的讲经等法事活动;中午处理事务;下午着手翻译《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等巨著,同时还要翻阅佛经教典;晚上十点又开始做晚课以及一些不共的修持,一切圆满就绪后才是一天中短暂的休息时间。他就是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长远精进。所以,我们应珍惜时间,不令空耗,于当日该做的事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不能懒惰,也不能拖拉,否则“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便永无事成之日了。比如农夫,若不精勤地耕种、浇灌,就算得到最肥沃的土地,于此良田中也得不到庄稼的丰收;精进的农夫在田野里付出辛劳,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最终能获得硕果。
  非处过越柔弱者,则彼众人会使唤,
  如同棉花常作垫,谁人树枝当为垫?
  不应理之处若人过分柔弱,那么他常常会被人使唤;如同柔软的棉花,人们常常用其作坐垫,而又有谁会将树枝拿来当坐垫呢?
  众生的心性,多以痴妄自我闭塞,骄傲自大,常要胜过他人,官爵、王位等一切名闻欲妙都要占为己有,故贪婪嫉妒在心内,嗔怒怨恨在外表,如是私欲从来不知停止,故而癫狂烂醉般地长住昏暗痛苦的轮回中。他们苟活于人间之时,难免亡国、家破、危害自身、灭绝宗族等灾难;命终之后又有三恶趣的痛苦在等待。这些都是由于不能忍受耻辱,心怀不仁所致。故佛陀教化世人以修忍辱来对治嗔恚烦恼,恶来善往,以德报怨,时时奉行仁慈之事。若有众生对自己恶骂棍打,强夺财宝、妻儿、王位乃至危及生命,皆应以诸佛忍辱的福德,灭除愤恨,慈悲怜悯一切众生,并救护之。
  既然如此,也许有人会疑问:“软弱之人常被众人使唤岂非也是一种忍辱,又有什么不应理呢?”在此作者非指忍辱不应理,而是特指某些缺少辨析智慧的人不取舍善恶,本性懦弱的缘故于非理处过分的软弱。作为佛弟子平常在金刚上师、三宝、父母等面前应该恭敬,温和调柔,哪怕别人看来过于软弱也完全应该。但若在任何人面前都过于软弱,则常常会被视作奴仆一样受人使唤。麦彭仁波切讲过:“于此宽阔大地上,谁应成谁之奴仆?”意即做人应坚强勇敢,敢于言论、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人人平等,凭什么要做你的奴仆!所以应该坚强的时候,就不应该脆弱,如果过于脆弱,人人都会使唤、欺负你,甚至骑在你的脖子上,将你踏在脚下。“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即是此理,这种善并非是指佛所倡导的那种大慈悲之善,而是意志软弱之人所特有的本性。比如一位佛门弟子,若其过分的软弱,就会变成一味听话的草包,谁都能差遣使唤他,甚至外道邪众使唤他行持非法之事也会言听计从,不敢违背。或于佛法遭劫难时,此等懦夫也不敢声张正义,被恶人使唤而成为毁损三宝的帮凶……这些非理处的过分软弱便是罪恶之源,堕落之因。
  过分软弱的人就象棉花一样,棉花太过柔软,所以常被用来做垫子,人们压着它也毫无反抗的意思。树枝则不然,它比较坚硬,不肯轻易就犯,对于人们的屁股它从来不会客气,大有一种宁折不弯的气势,因此也很少有人将它用来做垫子。同样,过分脆弱的人常受别人的欺负,在事业或修行的道路上一遇到违缘便缩首待毙,任凭摆布,终无所成。而坚强勇敢的人则柔中带刚,刚中有柔,分寸得法,能成诸事,故常受人恭敬。
  劣事或永不成事,让做即做为愚者,
  犹如谁信买毒药,谁人能说一切施。
  极为恶劣的事情或是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别人叫做就去做的人肯定是个愚者。犹如毒药,谁会生信去购买,又如布施,谁人能说布施一切。
  佛经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即是教导佛弟子舍弃一切恶业,奉行一切善业,同时还要善于调伏自己的心。世间终极的善法亦莫过于佛法,故一个善良的人应以此作准绳。若劣者指使一位善士行持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持善法者明知所做为劣事却仍然奉行的话,那么他定是个愚者无疑。另外,对于永远也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别人让做就去做的人也是不知取舍的蠢家伙。对此,前文已明示“将来不可能成事,即使再妙亦勿为”。因此,智者对劣事或永远不能成功的事情定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比如修学外道教法,令身感受无益苦行,或损他以利己等,如是劣事必种恶因而结苦果,同时也是永远不能成功之事,即依外道邪法不能得到究竟的解脱,所以这些行为全是蠢人之举。
  譬如:某人携带各类毒药摆放于人声鼎沸的集市,大声地叫卖:“来买毒药!上等的毒药,品种繁多,有益于身体健康。”然而有谁会买来吃呢?许多人闻其声便生厌恶,眉头紧锁,鄙夷地远离他们。就算有人去购买,也肯定是个大笨蛋,八成活得不耐烦想自寻短见。所以,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相信卖毒人的卑劣言词。
  再如布施,于凡夫位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