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者一见悲从中来,哭天抢地地捧起青年的头:“我的儿啊!是我害死了你啊!”以上大汉所学的武艺以及老秀才的聪明学问,丝毫不为众生造福利,却是残害众生,损人不利己的罪恶勾当。现今社会,某些尖端的科学教给人们使用武器的知识,以及互相打击残害的方法。人们掌握了制造和使用原子弹等武器的知识,对谁有害,又对谁有利呢?许多外道知识,除了将众生引往黑暗、愚痴、贪嗔之境外,别无作用。这类知识,有不如无,不学胜于学,更不能将其精通。
  自己若欲得高位,则当惟有利他众,
  如同修饰容貌者,首先岂非擦镜子。
  自己如果想得到高尚的地位,那么就应当专门利益他众。如同修饰容貌的人,首先难道不是应该擦拭镜子吗?
  世人常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一种自私心极强的动物,凡事都为自己的利益作考虑,只要能达到目的便不择手段。在此,作者从佛法的角度提出了切实可靠的利益自己的殊胜窍诀,那即是:自己若想得到高尚的地位,就应舍弃自私自利的发心,一心一意地利益他众,其结果却是究竟的利益自己。为什么呢?这是亘古不变的因果规律所决定的。有些品格高尚的总统、国王就深知此理,他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忘我地工作,最终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拥护,从而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稳固。比如历史上有些贫民身份出生的帝王,当初他们为拯救苦难的百姓于水火之中而发动农民起义,南征北战,杀贪官污吏,诛土豪劣绅,惩恶济贫。他们爱民胜过爱己,故而深得民心,当上了一国之君。有些官员即使内心生不起利益众生的发心,也要在实际行动上给人们一种慈悲利众的形相,如是也能保全官位。最可恶的是那些上台后就随心所欲,大肆收刮民脂民膏的贪官,他们仗势欺人,胡作非为,搞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人民非但不会恭敬、扶持他们,反而会想方设法地推翻他们腐败的政权。
  如同爱打扮的人,为了把自己的容貌装饰得更美丽,他们需要借助镜子反映自己的脸面。因此他们会精勤地擦拭镜子;使之净洁无污。表面看来擦镜子是利“他”,照镜子才是“利己”,但若不将蒙在镜上的灰尘擦净,自己又怎么能对照明镜修饰脸面,达到“自利”的效果呢?其实,将自己身边的人借来反观自身,如李世民所言:“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智者应真诚和善地对待一切人。
  若欲降伏诸对方,则自竭力学本领,
  犹如欲杀怨敌者,先自竭力造兵器。
  若想降伏对方强手,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学习本领。犹如欲杀害怨敌的人,他自己就该竭力制造兵器。
  要想降伏自己的对手,如学识高于己,能力高于己或身体比自己强壮的人,自己就该努力学习各种本领,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战胜对方的。比如两个人打架,体虚力弱的人若仅仅发一个嗔心,便象牦牛一样横冲直撞是不可能打败身强力壮且有功夫的对手。弱者应忍辱负重,依靠善巧方法,努力学习知识,增上功德,去除恶行,如是自己的名声自然会远播,并且能得到崇高的地位和势力,这样对手就只能甘拜下风;者或是锻炼身体,拜师学艺,等自己具足功力,武艺超群之时,要战胜昔日的对手也就不在话下了。
  对于不共戴天的怨敌,若欲将其诛灭,不能赤手空拳冒冒失失地前去,否则不仅事情败落,自己也可能反被敌人杀害。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自己应花时间精力制造一些能战胜对方的有利武器。现在有些国家在与敌国作战之前,首先就大量地制造武器,自己没有能力制造就干脆不惜重金从国外进口。同样的道理,修行人若欲战胜天魔、死魔、五蕴魔等,迅速成就佛的果位,就应“打制”忍辱、精进等各式坚固的铠甲,最为关键的还是“武器”,即文殊菩萨的宝剑证悟一切诸法本性的智慧。
  狡者之语有搀假,诚者对此需观察,
  诱后自称真诚者,如是自夸有何益?
  狡猾的人说话温顺悦耳,往往会搀杂虚假的东西,诚实的人对他们需要仔细观察,被人诱骗后却称自己是真诚的人,这样自夸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有的人会吹、会捧,讲仁讲义比任何人讲得都好,却不脚踏实地。偏偏世人多喜别人阿谀奉承,对于鲜艳夺目的“高帽子”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人若能真正修养到戴高帽子感觉不舒服,而人家骂我也和平常一样,那才是真诚的智者,这样的人一般不会上当受骗。有经验的人大都能体会到,身居高位,在上面作指挥时,手下人唯唯诺诺,亲密地依偎在你的左右“巧言令色”,这时你也许觉得那种味道很好,但是这中间的许多陷井、迷魂药就必须警惕,切不可中了狡者的奸计。若人自命清高,说自己素来不求名,也不求利,只讲学问,那时必然也会有人投其所好,来跟你谈学问,狡者也擅于拿学问当作坑蒙拐骗的工具。
  八十年代末期,一位刚毕业等待分配工作的女大学生,归心似箭,匆匆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她坐在车上隔窗远眺,对未来充满着憧憬,脸上不时浮现出幸福的微笑。途中,一位衣着朴素的妇女怀抱一位不满周岁的婴儿挤上火车,坐在大学生身旁的空位上。互相对视一笑,妇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姑娘,你真象书香门第的大家闺秀,一定有很高的学问,准是研究生、博士之类的。”“不,我刚大学毕业。”“不管怎样,总是令人羡慕的,其实我从小就有上大学的心愿,可惜家里穷,只念过几天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想想真可怜。后来做小本生意算赚了些钱,别人劝我办公司,我都不敢,没文化又没智慧就怕上当受骗……唉!姑娘,我在C城有笔生意,你能否花点时间帮我签订一个合同,你的费用我全包了。你若有意经商,我愿与你合伙,我出钱,你出智慧,我俩一定能成功。”大学生一听,暗自庆幸:我的命真好。她也不加思索便欣然应诺。列车行驶一半的路程于C城换车头,她俩下车了,妇女打了个电话,然后对姑娘说:“一路辛劳,先去我姨妈家休息。”乘坐公共汽车她们到达城郊一座村庄,跨入高墙内院,主人热情地将她们迎进屋。一个中年男子交给妇女一包东西,互相交谈了几句之后,妇女对姑娘说:“别客气,就象在你自己家一样。表哥说我姨妈身患恶疾,卧床不起,我先带孩子去看她,你在这休息,我一会儿就回来。”可这一等就是几年,原来妇女是个人贩子,已将姑娘卖给人家当老婆了。后来大学生逃了出去,向人们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如果最初没作观察,在上当受骗、蒙受损失的时候,若还自称:“我是诚实的人,我嫉恶如仇,不懂也不愿搞骗人的把戏……”这样于己于他,于解决处理事情又有什么作用呢?事前谨慎远比事败后作无力的辩驳强多了。
  昔日褒文中宣说:狡者之前需狡诈,
  直者之前需真诚,动者之前需坚固。
  古人在褒文中是这样宣说的:对待狡诈的人要狡猾;对正直的人需要真诚;在动摇的人面前需要坚定稳固。
  “褒文”相当于现今的奖状。以前藏王松赞干布为手下得力的大臣写了六种褒文,其中几条如下:
  狡者之前需狡诈:狡者心术不正,贪图私利,常以骗人为乐,以欺蒙拐骗为业。在这样的人面前,自己不要老老实实地问什么答什么,对他们不需要待以真诚,机智狡猾一点反倒好。比如一些人说:“啊,上师,我和您的缘份很深,您经常在梦中给我灌顶传法。”上师也可以说:“对!对!我们的缘份确实不错,我昨晚好象也梦到了你,这不今天你就来了……”对待狡者就需要这样的方式。
  直者之前需真诚:一个真诚正直、老实忠厚的人所作所为从不弄虚作假,正如克雷洛夫所言:“真正的伟人常常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与这样的人交往共事,他们会一心一意地跟你谈话,所以自己也应当真心诚意地对待他,说实话做实事。古语云:“以实待人,非惟益人,惟己尤大。”在正直的人面前有问不答或答非所问,耍小聪明、绕弯子就算不得智者。
  动者之前需坚固:前面对待狡者和真诚的人都是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态度,但对待动者却不能一概而论。所谓动者,是指人格飘摇不定,极易随外境转变的那种人。别人说某上师好,他也说好;别人说某处妙,他也随声附和妙;今天皈依佛门,明天可能会去学外道。在这样的人面前就更需要表现稳重,若盲目跟随他们的言行,一日多变,只能是浪费时间精力而已。稳重在任何时候都是成事和积累资粮的基础,如麦彭仁波切所言:“如大地中不动摇,金刚铁围须弥山,君主稳重不越规,地上诸士中最胜。不为恶友波涛动,不随分别骤风飘,较此稳固之山王,无心之峰更殊胜。”
  智者恒时对怨敌,亦应和蔼如亲友,
  虽然不能得和解,定是息怨之良药。
  智者对待一切怨敌,恒时应如亲友一样和蔼地承侍。虽然不能与他和解,但必定是一种平息双方怨恨的良药。
  深信因果,了知佛法真义的智者,以大慈悲心的驱动,视一切众生如父母,怨亲平等,所以他们对待自己的怨敌或人民的公敌都会象对待自之亲友一样和蔼,且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息灭怨仇。此颂之义,前文已讲过许多理由和好处,这里作者又补充道:虽然这样做不一定马上与对方化敌为友,但至少可以控制住矛盾的继续恶化,对熄灭现有的仇恨火焰来说确实是一剂绝佳的清凉药。
  正如佛陀教化鬼子母的故事一样。鬼子母是老鬼神王般迦的妻子,她有一万个儿子,个个身强体壮,力大无比。最小的一个儿子名叫“嫔伽罗”,聪明活泼,深得鬼子母的宠爱。但鬼子母禀性凶残,脾气狠暴,常捉食人间的小孩,活生生地食用。四面八方的百姓连连失子,实在受不了这种痛苦,纷纷向佛求救。了知事情的起因后,佛就以神通把嫔伽罗抓来,扣在钵下。鬼子母不见爱子,心急如焚,上天入地,到处寻找。她整整找了七天,期间茶饭不思,夜不成眠,涕泪涟涟,发了疯似地四处乱窜,可连孩子的影子也没发现。后来听说佛是大慈大悲的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往诣佛所,打听爱子的下落。佛对焦急万分的鬼子母说:“你有一万个儿子,才丢了一个就伤心难过地四处寻找。人间百姓有的只有两三个儿子,甚至只有一个独子,将心比心,你想想人家的心情是怎样的?”鬼子母惭愧地说:“我错了,若能找回嫔伽罗,我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吃别人的孩子。”于是佛掀起钵,把嫔伽罗交还给了鬼子母。经过这番变故,鬼子母改邪归正,于佛前受了三皈五戒。佛即是以和蔼方式平息了鬼子母和百姓的怨仇,使双方都过上了幸福安乐的生活。
  若说恶言劣语者,此世不会成自愿,
  心中虽想为私利,言说亦应合世众。
  如果常说恶言劣语伤害他人,则此人今世不会圆满成办自己的所愿。心中虽然只想一己私利,但在讲话的时候也要注意尽量适合世人的心理。
  无垢光尊者曾说,在末法时代说恶语会伤害他人的心,所以修行人恒时应说温和的语言。此处恶言劣语可以解释为粗语,包括离间语、妄语、恶语、绮语及一切伤害他人的话语。《俱舍论》中云:凡不悦耳之言辞皆为粗语,彼乃引生仇恨之因。一般人一旦听到某人以恶语对待自己,便会随各自的能力进行反击,至少也要在心中记恨良久。如是之故,经常说粗语的人,即生必定会遭受各种违缘而无法成办自己心中的欲愿。即使想成办私利,在语言上也应重视,言语温和的人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云:“粗语伤害他人心,失坏佛子之行仪,故于他人所不悦,断恶言是佛子行。”作为一个修行人不管当面,还是背面,无论直接或间接,自说或唆使别人说,凡是三毒所滋生的恶劣言辞皆应断除。故佛陀说法救渡迷情也是应机施教,随顺世间而行。宗喀巴大师在他所著的《入中论》讲义中就引用了很多教证说明这个道理,在此恐繁不述。
  可能是全民信教的原因,藏族人对内容不好的恶言粗语大都非常谨慎,尤其是出家人,除非上师有重大必要,出于调伏弟子的目的,一般人都羞于开口。对此,汉族人似乎比较“开放”,什么都敢说。通常几个人在一起谈天,说到自己过去如何的不清净,或攻击别人的短处便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