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格言宝藏论释+索达吉堪布-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故事中的泽巴国王即是公平正直的伟人。他以德为政,不驱役人民,且能以甚深的智慧,种种善巧方便耐心地调解民众恩怨,使大家安居乐业,和睦共处。正士国王就象如意宝一样,能使国家增上吉祥。
  若被暴君残害时,则彼更为念法王,
  犹如众生受疫时,心里总是念雪水。
  如果遭受暴君残害时,人们会更加思念正士法王。如同身体遭受疫病酷暑时,心里会倍加思念清凉的雪水。
  这里讲的法王,一种是信奉佛教的国王;另一种是具足法相、显密圆融、广利众生的佛教领袖。前一种法王,如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国家的国王,他们不但皈依佛教,而且经常供养、顶礼三宝。例如泰国是著名的东南亚佛教古国,从皇室到民间,全民都信奉佛法。素可泰王朝的第五代——利太王,曾出家受戒,开创了泰国君主出家的先例,并在国法上确立了每一个君主必须皈依佛教并短期出家的机制,后来通过历代君主对佛法的大力弘扬,使短期出家的习俗变成了泰国每一位男性都遵崇的风俗,从而致使泰国成为举世瞩目的佛国天堂。藏地雪域也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法的净土,在法王松赞干布以及赤松德赞时期,佛法是何等的兴盛、人民是多么的幸福啊!生长在佛国的宠儿,一旦去了无有佛法的异国他乡,遭受种种限制、四处碰壁时,就自然而然地思念自己的国家和尊贵的法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佛法也曾遭到劫难,暴君酷吏走火入魔般地损坏寺庙、佛像、经书,摧残折磨虔诚的信众,那时人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多么渴望正士法王——贤良君主的救护啊!
  雪水清凉甘美,可以解除酷暑疾疫的侵扰。多年以前,一位雪域的友人前往印度朝圣,当时所在地新德里气温高达40℃,人们无可奈何地感受着炙热的痛苦。这位朋友也病了,浑身火炭一般,那时他万念俱寂,唯一思念的便是家乡的雪水和那潺潺流淌的清泉,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飞回故乡。时过境迁,如今依然是佛法兴盛的时期,藏汉高僧大德也正在弘扬显密教法,具足各方面的顺缘,佛刹的骄子有条件亲近法王和诸多善知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应该加倍努力学修佛法才是。
  遭受暴君迫害时,人主法王特护之,
  如当恶魔缠身时,密咒上师会摄收。
  人们遭受暴戾君王迫害时,人主法王会特别地护持,如同恶魔缠身的病人,密咒师会摄受、利益他。
  当边境的百姓遭到他国暴君的侵扰、财产被掠夺、身心遭受迫害的时候,人们所敬仰的怙主——正士法王,一定会垂念护持。或出兵征战,或周旋安顿,临危解难,或引至安全地带,从各方面加以关心爱护。例如,雄狮大宝——格萨尔王时期,岭国的百姓频频受到四方四魔的危害。格萨尔王便率岭国军队四次远征,以神通力次第降伏北方的妖魔和霍尔,南方的姜国和南门。保护了行持善业的百姓,惩制了黑方妖魔,使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同样,被恶魔伤害的人,若依止密咒金刚上师便能遣除魔障,转危为安。譬如法王如意宝是一位精通显密、实证圆满的密咒金刚上师。在他赴新加坡弘法期间,信徒带来了一个着魔发疯的人,他们祈求法王赐予加持。当时,好几个人都控制不住那个病人,法王加持后不久,他便乖乖地安睡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病人逐渐好转,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这类病症即是妖魔作怪,横加骚扰,经过具德密咒上师的加持是会好转的。然而有些却是定业果报,纵是佛陀亲临、莲师再来也不一定痊愈。这类被恶魔侵害的病症,在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密咒仪轨中有许多不同的对治方法。若有兴趣可深入研究。
  正士断除微小罪,劣者大罪亦不断,
  犹如奶酪清除尘,酒中特为放酒曲。
  正士对于自身微小的罪过也精勤断除,低劣士夫却恣意妄为,再大的罪过也不知断除。犹如在奶酪中要清除尘埃,而酿酒时却要特意添放酒曲。
  正士所作所为都会极力与佛法相应,按因果规律抉择善恶之行。不仅不违犯清规戒律,而且身口意对小小的过失也是防微杜渐,不越雷池半步;对于白业,更是不遗余力广行众善,随喜他人的善举,而且连微不足道的一些善业也要躬身行持,这即是正士的风范。《贤愚经》中说:“罪恶纵微小,勿轻谓无伤,余烬虽云小,能烧积山草。……善法虽微小,勿轻谓无益,水滴若集聚,渐次满大器。”甚至扫地也有极大的功德,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载,世尊住在逝多林时,见地面不清洁,便亲自洒扫林园。舍利子、大目犍连、阿难陀、大迦叶等大阿罗汉见后,也纷纷与佛陀一同打扫林园。当日,佛告众比丘:“凡扫地者,有五胜利:一者自心清净,二者令他人心清净,三者诸天欢喜,四者植端正业,五者命终之后当生天上。”又如阿底峡尊者,他说:“乃至行住坐卧,当邪恶妄念刚生起时,应取一曼茶盘,立即忏悔禁制勿犯。”尊者常用泥土塑造佛塔,弟子们见后要求替他做。尊者严辞拒绝:“我吃饭你们也能代替吗?”正士不仅严以律己,而且更能因势利导,劝诫他人,明信因果,断除罪行。
  奶酪又称为酸奶,是一种乳制品,洁净如雪。在制作时,哪怕微细的尘渣落入其中,也极易被人发现而立即加以清除。然而酿酒的人,在酿酒时,却必须往酒中添加酒曲。在此奶酪比喻为正士,酒比喻为卑劣之人。前者洁白无暇,容不得半点污垢;后者肮脏秽浊,纵然再添加不净物也毫不在乎,甚至以恶为恶,以烂为烂,反而觉得非常合适。
  有些人口口声声自称是佛教徒,而行为上却处处违犯佛规,大罪不除,小罪不断。这些人貌似学佛,实则不守戒律,恣情放逸,饮酒贪欢,虐待动物。别人好意劝阻,他非但不改,而且狂傲至极,恶语中伤规劝他的人,此种人实为典型的劣者。另一些人虽然犯了戒律,但能以诚挚的心猛励忏悔,励力改正,仍不愧是一位智者。
  正士虽然遭衰失,行为显得更如法,
  犹如火把向下垂,火焰一直向上燃。
  正士虽然遭受种种危害与损失,但他的行为反而会显得更如法。犹如火把虽然倒垂着,但它的火焰却一直向上燃烧。
  正士气节崇高,虽然身陷困境,或被摧残,或遭掠夺而穷困拮据,或受诬陷,诽谤如云,但他们仍能处之泰然,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会更坚定,行为更如法。因为他们深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如是因必得如是果,且万法都是无常的本性,便也无所执着。
  正士荣耀之时,不喜不慢;遭逆缘时,不悲不叹,尽显圣人本色。如俗语:“落地黄金,光映上空。”所以,金只有凭火炼才知是否纯正,人也只有通过各种考验,才能了知是否为正士。从前,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转生到地狱,与一位叫嘎玛热巴的同伴一起拉马车。因他俩力气小拉不动车,狱卒们便用炽燃的兵器捶打他们,感受着无量的痛苦。当时他暗想:与其共同感受痛苦,不如我独自拉车承担一切痛苦,让嘎玛热巴获得安乐。于是对狱卒们说:“请将他的绳子拴在我的颈项上,由我单独拉车。”狱卒却愤怒地说:“众生感受各自的业力,谁也没有办法改变。”说完又用铁锤击打他的头。结果这一念善心使他从地狱转生到了天境。再翻一翻高僧大德的传记,如帝洛巴、那洛巴、米拉日巴等大成就者,他们在身遇坎坷时所表现的高风亮节,正如火把的火势,誓不向艰难困苦低头的风范。
  火把即火炬,是古人照明行路之灯,今人将它视作吉祥、兴盛、辉煌的象征。如历届奥运会开幕初时便是传递圣火点燃巨型火炬,熊熊燃烧直到闭幕。人手持盛燃的火把,其把柄虽然向下垂,而火焰却一直向上燃烧,永远也不会改变这“崇上”的本性。
  正士虽然住远方,亦会守护自眷属,
  天空密布浓云时,地上庄稼更增长。
  正士虽然远居他方,也会以加持力和善巧方便来护持他的眷属。犹如天空浓云密布的时候,即是天降雨露的喜兆,因此田中的庄稼会长得更茁壮。
  具法相的上师摄受弟子时,即是以周遍的大悲心为基础,普降法雨甘露,对那些有缘又有信心的徒众更会特别予以垂护。如“千江有水千江月”,有一份信心就能得到一份加持。例如法王如意宝摄受的弟子遍及天涯海角,他虽长期居住在偏远的藏地雪域,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加持护佑着远方的弟子,令他们遣除一切违缘,修法精进,功德圆满,菩提早证。还经常号召在学院长住的四众弟子诵经加持,并以善根回向一切众生。
  圣者的加持是大悲周遍的,不可能受时间和区域的限制。诸佛菩萨虽已远离娑婆,但其加持却是永恒的,《入中论》云:“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此寂灭身无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又如莲花生大士在其圆满雪域度化众生的事业,欲前往罗刹国度化众生时说:“具有信心善男女,莲生不去何处住,吾寿无有殁尽时,信士前我各现一。”的确,莲师虽已不舍肉身飞往西南方的罗刹国,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意念加持吐蕃的子民。有一部伏藏品《莲师祈请颂》中讲到:藏历每月初十莲师将亲临藏土加持所有弟子。故宁玛派的寺院无论大小,每月初十都要举行会供迎请莲师。有信心者皆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感应,颇有修证之瑜伽士还能亲见莲师。
  比如天空密布浓厚的乌云时,即表示天将降甘露滋润大地万物,由此田中的庄稼会长得更迅捷,更茂盛。天空降雨也是无有偏袒,普降于四方八隅,天地之遥无以计量,但天雨却自然会降到地面。同样,正士虽然与眷属遥居异地,仍能对眷属普施加持。
  名声今生欢喜因,福份来世欢喜因,
  此外惟有凭财富,智者绝不生欢欣。
  好的名声是成就事业的助缘,所以是今生欢喜之因,积累广大的福德资粮却是来世欢喜之因。除此之外,光凭财富享受,智者绝对不会生欢喜心。
  对正士而言,拥有好的名声将对他弘法利生事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正所谓“美名传千里,不请自来众”。远方的众生一听闻正士的功德美名,便会生起景仰和依止心,自然而然地从四面八方云集到正士的身旁。同时,积累福德是来世欢喜之因。从前,有一对以乞讨为生的夫妻,他们除了一件衣服外再也没有其它的财产,谁出去乞讨,便穿上那件衣服,另一人就藏在草堆里。一次,妻子说:“我俩往昔没有积累福德资粮,因而今生落得如此悲惨的境地。我们应该把这件衣服供养佛陀以积累福德吧!”可丈夫却不以为然。一天,妻子看到了一位比丘,便委托他将衣服供养佛陀,而她自己只好躺在树叶下面。依此功德,那位妻子死后转生为一富裕施主的女儿,相貌端严,与生俱来身着珍宝白衣,因此取名为白母。她虔信佛法并于释迦牟尼佛前出家,当时珍宝白衣也随之变成了法衣,她精进修持后证得阿罗汉果,以前世供弊衣的福德感得了今生的寂灭大乐。
  戒律清净、修证圆满的高僧大德,如果将其美名远扬,令功德广为人知,则定能摄受、度化许多弟子。如法王仁波切,悲愿深广,功德事业兴盛广大,名扬海内外,而今,他身边聚集了七千左右的僧侣,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同时,他以不共同的善巧方便渡化、接缘的众生更是数不胜数,并且使大家都获得今生来世的无比欢喜。又如汉地的清定上师、在美国的宣化上人……。
  贪图财富、安逸享受,又无功德智慧的人,这与吝啬鬼、守财奴又有什么差别呢?更有甚者,花天酒地、挥霍无度,沉迷于现世享乐,不修来世安乐之因,犹如行尸走肉,愚昧无比,福尽而堕于三涂,便无有安乐可言了。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仅身口意善加护持,珍视名声,而且精进修持善法,积累福慧资粮,使今生、来世都获得安乐自在。
  往后应有远目光,忍苦耐劳不放逸,
  勤学稳重机灵者,即使奴仆亦为官。
  正士对自己的前途应有长远的目光,做一切事都要精进,忍苦耐劳、不放逸,而且要勤学苦练,稳重善巧地行持。这样的人,即便现在身为奴仆,而将来必定会平步青云出人头地。
  正士的法相大致有七种。深谋远虑:操办一切事业,具足远大的目光。忍苦、耐劳:事业进行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重重困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