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妒且桓稣逍缘墓叵担哪芰烤褪前⒗狄兜哪芰浚恢肿拥氖课蘖浚虼税⒗狄侗隳茏鑫蘖康拇嬖凇0⒗狄兜拇嬖谧刺褪且焓煨浴J狼妆扔靼⒗狄兜淖疃跋癖继诘拇蠛右谎厍昂蟛欢稀保此健扒耙焓旒染。瓷嘁焓臁!保35'阿赖耶识一方面酬答前时的善、恶业,由此而转化为现实生命的存在;一方面又受当前的善、恶业所熏,由此再引起将来的酬报;生命就是这样的轮回相续。人究竟是往上提升或向下沉沦,就由人的善恶业来决定了。

三、剖析三能变思想
上面多次的提到异熟、思量、了别境的三种能变,在谈了三种能变的内涵和它转变的过程后,下文将三能变思想作一个全面性的剖析。使三能变的名称、体性、能所缘、相应的心所以及活动的界地和伏断的位次等问题明显的摆在我们的眼前,方便人们去参考研究。

(一)、异熟能变
1、何为异熟
异熟; 梵语毗播迦(vipaka),指有情依过去的善恶业因而得的真异熟的果报体的总称,由于因有善恶,果则具非善非恶的无记性,与因异类而成熟,故称异熟。也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异熟是什么意思呢?异,是不同,熟是成熟。《俱舍论》卷二云︰

 

所造业至得果时,变而能熟,故名异熟。果从彼生,名异熟生。

彼所得果与因别类,而是所熟,故名异熟。'35'

 

据《成唯识论》卷二所说:所谓异熟,是谓“因”变为“果”,这个“果”的性质不同于“因”的性质;“因”有善有恶,而“果”是非善非恶的无记性,所以自“因”成熟为“果”,它的性质已变异成与它不同的别类。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讲到“异熟”时说它有三义:

 

一、异时熟,谓因与果必隔世于异时而熟;二、变异熟,谓果系

因之变异而熟;三、异类熟,谓果与因为异类,而由因所成熟。'36'

 

《成唯识论述记》卷一认为异熟有三义,是说:(1)、有情所造的善、恶业,由造业到果熟受报,要经过相当的时间,或隔生而熟,或二三生而熟,由造业到成果的时间不同,是为“异时而熟”。这有如果树上结的果子,由开花结果,到果子成熟,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2)、有情由造业到受果,既然隔世,因望于果,它的性质必然有变异,是为“变异而熟”。譬如水果,由初结果到完全成熟,味道上必定有变异;(3)、有情造作的善、恶诸业,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而苦乐的果报非善非恶,是无记性,这个无记的果对善恶的因而言,是“异类而熟”。譬如江河溪涧的流水,性质各各不同,但流入大海时,就混同一味了。

在这三种说法中,说一切有部主张“异类熟”,经部与唯识宗都主张“异类熟“;并且,唯识学认为异熟有真异熟与异熟生的差别,真异熟为异熟的全名,唯指第八识总报的果体,从真异熟而产生者称为异熟生。对此,《成唯识论》卷二说:

 

异熟习气为增上缘,感第八识,酬引业力,恒相续故,立异熟名;

感前六识,酬满业者,从异熟起,名异熟生。不名异熟,有间断故。

即前异熟及异熟生名异熟果,果异因故。'37'

 

能招感异熟果报的因,叫异熟因(vipaka…hetu),它即一切善恶的有漏法。异熟因是异熟、能作、俱有、同类、相应、遍行六因之一。据《俱舍论》卷六所载,唯诸不善及善的有漏是异熟因;而无记力劣,故不招感异熟;无漏没有爱润的作用,也不招异熟;其余的法具善与不善,故能招感异熟。小乘《俱舍》等不许无记因、无记果,因此唯以不善及有漏善为亲因缘而招感当来的果报。然而在大乘唯识学认为,异熟果中有无记的亲因,即善恶的业种子于当来生苦乐的果,此是同类因而非异熟因,而由其善恶的业种子开发善恶的现行,复令生起无记的种子,故就无记的现行而言是为异熟因。这个异熟因与业种子、异熟习气、有分熏种子、有支习气等同义;由异熟因所招感的果报名异熟果(vipaka…phala),异熟果是异熟、增上、士用、等流、离系五果之一。俱舍宗以五根七心界等的无覆无记性为异熟果。《俱舍论》卷六说︰

 

唯于无覆无记法中有异熟果,……唯局有情,……唯是有记所生。

一切不善及善有漏能记异熟,故名有记。从彼后时异熟方起。非俱无

间,名有记生。如是名为异熟果相。'38'

 

第七识不是异熟种所生,以因位唯染,果为无漏,不能称为异熟果。以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感得的异熟果,名异熟识(vipaka…vijnana)。唯识学认为,前六识也是异熟果,但它是别报,而且有间断,不能称为真异熟;而第八识是以善恶业所熏习的业种子为增上缘而招感的果报识,为真异熟,因而称为异熟识。《摄大乘论》卷一云︰

 

此和合识非是意识,但是异熟识,是一切种子识。复次,结生相

续已,若离异熟识,执受色根亦不可得。其余诸识各别依故、不坚住

故,是诸色根不应离识。'39'

 

但异熟识的名称,仅在究竟佛果的前念为止相续存在,即存于善恶业果位;至得佛果时,因异熟的因、果全不存,才舍去异熟识这个名字。《成唯识论》卷三说︰

 

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

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40'

 

又《成唯识论述记》卷二说︰

 

善恶业果位,谓从无始乃至菩萨金刚心,或解脱道时,乃至二乘

无余依位。谓名毗播迦,此云异熟识。毗者,异也;播迦,熟义。至

无所知障位。'41'

 

由过去惑业所招感而生于地狱、饿鬼、畜生等诸趣的果报,名为异熟障(vipakavarn!a),此等果报皆障碍圣道及其加行的善根,又称报障、果报障《俱舍论》卷十七云︰

 

全三恶趣、人趣北洲及无想天,名异熟障。此障何法?谓障圣道

及障圣道加行善根。'42'

 

能招感异熟的习气 ,名异熟习气。习气是由现行所熏生的种子即前六识有漏善业熏习第八识而生之业种子,为“等流习气”之对称,同于《俱舍》所谓的异熟因。《成唯识论》卷二说︰

 

异熟习气,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43'

 

这个种子是招感有情总报果体第八异熟识的增上缘,与等流习气乃一体之二用,并非离等流习气而另有别体。即等流习气有三性,其中为异熟的亲因的无记习气,它的势力羸弱,不能自己感果。善恶异熟习气即资助其无记等流习气,成为令其开发的增上缘。

2、异熟能变(第八阿赖耶识)的三相
第八阿赖耶识的以什么为它的自相、果相、因相呢?第八阿赖耶识以“阿赖耶识”它的自相,以“异熟”为它的果相,以“一切种” 为它的因相。《唯识三十论颂》卷一说: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44'

 

现将阿赖耶识的三相分别叙述如下:

(1)、阿赖耶识的自相:即是阿赖耶识的自体之相。阿赖耶是梵语(Alaya)的音译,意译为藏识。“藏”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义:

a、能藏者,此识贮藏万法种子,此识是能藏,种子是所藏。

b、所藏者,种子起现行,受七转识熏习,受熏的新种子再藏入此识,新种子是能藏,此识是所藏。例如:七转识为善,即熏善种子,为恶即熏恶种子,故其所熏的种子便能贮藏。至于第八识,因系依七转识,藏诸种子故,叫做所藏。换句话说:初能变时的藏是约持种子的不失义而说,今是约种子的受熏义而说。。

c、执藏者,第七识妄执第八识见分为“我”,爱之不舍。就第七识执持此识来说,称为我爱执藏。

阿赖耶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义,但普通由修道的立场,特以自相的我爱执藏义来阐明。其关系如下:

 

 

 

 

 

 

 

 

                      能藏(持种)…第八识

              能藏    (所藏种子)    

                      

                      (能藏种子)

三藏    所藏     所藏(受熏) …第八识               

                                  

                       (能执藏 第七识)

              执藏      所执藏(我爱缘执)…第八识

                      

(2)、阿赖耶识的果相:阿赖耶识的果相是 “异熟”识。异熟识,旧译为果报识,在《成唯识论》卷三说: 

 

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熟。'45'

 

第八阿赖耶识能够决定转生的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趣或道(六趣: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生(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善业或恶业引生真异熟果报,故称异熟,这是第八赖耶识的果相。窥基大师在《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二说:

 

真异熟具三义:一业果、二不断、三遍三界;第七具后二义非初;

第六报心具初,后义非中,非报心具后一义非初二;五识报心具初非

后二;非报心三义俱无。故唯第八独得其名。'46'

 

作为有情总报体的真异熟,第八阿赖耶识必须具有业果、不断、遍三界的三种义理,兹将三义略说如下:

  a、业果:就是酬善恶业因的“异熟无记果”。如果总报的果体其性唯善,则所感的恒是乐果,就不会作恶招感苦果,不能流转苦道了;反过来说,假如果体唯恶,恒招苦果,就不会为善招感乐果,不可能有还灭觉悟的时候了。所以,总报体必须是无记果,始有流转与还灭。因为,“业果”意谓前世造业,今世感果;或今世造业,来世感果。

  b、不断:不断就是相续。如果总报体有断绝而不相续,那么,欲界、色界的有情在总报体有中断的时候,岂不是有如死者一样了吗?无色界有情本来没有色身,如果总报体中断,岂不是连心识也有了吗?因此,作为三界有情的总报体,必须要相续不断。因为,“不断” 意谓着轮回不息。直至成佛,才能免除生死轮回之苦。

  c、三界:这个异熟总报的果体,必须遍通三界,如果不遍三界,那不就是某一界的有情,没有果报体了吗?因为,“遍三界”意谓着我们所招感果报遍通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了。

  在上面的三种义理中,只有第八阿赖耶识全具足;前五识经常中断,色界二禅以上没有前五识,所以不能遍通三界;第六识在五位无心时会中断,缺少“不断”义;第七识有不断和遍三界义,而没有“业果”义,所以前七识都不能成为总报的果体。

(3)、阿赖耶识的因相:阿赖耶识的因相,是“一切种”。此识摄持诸法种子,又名一切种识,诸种子生起现行法,种子是现行的因,称为“一切种”。《成唯识论》卷二说:

 

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

诸法种子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47'

 

第八阿赖耶识中含有各种有漏的种子和无漏的种子,可以熏生各种现行,成为一切心法、心所法、色法和心不相应行法生起的原因。因相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第三位相,自相是因相和果相的总和。《成唯识论》卷二说:

 

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相分位

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48'

  

  第八阿赖耶识,从凡夫位到证得究竟圣果位,由于证智的程度,要经过染净不同的三种位次,这三种位次的名称也因此不同。这三位是我爱执藏现行位、善恶业果位、相续执持位。'49'现分述如下:

a、我愛執藏現行位:这是从第八阿赖耶识的自相而说的。因为自从无始以来,第七末那识妄执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实我,因而生起我爱执着。于此,第七末那识是能执,第八阿赖耶识是所执,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又名“我爱执藏”。由凡夫、二乘有学位、及七地以前菩萨,或二乘中的有学'50' 圣者,全为此位所摄。此位的识叫做阿赖耶识,为执藏义。二乘修到无学位,菩萨修到八地,俱生我执断去的时候,才舍去藏识的名称,称为异熟识。由于第七末那识的虚妄执着,认为我法都是实有,其实那不是这样!

b、善惡業果位:这是从第八阿赖耶识的果相而说的。因为第八阿赖耶识是由无始以来的善恶异熟业所支配而招感的果位,叫做业果位。上面也说过,第八阿赖耶识又名异熟识是因为它是善恶的异熟业所招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