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学概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宣教学概论-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的事;论到逃避忧虑;论到人生中的喜乐和痛苦;金钱和美名。凡是爱主的人;主赐予他们的救恩是非常丰盛全备的。

书信论到人生的每一方面。当然;书信中的观点与当时的环境直接有关;然而其中的信息是那麼彻底;那麼深奥;因此对历世历代都是适切的。因此保罗能够说:「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提前四8)。不单是我们的内心得着更新;我们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也都得着根本的改变;结果整个社会也得以新生。罪的权势遍及人生每一方面;然而神的救恩却也对人生的每一方面发生功效。神要从基本开始;重新建立我们的人生;这样;「若有人在基督裏; 他就是新造的人」这句话;从各方面看来;都是真确无伪的。


第五部份 宣教工作的根基与性质


第十二章 宣教圣工是神的工作

有关宣教圣工的《圣经》教训;我们已经详细查考过。我们所得的第一点结论;就是宣教事工是神自己的工作。在末日的时候;上帝呼召外邦人来到祂荣耀的子民;来到基督那位真以色列面前;使他们也能分享祂的救恩。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神在一个新纪元中亲自所做的工作。虽然祂在从前的世代任凭万国各行其道 (参徒十四16);但在这个新纪元中;祂却呼召万人来归向祂。《海德堡教义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 的第五十四条说得对:「上帝的儿子从全人类中召集人来组成祂的教会。」这位神子就是「万民的见证」(赛五十五4)。耶稣基督将教会建立在承认耶稣是基督; 是神儿子的磐石上(太十六18)。宣教圣工并不是人类自己的工作。我们软弱的手;无力建造主庄严圣洁的殿;神的殿得以建立;是基督大能的工作;惟有祂才是房角石(弗二20…22)。因之我们的工作并不重要:「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麼;浇灌的也算不得什麼;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 …」(林前三7)。如果我们要为宣教圣工下一定义;我们就必须说:宣教圣工是主基督亲自作成的伟大圣工 – 祂完成了中保的工作之后;藉此吸引万民来领受祂的救恩;并使他们分享祂为他们所取得的大恩。我们做宣教圣工的人;不过是祂的仆人;我们虽然有时提到「我」在工作;但必须紧记:「不是我;乃是神的恩典与我同在。」因之;我们所作的工;其实都算不得什麼;惟有神的恩典与我们同在;我们才能完成祂交托给我们的使命。

前面所讨论的;从神学的角度看来;完全正确;可是;并不能说是完全令人满意。上帝确是在基督裏叫世人与自己和好;这是神的工作;我们绝对不能增减; 然而基督也将那叫人与和好的职份赐了给我们。若与主基督的救赎大功比较;我们的工作实在算不得什麼;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来;这个职份却是神对我们的重要呼召;是我们必须回应的。我们若不看重这个呼召;我们就会疏忽;也许怠惰卸责;忘记乃是主基督要藉著我们来完成祂的圣工。使徒在主升天之前曾问祂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 」主确立刻向他们指出他们的使命:「你们… 要作我的见证」(徒一6…8)。从教会的历史看来;我们对宣教的使命;往往是采取观望等候的态度。所以;虽然我们前面对於宣教圣工的定义;从神学的角度看来;相当正确;但是把宣教圣工视为今天教会蒙召承担的本份;就更能激励我们去努力完成这项圣工。

我们称宣教圣工为教会的使命;不是没有理由的。华纳克 (Gustav Warneck)认为;从理论方面看来;宣教圣工是教会的工作;然而在实际的环境中;宣教圣工却是在圣灵引导之下;小部份对宣教有负担的弟兄姐妹所作的工。教会中应当有「宣教小组」的团契。然而;华氏所提这种宣教小组有权打发宣教士出去的看法;并不符合《圣经》的教训;《圣经》并未提到教会中该有一小组人负责推行宣教的圣工;《使徒行传》第十三章一至四节所提到的五个名字;并不是指一个宣教小组的团契;他们却是安提阿教会第先知与牧师;也就是教会中有职份的人;负责领导全教会。《圣经》很清楚地指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是一个组织;将来荣耀的基督要藉著它来显明祂对世界伟大的救赎工作。

我们在此不必在详细讨论这一点。几十年前;许多人都认为宣教圣工不必由教会去负责;可由传教机构或宣教差会去承担。这种看法的产生;与敬虔主义强调教会中信徒能发挥宣教的力量有关。

然而;近几十年来;全世界的信徒都越来越觉得;教会确是神所呼召负责推行宣教圣工的;除教会以外;并没有其他组织或机构可以承担这项责任。我们在此不须深入探讨这一点。

然而;我们所说的教会是指个别的地方教会;还是同一个宗派的教会 米得堡 (Middleburg) 的宗教会议强调宣教圣工是教会的责任;但同时也特别声明;宣教圣工是各地方教会的使命;应由地方教会去推行。「大公教会并不给人施洗;惟有地方教会才给人施洗。」对於这个原则;曾有许多争辩;但我们觉得;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宣教圣工应当由地方教会来执行;不单在理论上讲来是正确的;在实际执行上也是比较合宜的;因为要感动一个比较小的团体;朝著一个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发出支持宣教圣工的热心;比较感动一大群教会去承担一项巨大而目标含糊的工作;要容易得多。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在所有重大的问题上;各处的地方教会应当彼此紧密联络;紧密合作。近数十年来;各处对宣教事工有负担得人;都觉得地方教会负责处理或执行宣教圣工事正确的看法。

对於教会与宣教圣工的关系的另一个问题是;「教会」是否单指到组织上有形的教会;抑或还指到个别信徒对於宣教活动所负的责任 很明显;正式委任宣教士往工场宣教的工作;必定是有教会的组织来执行的。然而;我们曾经提过;保罗在他作宣教圣工时;也注意到教会中一般信徒所作的工;他觉得他自己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关系密切;因为所有信徒都对教会有当负的责任;所以他们可以在个人方面;或是透过教会的组织;一同在宣教圣工上有份。例如; 在荷兰;有许多基督教的医院和慈善机关;都在努力推行福音工作;这些机构;有些与教会有很密切的连系;有些却是完全独立的组织所创办。在宣教工场中也可以有同样的情形;譬如说;设立和维持医院并不一定要由教会来负责;可以由另一个机构来负责;只要与教会的宣教使命吻合;这样将不会使医院的工作受影响甚或有更佳的效果。宣教圣工的观念可以据此发展;让教会中的一般信徒;或是由信徒所组成的机构;因顺服主的召命;去协助多方面的宣教工作。

尤有进者;宣教圣工上;慈惠服务必须占有其应有的地位;这方面的工作常被忽略。上文已提及宣教的职事包括多方面的责任。慈惠服务正是必须受到关注的。在宣教工场中传扬福音;一方面是像先知般宣讲见证;也是基於对基督有活泼的信仰而像祭司一般表现神的怜恤;像祭司一般表现神的怜恤这方面的重点;是透过慈惠服务鲜明地表现出来的。

总之;我们可以说;宣教圣工艰巨的责任是教会当尽的本份;当教会衰微;以致不能显明基督救赎的大爱时;宣教的工作也不应由教会某一撮会友来承担;相反;教会本身应当重新改革;恢复从前的光景;以致能够施行主所交托的使命。

教会本是神对以色列一切应许的后嗣;是在基督裏成了真以色列的;所以教会应当积极呼召世人来领受主耶稣基督所成就的救恩;同时藉著与主不断的交通;使外邦任羡妒;又因他们听见神与教会同在;就主动前来教会寻求主的救恩。

这是神救赎计划中的一个步骤。这一切事显然要在历史中某一指定的时期中发生;显然也与末日又密切的关系。我们已经看到;在《旧约》先知书中早已提到;外邦人要自动来到锡安山;这就是那个时期的一个先兆;那时全世界要被改造;全世界的人民要完全领受弥赛亚的救恩。《旧约》预言所提的这个主题;延续到《新约》福音书中得以清楚阐述。耶稣的教训;一步一步将末日所要发生的事情显明;然而其中会有一定的改变;因为筵席虽已准备好了;被邀请的人却尚未来到; 因之必须要去邀请其他的人。以色列民因为背叛神;就不配领受天国的喜乐;天国的福份要从他们手中夺去;赐给那些能结果子的人。因此;必有一段居间时期;当中教会要用神所赐的能力智慧;从各方吸引万民来归服真神。

保罗在亚略巴古的讲道特别指出;这段时期是伟大的时代;是现今的世代;是神所赐的新时代;在这时代;神「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0)。今天这伟大的时代;是服於那位将要来审判全地之主的权势之下。保罗在《致以弗所人书》中;论到宣教圣工是这时代的徵兆;说:「要照所安排地;在日期满足地时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裏面同归於一」(弗一10)。《启示录》第六章二节也提到末后的事:「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著弓;并有冠冕赐给他;他便出来;胜了又要胜。」

至此;我们可以总括说;宣教圣工是教会的活动 – 从本质来说;是基督藉著教会来完成祂的工作;藉著宣教圣工;教会在末期尚未来到之前;呼召全地人民来悔改;并相信主基督;又藉著洗礼;使他们也成为主的门徒;与那些等候天国降临的信徒;彼此在主裏面有交通。

 

第十三章 教事工的基础

假使宣教事工是一如我们在前面所描写的;那麼它就只有一个基础:就是1神在基督耶稣裏所定的美好旨意。天下各处人民都在寻找救恩;他们有敬虔的心;但这些都不是建立宣教工作的基础。

以前;人文总是认为;外邦人都在寻求救恩;是他们内心渴慕基督的证据。罗马天主教的宣教学学者舒密宁 (Schmidlin) 在其著作中曾说:「列国都有资格来接受基督教。」华纳克也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宣教圣工除了《圣经》的基础以外;还有历史和民族方面的基础。关於民族方面的基础;他觉得「无论是那一个民族;或那一种文化背景的人;都有可能接受基督教。」然而另一位宣教学学者谢华 (Hans Scharer) 却极力反对所谓「宣教圣工的双重基础」的理论(就是一方面以神的命令为基础;另一方面又以外邦人的渴望为基础)。他坚决反对华氏的看法;却肯定地说;宣教圣工只有一个基础。

有些学者曾引用某些经文;作为外邦人渴望得著基督救恩的证据。「我必震动万国;万国所羡慕的必来到;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该二7)。这节经文中「万国所羡慕的」那一位;常被解释是基督。在拉丁文无武加大译本 (编注:Latin Vulgate);这句的意义也与此相同;因此;这一节经文对於罗马天主教;甚至於基督教的作者;都有很深刻的影响。有许多著名的宣教诗歌也常用到这一个观念;说基督是世人最大的渴望。然而;从比较近代的《圣经》译本中;发现拉丁文武加大译本;以及英王钦定本的译法;都不正确;正确的译法该是:「我必震动万国;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我就使这殿满了荣耀;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所以这裏真正的意义;是指到列国的人民要将财宝运来;作为礼物献给耶路撒冷的圣殿。巴文克 (H。Bavinck)在他的《系统神学》一书中;也表示不赞成旧的译法;但他又说:「然而这裏提到的「万国所羡慕的」这个观念;却完全是合乎《圣经》的。外邦人要渴望耶和华的膀臂;众岛也要等候祂仆人的教训。」

问题在於这一个解释是否正确。《圣经》裏确有提到众民的等候。《以赛亚书》第四十二章四节说:「祂不灰心;也不丧胆;直到祂在地上设立公理;海岛都等候祂的训诲。」《以赛亚书》第五十一章五节;以及第六十章九节;也有同样的意思。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五章十二节曾引《以赛亚书》第十一章十节的话;不过祂翻成与《七十士译本》意义相同的说话:「外邦人要仰望祂。」这些经文是否证明;外邦人确是在不自觉中渴望这位伟大的救主与君王 我们若详细查考这些经文;及其上下有关的经文;就会发现;它们也是预言到将来的救恩;也就是在末日的时候;弥赛亚要显现出来;以色列要得著拯救与荣耀。接著;由於以色列已经得荣耀;世上各国人民就要开始来寻求主 – 那一位以极大的救恩拯救了以色列的主。换言之;这些经文并不是描写外邦人一直都有一种寻求主的态度;而是描写在将来的时候;按著主的美意;这件救赎的世要发生在我们眼前;教我们惊讶。

《圣经》中只论到外邦人的宗教被定罪;却没有提及列国人民渴望基督。当然;外邦人也渴望救恩;几乎所有异邦宗教都在寻求一位救主;但所寻求得决不是那位在十字架上钉死的救主。客观地说;若不是藉著基督;无人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安;因此全人类都需要基督。但这并不是说;各国人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