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寓言故事+作者:冯雪峰-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去指挥疏通。至于桥梁,他该在春季就动员百姓把河沟渠道清理好,在秋季 
就组织人力物力将渡口桥梁修复、架好。到了寒冷的冬季,连牲畜都不能走 

过河了,何况人呢?可见景差胸无全局,不会深谋远虑,算不得称职的相国。” 

看来,叔向的评价是有道理的,作为一国之相,关心老百姓就必须从大 

事抓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三节 

无过之过 

晏子是齐国宰相,他辅佐齐王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晏子手下有一位 

名叫高缭的,为官三年,从没做过什么错事,可是有一天,晏子却把高缭给 

免职了。晏子左右的人感到奇怪,觉得晏子这样做未免不合情理,于是,他 

们劝阻晏子。有的说:“高缭侍奉先生三年,对先生向来都是言听计从,并 

没出过什么差错呀。”有的说:“按常理,高缭做满三年,又没有过错,先生 

理当给他一定的爵位才是,怎么反而把他辞掉呢?这好像说不过去吧!” 

晏子对左右劝阻的人说:“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 
曲的木料,必须用规矩来定方圆,要用斧子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造就一 

件好的器具。我手下的人,就应像这些规、矩、斧子、刨子,帮我去掉那些 

不能成器的地方,以利我更好地帮齐王治国。可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整 

3年了,对于我的缺点、过错,从来没提出过任何批评意见,也没作过任何 

纠正。我并非圣贤,平时工作中难免有失误,可是高缭只是一味顺从我、称 
赞我,这对我更好地为齐王工作又有什么好处呢?非但没有,反而有害。所 

以我决定辞退高缭,原因就正是你们所说的‘高缭无过’。” 

晏子真是一个有见地的贤相,他的用人标准是反对圆滑处世、一味讨好 

上司。这个用人标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很有启发的。 

上行下效 

晏子辞世已经17年了。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 

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 
他举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 

 “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 

地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见此情景,连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伤感地对 
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 

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 

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就是大臣们的不贤啊。论智 

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 
不过呢,话又说回来了,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吗? 

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 

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o)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 

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 

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不再喜 
欢听人家批评您,而只喜欢听奉承话所造成的呢?” 

一席话说得齐景公心里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说:“太好了,今 

天这一番话,教我豁然开朗。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学生了。” 

看来,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 

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话是有道理 

的。 

愚公谷 

有一次,齐桓公在出外打猎时忽然看到一只鹿从前面飞快地跑过,于是 

他策马紧追不舍,一直追进了一个山谷里。齐桓公正不知此山谷为何处,恰 

好遇一老者齐桓公就问老者:“这里叫什么谷?” 

老者回答说:“这里叫愚公谷。” 
齐桓公又问:“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老者说:“这是用我的名字来命名的。” 

齐桓公朝老者仔细看了看,疑惑不解地问:“我看你的相貌,毫无愚蠢 

之状,为什么说是用你的名字来命名的呢?” 

老者回答说:“让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您吧。我曾经喂养了一头母牛, 
母牛下了一头小牛。后来小牛慢慢长大了,我便卖了牛买了一匹小马。一个 

年轻后生看到我牵着一匹小马,上前便喝斥道:”你养的是一头牛,牛是不 

能生马的,你这马是哪来的?莫不是偷来的!‘于是强行把我的马牵走了。 

后来乡邻们知道了这件事,都说我真愚蠢。他们把我叫做愚公,而把我住的 

这个山谷就叫做愚公谷。“ 
桓公听后也说:“依我看,你也的确愚蠢。既然那小马是你用辛勤喂养 

的牛换来的,你为什么要让那个年轻人把它牵走呢?”说完,齐桓公不去继 

续追赶鹿,调转马头回宫去了。 

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把这件事讲给他的相国管仲听了。管仲一听,脸 

色变得严肃起来。他郑重地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向齐桓公两次下拜请罪说: 
 “在君王的属土之内竟然出现这样的事情,应该算做我的过错啊!假如是尧 

帝时候,皋陶为掌管刑狱的官员,哪里还会有人胆敢强抢人家的马驹子呢? 

即使有这样的情况,那被欺凌的老者也决不会轻易撒手,而是要找地方跟抢 

马的人评理的。如今那老者知道处理诉讼案件不公正,遇到巧取豪夺的人, 

惹不起、躲得起,只好把小马给他算了。看来,这不是一个老头愚蠢的问题, 
而是社会治理不力的问题。回头让我好好整顿一番吧。” 

齐桓公十分赞成管仲的意见,支持他放手整顿法治,惩治邪恶,伸张正 

义。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愚公在年轻人以强凌弱的情况下舍弃利益求得平安 

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要想根本改变社会的治安状况和树立良好的道德风 
尚,关键还在于领导的严于律己、认真治理和万众一心的积极参与。 

飞蛾投火 

一天夜里,林子和客人一起坐在院子里乘凉,天很黑,四周十分安静, 

只有一只蜡烛在闪着亮,林子同客人一起谈古论今,大家都对人生感叹不已。 

这时,一只蛾虫扑打着粉红的翅膀,绕着烛光飞来飞去,还发出细小的 

嘶嘶声,林子用扇子驱赶飞蛾,它便飞走了。可是刚过一会儿,它又飞过来 
了,林子又用扇子赶走蛾虫,它飞走不一会又飞回来,而且一个劲地朝蜡烛 

火不顾一切地扑过去,这样赶走又飞来,赶走又飞来,反复七八次了。终于, 

蛾虫的翅膀被烛火燎焦了,它再也飞不动了,落在地上,焦头烂额,还在不 

甘心地挣扎着那已经烤得残破的翅膀,直到没有了一丝气息为止。 

看了飞蛾的这般情景,林子感慨地对客人说:“你看这飞蛾扑火该多愚 
蠢啊!火本来是烧身的,可是它偏偏要不顾死活地去扑火,落得这般下场!” 

客人也有同感地叹道:“谁说不是呢?可是,人比飞蛾更甚啊!” 

林子说:“是的,世上的声色利欲,引得人们拼命去争夺追逐,何止像 

这飞蛾扑火?那些循此道路而不怀疑、毁灭了身躯而不后悔的人,岂不是也 

像这蛾虫一样可悲可怜又落人讥笑吗?” 
人们追名逐利,正如飞蛾投火一般。飞蛾投火被人们笑其愚蠢;而那些 

追名逐利以至于身败名裂的人,不是更加可笑吗? 

屙金子的石牛 

从前,四川的西部有个叫作蜀国的国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是富 

庶。离它不远的秦国早就对这块富饶的土地垂涎三尺,想要把它划归自己所 

有。可是通往蜀国的道路非常险峻,有陡峭的悬崖绝壁和万丈深谷隔在路途 

上,一跌下去就会摔个粉身碎骨,进军的路线无法畅通,任凭秦国虎视眈眈, 

可一时也无可奈何。 
蜀国的国君生性贪婪,总是大肆搜刮民间财富来满足自己对金钱的贪 

欲,有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秦国的国王秦惠王从派去探听消息的人口中得 

知了蜀王的性情,觉得有机可乘。苦苦思索了很久以后,秦惠王终于想出了 

一条计策。 

秦惠王命令工匠打造雕刻了一头巨大的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放了好 
多金银绸缎,放出消息说这头石牛会屙金子。 

蜀国的探子把关于这头屙金子的名牛的奇闻告诉了蜀王,蜀王听了羡慕 

得不得了,暗道:要是我有这么一头石牛,天天给我屙金子,那该有多好啊! 

正在这时候,秦国的使者来了,他向蜀王说,秦惠王为了表示秦蜀友好的诚 

意,决定把会屙金子的石牛送给蜀王。 
蜀王大喜过望,他听使者说石牛的身形巨大,要从秦国运到蜀国来恐怕 

很不方便,急忙保证说:“这个不成问题,贵国国君既然肯把石牛迭给我, 

我哪里有不想办法把它运到我国来的道理呢,就请你们的国君放心好了。” 

蜀王也不顾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在国内征调了大量民工,把悬崖挖开了, 

把深谷也填平了,为了能让石牛顺利到达,把通向蜀国的险径都修成了平坦 

大道。然后他派了五个大力士到秦国去迎接石牛。 

贪心的蜀王哪里料得到,秦惠王早已派遣军队悄悄跟在石牛后面,随着 

石牛蜂拥而入,一举灭掉了蜀国。 
蜀王为贪一点小便宜反而吃了大亏,失掉了整个国家,被天下人耻笑。 

我们要从中吸取教训,把眼光放得长远些,以免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利令 

智昏,损害了整体的利益。 

十万贯 

唐朝时候,有个地方官叫张延赏,为官处事还算正直清廉。这一日,张 

延赏接到一桩案子,牵涉到人命,案情严重,非同一般。张延赏按照一贯的 

作法,十分重视此案,他决心追查到底。于是他传下令来,命捕快们严加侦 

查搜捕,务必尽快将罪犯捉拿归案。 
不料,第二天早晨张延赏来到衙门,正待坐下处理公务,却发现案上有 

一纸条,上面写着:“送上三万贯,请求不要追查此案。”张延赏一看,脸色 

顿时一沉,十分气愤。他将纸条扔在地上,历声喝道:“谁敢如此大胆,竟 

敢拿三万贯钱来买本官清廉,干扰本官办案!”于是他再次下命令,对这一 

案件加紧缉查,并决心严惩不贷。 
再过一日,张延赏上衙,又一次发现公案上放一纸条,上面并无多的内 

容,单写着一个惊人的数字:“十万贯。”这一下,张延赏几乎被唬住了,他 

左右为难,看样子,对方的确来头不小。张延赏思考再三,最后决定把这桩 

案子搁置起来,不再继续追查。张延赏那原有的一点廉正,终于被十万贯“买 

断”了。 
后来,张延赏的一个手下亲信找了个机会,私下里问张延赏说:“大人, 

为什么将案子放弃不问?” 

张延赏回答说:“钱到十万之多,便是神仙也能买通的,何况人呢!既 

然什么人都可以买通,那还有什么事办不到的呢?如果我还执迷不悟继续追 

查,那将会处处碰壁,除了自找苦吃,自寻灾祸,还会有什么结果呢?所以 
我也只好停止查办,保住身家性命,保住乌纱前程啊!” 

可见,在那个钱可通神的社会里,哪里还有公正,哪里还有王法! 

见利反目 

有一个读书人出外游历。这天,他来到一个地方,看到一群儿童在拾柴 

禾。于是读书人把那些小孩子叫到跟前来,对他们说:“你们在拾柴的时候, 

谁先看到柴禾就先喊一声,这柴禾就归谁,后见到的人就不要去争夺了。你 

们能做得到吗?” 

几个儿童都回答说:“我们做得到!”说着就都走开了,互相之间说说笑 

笑,非常友好,大家都显得很轻松、高兴。 

这些孩子走着走着,忽然看到路边横着一些柴草,其中一个就先喊了一 

声:“看!那边有柴禾!”接着他便向那柴草跑了过去。可是,这些孩子忘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