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信的佛教-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些助缘,种子便会长得缓慢□弱乃至根本不能发芽了。佛教看善恶因果的造作与受 
报,也同这个道理一样。所以佛陀的崇高伟大,不是由于造物与赦罪(根本无人可 
赦他人之罪──一神教的赦罪观念,是由神权独裁的混合产物),而是由于佛所亲 
证的解脱之法,并且将此解脱之法说了出来,供给大家去如法修行,修行之后,便 
可解脱,乃至可跟佛陀一样,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因此,佛教徒们,往往不愿自称为佛教徒,宁可自称为三宝弟子。因为,佛教 
的发明者虽是佛陀,佛教所重视的,与其说是佛,倒不如说是法;佛不能代人解脱 
,法能够使人自行解脱。崇拜佛陀,是为崇拜佛陀修证说法的恩德,佛陀经过三大 
无数劫的长期修行菩萨道的结果,亲证了解脱之法,亲证之后,便毫不保留地给我 
们奉献了出来,所以,这一恩德的崇高伟大,要比世间一切恩德的总和更加崇高伟 
大到千百万倍──何止千百万倍?简直是无法比喻也不可思议。                 
                                                                         
    但是,佛法的流布,必须仰赖佛的干部,那就是僧。僧有菩萨僧(如文殊、弥 
勒、观音、地藏等),有声闻僧(如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的罗汉),有凡夫 
僧(如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由于僧能把佛陀的 
正觉解脱之法,传流传布传授给了我们,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无量。 
                                                                         
    弘扬佛法,不限出家人,在家的佛子同样可以。住持佛法,则非出家的佛子不 
可。所谓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徵佛法、并守持佛法而住于世间的意思。比 
如一般人同样见到一个佛弟子,见到出家的,就会连想到佛教,见到在家的,就不 
会产生佛教的印象(除非自行表白,但也不能逢人便说自己是佛教徒的)。       
                                                                         
    所以,佛法的发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正因如此 
,佛教尊称佛法僧为三宝,主要的是有离苦得乐的法宝,法宝是由佛陀所证所说, 
由僧能持能传,所以也都称之为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皈依的中心,佛陀灭 
后,佛教则以僧团为皈依的中心;皈依三宝,是为要学法宝,要学法宝,需由僧宝 
作良导──包括思想的传授及行为的影响。所以佛陀灭后的佛教,供养三宝的对象 
,乃是偏重于僧宝。又因为佛教主张「依法不依人」的缘故,特别重视正法的流布 
与皈依,僧人的生活行为是他们个人的事,只要他们的见解正确,能够开演佛法, 
纵然破了禁戒,仍该接受俗人的恭敬供养──这是伦理的要求,好像一般所说「天 
下无不是的父母」;又像小学的老师未必受过大学的教育,大学毕业的人,总不能 
否认小学时代的老师。                                                     
                                                                         
    因此,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来说,崇拜佛宝是由于法宝的理由,又为了法宝 
的信受,所以要崇拜僧宝。崇拜菩萨,也是敬僧的一种。对于圣僧大菩萨及阿罗汉 
,固然要恭敬供养,对于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说法者,也要恭敬供养,乃至不持净戒 
但有正见能说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恭敬供养(要紧的是要有正见能说正法)。事实 
上,在去佛世已远的时代之中,圣僧很难遇到,敬僧的对象,当是凡夫的比丘比丘 
尼众,经中也说供养凡夫僧与供养圣僧无异,同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佛教的高明博大,三宝两字即可概括无遗,所以信仰佛教,即是信仰三宝。对 
于僧宝的信仰,在佛陀时代,乃至迄今的泰缅锡兰等国,根本视为当然的事。但在 
中国的佛教,敬僧的观念,始终未能形成普遍的风气;由于僧尼素质良莠不齐,一 
般所敬的出家人,仅是少数的高僧而已。上焉者是恭敬高僧的德学,下焉者是把高 
僧当做神道来盲目崇拜。正由于高僧信仰的风气,也促成了一些劣僧的虚伪作怪, 
以期博得低级的神道式的崇拜。这些都是亟待修正的观念,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他是不会如此的。(注二)                                               
                                                                         
注  二:易经观卦之疏云:「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 
        谓之神道。」                                                     
                                                                         
        易经观卦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                                       
                                                                         
  可以。佛教的恩德,浩如大海,只要能有一念信心,均可进入佛门,成为三宝 
的弟子。                                                                 
                                                                         
  虽然,佛教的五戒之中,禁止邪淫、杀生、饮酒。同时,也将上列的这些行业 
称为恶业邪业或不正业。但是,住于海岛的人民,如果除了打渔不能生活;住于山 
区的土人,如果除了打猎就要挨饿;贫困的妇女,如果除了卖淫、卖笑、伴舞等, 
就不能从事其他的职业来谋求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如果上一代经营屠业或酒业, 
自己也只学会了屠业或酒业的谋生技能。如果由于这些唯一的求生存的理由,佛教 
并不要求他们首先放弃了原有的行业再来信佛。不过,当他们一旦信佛之后,如果 
能够设法改业的话,佛教是会积极地鼓励他们的。因为佛教的宗旨,是在鼓励大家 
都能从事于善良而正当的职业。何况那些行业的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不受戒者,虽 
无破戒之罪,但仍有其根本性质的罪过。                                     
                                                                         
  万一由于各人实际状况的原因,无法改业的话,佛教也不以为他们是破戒。因 
为,信仰佛教的初步,可以仅是皈依三宝。受戒持戒,虽是佛教所希望的,也是有 
很多功德的,但不是勉强的。如果不持戒,就不必受戒,既没有受戒,当然无戒可 
破,也没有破戒的罪过。如要受戒,受戒的机会,随时都在等待他们,五戒之中, 
能受几戒就受几戒,如果受了之后,不能持守,也可随时舍戒,舍了戒再作恶业, 
也不算犯戒。舍了戒之后,也可以重新再受。要是不舍戒而破戒,破戒便是犯罪! 
                                                                         
  佛教,非常的宽大。虽然不能受持最起码的五戒,只要能对三宝生起一念的信 
心或些微的敬意,就有很大的功德,就是种下了将来必可成佛的善根,何况是皈依 
了三宝?皈依三宝之后,只要求不另信奉其他的宗教,并不要求非受五戒不可。所 
以,佛教是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愿意信仰的人的。                               
                                                                         
§佛教相信忏悔吗?                                                       
                                                                         
    是的,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 
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均 
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                                               
                                                                         
    忏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是在自觉心的警□和自尊 
心的洗沥,从此之后再不复犯;只要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往事已过,不复追究, 
心地便会从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这就是忏悔的功能。犯罪之后,必须坦 
诚地发露(以情节轻重,分向众人、向三数人、向一人、乃至自对良心,吐露所犯 
的罪行,恳切悔过,决志不复再犯),否则,这一罪恶的阴影,势将永藏心底,也 
就成为他日感受报应的种子;忏悔之后,这一罪恶所感的种子,也就随即消失。   
                                                                         
    不过,忏悔的目的,是在自净其心不复再犯,如果常常犯罪,常常忏悔,又常 
常再犯,那末,忏悔的行为,便会失去应有的功用了。同时,佛教的忏悔决不同于 
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只能够赦人的罪。佛教的忏悔是在洗刷 
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                                               

§佛教相信天堂与地狱吗?                                                 
                                                                         
    是的,佛教毫不怀疑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因为天堂与地狱,都在生死范围的轮 
回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天堂,地狱,人人都有经验的可能,甚 
至可说,人人都曾去过天堂地狱。修了上品的五戒十善生天堂,造了十恶五逆的大 
罪下地狱。苦报受完了,地狱的众生可以生天堂;福报享尽了,天堂的众生可以下
地狱。所以佛教相信,天堂虽好,不是究竟的乐土,地狱虽苦,也有出离的日子。 
                                                                         
    同时,由于所修善业的不等,天堂也有等次,由于所造恶业的轻重,地狱也分 
层级。                                                                   
                                                                         
    佛教所说的天堂,共分三界二十八天。接近人间的欲界天共有六层,往上的色 
界天共有十八层,再往上的无色界天共有四层。事实上,修善业的人,只能生在欲 
界六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中除了色界上层的五净居天是小乘的三果圣人所居,其 
余都是修习禅定者所生的禅定天。                                           
                                                                         
    佛教所说的地狱,大大小小的有无量数目,那是由于狱中所受苦报的不同而分 
,主要则分为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的三大类,佛经中通常所称的地狱是 
指根本地狱。根本地狱的主要区分,则有上下纵贯的八大炎热地狱,以及四方连横
的八大寒冰地狱。依照各人所犯罪业的差别等次,便到应到的地狱中去受报。通俗 
的说,下地狱是由鬼差狱卒的捉拿,就实而论,生天堂下地狱,都是由于各自的业 
力所感,业力倾向天堂就生天界享福,业力倾向地狱便生地狱受苦。
                                                                         
§佛教相信阎王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