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信的佛教-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 
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 
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
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 
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
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 
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 
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著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 
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 
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 
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 
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著习气的偏向 
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 
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镇恼等 
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 
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
,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 
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 
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 
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 
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 
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 
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 
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著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 
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 
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 
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 
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 
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而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 
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
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 
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 
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 
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 
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 
生生的背后,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 
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 
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 
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著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末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
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 
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
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 
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 
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 
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 
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 
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 
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 
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 
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 
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 
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 
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 
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 
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 
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 
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 
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 
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 
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 
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 
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 
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 
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 
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佛教崇拜神鬼吗?                                                       
                                                                         
    很明显的,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唯有崇拜佛、法、僧──三宝,绝不崇拜神鬼 
,但是,正信的佛教并不否认神鬼的存在,因为神鬼也是六道轮回的两大流类。所 
以,佛教所说的神不是神教所说的上帝,佛教所说的鬼,也不是神教所说的魔鬼。 
佛教所说的神也是凡界的众生,佛教所说的魔是在欲界的第六天,所以佛教的魔是 
魔、鬼是鬼。佛教的魔,也有四种:天魔、五蕴魔、烦恼魔、死魔,除了天魔,其 
余三魔也都出于各人自我的生理及心理。                                     
                                                                         
    佛教的神,通常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