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念三宝经+法尊法师译-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四无畏,于大众中作狮子吼,宣示无量法门。

  辛二、显佛语业
  语言清净,音声和美。

  语言清净一句,申明佛陀语业远离一切过失远离虚诳不实语业过失、远离令闻者毛骨悚然等言说过失、远离声音不美等音韵过失。佛陀语业,从文句与意义而言,无有任何过失。佛说法之声,圆润和雅,柔逸委婉,支分功德犹若大海。此即音声和美。
  佛语调化,令众生相续暂生喜悦,最终赐予究竟利乐。《宝性论》中云:〃略言于此之世间,天人王侯乐之因,全然遍于此世间,皆赖佛语而显现。〃《华严经》中云:〃又放光明名妙音,此光开悟诸菩萨,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普使世间闻佛音,是故得成此光明。〃《一百五十颂》中云:〃观尊面可爱,从彼闻此等,极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拔除嗔毒蛇,等同妙翅鸟。摧坏极无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且初闻尊语,能夺闻者意,次若正思维,亦除诸贪痴。庆慰诸匮乏,亦放逸者归,令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

  辛三、显佛身业
  观身无厌,身无与等。

  观身无厌一句,申明佛陀一一身分殊妙端严,能悦众心,仰瞻无厌。如赞云:〃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如无云秋空,以星聚庄严。能仁具金色,法衣端严覆,等同金山顶,为霞云萦绕。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光满,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此。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印画此地上,莲华何能严。〃众生见佛,目不他盼。宛若从未曾见,灿然而现,欢喜无比。众生仰视佛身,观瞻尊颜,心无厌足。
  身无与等一句,申明佛身尊胜无比之功德。佛一毛孔和所发一光,能悦意世间、压伏世间一切〃圆满〃者。任何有情无能与其相匹敌。佛陀于一切时空六趣有情,随应化现,以相同身色、身行和语言而为说法。众生一见如来之身,身心剧苦犹如梦醒,无余遣除。此类示现功德事迹,在经典中有叙述。

  丁二、(自利断证圆满相)分二:戊一、断圆满相;戊二、证圆满相。
  戊一分二:己一、佛于轮回无染;己二、自性超越世间。
  己一、佛于轮回无染
  不染诸欲,不染众色,不染无色。

  此三句申明佛陀于三界利益有情,出淤泥而不染之功德。
  佛于欲界,母胎降生,相应世间,游舞示现。佛虽安住欲界,然不起欲界贪欲等烦恼,亦不被欲界有情邪行所污。宛若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此即不染诸欲。虽然佛陀于色界,现前安住四种禅定,但佛智不味著禅定之乐,不爱著四禅定生处与四禅功德此即不染众色。
  佛陀现前无色界禅定,而不味著无色界禅定之乐。因无色界有情无有身业和语业,因此佛不住于无色界此即不染无色。

  己二、(自性超越世间)分二:庚一、超越痛苦之果;庚二、超越集谛之因。
  庚一分二:辛一、略说;辛二;广述。
  辛一、略说
  解脱众苦。

  佛陀已然根除爱染之种,消除一切痛苦,此即解脱众苦。

  辛二、广述
  善脱诸蕴,不成诸界,防护诸处。

  三界一切有漏法皆为苦性。痛苦的基源,就是五蕴,十八界、十二处。《入中论》中云:〃蕴自相谓苦,界性如毒蛇,佛说十二处,是众苦生门。〃由此解脱之相,即为善脱诸蕴佛陀断尽一切依靠有漏法所生的苦法五蕴之法。
  十八界是各自执持相应所缘之种。也就是说,众生依六根产生六识,于六境分别而起爱执。佛远离一切生灭戏论,则称其为不成诸界。
  有情依外之六处色声香味触法为所缘,依内之六处眼耳鼻舌身意为助缘,生起六识,此即是〃处〃。佛以寂灭戏论的本然自性,于诸处起迁无动,不随杂染,则称其为防护诸处。
  未能防护诸处的众生,眼见色法对悦意者则感生欢喜,滋生贪染之心;对不悦意者则感生痛苦,滋生嗔恨之火;对悦意非悦意者感生舍受,滋生愚痴之心。总之,虽然外现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众多之相,但是,佛陀已然超越所有蕴、界、处等相,是一切智慧之身。因此,不净五蕴等自性何时亦无有。

  庚二、超越集谛之因
  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前二句是从作用二言,后二句是从体相而言。
  烦恼是〃结缚〃之相,〃结〃即是烦恼。三界轮回所缠缚的烦恼结,愈系愈紧。佛陀用无我之智慧宝剑,力断诸结,此即是永断诸结、解脱爱染。感受热恼,产生痛苦,被愚痴和无明等烦恼所牵引,毫无自主,趣入轮回,犹如瀑流,一泻千里佛陀于此脱离热恼、越众瀑流。此四句所示烦恼前后关系以后句为因,前句为果:以〃爱染〃烦恼之生门〃打系〃未遇外境的烦恼〃结〃;被愚痴〃瀑流〃烦恼之起门所冲漂,生起已遇外境的〃热恼〃。简而言之,以爱染打结,身心被缚;被愚痴瀑流所漂溺而成热恼佛陀于此两层因果中获得解脱自在。

  戊二、(证圆满)分三:己一、体相;己二、功德;己三、作用。
  己一分二:庚一、广大方面;庚二、甚深方面。
  庚一、广大方面
  妙智圆满;

  二十一聚无漏法(即三十七菩提分法、四无量心、八解脱、九次第定、十遍处、八胜处、无诤、愿智、六神通、四无碍解、一切种清净、十自在、十力、四无畏、三不护、三念住、不忘失不越时、永害随眠永断二障、大悲心、十八不共法、一切种智)所摄一切智慧,佛无余具备,此即妙智圆满。

  庚二、甚深方面
  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佛陀与三世一切善逝如来,密意非一非异,法界智慧无二,具大平等性,于自然智慧之中安住此即是住去、来、今诸佛世尊所有妙智。

  己二、功德
  不住涅槃,住真实际。

  佛陀了证轮回涅槃无二平等,与大悲心无离无合,也就是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因此,佛不住小乘寂灭涅槃,则称其为不住涅槃。
  佛不安住在小乘执于涅槃方面,于一切时空涵摄的所有世界,恒时常住此即成为利乐有情之因。然而,佛之自性,于三世平等法界或真实际刹那不动,则称其为住真实际。

  己三、作用
  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

  佛陀不住于轮回和涅槃。轮涅平等之智就是了义出有坏如来的智慧身或金刚身。若从不同方面区分,则有二身、三身和四身等诸般分类。而于世间与出世间一切刹土,成为无尽利乐之因。于此安住,坚不可摧,恒常周遍,任运自在,此即是善逝如来之相。佛陀遍观从普通有情直至十地金刚喻定之间的大菩萨有情,无余而现,则称其为安住遍现一切有情之地。

  丙三、摄义
  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

  如来功德无量,难以言表。出有坏如来具足无欺真实智慧殊胜功德。
  若用世俗名言量去衡量,如是佛陀不可思议智慧身,一切时空中,是永恒坚固不可毁坏的金刚之性,是任运利乐无尽的宝藏。若用胜义量去衡量,佛陀不可思议智慧身,远离常与无常一切戏论。正因为真实义中超越一切戏论,善逝密义周遍永恒,任运难思。此即是为如来正智殊胜功德。《宝性论》中云:〃无为任运成,非他缘能证,智慧势和具,二利具足佛。〃此中道理以事势理成立,否则无法成立。在以事势理论观察佛陀无量功德之后,欲想生起信心,可详见于具德龙树所著《中观根本颂》。
  佛陀了达一切所知法,自性本空。无量时间与无边空间,自性不成,能于一刹那和一微尘之中无余容纳。一切时空所有相法,显现无时平等。远离四边智慧之身与一切诸佛大等无二此即了义皈依。
  以此加持力,自现中佛陀三身事业何时亦无间断。对此功德定要了知,并于相续生起坚固信心。《中观根本颂》中云:〃如来过戏论,而人生戏论,戏论破慧眼,是皆不见佛。如来所有性,即是世间性,如来无有性,世间亦无性。〃若能如实了知此义,则是真正随念法身佛是一切随念之王。
  向佛陀作一次祈祷、一次礼拜,供养一朵鲜花,或以恭敬心念诵一句圣号,或以迷乱心偶然瞥见墙上所画佛像……此等皆已深植善根,于未来际恒无有尽。《妙法莲华经》中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经中云:〃若以一华,散虚空中,供十方佛,乃至毕苦,其福无尽。〃《贤愚经》中说,在舍卫国,有一豪富长者,生了一位相貌端严的男孩。出生之际,天雨众华,积满整个府宅。遂为男孩取名叫华天。后来,他出家修行,得证阿罗汉果位。阿难尊者祈问佛陀:〃华天比丘有何福德,而得如是瑞兆圣果?〃佛告诉阿难道:〃过去在毗婆尸佛利益有情时,有一位贫穷之人,偶然碰到许多出家人。他心生欢喜,跑向草地泽边,采集簇簇野花绿草,回来后向大众僧伽空中抛献……这位贫穷之人,就是现在的华天比丘。阿难,若以鲜花芳草供养三宝,其人于九十一劫,身体端正,意有所需,如念而至。〃
  佛陀三世平等之智,究竟圆满,不离无欺。犹如勾招法咒力猛厉,或遭蛇咬七步而亡,或上钩之鱼随手牵来……此皆喻示佛陀永恒无变智慧,任运自在,功德圆满无迁。永明延寿禅师云:〃或称扬佛德,赞叹大乘,胜极无边,殊因最大。赞一偈,有超劫成佛之功。颂一言,获舌相妙音之报。〃
  上述所说,并非黄叶止啼,方便权说。对于无欺因果本性,若通过正理引生定解,则能远离踌躇与疑惑,巩固并坚定信念。如是面对功德圆满的如来,当景仰以羡,昼夜六时殷勤忆念观想……《大智度论》中云:〃如来成道时,有十种微笑而观世间,有小因大果,小缘大报。如来佛道,赞一一偈,一称南无佛,烧一捻香,必得作佛。何况闻知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不生,不不灭。而行因缘,业亦不失,以是故笑……〃
  佛陀圣号,是无量福德无尽的源泉。若有耳闻,偶发信心,实为稀有。从法性、缘起、愿力、三摩地和不可思议善根力中,凝聚出现佛之圣号,是一切利乐的根本基源。人世间能满所愿的如意宝、如意树、妙宝和甘露等,诚为难得,而听闻或诵念佛陀圣号更为稀有难得。那些如意宝等珍宝无法开显解脱之道,然而依靠佛之圣号能决定引入并成办菩提之果。在如来圣号不可思议的加持下,圣号能赐予圆满安乐这充分显示了诸法谛实力、缘起不可思议之力真实不虚。
  仔细观察分析,就会发现,如意宝等稀世珍宝都是微尘聚合之法。并且,修习咒术有所成就之人,口中持咒不断,虽然不见自体,但与祈祷如意宝一样,都能圆满所愿。同理,依自性本空之力,缘起无欺而现若能对此生起信解理念,并予修习,则定会获得利益。经中云:〃每日若于有情众,恒河沙数大劫内,天衣饮食作布施,此皆施予一居士,较彼无量功德生。以此类推供凡僧,预流一来与不来,罗汉缘觉次第供。十方尘数缘觉众,每日虔敬作供养,恒河沙数大劫内,天衣饮食皆奉施,若人闻佛之圣号,或能描绘佛圣像,或见泥塑之佛像,较供彼等更殊胜。见佛身像诚合掌,虔心称颂一句赞,或作供奉何必言。何人持诵佛圣号,具信恭敬不弃舍,而于十刹遍珠宝,每日供养诸佛尊,恒河沙数大劫内,此之善根岂能比。若能唯持佛圣号,今生后世堪获得,无量利益佛曾宣。佛陀如此赞叹法,念诵修习何须言〃……此般名号功德,广见于经典中。

  乙二、(随念法宝之功德)分二:丙一、略说;丙二、广述。
  丙一、略说
  正法者,谓:善说梵行。初善、中善、后善。义妙、文巧。纯一、圆满、清净、鲜白。

  法,梵语为〃达摩〃。是能持或住持之义。从不同方面理解,在世亲菩萨所著《论义正理释》中有〃法者所知道……〃等十种分类。例如,所知之法,能持自体;十善法之道,能持众善,不堕恶趣;远离轮回涅槃二边,能持无二本性等……
  正法者,谓:即是全部所知法中之圣法。〃正〃或〃圣〃,申示法中尊胜,极其稀有。〃法〃是因之道谛、果之灭谛。与之相应之教法,总体而言就是教理与证法,此则称其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