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伦理学 (马特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基督教伦理学 (马特生)-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在自杀行为的道德方面加以评判,应当考虑到自杀的人心理的状况。各种精神失常的病态,都有趋于自杀的危险。凡因神经错乱而自杀的,自然不能对这种行动自己负责,评判时亦应当考虑到这一点。
    在人生一切困苦灾祸中,基督徒当仰赖上帝的恩典谦虚忍受,同时又要自己努力,从事各种使人生富于意义的事业。在各种经济水准不同的阶级中,那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资产阶级之自杀率,较之其他阶级都高,人有信靠上帝的心,以爱待人,有基督徒的自尊心,抱基督徒的人生观,只要咒诅自杀,不能为之辩护。
  
          第八节   教育
    关乎教育方面,基督徒对于自己也有当尽的本分。教育的目的,应该使整个的人格发展,以致其中一切潜藏的能量可以达到最高的成就。按照上帝为每个人所定的人格理想,使之实现出来,这是教育的目标。系统教育的目的乃是要援助个人,获得而又消化各种最好的知识学问,使人格长进。教育应该对个人自己、对世界、对上帝,促进自我的进展。它应该引人承认对一己有最高的本分当尽,对人当服务,对上帝当以合作的心成就他的旨意。
    单是知识的灌注不算教育。然而知识可以作为调和人格发展的工具,藉着理性的运用,意志能产生新的动机,领导行为。一切具纯深刻的见解,都当以有关事实和真理的知识为根据,但促成人格发展的,理智不是唯一的工具,人要发展,得听从爱所吩咐的行事,并有合理的运动娱乐,参加各种使人心灵受教化的举动。崇拜便是这种行动中最关紧要的。从一方面说崇拜的自身便是目的,一个人所能作的最崇高最尊贵的事便是崇拜,但是崇拜如果是正当的,那种崇拜的精神必会在自我的进展和对人的服务上表现出来。最好的崇拜,保全而又增进人生实际行动的能力。就基督教而言,凡与人发生关系的事都与上帝发生关系,凡与上帝发生关系的事都与人发生关系。其他如祷告、自省和自识,都有关乎心灵的教化。宗教经验应该有清晰的理解。
    人格的发展应该按照人格的性质养成。过于偏重一方面是应该防备的,因为这样便致阻碍人格其他功能的发展。在专注一方面发展之先,应该取得一个宽广的文化背景。因为把眼光集中在每一棵树的身上,以至对于整个树林的美失去了景像,这是很可能的。
    教育不是宣传,应该养成一种自由而不存成见的思想态度。教育应该教人如何思想,不单教人思想什么。要达到这个目的,必要极力保存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思想言论自由的害处,较之思想言论严受束缚,不得自由发表的害处,要小得多。无论真理如何引领,我们都得随从。
    教育有传递的功用,轻视已往传流下来的遗产,是很糊涂的。但教育如果要完成它的计划,这些遗产都要拿来变成合乎目前需要的创造能力。传递基督教教理是要紧的,但教理必得要经过变化而成人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单增加知识,也是要发动灵感,启迪思想。我们不单要知道宇宙万有,更要理解万有的性格,知道如何利用它们为人类造福,许多历史的事迹可拿来作为研究的背景,是有价值的,但在教育上说起来,它们要能对目前情况的人生发生创造的能力,才算达到目的。

            第九节    娱乐
    耶稣讲到游戏好像颇感兴趣(太十一:16-19)。他仔细观察自然界的美,也很欣赏(路十二:27;太十六:2-3)。他赴过宴会,赴过婚筵。只要社交的习尚不致伤害人生的道德,他都不反对(路十四:7-14)。他所用的比喻中有好些讲到社交的风俗习惯。(路十五:22-24)。在耶稣人格中也许含有几分幽默感(太七:4 、22-23)。
    游戏是人天赋的本能,在基督徒生活中,这种本能的表现,也有它合法的地位。人生的严重本分应该与游戏相互更换。娱乐的目的乃为恢复精神(英文Recreation 一字有重新创造之意,意谓鼓舞精神,回复元气──译者)。譬之于弓,为要使它不失弹性,必得有时使它松弛,人生也是一样,必得有时放下职务,松懈下,叫他从事职务的能力得以回复过来。娱乐当使人身体和心智的能力都能恢复,从而增进人生的精神毅力。
    人因追求娱乐,以致耽误人生事业,或置分所当行的事于不顾,或将娱乐当成人生主要的事业,把工作作为获致娱乐的手段,存着厌倦敷衍的心理从事工作,或因贪求娱乐以致身体健康受损,道德败坏,到了这种地步,娱乐便不合乎道德了。过度的娱乐必致引起精神的厌倦。
    对娱乐问题要立下严厉规条是很难的,虽说有人这样尝试过,但效力大多是不充分的。那些对这问题有过经验的人所发表的道德见解,很可以帮助我们作成判决。但最要紧的还是良心得蒙光照,生活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能作到这一地步,那么便无需规矩条例,一切娱乐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从基督徒的观点看,如果这一点办不到,即以规条律法强制执行,收效都甚微小。在选择娱乐的时候,我们当以爱弟兄的原则为准则,不然便要在他们灵性长进的道路上,放下绊脚石(路十七:12;林前八:9-13)。同时,固执拘守律法的人也不可忘记,不要因为自己狭窄的律法主义而妨碍他人。
    有的教会总是反对跳舞,理由是跳舞使两性本能易于放纵。由跳舞生出来不好的事情,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舞厅里有时也发生过重大的恶行。同样,也有人反对戏院。儿童观看成人电影,以致神经过度受剌激,睡眠不宁,这也是事实,好些电影给儿童留下坏印象,引诱他们犯罪,这也是确实的事,电影可能成功为一种健全的娱乐,但目前情形并不如此。为今之计,惟有求助于可靠的指导,挑选有益的良片。自己不看,更不叫儿童去看那些无益有损的片子。我们也要利用有效的方法,强制电影事业改良,叫他们提高出品的道德标准,极力消除那些有损道德的成分。
    赌博也是娱乐的一种。但对有个罪恶谁也不能作合法的辩护。这是一种反社交的罪,因为羸家的快乐变成了输家的愁苦。赌博是以自私和贪图为出发点,常使穷人受苦。赌博全靠运气,一点不讲理性和良心。既以贪财为出发点,它的动机总是恶的。这也是一种盗窃的行为,因为合法的财产只有由赠送、购买、劳力或交换而来,双方约定去赌博不能因此减除它盗窃的罪,正如同双方约定决斗,不能因此减除谋杀的罪。从基督教的观点看,赌博根本是不对的。

        






第十二章
基督徒在对人的关系上应有的德行

    耶稣把全律法归并到一个「爱」字。爱上帝又爱人,这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关于爱人耶稣说:「你当爱你的邻舍如同你自己。」(太二十二:39;可十二:3)这是引自旧约的一句话。他又说过:「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约十五:12)
    基督徒的爱最高级的模范是耶稣的爱,乃是舍己牺牲的爱。他为朋友舍命(约十五:13)。基督徒理当保全自己。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爱自己是合理的。但这种对于自己的爱,如何能与对人的爱调和呢?因为爱人有时须得舍弃自己,此至于死的地步。我们的回答是,舍弃自己并不是目的,受苦并非为受苦的缘故。受苦的自负无善可言。牺牲受苦都得有伦理的目的,不然,便无价值。牺牲是为达到高尚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灵魂的尊贵,较之任何为那种尊贵所作的牺牲,更有价值。耶稣所舍弃的无可比拟的,但他所保全的价值也是最大无比,因为他要如此保全,便不得不如此舍弃。所以他所作的,是最合算的。有时人生真正需要舍弃生命,才能得着生命。当舍弃自己成为达到更高的伦理目的不可少的条件之时,这就成了最高级的自我之爱。舍弃自己是这样与保全自己相调和的。

            第一节   正义
    正义是希腊人所讲四主德之一。旧约先知中,阿摩司要算为倡导正义的急先锋。「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五:24)旧约为宗教所下最大定义之中,正义也有地位。「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弥六:8)
    正义之为德,乃要将合乎公道的权利让与别人。它所要求的乃是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别人。要求合乎正义,在评判别人言语行动时,都要消除成见,不让情感冲动,急欲设法使世间诸事均依公道进行,这便谓之正义感。按照正义,社会每一人员都应该有充分发展各人才能的机会,照样每一人员都有为众人服务的义务。现在社会中不平等不合公道的财富分配,乃在向正义挑战。在一个国家中,一面有人豪华挥霍,一面有人匮乏缺少,在这种情形中,正义便应该奋然而起,要求平等的物质分配。
    正义是一种主要的社交德行。伯拉图把正义看为团结社会的水泥。一种社会秩序总要有相当的正义存乎其间,不然,便不能长远的存在。法律学的目的,就是为要建立正义。使徒保罗在他所写的一封书信中,问他的读者说:「你们中间有彼此相争的事,怎敢在不义的人面前求审,不在圣徒面前求审呢?」(林前六:1)也许有人由此推论,以为基督徒到法院去申诉总是不该的。我们需得再一次提醒自己,新约并不是一本律书。保罗这样讲是以当时的情形为背景;当时哥林多地方法院的内情,当时哥林多教会组织的内情。当时教会是依犹太人会堂的模型组织的,内设法院以便判决教友间随时发生的争执,是以保罗主张哥林多教会教友如有诉讼应该向这个法院提出,不要向外邦人的法院提出。保罗并不是把普通一般的法院诉讼看为不合理,只是批评哥林多教会当时不该如此行。诉讼的事,根本就不合乎基督的精神。
    正义的性格不单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正义中包含一种见义勇为的热情,为求正义伸张而奋不顾身的热血,基督徒在他所处的环境中,见有不合正义的事,宁愿舍弃自己,使正义实现,使强暴消除,基督徒需要时刻提防以明哲保身的理论,来掩饰自己的怯弱。至于消除强暴要采用何种武器,要如何利用时机,这都要由智慧来决定。
    我们必须记得爱为基督徒主要的德行,正义应该为表达爱的一个方面。真的爱中自有正义的成分。由基督徒的观点看来,没有正义的爱是不可思议的。要有正义才算是全备的爱。如果爱的正义方面得到了相当的重视,那么一切不健全的、感情用事的、似是而非的爱,都可以免除,没有正义的爱是盲目的。
    然而又不可离了爱去讲求正义,毕竟爱大于正义。单有正义而没有爱,必致流于一种斗争的神情,有时这种神情是很坚硬冷酷的。基督徒不能单以正义为满意,他所追求的应该是一种合乎公道的爱。单就国家而言,也许有了适当的正义就应该满足。如果在属世的制度中,不能以爱为出发点,我们至少也应该追求达到一个更多更充分的正义境地。
 
           第二节  恩慈
    恩慈乃是一种悲悯友助的精神,要搭救那些穷困的,怜恤那些受苦的,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怀抱一种仁爱善意对待一切的人,这种德行,自然由爱人的心发生。
    恩慈中包含柔和。所谓柔和,即一种关心别人情绪的态度。如善与礼貌,都是与这种态度相连带的。有时因为要达到更高的目的,不得不讲些逆耳的忠言,但人有恩慈和柔和之德,总不至于出言直率到粗暴的地步。
    有恩慈便待人优厚。基督教原是教人把自己所得的好处与人分享。新约很看重这种德行,因为是表现基督徒的爱的一种特出的德行。这种优厚待人之德,也在世间显出强大的力量。由于它所发出来的力量,不知建立了几多医院、孤儿院、养老院,以及许多照顾那些无所依靠的人的机关。在新约初期教会中,还没有像今日一样有这许多慈善的机关,当时优厚待人之德,都是由于个人直接发生的。但今日教会能有这些慈善事业机关,都是由于这种优厚精神所生结果。基督徒蒙召就是要发扬这种美德,建立维持这种慈善事业的机构;要去寻找拯救那些真无依靠的流浪者;要去收容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邀请人来加入我们社交的团契。假如这种优厚待人的精神加多,也许有一日要作到真正平等的地步,把目前这种连在基督徒团体当中依然不能打破的,由于出身、家境、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