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是一位灵敏、聪颖的小姐,我无法忘情于你。我深深地爱着你。” 
  “我今天就要见你,你今天早上要做什么?” 
  …… 
  第二个星期天,蒋介石为免再遭挫败,就改用新的手法,他决心不惜代价,得到他所想得到的东西,就像一个宠坏的孩子一样。 
  

陈母说:“我家阿凤才13岁……”(2)
蒋派专差送来一封信。来信写道:  
  亲爱的阿凤: 
  中国革命尚待完成,但是我,一个革命者,感觉心神沮丧,不能以我的全部精力,贡献于我们的国家。我终日仰望你予我必须的慰藉与鼓励,以安定我的不乐之心。我只要你答允我一件事,然后我才能重新得到力量,以为革命效力。如果你答应宽恕我,并让我与你会面,那么我未来的一切工作和我对国家的所有贡献,均将是由你间接促成。我确信你是深爱中国的。你爱我们的国家,就不会只顾一己,而吝予给国家的一位革命者些许快乐。你如继续拒绝同我谈话或见面,就将减损这位革命者的高昂士气和精神。我如得不到你的答复,就不会安下心来。我将我的心置于你的裙边之下。请告诉我你将宽恕我,并很快再同我谈话。让我今天就看到你吧! 
  蒋介石  
  这是一封蒋氏风格的情书。信发出几个月后,仍无结果,蒋介石并未就此善罢甘休。在后来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到上海都去陈家走动。终于转机来了,1921年9月7日,陈洁如的父亲病故,蒋介石帮助料理丧事,里里外外,十分殷勤,博得了陈母的好感。这时,蒋介石又请张静江夫妇说情,从中说合,同意了这门亲事。 
  1921年12月5日下午,蒋介石与陈洁如的结婚典礼在大东饭店举行。 
  新婚之夜,两人双双走进大东饭店127号临时新房。蒋介石爱怜地理着新婚妻子的头发说:“阿凤,我给你起了一个新名字,叫洁如,以后别叫阿凤啦。在我看来,你真是纯洁无暇的,你喜欢吗?” 
  “听起来蛮好的,就依你吧。”她依偎在蒋介石的怀中。 
  蒋介石心满意足地说:“洁如,我一辈子有三个心愿,如今终于实现了第一个愿望。” 
  “你有哪三个愿望?”陈洁如好奇地问。 
  “我这一辈子第一个愿望是和你结婚。” 
  “不骗人?”陈洁如口头上这么说,内心还是很惬意的。“别讲好听的了,快说说你的第二个心愿。” 
  “我的第二个心愿是得到孙中山的赏识。” 
  “第三个呢?” 
  “第三个心愿就是使孙中山成为共和国的最高典范。” 
  “我看你呀,是想讨孙中山的欢心,然后青云直上,做中国的新皇帝。”陈洁如开玩笑地说。 
  “那你不就成了中国的新皇后了吗?”蒋介石开心地笑了。 
  

结缘孙中山(1)
蒋介石与孙中山的交往,自1916年6月在日本第一次会面到孙中山逝世,只有十年的时间。期间,正处在革命初期,缺乏得力人才,“拿根鸡毛凑掸子”的情况是难免的。谁知孙中山“无心插柳”,蒋介石依傍孙中山却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打算。 
  1916年6月,孙中山自檀香山到达日本,停留两周。在日本期间的一天,孙中山由陈其美介绍,约见了蒋介石。孙中山对他的印象,没有详细记录,只有一个简单说明,认为“他一定会成为革命实行家”。蒋介石自己则记得很清楚,他说:“我还牢牢记得,总理说,革命党的青年,应该不计名位,而要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美国建国英雄华盛顿,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造成的,而是由千千万万无名的华盛顿牺牲而造成的。我们革命者,不是要成为有名的华盛顿,而是要成为无名的华盛顿——无名英雄。我听了这个训示以后,就立定了志愿,要实践这个训示,决不辜负总理对党员的期勉。”这次会面,由于陈其美的特意介绍,孙中山对蒋介石的印象很好,把他当成可资信赖的人。蒋介石也通过孙中山看到了革命党人的前途,把追随孙中山当成自己的追求。  
  蒋介石与孙中山交往初期,在他的印象之中,孙中山的形象非常高大,仰慕之情,向往之意,溢于言表。1919年3月5日,蒋母去上海探望,他在母亲面前盛赞孙中山是伟大的导师,向母亲表示忠于孙中山的决心。 
  年末,蒋介石回上海迁居到法租界贝勒路369号。蒋与孙中山先生共度1920年新年,蒋在上海多次向孙中山请教,他读书有感自拟了四个字“静、敬、淡、一”,请孙先生写成条幅当座右铭。也是在这一年,在上海谒见孙中先生后,对人说:“见中师垂爱与施教殷勤之状,不禁赪汗,盖恐难副所期也。” 
  蒋介石对孙中山的尊重与崇拜,随着时日的延伸,渐趋淡化。犹如香客拜菩萨,他只要烧香上供,菩萨就应有求必应,只许顺着他,不能逆着他。否则,他就会闹情绪、发脾气、撂挑子,甚至做出预想不到的事情来。然后是挑战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或者是把自己的主张贴上孙记标签,招摇过市。 
  1920年9月21日,朱执信在虎门炮台策动桂军归降时,不幸遇害。朱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难得的军事人才,朱的遇难,孙中山十分悲痛。正在缺兵少将急需人才的时候,孙中山拿蒋介石来填补这一真空,任命他为粤军第二军参谋长。蒋到任后,许崇智因病离开休养,又任命蒋为第二军司令官。蒋介石积极性高涨,率军不日攻克惠州,至10月底进抵广州。 
  孙中山得知粤军取得胜利的消息,心情兴奋,致函蒋介石:“执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计吾党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胆照人者,今已不为多得。唯兄之勇敢诚笃,与执信比,而知兵则又过之。” 
  同时,孙中山又针对蒋介石的一些弱点写道:“我所求者,唯期主义,政策与我一致,即我所谓服从我三十年来之共和主义。而岂若专制之君主,以言莫予违为得意耶?……兄性刚而妒俗过甚,故常龃龉难合。然为党负重大之责任,则勉强牺牲所见而降格以求,所以为党,非为个人也。”孙中山这段话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却一针见血,直指蒋介石的要害。可以说是给蒋介石的五脏六腑做了一次扫描,指出病症所在。他的刚愎自用、心地狭窄、立党营私,尤其“若专制君主”、“言莫与违”这样的话,简直是揭开他旗袍下的“小”来。孙中山不愧是医科行家、医术老道,在蒋介石早期就发现并指出他体内潜伏着的“癌细胞”。 
  应该说,蒋介石当时还是一个青年,青年人可塑性强,既然尊崇孙中山为导师,那么导师千里捎书,拳拳之心,总该领情吧。如果这样,蒋介石就不自称其为“其介如石”了,此子的毛病绝非一日所成,也绝非孙先生一封信就可见疗效的。对蒋介石来说,这是一个顽症,在秦瘦鸥的《蒋介石先生传》记载:“性倔强躁而易怒,偶不惬意,辄暴跳如雷。处事则往往偏执一见,无他人置喙之地,故同僚常表恶感。……众不能忍,群向孙先生告发,……不得已,乃悄然引去。” 
  

结缘孙中山(2)
除了秦瘦鸥的记述,同样的记述,还见于陈洁如的《我做了七年蒋介石的夫人》,书中记述张静江为蒋介石做媒,张到陈家向陈洁如的母亲如实介绍说:“陈夫人,我确信他会是令媛的好丈夫。不过,我必须再说的一点,就是他极为冲动,自以为是,而且太容易乱发脾气。……我们革命同志是经不起乱发脾气或流于冲动那些作风的。”如是等等,都说明孙中山看得准,也说明孙中山为蒋介石治病之难。 
  虽然,孙中山的信是语重心长,期望殷殷;蒋介石捧着这封信却如捧着刺猬,如芒在背,极为恼火。便以与副军长张国祯不和为由,于11月4日向许崇智辞职。在留给陈炯明的信中,他写道:“凡人当上不信任,下不服从之际,同事复相疑忌,相倾轧,是更足短志气,而却公忠之步也。……此次奔命,实以执信之死,而激成同仇敌忾之志,并以粤局飘摇,引起我舍己从人,维持本党之责任,自以为竭愚尽忠,一秉至公,无丝毫自私自利之心,融于其间也。”6日回到上海。这是孙中山绝没有想到的,孙中山是扁鹊再世,怎奈蒋介石却是蔡桓公之流,本来是一封鼓励赞誉的信,却惹得蒋介石跳老虎神,猪八戒摔耙子——不伺“猴”了。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矛盾(1)
1921年粤军由闽南回师,进而统一两广,国会召开非常会议,成立政府,选举孙中山为总统,随即取道桂林出师北伐,以收拾分崩离析局面,统一中国。 
  此时,蒋介石正在溪口,他一方面与孙中山若即若离,一方面又不时地给孙中山写封信,证明他的存在。1921年1月10日,蒋介石拟就了一份军事意见书邮呈孙中山提出了他对时局、对出师北方的军事准备、军费预算、兵工厂之筹建等九个方面提出了意见。 
  1月12日,孙中山给蒋去电:“援桂尅日出师,请兄速来臂助,兄本允赴粤追随,勿再延迟为幸,盼复!” 
  3月5日,蒋介石自奉化邮给孙中山的信中说:“先生之与竞存,只可望其宗旨相同,不越范围;若望其见危授命,尊党攘敌,则非其人,请先生善诱之而已。”这封信再次提出了陈炯明有二心,请孙中山警惕。 
  3月29日,孙中山去电给蒋说:“西征关系重要,一切须在军事筹划,兄来更速进行,幸即趣装!” 
  4月8日和21日,孙又去电,催蒋南下。 
  6月14日,蒋介石母亲病逝,蒋在溪口居丧。7月20日和12月23日孙又去电:“速来相助”,“节哀速来,臂助一切”,“一切仍俟兄来商榷”。 
  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但广州形势危机,陈炯明正策划叛变。 
  6月2日,孙中山电催蒋介石说:“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无论如何,请兄即来助我,千钧一发,有船即来,至盼!” 
  〖;S*8/9;Z1,Y,PZ〗
  〖TS(1〗〖HT5F〗〖JZ〗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抵达桂林〖TS)〗
  从1921年初到1922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里,孙中山致蒋介石的函电交驰,急如星火,任凭孙中山千呼万唤,蒋介石不急不躁,岿然不动。原因是什么?蒋母病逝,发丧用不了一年半吧?中间还有和陈洁如谈婚论嫁,上海滩交易所的股票生意,恋情、行情都是很牵系人心的,但是拿出一些时间总是可能的吧? 
  这里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原来蒋介石和陈炯明的关系存在矛盾,陈炯明和孙中山的关系也存在矛盾,孙中山没能清醒果断地处理。现在面临陈炯明欲起兵叛乱、蒋介石隔岸观火的局面。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矛盾是先进行北伐还是先除掉陈炯明的问题,孙主张先北伐。还是在两年前,蒋介石凭着灵敏的嗅觉,发觉陈炯明对孙中山怀有二心。一次,孙中山派蒋去韶关到陈炯明总部去任职,在与陈及其部署接触过程中,发现他们出口不逊,直呼“孙大炮”如何,陈在总部大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独自坐大。蒋不久就返回广州,对孙说:“我看陈炯明像《三国》中的魏延,脑袋里面有根反骨。”后来,蒋介石或书面或口头,多次向孙提出这一问题。尤其在北伐这一重大政治问题上,陈炯明坚决反对,处处制造障碍,更看出他和孙中山站在对立面上,但是,孙置若罔闻,对蒋的意见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蒋介石任第二军参谋长时,与陈长期共事,他对陈的了解是深刻的。因此他移二军于肇庆、三水,迫近广州,以防不测。并向孙建议:“先清内患,再图中原”。然而,孙中山还想争取陈,没有采纳。蒋一气之下回了溪口。 
  与此同时,陈炯明却天天坐大,孙中山还不断加码,委以重权。他当时身兼四职,即陆军总长、内务部长、粤军总司令、广东省省长。他大权在握,暗中与北洋军阀吴佩孚、湖南军阀赵恒惕、江西军阀陈光远、云南军阀唐继尧等勾结,其野心是独霸两广,成为南粤王。 
  这时,孙中山的北伐军已经攻克赣州,直下九江,势如破竹,曹锟、吴佩孚已招架不住。吴佩孚派密使与陈炯明商定,由陈在广州下手,赶跑或者谋杀了孙中山,事成之后,陈炯明出任“两广巡抚使”,密使当即把委任状交给了陈炯明。炮轰的时间就定在6月16日凌晨2时整。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蒋介石和孙中山的矛盾(2)
当晚,陈炯明调动大批部队包围总统府,大炮对准粤秀楼。总统府顾问陈少白先后到粤秀楼二楼小客厅,向总统报告情况说:“陈老烟(炯明)今晚真家伙来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